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华博物考察会与山西地质学的发端

2023-03-26 13:23董黎阳
化石 2023年1期
关键词:瑞华山西大学博物

董黎阳

晚清至民国时期,华夏积贫羸弱,外国列强依仗坚船利炮,横行神州。中国仁人志士纷纷发出了奋发图强、实业救国的号召。以铁路、船舶、枪炮等的制造为代表的实业需求,直接催生了对铁矿、煤矿的调查与勘探。与此同时,西方学者也纷纷来中国进行地质、地理考察,其中不少更为殖民主义服务,为掠夺中国矿产做基础。山西煤、铁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远近闻名。又因地靠京师,兼有正太铁路之便,使得山西成为中国最早开展地质调查的地区之一。

从1862年起,陆续有美国、德国地质学家来山西进行矿产及地层调查。1902年,山西大学堂成立,开设有采矿科,是中国最早开设地质类学科的大学之一。同年,瑞典人新常富(Erik Nystrom)受聘为山西大学化学系教授,在教授化学课程的同时,他时刻关注着山西的地质与矿产。1912年,新常富根据自己实地调查结果所著《晋矿》一书公开出版发行,该书对山西地理、地质、矿藏、农事、天气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是第一本对山西主要矿产资源进行定量化学分析的专著。书中还对未来山西开发矿产资源提出具体建议与设想,新常富在书末动情地写道“余不禁为山西大声贺曰:三晋!三晋!尔诚世界未来之煤铁一大主人翁也!”该书经时任山西财政司长张瑞玑组织翻译后,立即在全省引起极大反响。时至今天,该书仍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新常富在山西大学任教期间,秉持“以纯正科学救国”的理念,投身学术而远离政治,亲赴省内各处考察,并邀请中外地质学者来山西考察和讲学,不断为山西地质和矿产资源发声。1920年,有感于山西矿藏丰富而地质工作薄弱,新常富争取到万国地质学会和瑞典皇家博物馆经费资助,经中国政府批准,在山西大学设立“瑞华博物考察会”(又名“瑞华地质调查会”),旨在鼓励更多地质学者投身山西地质矿产调查。这一考察会是民国时期最早成立的中外地质合作机构,是真正意义的纯学术机构。此后几年,瑞华博物考察会取得极大成功,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成果,内容涉及地层、矿产、构造、古生物、岩浆岩、土壤、地下水等,引起国内外业界的高度关注,使当时的山西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地质研究的热点地区。

瑞华博物考察会的极大成功,有赖于新常富出色的学术和组织能力,更与另一位地质学家的工作有着莫大的关系。他,便是此后频繁出现在各种文献中的瑞典地质学家艾利克·那琳(Erik Norin)。

那琳1895年生于瑞典布莱金厄省卡尔斯港,1919年底,他受新常富之邀和瑞典官方及私人资助来到中国,准备赴山西开展地质考察。到达中国后,他先去北京拜见了时任中国地质调查所所长的丁文江,后者对年轻的那琳赞赏不已,不仅允诺那琳使用调查所的设备和图书,更在《地质汇报》上撰写了对那琳的欢迎词。在北京,那琳还拜见了瑞典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安特生,后者从1914年起在中国担任农商部矿物顾问,对中国十分熟悉。安特生为那琳介绍了中国及山西的概况,并在那琳后续的工作中时常给予帮助,提供化石信息。北京之行,让那琳对未来的山西考察充满了信心。

那琳于1920年初来到山西并加入瑞华博物考察会,不久便开始了野外考察。野外首行去往了地处吕梁山脉的紫金山。在那里,那琳采集了碱性岩标本,研究成果发表于《瑞华博物考察会会刊》第1期上。一开始,新常富对那琳不会汉语有些忧虑。但年轻而谦和的那琳却在乡郊受到村民的喜爱,野外工作期间成功协调了各种事情,“他们待我如同自己的儿子”那琳回去如是跟新常富说。

1922年新常富(右二)、那琳(左二)与到访山西大学的外国友人(引自Erik Nystrom,1961)

华夏植物群典型植物化石

麻座延羊齿

而使那琳闻名于后世的,则是此后几年他对太原东山、西山晚古生代地层的系统研究。太原东山、西山石炭系、二叠系及三叠系地层出露齐全,产状平缓,产煤、铁,吸引了当时众多地质学家前往考察。西山兼有天龙山石窟、龙山石窟、晋祠等名胜遗迹,考古学家、古建筑学家、语言学家等纷纷踏访,卑劣的掠夺者也混杂其间。1922年,那琳频繁往返于太原东山、西山,足迹踏遍了各个山沟,先后命名了月门沟煤系、石千峰组、石盒子组等地层以及骆驼脖子砂岩、大窑灰岩、七里沟砂岩等专属名词。其中,月门沟煤系取名于西山西铭的月门沟,石盒子组命名于东山陈家峪石盒子沟,石千峰组则取名于西山石千峰山。这些地层组名在此后一百年的时间里几经变化和厘定,但名称却都保留了下来。正因为那琳的报导,太原东山、西山的晚古生代地层尤其是二叠系才闻名于世,此后,翁文灏、葛利普、斯行健、李四光、杨钟健等一众地质学家纷纷来此。不仅如此,那琳还在太原东山及西山石炭系-二叠系中采集了大量的植物化石,其中一部分标本被送往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这些精美的植物化石又吸引了古植物学家赫勒(T.G.Halle)专程从瑞典来到山西进行考察。后经赫勒研究,这些植物化石代表着一个全新的晚石炭世-二叠纪植物群,赫勒将其命名为“华夏植物群(Cathaysia flora)”。这些标本现今保存于瑞典自然历史博物馆,多达7000多块,是该博物馆最重要的馆藏。

那琳对太原东山、西山晚古生代地层的系统性研究是开创性的,他的工作,极大地推动了山西地层学乃至整个地质学的发展。此后的一百年时间中,太原东山、西山因为石炭系-二叠系地层发育齐全、矿产资源及古生物化石丰富,在地质、古生物及矿产行业内大放光彩,成为后世学者研石炭系-二叠系的经典圣地。随着研究的深入,西山上又陆续建立起一个个重要地层剖面,七里沟、柳子沟、吴家峪等原本藉藉无名的地点也逐渐成为地质学者口中的“远方”。

那琳年轻而精力充沛,在山西大学瑞华博物考察会工作期间,不仅投身于地质考察,更十分友善地培训、指导山西大学采矿系的学生们,受到学生们的爱戴。当时以学生身份加入瑞华博物调查会的有孙健初、王曰伦、王景尊等人,他们在野外都受到了那琳的悉心指导,并在其指导下完成了毕业论文。1928年,孙健初在五台山、雁门关、交城等地进行长时间的实地勘察,在大量调查基础上写成《山西太古界地层之研究》一文,发表于同年出版的《瑞华博物考察会会刊》上,引起业内重视,不久又全文刊登在《中国地质学会志》上。地质界权威翁文灏对该文十分赞赏,并于1929年将孙健初调入中国地质调查所,开始在全国开展地质矿产调查。孙健初后又投身石油地质,发现了玉门油田,日后成为我国石油地质学奠基人。王曰伦毕业后投身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成为我国前寒武纪地质学的泰斗。王景尊日后成为我国著名的水文地质学家和地质教育家。在那琳离开山西时,学生孙健初、张光嗣、曹世禄曾联名赠送给他一幅字画,上书“那琳先生钧鉴,百年期就名山业,四海同宗泗各风”云云,表达对那琳的敬仰和不舍之情。可以说,那琳在山西考察期间对中国地质学子的指导,为后期中国地质学人才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太原西山天龙山石盒子组砂岩及开凿于其中的天龙寺石窟

孙健初等人送给那琳的字(引自Erik Nystrom,1961)

瑞华博物考察会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国际交流方面的成功,引起了中国和瑞典两国的共同重视。1926年,瑞典皇储访问中国,特意到访山西大学,新常富详细介绍了瑞华博物考察会的工作和成果。1927年中瑞两国商定借鉴瑞华博物考察会的模式,成立联合考察团,对中国西北和中亚地区开展全方位联合科学考察。这一合作科考,正是此后举世瞩目,对中国地质学、地理学、考古学、气象学等产生深远影响的的中-瑞西北联合考察团。

鉴于那琳在山西出色的工作,当时已经名满天下的斯文·赫定点名邀请那琳参加联合考察团。在考察途中,那琳被委以重任,担任北队领队,并在斯文·赫定离团期间作为瑞方代表主持科考工作。在穿越茫茫戈壁途中,因条件恶劣,斯文·赫定胆结石复发,无法继续行走,大队人马止步不前。眼看食物越来越少,为了不拖垮整个队伍,斯文·赫定决定大队由中方团长徐炳昶带领继续前行,他和那琳以及其他几位自愿留下的团员在色布斯台音(蒙古语音译)泉水旁扎营留守,等待救援。在坚守期间,那琳悉心照顾斯文·赫定,并不忘工作,在营地开展大地测量。他们苦等月余,就在弹尽粮绝之时,救兵及时赶到。得救后,斯文·赫定把这个让他永生难忘的地方标在了他绘制的地图上,并在色布斯台音泉的前面加上“那琳(Norin)”,不仅纪念他的工作,更感谢他在逆境中的坚守和关心。这个地名不久后获得了国际上的公认。在后面的演化中,后人又在后面加上布拉格(蒙古语“泉水”的意思),使之成为我国全称最长的地名,即“那琳色布斯台音布拉格”,又名“那然色布斯台音布拉格”。

此后,随着新常富及那琳相继离开山西,瑞华博物考察会于1935年正式宣告结束。瑞华博物考察会的工作,使一百年前山西地质学正式发端并跻身于中国乃至世界前列,它的一系列成果,为后世山西地质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诸多地质学者、院校前往太原东山、西山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实习,他们未必了解百年前这些故事,但他们翻山越岭的身影跟先贤们无疑是相似的。这些活跃的身影,何尝不是科学精神的一种传承。他们的故事,也定将会有人来讲述。

猜你喜欢
瑞华山西大学博物
瑞华状告证监会,以攻为守之计
山西大学管理与决策研究中心
博物馆奇妙页
瑞华遭财政部、证监会惩处
脱靶篇
捧杀篇
“取舍”篇
Forbidden Money
武汉万达瑞华酒店开业周年庆
安吉博物志最美不过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