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碎片化”走向“整块化”
——“学为中心”理念下的课堂诊课活动

2023-03-26 10:34江苏省江阴市青阳实验小学张莉萍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7期
关键词:整块倡议书碎片化

江苏省江阴市青阳实验小学 张莉萍

在“学为中心”理念下,好的课堂一定是需要“整块知识的学习”“整块学习时间”“基于学生‘困点’”“精准实施教学”的。从内容上看,应尽可能呈现体系性的知识;学习时长上要尽可能保证学生“整块”时间来学习思考,让学生能“基于困点”自由充分地思考,获得丰富的学习信息,思维都能得到真正释放;从学习效果上看,应通过“整块学习时间”促进“困点”的解决,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教师具体怎么做才能做到基于学生“困点”组织整块学习的教学呢?笔者将通过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倡议书》一课两次的课堂诊课案例来分析。

一、观察策略与流程

本次观察诊断对象为六年级一位年轻的语文教师,执教内容为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倡议书》。教学重难点:能掌握倡议书的正确格式(题目、称呼、正文、落款);能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建议,从而写出目的性明确、可行性强的倡议书。所选的班级为六年级中水平相当的两个班级。参与观察的人员为六年级的所有语文教师。本次观察的策略与流程如下:

首先,举行课前会议。目的:让合作成员明白,观察什么——观察者带着清晰的目的进入课堂;怎么观察——观察者做好必要的准备走进教室;同伴将观察什么——观察者之间、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知己知彼,有的放矢。为了更好地进行比对,本次观察将6位教研组成员分成两组:一组为质性观察,主要采用白描方式记录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行为;一组执观察量表,记录不同时间点上所观察到的学生参与课堂的情况。

随后,进入第一次课中观察。

第一次观察结束后,举行观察后会议。其目的是让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根据观察结果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形成共识,制订后续行动改进方案。执教者根据教研组的建议再次改进教学方案。

两天后举行第二次观课。执教者将改进的课在另一个班级(水平相当)进行第二次施教。两组观察者再次进入课堂进行二次观察。 随后举行二次观察会议。观察者再次进行观察信息的整理,并与第一次观课证据进行比对,达成共识。

二、诊课结果与分析

(一)第一次观课教学片段记录(见表1和表2)

表1 第一次观课教学片段记录表

表2 第一次课堂观察之“学生课堂参与情况”记录汇总

(续表)

(二)观察分析与建议

该教师采用“阅读例文—发现规则—点拨方法—模仿练习”的策略进行教学。从观察数据来看,学生的表现一开始是投入的,在第5分钟时专注度达到98%。但是随着教学的逐步深入,一些学生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注意力转移,尤其是一些思考速度和书写速度慢的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游离。第10分钟学生的专注度再次下降至66.7%,第25分钟降至33.7%,第30分钟降至20%,很多学生忙于关注自己未完成的习作,未去关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从而导致更大的错误。纵观整堂课,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兴趣度和目标达成度都不高。

观察组成员对比进行了分析,认为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知识呈现碎片化,学习方式“走马观花”。首先,执教者没有对知识进行系统化、体系化的整合,没有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水平,也没有针对教学内容进行难易的区分。比如,关于倡议书如何拟题、称呼、落款等,学生已有一定的经验,而正文如何撰写才是学生的短板。然而执教者在处理这些教学内容时都是平均用力,毫无区分的。这直接导致学生学习动力的缺乏,在课堂上注意力涣散、参与度低。其次,课堂学习呈现走马观花式,师生形式单一且高频率的你问我答,看似繁忙互动,但学生(甚至仅有部分学生)根本无暇深入思考,得到的只是一些碎片化的信息,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无法得到提升的。同时,走马观花式的学习设计,直接挤占了学生言语实践的时间,导致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完全被牵着鼻子走,始终处于一种“焦虑赶学”的状态,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的时间,最后只能草草呈现一个支离破碎、不成型的草稿。

二是教师指导不精准,“困点”未突破。由于碎片化学习对课堂时间的稀释,导致教师对学生理解难点处的指导明显欠缺,学生学科关键能力并未得到有效提升。比如,关于倡议书的具体内容的设计,如何针对倡议目的,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的措施,并且清晰、简练、有层次地表达,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需要得到教师的细致点拨,需要有充分的时间进行领悟和实践。然而,教师并没有给予指导,只是让学生随意交流,且教师对学生所交流的内容也并没有进一步的归纳和提炼,导致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措施和目的之间的关系,在写的时候自然是懵懵懂懂,不明所以。纵观整个学习过程,指导不精准,“困点”未突破,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上都未得到有效提升。

教研组教师基于观察诊断,提出修改建议:

删繁就简,改“走马观花式”学习为“整块式”设计。将原本各环节采用的按倡议书的流程“逐个突破”的教学方式,改为先呈现数篇已学过的应用文,通过复习比较,找到异同点,学生在明确应用文的一般格式要求的基础上,凸显倡议书这种应用文在正文部分的独特之处:写清倡议原因、倡议内容、结尾。待整个正文撰写指导完成后,再由学生补完其他的格式。这样的“整块化”处理,就使得学习环节由繁化简,也留给了学生充分的撰写实践时间。

聚焦难点,凸显指导。针对学生的主要“难点”——正文部分倡议内容的指导作强化凸显。在课堂中,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立场(如学生、大队部、学校等)、不同的场合(如在学校、在家、在社会)、不同的方式(如宣传、惩戒、管理等),来思考设计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措施,进行深度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两天后,该执教者在另一班级采用修改后的设计进行了第二次教学。

(三)第二次观课教学片段记录(见表3和表4)

表3 第二次观课教学片段记录表

(续表)

表4 第二次课堂观察“学生课堂参与情况”记录汇总情况

观察结果分析:

观察小组成员一致认为,改进后的第二次教学明显优于第一次教学。从课堂实录来看,学生用于思考、交流、撰写实践的时间更充分、更集中。从学习状态来看,课堂中学生的注意力比改进前得到了较明显的提升:从第10分钟开始,观察到学生专注度上升了近13个百分点,第15分钟上升了近30个百分点,第25分钟上升了近60个百分点,第30分钟上升了近70个百分点。从学习质量来看,学生探讨的内容更集中了,透过语言所呈现的思维深度也提升了不少,倡议书文本撰写的完成度有了明显的提升,完成度上升了近75个百分点。综上所述,显然,第二次课堂教学的效益更优。

猜你喜欢
整块倡议书碎片化
“拒绝盗版 坚持原创”倡议书
卜算子·我和大树
腹股沟嵌顿疝整块复位致肠破裂一例并文献复习
经尿道钬激光与等离子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如何写作一篇倡议书
倡议书
平行的个体与垂直的世界
微时代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想象力都去哪了
我们的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