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汽车类专业岗位化教学的实施探究

2023-03-27 07:10吕菊平王圣波
汽车实用技术 2023年6期
关键词:海马课程体系校企

吕菊平,王圣波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 工业与信息学院,海南 海口 570216)

2019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 20条)中提出学校和企业深度产教融合,学校依托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设施、设备及管理资源与企业共同实施职业教育[1],而2021年在职教20条中凝练出的“三教”改革以及“岗课赛证”课程融通[2],则为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实施指明方向。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我校结合近年来开办过的“小松班”“起亚班”“奥迪班”等订单班教学经验以及在现代学徒制模式背景下的“旺工淡学,工学交替”“大小学期制”的教学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和海南海马汽车有限公司不断探讨,进行更深程度的产教融合,共同培养能够从事汽车整车和部件装配、测试、检测与质量检验;汽车整车和部件生产现场管理;汽车整车和部件试验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022年,我校与海南海马汽车有限公司共同开展岗位化教学项目。该项目历时三个月,参与学生为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以及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共 146名学生,涉及生产物料科、物流科、发动机车间、焊装车间、总装车间、涂装车间共6个车间20多个岗位的岗位化教学项目,为深化产教融合和高职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和探索。

1 整体设计

岗位化教学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为指导思想[1],学校与企业深度产教融合,让学生走出课堂、走上企业岗位,以海南海马汽车有限公司为实践学校,以生产岗位为课堂,以岗位技能为课程目标,以岗位工作过程为授课过程,依托海南海马汽车有限公司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设施、设备及管理资源,集合学校师资及企业人才力量共同实施职业教育。

2 工作梳理

2.1 师资队伍组建

由于岗位化教学的特殊性,既要满足课程教学又要兼顾岗位实践[3],我校抽调骨干专业教师与企业一线师傅强强联合,共同研讨制定岗位化教学的课程内容安排,科学安排课程对接。师资队伍由校企双方共同组成,结合岗位化教学项目所涉及的相关岗位,主要以车间主任、岗位工程师、高技能人才以及学校专业核心课程的任课教师等组成,重点负责岗位化教学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设计及实施等。结合岗位化教学师资队伍需要,我校聘任海南海马汽车有限公司十余位高技能人才、全国劳模、海南省劳模等为企业教师,积极推动“校企共聘、校企互聘”,鼓励学校教师及企业技能人才双向流动。同时,我校专业教师也受聘作为海南海马汽车有限公司外部专家库专家,并与车间负责人直接对接,参与海马实际生产任务及相关业务建设,共同管理岗位化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事宜。

2.2 人才培养方案对标

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以及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三全育人为核心,培养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汽车包含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销售及修理与维护行业的技术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汽车包含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部件装配、测试、检测与质量检验,整车和部件生产现场管理,汽车维修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对标海南海马汽车有限公司对生产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及技能要求,制造生产部门更注重于员工的安全生产、独立上岗及工件合格等方面。学校培养侧重理论结合实践,企业则更侧重于实践技能培养,校企合作共同培育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地提升[4]。

2.3 课程体系构建

岗位化教学是基于现代学徒制及“岗、课”融通的一种教学模式[5],让学生走出课堂、走上企业岗位,以海南海马汽车有限公司为学校,以生产岗位为课堂,以岗位技能为课程目标,以岗位工作过程为授课过程,校企共育,学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实行岗位化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岗位技能,最终提升就业能力。要构建岗位化教学课程体系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把课程名称和岗位名称进行对接,如发动机构造课程对接动力装调岗位;汽车车身技术课程对接车身装焊岗位、车身精修岗位等;2)把课程知识点、技能点和岗位工作要求、岗位技能要求进行对接整合。如图1所示;3)根据整合好的岗位知识点及技能点来修订课程标准,并确定岗位化教学课时数,即学生多长时间可以进行下一个岗位的学习。

图1 岗位化教学课程体系构建

3 实施过程

3.1 学生有条件选择岗位,合理匹配师资开展实践指导

根据企业制造生产部门的生产实际、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倾向,最终制定出三个月岗位化教学安排:

1)146 名学生根据岗位的容纳情况分别分配到发动机车间、总装车间、焊装车间等8个车间、24个岗位进行岗位技能学习;2)岗位化教学实行轮岗学习制度,根据生产实际和岗位技能学习情况,要求学生每3—4周轮换一个岗位,三个月内学生至少轮换3个岗位,并掌握3个岗位以上的岗位技能;3)学生岗位化教学采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企业一线师傅与学生进行师徒一对一配对,由海南海马汽车有限公司根据师徒月度评价激励文件,每个月对师徒就质量达标、安全生产及任务量达标等方面进行考核,综合评价优秀的师徒给予奖励;4)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生产岗位,与车间负责人一起负责生产及学生管理。

3.2 辅导员全程陪同,做好学生思想、后勤保障工作

辅导员进入企业一线,全程跟踪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排解学生思想问题,帮助学生快速适应走出课堂、走上企业岗位,以海南海马汽车有限公司为学校,以生产岗位为课堂,以岗位技能为课程目标,以岗位工作为授课过程的转变。学院领导每周到企业现场走访学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及思想状况。学院联合辅导员、专任教师每周发放岗位化教学调查问卷并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多方位多层次了解学生动态,并提供平台及时解决学生在岗位化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3 课程思政融入岗位化教学,安全生产排第一

把课程思政融入岗位化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安全意识、职业精神等[6]。通过每天的早会、总结会,每周的座谈会以及一对一谈话,上岗前、岗位工作中及轮岗后培训等形式融入课程思政,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工匠精神。

安全生产第一,岗位技能第二。不管何时何地,学生的安全都是第一位,在上岗前一周时间注重培训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的防护措施,如消防演练培训,个人安全防护培训,生产设备安全使用培训等。

3.4 建立岗位化教学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建立岗位化教学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及时处理岗位化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7]。由学院领导直接管理,学院各部门参与,建立线上办公室,企业值班教师每天及时发布到岗学生及请假学生动态,发布学生在岗工作情况,对未按时到岗人员,辅导员及时跟踪了解情况,让学院各部门及时掌握岗位化教学学生情况。三个月中共处理突发事件 2起,均为学生岗位设备操作不当导致轻微受伤事件,学校老师及领导第一时间到位关心学生受伤情况,及时协助处理学生伤情,最终这2起突发事件都得到妥善解决。

4 实施成果

岗位化教学通过前期科学谋划,学校和企业联手推动,以及学生、老师和企业导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教学实施成果。

4.1 校企共同育人,学生技能提升显著

汽车专业 146名学生通过三个月的岗位化学习,安全生产意识得到明显强化,岗位技能也得到明显提升。89%学生达到独立上岗要求,综合企业三个月的月度考核评价,24名学生综合成绩达到优秀;38名学生综合成绩良好;68名学生综合成绩合格;16名学生岗位技能不达标,如图2所示。每个岗位不仅注重岗位实践技能,还配合进行集中的岗位理论知识点补充,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让每个学生顺利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转变,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图2 学生岗位化教学综合成绩汇总

4.2 校企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实现“岗课”融通

我校与海南海马汽车有限公司共同开展岗位化教学,通过岗位技能锻炼、专家教学、师徒传授等多形式的人才培养环节,重构课堂教学生态,实施真实工作场景沉浸式教学,真正实现“岗、课”融通。通过与企业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对接课程技能点和岗位技能点并进行整合优化,重新修订课程标准。新的岗位化课程体系更注重实际生产操作技能的培训,同时增加安全生产培训内容、企业生产文化输入等要素,更适合培养一线技术能手和岗位技能人才,也更能体现“岗、课”融通。

4.3 打造校企师资队伍,提升“双师”队伍能力

我校以共同开展岗位化教学为平台,通过学校和企业互聘、共聘师资的手段,能够吸收一批一线高技能人才和行业企业专家为学校教师,共同参与学生培育和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最先进、最前端的技术技能授课。同时,我校专业教师也受聘作为海南海马汽车有限公司外部专家库专家,与车间负责人一起完成实际生产任务及相关业务建设。教师经过三个月的实际生产工作,提升一线岗位技能,能够将岗位技能点融入课程教学,既让学生在课程中获得生产一线的实际岗位技能,也让教师同步获得教学能力的提升。最后,企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教师在生产和教学过程中共同探讨,取长补短,组成一支不断提升的岗位化教学“双师型”师资团队。

5 结语

在国家推行职教改革和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敢为人先、大胆尝试,依托地方行业龙头企业海马汽车有限公司,开展岗位化教学改革探索,通过学生、老师和企业导师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岗位化教学实践证明,以“产教融合”“三教”改革、“岗课”融通作为抓手,依托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设施、设备及管理资源与企业共同实施职业教育,校企共同育人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岗位技能和职业综合能力,更容易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校企师资队伍共同构建的课程体系也更体现“岗课”融通,对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极大地提升作用,也有极强的可复制性和推广性。

猜你喜欢
海马课程体系校企
海马
海马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海马”自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