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数字农业发展现状与有效途径分析

2023-03-24 09:48李采鸿赵连洁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3年12期
关键词:四平市数字化数字

李采鸿,赵连洁

(四平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心,吉林 四平 136000)

0 引言

数字农业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高级阶段,发展数字农业是加快推进数字中国建设重要内容、是我国由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必经之路。大国崛起农为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顶层设计数字农业发展战略,先后发布《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等系列政策文件,将数字农业提高到前所未有之高度,为抢占未来数字农业竞争制高点提供强有力遵循。作为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唯一优质玉米之都,四平市积极响应号召,高度重视数字农业建设,为数字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推动数字农业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诸多挑战和困难,从现有数字农业研究成果和文献来看,涉及四平地域范畴方面文献几近空白,且实际可供例证与数据支撑不足,基于此,如何创新推进四平市数字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1 四平市数字农业发展现状及典型案例分析

1.1 四平市数字农业发展现状

四平市数字经济发展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数字农业、数字乡村、数字农民正在由梦想变为现实。近年来,四平市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重要论述和视察四平市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紧紧抓住数字农业基础、数字乡村建设、数字经济新业态、数字技术应用推广统筹谋划,促进数字技术融入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环节,梨树县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与省级数字村试点铁东区、伊通县成为数字农业典范,示范带动数字农业蓬勃发展。四平市农业基础夯实,堪称松辽平原之明珠,2022年粮食总产量467.5万t实现“十九连丰”,农业产值140.5亿元增长1.6%,农业经济持续位居吉林省第一方阵,是久负盛名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业大市,数字农业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势头前景向好。

1.1.1 数字农业新基建日臻完善

加快农村信息进村入户建设,城乡数字化鸿沟明显弥合,累计投入资金400.12万元接入外网1 317条,率先在吉林省实现市县乡村四级电子政务外网全贯通。全市64个乡镇街755个行政村实现城乡同网同速,农村家庭宽带网络100%全覆盖,4G100%全覆盖5G县县通,数字基础设施稳步升级。累计投资超过100亿元支持智慧物流特色小镇、万邦冷链物流、智慧冷链物流等建设;推进数字四平态势感知系统建设,运用AI算法和人工智能对通过摄像头传感器等归集土壤墒情水文方面大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处理,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数字乡村基础建设。

1.1.2 数字乡村建设迈出新步伐

以数字乡村试点为有利抓手深入推进数字化,积极培育新时代数字人才、数字农民,建立涵盖五大中枢系统数字监管平台,实现黑土地农作物保护利用、秸秆燃烧等数字化监管,辐射24个乡镇街重点监管区域100%全覆盖,并全省率先研发“农事办”服务三农新平台,织密数字乡村一张图。实现金融服务平台数字化、本土化,国内首创“三支柱一市场”模式,研发吉农金服数字平台、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标准,大数据风控智慧管理全流程线上化、信用信息共享,设立四级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机构779个,村级服务站实现全覆盖,为农户发放贷款9.68亿元,全省排名前列。

1.1.3 数字经济新业态活力迸发

创新农业全产业链服务销售模式,线上融入“数字+”,成立玉米电子商务产业园区、金谷现代农业电商产业孵化基地等平台,打造玉米主题网络、公众号和抖音号快手号,与顶尖电商联手专场直播,着力培养本土网红主播,推动新电商发展。积极与阿里巴巴开展玉米全产业链合作,绿色玉米油佳乐宝正式链上网,独立二维码身份证扫一扫,实现从种植时间、品种、收获,到加工、生产、检测、物流全流程可溯可控,助力“四字号”土特产盘活,打造振兴新引擎。

1.1.4 数字技术应用提升竞争力

推进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全环节应用示范推广,2022年推广保护性耕作38万hm2、绿色防控技术26.67万hm2。梨树利用北斗定位等数字技术实现稻田画种植与休闲观光两相宜,“农业+互联网”建成42个监控测试站,集成大数据、无人机、遥感等技术,实现对生产全程数据实时管理实时监控。双辽数字技术融入动物检疫,运用“动监e通”出具全市首张无纸化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伊通追溯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农产品标识化身份化,利用“天-空-地一体化技术”“遥感+气象+作物模型”打造160万m2水稻田园;黄牛智慧养殖园利用红外热像仪、RFID识别系统等,全流程跟踪监控饲养运输屠宰整个环节。

1.2 四平市数字农业典型案例分布

铁东“云码村社”一体化解决方案创新应用效果显著,作为数字农业样板全省点名表扬,得到省领导肯定。铁东区作为吉林省首个数字村全覆盖试点县区,依托“吉农云”“吉农码”,形成以政府购买服务、企业投资建设平台、社会共同投资协助、主体微投零投享受服务为核心可持续发展机制,创新应用作用明显。打造“五个一”数字村智慧平台,即一张数字数据资源图、一套智能设备、一个数字云平台、一个云平台展示中心、一套集农业生产、农村经营、农民生活和社会化服务一体化服务,搭建区乡村三级数字乡村垂直管理与应用平台体系,实现全域内巡航抓拍无死角、平台联网监测、医疗保险金融、农业专家服务等全维度线上服务。以小塔子村、永发合作社为一村一社先行示范点,2021年以来,通过集远程系统、物联网监测等打造数字乡村指挥中心实现治理数字化,扶持壮大村集体合作社开展数字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探索智慧农场生产经营模式实现全程数字化管理与应用,成功辐射带动区内4个乡镇54个村率先在全省实现区域内数字村100%全覆盖、“吉农云”落地应用,填补省内数字农业产业空白。

2 数字农业主要制约因素

2.1 数字农业推动合力不够强

农业数字化转型是必由之路,需要从政府层面加以积极引导,但国内数字农业起步较晚,相关经验不足,组织体系尚需完善,沟通协作渠道需进一步畅通,相关部门、企业与社会组织等之间需建立更加有效协同推进机制,地方财力不足资金投入少、基层数字农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仍较为突出。

2.2 数字农业发展重点不突出

虽然近几年数字农业发展迅猛,但对标农业发展先进地区仍存在县域间数字农业发展不平衡,数字农业标准体系不够统一规范,大数据共享程度不高、信息孤岛现象突出,数字技术嫁接改造力度不大,数字技术应用局限,增效提质农业发展作用尚不明显,数字农业新动能和转型升级培育后劲不足等问题。以玉米为代表的“四字”农产品渐成品牌效应,但总的来看,“四字”牌对外知名度和拉动力仍不足,需要运用电商等新业态宣传推广。

2.3 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融通度不高

本土数字农业关键技术研发力量薄弱,相关数字技术集成度低操作性不强,所配套智能系统、数字化设备等购置服务成本高受用主体难以承受,导致数字农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融合度不高、应用推广不够广泛深入等问题[1]。数字人才培养机制未能有效跟进,基层干部数字化理念应用能力不足;大多数农民等受用主体教育程度不高对数字新兴事物接受程度低[2],数字素养不高、数字技术应用意识不强[3];农业系统内部不同程度存在对数字农业重视程度不够;数字专业人才十分匮乏,专业技术人才流失较为严重。

3 四平市数字农业发展有效途径

3.1 畅通渠道,夯实高效协同能力基础

强化政治站位,全力推进“数字四平”建设,持续出台数字农业相关政策,健全制度办法,成立市级层面数字农业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上下统筹协调、横纵联合协作体系,畅通政府搭台、市场主体、科研推广机构行协等多方推进机制渠道[4],压实各方责任,加大督导考核力度,确保数字农业提速升级。

3.2 加快弥合,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建议设立农村数字建设专项资金,引导并积极探索工商资本等社会各类资本投入,全方位加速数字化转型[5]。支持农业生产加工、冷链物流等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支持遥感监测等先进技术广泛应用[6],健全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鼓励“合作社+餐饮+商超”全链化发展,数字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夯实数字四平建设底座,加快县域和农村网络深度覆盖,适度超前谋划5G基站等基础设施布局。

3.3 破除壁垒,促进大数据共享共赢

建立完善农业农村大数据标准,推动部门间、政企间、企业间数据开放流通体系形成。采集整合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涉农补贴贷款保险等方面大数据,构建遥感卫星、互联网、物联网、农机作业和专家等一体化大数据体系[7],尽力消除数字孤岛,规范数据标准、格式和接口,加快数据信息共享,多维破除数据疏通难点,促进脱敏脱秘,开展一键式农业服务,实现大数据互联互通无障碍共享。

3.4 强化力度,创造开放包容发展环境

探索数字农业发展容错纠错机制,吸引高精尖企业、高端团队、创新项目落地,做大本土数字企业,促进数字农业向创新化高端化发展。围绕数字农业、数字乡村和数字农民三大核心,进一步提升主体数字技能,落实人才创新激励措施,大力培养、引进数字专业人才。依托吉林工程职业学院等资源,健全数字人才教育体制,探索本土化数字农业工匠培养模式,夯实数字农业基础。促进电子商务进村入户,挖掘并培育直播人才,扶持“四字”牌号检验店,提升本土农副产品附加值,促进黑土地生态价值实现。

3.5 融合并进,提升数字化应用水平

促进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8],培育农业“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性多维技术智慧应用,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示范推广AI、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9]。扩大“吉农云”“吉农码”应用,引进、推广高端智能化农机,完善农机化作业地图、作业监测、机具管理等体系[10],促进“无人农场”试点落地,争取国家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与中科院等科研团队联合攻关,深入开展黑土地退化阻控等科技会战,支持康达、航天宏图等龙头企业,全力攻关免耕播种智能化升级和无人机等项目,确保“梨树模式”深入实施、黑土地资源永续利用。

4 结语

四平市农业资源禀赋得天独厚,数字农业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特别是近年来以铁东“云码村社”一体化解决方案、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梨树黑土地保护数字化应用等特色数字农业发展之路具有一定可借鉴可推广价值,为其他地区数字农业提供发展思路。数字农业是促进农业农村转型升级新载体、推动全面振兴关键变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大动力,相信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背景下,四平市数字农业必将通过有效实施夯实高效协同能力基础、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大数据共享共赢、创造开放包容发展环境、提升数字化应用水平等多筹并举措施得以更大发展,为数字农业建设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四平市数字化数字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Change and constancy: Reflections on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ture in the Forming Mechanism of Western Literary Classics
2017年春季四平市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四平市女性体育人口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
四平市城市化与住房市场发展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