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施工的隐患防治和监管研究

2023-03-27 02:31李彦
科技资讯 2023年4期
关键词:安全管理监管

李彦

关键词: 交通工程施工 隐患防治 监管 安全管理

城市化进程使各大城市聚集着大量人口,促使轨道交通事业蓬勃发展。但是,轨道交通工程大多处于复杂的施工环境,建筑物、地下管线的影响性大,明显提高了施工变形的控制要求。而且,地质水文条件的不确定性较大,交叉多变的施工方法,都提高了施工阶段的具体难度,更加需要做好施工方法和技术工艺的研究工作,不断优化施工技术工艺,全面提高交通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性,维护人员安全。

1 交通工程施工监管的重要意义

质量安全一直是广大民众广泛关注的重点话题,在工程项目发展中,具体的安全管理要求也日益严格化。交通工程安全管理是施工建设能否顺利完成的决定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工程项目的综合效益,同时增强了许多不安全因素的合理控制,避免发生返工或重复性施工问题,有利于有效缩减施工成本。因交通工程工期长、参与人数多,主要采取露天作业方式,所以,天气变化和地形地质条件会产生直接影响,增大了施工阶段的安全隐患。而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就是保障从业人员安全的必要举措,与施工企业生存、发展能力息息相关,直接决定着项目的社会效益。目前,各个参建方都已经意识到安全管理在交通工程中所起的良好作用,在管理目标的管理落实中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1]。

2 交通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原则

2. 1 生产、安全并重

交通工程施工与安全要同时兼顾,两者不可分离。将施工生产与安全管理两项工作分别由两个团队完成,会使两者对立起来,常常出现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不平衡发展状态。生产负责人必须同时兼任施工建设和安全事故管理两项责任,实现生产、安全的统一化,这在已颁行的安全生产规定中有明确规定。在施工现场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细则推及到每一位管理者,使其都能对安全管理的责任权限明确化,要求参与施工生产的各个部门和人员都要承担起安全管理责任,维护生产过程的良好状态。

2. 2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安全第一,是以维护生产能力为基础,将安全放在其他因素的首位,以此制定相应的政策规范和处理办法,从而将安全贯彻于施工生产的整个过程。预防为主,是安全事故防御手段,更加强调安全管理对施工生产的重要作用。对于施工建设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要在发现后的第一时间进行全面分析,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使不安全因素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2. 3 四全动态管理

“四全”,即面向全体员工,坚持施工全过程和全部时间段,实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管理方式。安全管理要贯穿于交通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渗透到每一个施工环节、相关员工以及与之相关的所有生产要素,是对工程启动到竣工交付的全面管理,要求紧抓生产过程的点点滴滴,不能流于形式。

2. 4 安全管理重在控制

了解和控制生产因素的具体状态,能够更加直接地反映出安全管理目的。动态安全管理重点,要始终放在生产过程中人或物的不安全因素。安全事故通常是在不安全行为交叉碰撞物体不安全状态的情况下产生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生产因素对安全管理的重要影响力,而因强制性的缺失,不能作为安全管理的重点。

3 交通工程隐患防治和监管存在的问题

3. 1 人员缺乏安全意识

人员安全意识薄弱,是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问题频发的直接原因。施工人员、安全监管人员不能高度重视隐患防治的危害,会直接影响到各项准备工作的落实效果,相应的安全培训目标也就很难保障效果,成为施工阶段的安全隐患,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

3. 2 安全監管制度不完善

交通工程的施工管理中,施工人员的考核、奖惩机制并不完善,使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受到不同程度上的影响;管理部门内部不明确的责任分配方式,不利于后期的责任追究和施工状况的检查管理,使工期进度延缓;执法部门监督工程项目,并未有专项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存在执法不严的问题;施工管理评价标准的不统一,也会影响到管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这样一来,管理体制的应用效果有限,推进难度较大[2]。

3. 3 施工现场管理混乱

交通工程施工管理是系统化过程,现场管理有序化至关重要,是施工进度稳定、管理顺利的基础条件。施工环境复杂,大多处于人流和车流量大的区域,是交通系统的重要构成,维护施工现场和谐的难度较大。施工现场的设备、材料、场地复杂,秩序混乱,人流和车流持续较大很难落实封闭式管理要求,施工现场整体上的管理工作明显混乱。技术人员在不熟悉图纸、施工质量检验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进行质量检验,检查遗漏很容易发生,工序质量很难保障。管理人员在对施工团队专业技能、施工设备性能的了解不准确时,具体的管理工作必然更易受到外部环境、资金投入的制约,使施工项目管理很难正常推进,阻碍项目的进展。

3. 4 安全监管不到位

施工安全监管要以各类突发情况的预先明确化为基础,强调监管人员密切关注每一个监管细节,贯彻落实防治监管的具体要求;监管人员不能对安全隐患建立起正确认识,相应的预防措施不合理,都会造成安全监管过程中的缺陷和问题,增大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4 交通工程施工隐患防治和监管的具体实施措施

4. 1 提高信息管理水平

交通工程在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灵活性高、覆盖面广、运输产品多样化的特点。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得以往的管理方法无法跟上现阶段的发展变化,要加强现代化、科技和信息化建设,相关管理机构也需要利用信息化发展来把握整个市场的发展,全面分析和预测,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优势,更方便、更全面地获取数据。此外,增加在线票务和一卡通的应用,不断降低成本和管理难度,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交通工程管理水平,促进交通运输业更加经济、绿色发展。同时,注重信息化服务平台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结合,使企业服务系统更加高效化、智能化,客户能够享受更优质的合作、售后体验,根据客户的客观需求及时做出反馈、处理,全面提升企业的市场信誉和服务质量,获取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迎来客户更大的信任度和好感度,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3]。

4. 2 建立职业化监管监察队伍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队伍的专业素质,是安全生产培训体系中的重点内容和亟待解决问题。英、美国家逐步完善了职业化安全监察员制度,使监察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力要求明确化,在经过选拔、考核、任用一系列流程后,才能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我国需要积极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建立健全监察员执业资格管理制度,使队伍建设更为专业化。第一,选拔准入关方式严格化,按照国家的统一标准确定人员选拔条件,确保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都能符合实际情况。第二,培训培养机制系统化,严格要求新上岗人员必须经过3 个月以上的专业培训时间,在确定执法资格考核合格后,才能正式上岗,要求见习期为1年,所在单位安排有经验者指导见习人员,严格禁止见习人员独立执法,培训时间为1 年。第三,执法资格证书施行分级管理,考试内容的专业难度不同,可以将行政执法证分为A、B、C 三级,其中A 级执法权限最大、C 级最小,并且在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的责任考核内容中明确规定证书的持证比例,使相关工作人员具有更高的积极性。

4. 3 建立施工安全管理体制

安全生产是施工单位提升工作效率、实现品牌效应的前提条件,强调在预防为先、安全生产理念的引导下,制定更加完善的安全管理措施,严格落实相应的规范化要求。项目建设需要考虑多重影响因素,流程复杂,更加强调管控措施的针对性和可靠性。从工程项目的前期准备到竣工验收,整个过程要分阶段地严格把控,使施工阶段可能发生的偷工减料行为做到坚决防控,而质量的评估分析是发现交通工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的关键工作。第一,设立安全生产管理小组,从组长、副组长,到各部门负责人都要明确自身责任权限,以逐层签订保证书的方式逐一进行职责确认,而专业安全员定期、不定期地对外公布生产审查结果必须完整、客观,以各个小组的安全生产状况为依据,采取不同的奖惩措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第二,建立安全生产培训计划,尤其是一线技术人员必须建立起安全生产和自我保护意识,坚决贯彻岗前培训、持证上岗的规范化要求,对仪器设备坚持定期开展质量检查和测试,便于对其中的不安定因素进行及时发现和处理。第三,在施工区域周围树立醒目的安全警示牌,提醒现场工作人员对安全生产高度重视起来,同时依据施工状况合理配备灭火器材,最大限度地防止火灾事故。第四,构建专业检查小组,突击或定期检查工期进展和具体施工状况,提高监察人员的责任意识,便于施工阶段各种不安定因素的发现和处理,使外部干扰因素得到控制。竣工验收阶段以检测、验收建设质量为主要内容,作为把控施工质量的最后关卡。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制,要求各级领导明确自身的责任范围及其重要性,将相关要求落实到位[4]。

4. 4 提升人员安全责任意识

交通工程涉及的所有管理人员、施工人员都要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使他们全面建立起正确的安全生产观念,作为保障施工安全和文明生产的基础,使个人或集体存在的不认真、不严谨态度得到有效防控,尽可能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将安全工作意识普及到个人,确保他们都能严格落实相关规章制度的具体要求;以安调的管理人员作为安全防护教育者,以便于安全教育内容更为全面。同时,要求施工过程中由专门安调科人员进行现场监督,以日为单位,严格检查安全防护措施,以此作为职工安全意识提升的重要方式,使安全保护、安全生产所涉及的所有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都能落实到位,真正做到安全生产。

为了保障施工质量达到预定的规范化要求,提升施工人員的专业技能是必要措施,要求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态度方面都要达到一定标准,确保相关人员具备足够的专业技术水平,一线施工人员能够了解和掌握施工中应有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从积极建立专业化意识出发,推动工程项目相关人员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在严格遵循施工质量标准的前提下,规范施工工序、优化施工技能、保障施工进度。工程地理位置、地质构造、外部环境都是重要的勘察内容,在发现不利因素时,依据施工的客观状况,积极引入先进的设计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隐患。工程项目部要将工作人员专业培训纳入日常工作机制中,面向项目相关人员分类别地展开理论、技能培训,在管理人员的全面监管下,加强队伍建设,坚持将经济指标、设计目标、工程质量安全作为人员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引导相关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建立起良好的安全责任心和积极性。

4. 5 增加安全管理资金投入

施工单位不重视安全管理,是引发交通工程安全事故的重要成因,而资金投入量小是主要的决定因素。所以,交通工程要想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必须加大资金投入量,积极应用安全检查手段;将一系列的安全管理费用明确列入施工内容,严格落实专款专用的工作形式;定期展开工作环境、施工状况的安全生产检查,有利于设备运行中各类异常故障的及时发现和应对处理,进而使不安全因素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奖惩机制和责任制度的有效应用,对于相关工作人员提升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更好地保障了项目安全。

4. 6 建立健全安全监理机制

建设单位与参与房建工程的监理单位,应该成立符合工程实际需要的质量控制监督管理的独立机构,统一质量控制的相关规章制度,为工程施工监理过程中各种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可靠的保障,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能够达到施工方面的具体要求,为人们创造出良好的居住环境,优化现代建筑物的服务功能。在健全这些质量控制方面的规章制度时,需要让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单位彼此间进行积极地协商,明确建筑施工监理中的所有细节、建设原则等,并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公布,确保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监理人员与施工人员能够及时地了解这些内容,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不受影响[5-6]。

4. 7 完善施工安全监管手段

交通工程安全管理,要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准则,在相关原则的约束下完成管理工作的目标要求,加大政府的安全管理力度,使市场规范化。政府要跟随市场形势,及时转变职能,在行政干预下,规范市场行为,将安全管理作为工程市场的重要内容。

4.7.1 法律手段

政府采用法律手段,强制性约束安全监管活动,以政府意志规范工程安全监管过程,融合了法律条款、制度体系、机构职责的多方优势后,使交通工程建设能够在全面管控之下。

4.7.2 经济手段

政府综合了工程安全的经济属性、规律后,灵活使用税费、信贷、市场价格几种经济手段,实现安全目标的全面落实。国际上广泛推行的经济手段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有利于建设单位筹措更多费用,为安全生产提供经济支持,作为工程预算的重要构成;安全生产专项经费,可载工程招投标阶段设立;安全生产项目要纳入工程量清单,使项目预算明确化,以便于施工单位依据安全标准规范化落实安全生产项目要求。

4.7.3 文化手段

这是政府采用的各项安全文化措施。安全文化,即理解安全的态度、风险处理规则,其在培训教育作用下建立和完善。而宣传、推广安全文化,有利于全体从业人员建立健全且正确的安全生产意识。密切政府、工人、施工单位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安全文化的落实提供支持。而民工教育机制和知识考核机制的建立,是安全意识和生产能力全面提升的必要手段。

4.7.4 科技手段

科技手段综合了安全监管、工作条件、科学技术等多个方面,有利于政府安全监管质量的全面提升,减少了工程建设阶段的安全隐患。施工准备阶段的事故检查、相关人员了解新技术、新材料,能够更好地规避施工风险,在法规制度和行业标准的约束下,全面落实安全监管的具体要求。

4. 8 建立施工安全管理系统

因交通工程的施工规模大、工艺复杂、技术类型多、人员密集的特点,而使开放、复杂的大型系统不适用单一评价方法,需加大施工安全管理研究力度。整个施工过程要以人为主,依托于网络信息化系统,充分发挥专家体系的积极作用,确保评价方法选择、指标体系构建、指标元素确定、评价结果真实。政府、行业、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安全专家是构成系统管理模式的基本构成。其中,政府和主管部门负责施工阶段的安全质量监督和检查;安全监理以真实反映安全施工状况作为基本工作要求;劳动者要做好日常的安全指导信息、安全施工知识的学习,参与到现场安全监管过程中来,全方位、全时段地管理施工全过程。

5 结语

工程监管是维护施工建设顺利展开的重要保障,尤其是交通工程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更加需要以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為基础,全方位、多角度地贯彻安全生产的具体要求,以科学、合理的监管方式,最大程度地降低安全隐患,维护交通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

猜你喜欢
安全管理监管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对强化简易升降机监管的若干思考
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浅谈现代汽车检测技术与安全管理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