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诗歌教学中学生思政与思辨能力养成初探

2023-03-27 11:25周修雯
考试与评价 2023年2期
关键词:将进酒李白诗歌

周修雯

思辨能力是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策略,各国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在中职教育中,由于生源个性丰富,在学习上与普高学生相比主动性欠缺,因此中职教育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尤显必需。中职新课标的出台,提倡学科教学的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思政地位突显。那么在进行思辨能力养成的过程中渗透思政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本文就以诗歌教学为例,对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思政教育与思辨能力提升,谈一些心得感悟。

一个人获取知识的能力,一般被认为是指学习能力,而决定一个人发展潜力的能力则是思辨能力。

在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下,我国的教师和课本都具有权威性,语文课就更容易受到这种权威性的影响。虽然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课堂的管理和教学的有序进行,但是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陈志武先生是耶鲁大学的金融学教授,经常写中国经济评论文章。他对美国从小对孩子进行人文、通识教育以及思维能力的训练有许多感想,值得教育人关注。

“我思故我在”作为笛卡尔哲学体系的第一原理,不论对错,它反对禁锢人们思想的经院哲学,强调人要自己思考,要说话,它促进了理性的解放。

有这么一种现象:我们身边的同学在数理思辨能力上绝大多数计算能力强,分析能力弱;在人文思辨能力方面想象模仿能力强,分析概括能力相对较弱。

尤其在中职教育这一块,我们的学生有自己的学习特点,比如没明确的动机,缺乏坚实的学习基础,对自我没有正确的评价等特点,我们研究这些特点,旨在解决问题,以便在实践中因材施教。

作为县域中职学校一线任教多年的语文老师,我更是看到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在进一步发展中遭遇的瓶颈。我认为乡村中职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更为迫切。于是就以中职语文的诗歌教学为例来探寻一些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途径。尽力通过思辨能力养成达到思政的学科渗透。

一、中职语文诗歌教学现状

1. 乡村中职生的特点

在乡村中职生中单亲家庭以及留守少年占了很大比例,导致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偏科现象十分严重。在学习习惯上,学生对书本知识缺乏热情,一线教师苦于找不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不要说自主学习了。语文科相对于数学、英语,偏科现象不算严重,但主动学习的情况一样惨淡,如果能在诗歌学习上培养起学生的思辨能力,或许就会带动他们对相关科目的学习兴趣。

2. 从语文传统教学大纲到学业水平考试再到新课标解读

在考试指挥棒下,诗歌内容考试占分值从小比例到新大纲的逐渐增大古诗词、文言文篇目的趋势上看,诗歌教学边缘化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很快就会占据语文教学的重要地位。

语文传统教学大纲与近两年的学业水平考试大纲要求学习和掌握的诗歌篇目屈指可数,在试卷中出现的考题形式基本就局限在了背诵默写上,国家职业教育新大纲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文言文和古诗词的篇目骤增,可见一线教师也得高屋建瓴来重构语文科教学体系了。语文“核心素養”的目标给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迫在眉睫,在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过程中通过诗歌群文阅读、古今对比等方法已有先行者,那如何做到极致,一线教师就需要更多的尝试。

3. 新课标提倡学科教学的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思政地位突显,这是职业教育一个明确的风向标

学生有一定的思辨能力会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很大的作用。中职语文教材以单元为依托,注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更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每册教材均选编具有人文情怀的的文章,让学生在掌握语文学习技能的同时激励他们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语文课程中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而诗歌教学将会是一线语文教师一个不错的思政教育“练兵阵地”。诗歌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文学文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根与魂。通过对诗歌作品讲解与创作者个人经历,谈创作需要具备品格、品德的美,才能写出真正优秀的作品。如诗人真挚而丰富的情感、坚韧不拔的意志、面对逆境的乐观心态、天下为公的高尚情操等。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用高度凝练的语言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诗歌又起源于上古社会生活,如何让离我们久远的古诗依然能够活在当下,是语文教学的使命。我们把诗歌作为文学素养和思政渗透教学的阵地就是很好的选择。

二、以李白《将进酒》诗歌教学案例谈谈传统文本解读遭遇挑战以及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必然性

1. 在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化、智能化大发展的时代,一场场技术革命袭来,颠覆性地改变着我们的思维认知

语文科目的许多传统文本解读遭遇挑战,比如我们极其熟悉的李白作品《将进酒》,不论是”将”的读音还是诗歌的内容都备受质疑。

诗与酒,友与狂,自信与悲愤,这首《将进酒》是最具李白个人特色的诗篇,无数国人都是通篇背诵,字字奉若神明。但是突然那么一天,我们读到了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原始版本,我们惊讶了,很多人会大呼原来我们一直读了首假《将进酒》。

2. 借助互联网探知《将进酒》,更深层解读

1900年考古发现的唐人手抄本《将进酒·君不见》标题叫作《惜罇空》意思为惋惜杯中酒尽,虽然与请饮酒不尽相同,但也符合文意。现在说说与我们书本里出入最大的三处:

“天生吾徒有俊才”,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

“古来圣贤皆死尽,惟有饮者留其名”。

大家品一品,到底哪个版本更狂?更像是李白说出的话?语文课堂如果围绕这个话题展开,学生的探究精神就来了,他们会畅所欲言,用自己十几年的阅读量与人生经验各抒己见,一节课下来,自主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这些恰恰是我们中职学生被动学习僵局被打破的开始。

3. 鼓励学生思辨能力的发挥与再造

教师可以立足课堂,利用好教材,选择有代表性的课文,设置几个有意思有争议的问题,作为训练学生思辨能力的突破口。

(1) 在等待中对话,让思辨有空间。课堂节奏慢下来,先让学生思考、感悟、经历,然后上升为理性认识

李白作为盛唐诗人,他个人的气质与时代的繁荣也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学习过李白的很多诗歌,可以总结出李白的诗歌风格:浓烈的浪漫主义风格,强烈的表现自我,毫不掩饰地抒发自己的情绪,《将进酒》就是表现此类风格的杰作之一。

语文课本里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很励志,肯定了每个人生存的价值,“天生吾徒有俊才”则表现出李白的孤高自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哪句比较符合李白醉酒后的语气呢?经过修订的版本作为教科书使用是不是另有深意?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意为我为你们歌一曲,请给我斟满酒吧,觥筹交错的夜宴流淌着李白这嫡仙人的随性与豪放;换做“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就显得谪仙人是打算慢慢讲个故事了。学生可以分组讨论自由发言,看看不同版本表意的效果。

同理,“古来圣贤皆死尽,惟有饮者留其名”,此句“皆死尽”显得话糙了,可如若是在喝醉的前提下,放几句厥词也情有可原,更原生态、更性情;可要是作为名篇传诵显然少了些调调,所以“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就更妥了。

(2) 在师生同呼吸中对话,让思辨走向深入,思政引導水到渠成

与同学一起学习、思考、分析、判断。经过小组讨论探究,一定会出现众说纷纭的局面,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辨了。任何学问的产生都是伴随着怀疑的,我们从书本里学到的都是先人前人留下的资源,我们可以借鉴,该推崇的就仰视,可质疑的不妨大胆地去重构。莫高窟版本的原稿应该可以说更符合酒后的即兴作品,贾岛一句三年得的经历告诉我们诗人对作品的完美追求,我们就不该因为对李白的速成作品产生非议,如果说李白的完美诗篇在这时候受到很多网络喷子的质疑,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到一个喜怒哀乐坦露无疑的真性情李白呢?

可是,作为教科书般存在的诗作,如此真性情就显得不妥了,“古来圣贤皆死尽”,此胡言乱语亵渎了众人对先贤的尊崇,也轻视了圣贤的精神传承力量。于是,不论是从什么立场来说,修订版本就适时而生了。这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去讨论修订版本《将进酒》的使命了。教育永远是国家大计,如果作为学校教学的教科书上出现让人争议的内容显然是不利于教学和教育的。

我们还可以从人性的角度去读李白,了解他的生平、经历、遭遇,试着穿越到他的身边,这样一个鲜活的诗人是不是就更接地气了呢?而作为教科书式传承的诗歌必定是经过淬炼的。有了这样的探讨,学生在自己的思维空间维度就丰富立体了许多。

(3) 将形成性评估作为评价与反馈的主要方式

根据新课标的指导精神,语文学科的专题教学模式是非常适合在诗歌教学中融入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的。除了上面举例的《将进酒》,我们还能学到同是唐朝诗人的杜甫的《登高》、王维的《山居秋暝》……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以讨论、个人或小组演示及调研的方式进行测试,在测试中激活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形成性评估作为评价与反馈学生学习和思辨能力的双标。

(4) 教师做好在思辨培养中思政正确引导

教师与学生一起实践,发现、质疑、探索、体现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在学习中培养思辨能力,有可能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现象,此时正确引导思政方向就显得特别重要了。思政元素,在语文课程教学中一定要做到“隐”字原则。将思政内容过于直白或者生硬地插入,会有教条主义教学之嫌,进而学生会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那更谈不上实现正确的思政引导。所以,思政元素在课程教学中一定要无形而自然地切入。语文新课标即将登台,语文核心素养和思政地位被重点提及。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是随着阅历增加不断丰盈的,教师能在课堂上树立个人正直的形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言传身教,润物细无声,传播正能量,帮衬学生树立阳光向上的思想,那么中职学生曾在初中阶段留下的裂缝就小了。

思辨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思政教育是功在千秋的大事,每位有使命感的教师都应该身体力行,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也就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不断丰盈一线教学的实践经验,在中职教育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尽一份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将进酒李白诗歌
诗歌不除外
将进酒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将进酒》解读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将进酒》的“三气”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诗歌岛·八面来风
倒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