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2023-03-24 13:12王嘉慧
关键词:陶行知作文生活

王嘉慧

贯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能使写作教学和实际生活之间充分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内涵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其内涵是在强调要将教育与生活结合起来,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将学习应用到生活中,而不是局限在课本中、禁锢在学校这个小环境中。语文教材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把写作教学运用和结合到生活的环境中,在实践中感知,再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生活本身可以给人以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生活中的事例或者是审美意象来指导学生,让学生学会感知生活,进而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写成文章,让作文更有内涵和深度。

二、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生年纪较小,生活经验不足,很少深入思考,因此在写作过程中会出现素材不足、没有真情实感、文章内容太过浅显等问题。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主要是为了让教师能清楚认识到教学活动与生活实践的紧密关系,意识到学科教学并不是脱离生活单独存在的,在这样的思想理念影响下进行教学,能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到学习的意义,也能从学习中获取生活知识。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运用生活教育思想,能让学生对写作更感兴趣,更善于用文字表达生活感受。教师指导学生多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能让作文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良好的写作氛围,以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场景和话题,有利于学生克服对写作的恐惧,激活写作思维,从生活中提取素材,让写作更贴近生活,也更有真情实感,如此,作文教学的目的就顺利实现了。

三、将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融入小学作文课堂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小学生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也拥有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是激发写作兴趣的最好阶段。而要想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要让他们置身于熟悉的、感兴趣的场景中,将课程内容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在课堂中领悟生活,从而产生写作欲望。

比如,教学写游记,可以先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假期去公园游玩拍的照片,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会问拍摄的是什么地方,还有一些花草树木的品种等。如果照片中出现了蜜蜂、蝴蝶等昆虫,就会有同学好奇“有没有害怕蜜蜂”“公园里有蚊子吗”……甚至有学生会问“围着公园走一圈累不累”,教师可以回答:“虽然走路累了些,但是开心和放松的感觉更多,春秋季节最适合去那儿玩,夏天热而且蚊虫多,冬天很多花都不开了,没有生机。”

教师分享完游玩经历,学生就会被带入场景中想象和体验,这时可以反问学生:“同学们假期有没有出去玩?去过哪些地方呢?有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景物?可以分享出来,让大家一起感受。”可以预留5分钟的时间思考,在这5分钟里,大家都开始回忆去过的地方和看过的风景,5分钟后提问。有同学回答曾去过湿地公园,看到了许多以前没见过的动植物,风景十分优美,空气也很新鲜;有同学说放假的时候回了乡下老家,去村里的小河里抓鱼,又去了果园摘果子,虽然不如风景区的景色优美,但是乡下也别有一番风味;还有学生在寒暑假和父母一起游览名胜古迹,了解了很多不一样的风情文化……同学们纷纷抢着举手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看过的风景,教师尽量让每个同学都发言,分享所见所闻。在这之后,就可以指导学生进入写作主题:“美丽的风景不仅可以用眼睛看,用心感受,或者用相机拍照,还可以用文字记录,有时候文字记录的风景比相机记录的还要丰富和生动。同学们既然去过这么多地方,可以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游览经历用文字写下来。可以按照游览的时间或者空间顺序写,也可以围绕游览过程中的一件小事或者印象最深的风景。”

学生沉浸在美好的回忆和美丽的景色中,产生了急迫的分享欲望,这时就可以指导他们将想要表达的内容写出来,写完还可以传看,这样就满足了学生的分享欲和好奇心,通过文章可以领略各种各样的风景。将生活的经历引入写作教学中,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写作能力。

2.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长期指导。小学生因为生活经验不丰富,可以用的素材也不多,在写作时常常会出现素材不足、内容空洞的问题。教师应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结合学生的特点,如探索欲以及好奇心强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或者让他们在上网时浏览到与生活相关的消息、新闻等也要善于总结,并在观察的同时思考,将这些所见所闻积累成写作素材。

比如,教學《“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可以提问:“爸爸妈妈和课文中描写的相似吗?如果不是的话,他们是怎么对待你的呢?”有些学生的家长比较传统,父亲严厉,母亲温柔;有些学生的家长与孩子之间更像朋友,没有那么多长幼尊卑的要求。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愿意分享家庭情况,教师可以留一个课后作业:“在你们的人生经历中,有没有遇到过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的长辈,或者有没有什么故事是你听过之后深受感动的?”学生接受这个任务后就会观察家长或者其他一些模范家庭的家长,或者通过电视、互联网搜索一些相关的新闻或者小故事,并且记下来作为下节课的写作素材。第二天上课时,可以指导学生分享看过的新闻,比如灾难发生时父母紧紧护着孩子,让孩子可以活下来。一些反面的“当代父母”现状——只顾着玩手机,忽略了孩子,害孩子跑丢或者受伤;将孩子独自锁在车里,导致孩子窒息而死等。这时,可以指导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现代会有这么多不负责任的父母呢?如果你们长大有了孩子,会是什么样的家长呢?这时同学们都陷入思考中,在这样的氛围中,最容易引发情感输出,写一篇以“我想对您说”为题的作文就水到渠成了。课上分享的新闻或者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都可以写入文章中,在写作过程中可以继续思考,理解和体会做家长的不易,以及思考应该做些什么回报父母。这样文章就不会只是空话、白话,会有更多的素材和内容支撑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也让文章更有水平。在观察生活和不断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耐心,指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将这些见闻积累下来,促进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产生深刻的认识,并产生独到的见解。

3.在实践中体验生活,抒发真情实感

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实践”。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教育最终要做到“教学做合一”。学生所学的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来巩固,也需要在实践中更加深入了解所学知识。唯有真正去实践,真正在生活中体验,才能让文章有真情实感,更加有内涵。学生要表达真实的想法,才能防止在写作的过程中产生“言之无物”的问题。

就像写读后感,如果没有真正读过一本书或者看过一部电影,不可能写出真实的感受和想法。比如“我学会了……”这个主题,让学生写通过实践学会的一种技能,要写明是如何一步一步学会的,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以及学会之后心情如何。还可以穿插一些学习过程中的趣事,如果没有经历和实践,凭空捏造的文章一定是缺少真情实感的,就像是事件的堆积,读起来索然无味。

写作的根本在于让学生充分展现个性,是创造力、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外化。所以在生活教育思想引领下,教师应进行生活化的写作指引,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要提供实践的机会,比如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捡垃圾或者垃圾分类的公益活动,体会环卫工作的艰辛,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或者带领学生去敬老院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老人开心快乐,体会帮助他人的乐趣和成就感;也可以利用周末或者假期组织学生去科技馆,除了看一些最新科技的展览,还可以操作一些简单的实验或者动手完成一项小发明……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帮父母做家务,体会家长养育孩子的不易;或者让学生亲手种一株花,每天浇水、除草、捉虫,观察植物生长和开花过程……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更懂生活,也能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有所了解,对于自己动手完成的事也会更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的表达体现在写作中就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有了类似经历,文章就不只是文字的堆积,而是饱含深情。

4.多元评价,鼓励学生养成写作习惯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强调“社会即学校”,人们在社会中需要得到公平公正的评价,在学校中也是如此。对于学生的教学评价,不应该只是最终的笔试成绩,而应是一项综合性的评价。写作是一门主观性较强的学科,它没有标准答案,每位学生的经历和想法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对于写作这门课程的评价,应是科学的、客观公平的,也是多元的。由于每位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经验和经历差异很大,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写作态度、素材的积累以及是否有真情实感,不应限制写作的格式和内容。比如,教学“我的‘自画像”,有些学生以外貌描写为重点,着重描写自己的五官、身材等;有些学生理解的“自画像”更多的是以事件突出自己的个性和品德;还有些学生写自己的爱好、梦想等,这些都是符合主题的。在写作体裁上,散文、記叙文、诗歌等都可以,因此教师在评判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判断学生是否将真实的自我写出来,而不论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只要有真情实感,都是值得鼓励和表扬的。

除了教师评价,自评和互评也能让学生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是多元评价体系中的一环。学生在传阅和评价其他同学的作文时,能发现自己在写作中的不足,或者从别人的作文中积累素材,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一项重要任务,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于今天的教育改革具有引领作用,生活与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二者相联系,不仅能满足现代化背景下的教学需求,还能让学生切实提高作文水平。教师一定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将生活教育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学生多观察、多积累,在生活中实践,将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写到文章中,让作文更富真情实感,让读者产生共鸣。

猜你喜欢
陶行知作文生活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