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构建

2023-03-24 02:48周建斌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玉田中学
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素养政治思维

周建斌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玉田中学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师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优化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效率,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创设有利条件。政治学科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能够推动学生的思想发育,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三观,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在现实教学中,多数政治教师依旧沿用陈旧的授课模式和教学理念开展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目标,在课堂中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导致政治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课堂死气沉沉,学生的各项能力得不到发展。教师把控着整个课堂,学生缺乏自主探究的机会,对政治知识点的学习也依赖于教师的讲解,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受到限制,对其核心素养的提升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新课改对政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立足于教材,发挥政治学科的育人功效,加强思想教育。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受到陈旧教学理念的束缚,并未进行深入的分析,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有限,在课堂中多按部就班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表层内容,引导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给学生造成了沉重的学习压力。学生在付出一定的努力后,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学习效率低下,对政治知识点的掌握比较零散,无法形成知识框架。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渐丧失学习兴趣。教师主要是围绕课堂进行相关的教学,并没有对教学成果进行有效评价,这样就无法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也不能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知识的掌握情况。无论是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还是教师的后期教学都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构建的思路

(一)优化课堂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高中政治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采取有效的措施,而课堂导入是课堂的初始环节,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创设有利的条件。比如,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高二课本)第三单元“就业与创业”第七课“做个明白的劳动者”第2 节“心中有数上职场”,在这一章节内容的学习中,需要学生理解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掌握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途径和方式,树立维权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到确立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的重要性,新课内容的设置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途径和方式,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充足的准备。

在课堂学习中,政治教师要先明确新课的主题“心中有数上职场”,在讲授知识点之前,可以借助漫画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幻灯片中呈现相关的漫画,在学生仔细观察的同时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上述四则案例分别侵害了劳动者的哪些权利?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劳动者享有的其他权利和义务。”以图片形式引入知识点,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回答图片中的问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到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增强劳动者的权利义务意识,教师可以抛出问题“劳动者的权利有哪些?”引导学生根据课件呈现的图片,结合课本知识,自主学习,找出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要进行点评,补充学生遗漏的点,明确劳动者的权利,树立权利意识。在讲解劳动者的义务这一板块内容时,可以借助漫画导入,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厘清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明确劳动者应依法履行的义务,而教师要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以形成较完整的答案。在教学过程完成之后,教师要进行有效评价。这样的评价突破以往单一的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模式,由学生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三个方面构成,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评价结果的反馈,不断优化调整课堂导入环节,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组织探究活动,发挥德育功效

在新时期下,高中政治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构建政治高效课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政治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探究活动,在丰富政治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课堂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比如,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必修4《哲学与文化》(高二课本)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第3 节“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在这一章节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有益成果。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外来文化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清楚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对于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学生比较迷茫,认知水平低下。基于此,高中政治教师可以结合新课的内容,组织开展探究活动,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效率,纠正学生错误的思想观念。

在课堂学习中,政治教师可以将新课的内容大致划分为三个板块“东张西望,路在何方”“海纳百川,大道致远”“立足国情,不失本色”,依据三个板块的内容,组织开展探究活动。以“东张西望,路在何方”为例,教师可以呈现视频《复古派在行动》和《北大教授钱玄同主张废除汉字》。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能够直观地了解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所主张的观点。教师依据视频内容设置针对性的问题:“文化复古主义是否可行?为什么?”“钱先生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开展自主探究,分析两种观点的利与弊,明确对待外来文化既不能固守东方传统文化,也不能盲目照搬西方文化。在学习“立足国情,不失本色”这一板块内容时,教师要先提出观点“有人认为,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会因外来元素的嵌入而被抹杀”,给予学生5 分钟的时间思考,依据学生的观点将其分为正反双方,组织开展辩论活动,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画出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辩证能力。通过正反双方的辩论、正反面例子的对比,在思维的冲突中分析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借助探究性的活动,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与实践相联系。为了明确彰显德育发挥的功效,老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围绕具体辩论活动,老师要做好有效的讲解,让学生在辩论过后产生进一步思考,然后将自己还存在的困惑转达给教师,这样就便于教师在后期组织相关活动时不断调整,通过适当时机的导入,让教学发挥突出成效。

(三)创设生活情境,优化课堂教学

政治学科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政治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以引入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能够打破对政治教学的刻板印象,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使得政治课堂教学效率大幅提升,从而推动政治高效课堂的构建,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助力。比如,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必修4《哲学与文化》(高二课本)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第2 节“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在这一章节的学习中,学生需要理解文化多样性产生的原因以及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意义,了解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观察到身边社会生活的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开展探究,分析其本质特点,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学生对于文化现象的思考有限,问题意识不强。基于此,政治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掌握新课的重点内容,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

在课堂学习中,政治教学可以引入生活元素,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幻灯片中展示不同国家的服饰,并向学生介绍各种服饰的时代背景、文化特色、形成原因等知识,让学生了解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并结合服饰内容抛出“不同国家的服饰风格表明了服饰文化具有什么特点?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之间有无共同点?是如何形成的?”等问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相关知识,将自己的观点转化成学科语言,给予学生时间自由发言。在学生分享过后,教师要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归纳转换成教材观点,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到不同的民族服饰文化。教师可以展示中国少数民族的服饰,分析不同民族服饰的突出特点,而后播放视频资料“世界眼中的中国风”,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四)开展案例教学,培养思维能力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师在讲授新课内容时可以融入相关的案例,并带领学生深入开展分析讨论,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案例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在课下做好充足的准备,搜集与新课相关的资料,借助多媒体在课堂中呈现出来,抓住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优化政治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构建政治高效课堂。

比如,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高二课本)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三课“领会科学思维”第2节“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在这一章节内容的学习中,学生需要理解科学思维的思维素养意义以及科学思维的思想政治意义,说出科学精神的含义,能够在实践中培育科学精神。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没有接触过《逻辑与思维》相关的内容,缺乏知识基础,政治教师关注到学生的这一情况,讲授知识时结合生动的例子配合理解,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课堂学习中,政治教师可以通过鲜活、具体的视频,引出总议题“从党史中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呈现相关的党史资料,结合党史资料展开深入的分析,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结合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关键信息的提取以及阐述的清晰度、流畅性等维度,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在此基础上引出分议题“结合党史资料,谈谈学习科学思维对提升思维素养的意义”,在教师的引导下,概述学习科学思维的思维素养意义,活动议题的设置有助于促进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同时能够起到活跃课堂教学的作用。组织开展分享活动,“谈谈学习科学思维对我们成人成才的意义”,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观点,向学生讲授学习科学思维的思想政治意义,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度,政治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也能够得到保障。

(五)组织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合作学习是高中阶段教师开展教学的常用手段,合作学习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推动高效课堂的构建进程。组织开展合作学习之前,政治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在课堂学习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开展沟通讨论,在合作学习中理解新课的知识点,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得到保障,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新课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比如,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高二课本)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四课“准确把握概念”第2 节“明确概念的方法”,在这一章节内容的学习中,需要学生把握概念内涵和外延的逻辑方法,掌握定义与划分遵循的逻辑规则。“形式逻辑”是选择性必修3 的一个重要板块,学生能够从中学习到系统的逻辑学知识,开展系统的逻辑思维训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借助幻灯片呈现相关的资料——“松鼠与猎人”的故事,并设置针对性的问题“两个猎人发生争执的焦点在哪里?”“你能够帮助他们解开思想上的困惑吗?”引导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各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分享小组讨论成果。教师要对学生的答案做出分析和评价,结合各小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找到两个猎人争执的焦点,思考如何解开思想上的困惑,从中明确概念内涵的重要性。在讲解“文学”的定义时,教师要明确“属概念”和“种概念”之间的区别,带领学生分析定义结构,让学生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在小组内尝试分析定义的基本结构,教师要走近学生,给予学生针对性地指导,进一步帮助学生分析相关资料,了解属概念、种概念和种差概念的含义,举例分析定义的结构,加深对定义方法的理解。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政治教师要调整教学方向,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并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打破以往教学的限制,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构建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素养政治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政治攀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