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陶艺教学与马口陶资源的整合研究

2023-03-26 09:02李涛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马口陶艺课题组

李涛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要从小培养学生对于优秀传统艺术的热爱,引导学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中华美育为文化自信筑基。“中小学陶艺教学与马口陶资源的整合研究”整合了民间美术资源,传承了“马口陶”文化,丰富了陶艺校本课程,促进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在整合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汉川市马口窑制陶技艺”是极具代表性的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它集造型美、装饰美和功能性于一身,以朴拙的器型、生动的纹饰和通俗的题材体现了人们追求真、善、美的朴素价值观,承载着荆楚文化和中华文明。“中小学陶艺教学与马口陶资源整合研究”课题以地方传统美术资源“马口陶”为研究对象,探索具有实效性的多元化中小学陶艺教学路径,开发具有趣味性的主题化中小学陶艺教学案例。

一、调研教学现状,确定整合方向

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课题组成员在研究初期对汉川市中小学陶艺教学的校园文化、师资力量、硬件设施、课程资源,以及学生对马口陶的认知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调研发现,汉川市中小学对马口陶美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足:①学校陶艺美育文化建设相对匮乏;②大多数学校的陶艺师资配备不足,陶艺教学设备和场地有限,仅有部分学校配备了陶艺教室及拉坯机、电窑炉等专业设备;③学生对马口陶文化的认识浅显,传统的马口陶制作工艺与学生渐行渐远。此外,现行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材中的陶艺课程教学内容占比较少、主题较单一、地方特色略显不足。为加强马口陶美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组成员基于调研结果展开研究,确定了中小学陶艺教学与马口陶传统文化整合、与传统制陶工艺整合、与社会陶艺资源整合,以及马口陶资源与艺术核心素养培养整合、与艺术教材内容整合、与社团研学活动整合、与现代制陶技巧整合、与校园文化建设整合等研究方向,力求使马口陶资源以多种形式融入中小学美育全过程,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小学陶艺校本课程案例和美育文化。

二、收集陶艺资源,选定研究内容

马口窑制陶技艺距今已有450年,在《汉川县志》等地方文献档案中均有记载。如今,随着社会对传承与发展马口陶文化愈加重视,研究馬口陶的论著越来越多,为我们了解、认识、研究马口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不过,这些文献侧重于对马口陶兴起、发展、繁荣、衰落的历史过程,以及窑址分布、考古发掘、规划保护等的介绍,侧重于以艺术家视角对马口窑的文化属性、艺术特色、审美价值等进行美学理论研究,反映马口陶文化进课堂、进校园的实践研究成果文献稀缺。课题组成员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梳理、甄选,将研究重点放在马口陶资源与中小学陶艺教学整合上,建构了三个子课题:中小学陶艺教学的现状与传承、发展研究;马口陶传统艺术的特色和特征调查研究;马口陶艺术元素应用于中小学陶艺教学的案例研究。

三、提炼艺术元素,研编校本课程

马口陶器造型质朴、品种多样,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有照明的烛台、取暖的烘笼、储酒装油的壶、腌制泡菜的坛、盛装干果的罐等。马口陶的装饰题材丰富、特点鲜明,陶器上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状元打马游街、八仙过海等人物造型和鲤鱼跳龙门、福禄寿喜、瓜瓞绵绵等吉祥图案,以及颇具地方特色的莲瓣纹、剔花和水花技艺等,都是马口陶重要的艺术元素。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马口陶元素为陶艺教学案例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创编陶艺校本课程的艺术源泉。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传统工艺的主要流程,提炼马口陶的核心艺术元素,将传统的工艺技法融入陶器的设计与制作中,创造性地学做体现时代特征和传统文化的作品。为此,课题组将子课题3“马口陶艺术元素应用于中小学陶艺教学的案例研究”作为研究重点,选取符合中小学陶艺教学的马口陶核心艺术元素创编陶艺校本课程案例。马口陶的制作工艺属于非遗项目,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陶艺教学中完全继承传统的艺术特色和制作技艺比较困难。在马口陶众多的艺术元素中,哪些是适合中小学陶艺教学的元素呢?如何运用马口陶艺术元素创编中小学陶艺教学案例?课题组成员从中小学生的认知特征出发,引导学生开展以“我做马口陶”为主题的项目式艺术实践活动。根据艺术新课标提出的四大核心素养和四项艺术实践活动,课题组成员确定了中小学陶艺校本课程的四个板块“欣赏·评述——审美感知课程;造型·表现——艺术表现课程;设计·应用——创意实践课程;综合·探索——文化理解课程”,以主题学习和项目学习的方式创编具体案例,如“‘盖满吉祥——粘土马口陶盖制作案例”等一系列主题化、特色化的陶艺教学案例,使其具有审美性、实操性、创新性、人文性,为中小学校传承、发展马口陶文化提供了课程支撑。

四、创新活动路径,展现育人价值

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的教学目标,课题组成员建立了“学会、勤练、展示”的美育教学机制和“专业共研、区域联研”的美育教研机制,以汉川马口陶为基础构建了适合中小学陶艺教学的教学体系,并以“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文化与技艺共发展、传承与创新互促进”为基本理念开展研究。具体的实践研究活动有三项。①进讲堂,感受陶艺魅力。学校定期举办“陶艺大讲堂”活动,聘请陶艺专家、民间陶艺非遗传承人等与课题组成员交流研究成果,开展了“楚陶瑰宝‘马口窑艺术研究”专家论坛、“马口陶艺术元素在中小学陶艺教学中的再创造”主题讲座、“家乡‘陶宝”教学案例、“泥土的味道”同课异构活动等。②出校园,体验陶艺技艺。学校定期开展“走近马口陶”美育实践探访活动,组织师生参观汉川市马口窑博物馆、马口陶文化传承基地、喻家集龙窑等,拜访传承非遗的老一辈制陶艺人和陶器收藏者,近距离接触马口陶器,欣赏马口陶艺大师的精湛技艺,体验马口陶的制作工艺,让收藏在馆所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文化艺术遗产成为学校美育的丰厚资源,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强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③学-练-展,传承陶艺文化。课题实验学校积极开展马口陶校园文化建设和中小学泥塑教学实践,引领学生在马口陶艺术工作坊中体验、传承和发展马口陶传统工艺。学生在制作陶艺作品时,很好地融入艺术元素作为装饰和点缀,其制作材料不局限于陶泥,还有软陶、橡皮泥、超轻黏土等现代材料和3D数码打印等新型表现方式。在“学-练-展”的创意实践活动中,学生提炼马口陶的器型、功用、图案等独特元素,创新设计与制作别具风格的陶艺作品,很好地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让工作坊成为展示学校陶艺教学特色的窗口。

与此同时,课题组以孝感市和武汉市两地名师工作室为载体,采取省、市、区、校四级共研的研修形式,广泛开展了学习交流活动,将课题研究成果推广到国家美术课程中陶艺、泥塑等的教学中,吸引更多学校和教师参与开发、利用马口陶美育资源的研究,丰富和拓展了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

(作者单位:汉川市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猜你喜欢
马口陶艺课题组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疯狂”的陶艺
学陶艺
做陶艺
来自马口窑的对话
——马口窑文献与当代陶艺创作研究展
马口煤矿分层开采工作面上覆采空区自燃治理技术研究
“做”与“作”的推荐用法“做”与“作”的用法研究课题组
对现代陶艺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