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互联网电信诈骗,国家如何出手?

2023-03-28 03:18黎坤
电脑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数据安全个人信息诈骗

黎坤

“反诈”成为“两会”重点议题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紧跟元宇宙诈骗、Web3.0诈骗等短期更迭快、隐秘性越来越强的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热点。其中,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湖南公司董事长程伟就提出:构建互联网企业和通信行业反诈同步治理体系,将现有互联网账号通过手机号码注册和核验为主模式,调整为身份证号码注册核验,解除互联网账号实名制依托手机号码实名制的现状。而全国人大代表、民革河北省委会副主委崔海霞则建议集中各大网络公司、电信公司的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大数据和AI智能等前沿技术,研发跨行业、跨企业的全国统一监测系统,打造技术反制“撒手锏”,精准识别、及时发现高风险电话卡、异常账户和可疑交易等,进一步提高拦截率,提升劝阻速度。

事实上早在2021年4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曾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注重源头治理,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为打击治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于是在2021年4月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牵头,会同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抓紧推进反电信网络诈骗立法工作,经一年多深入调研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并三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于2022年9月通过,并在2022年12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系统、完备规范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法律。

对于已经产生或正在发生的电信网络诈骗,我们已经进入了有法可依的阶段,但我们知道电信互联网诈骗的根源是用户数据泄露,所以依然需要一套更底层的数据安全法律来防范于未然,这方面其实国家的动作更快,早在2021年6月10日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就通过了《数据安全法》,这部法律是数据领域的基础性法律,也是国家安全领域的一部重要法律,在2021年9月1日起施行,和《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构建了我国数据和网络安全的三部基础法律,目前全球已有近100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数据安全保護的法律,数据安全保护专项立法已成为国际惯例。

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数据安全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数据显示,我国数字经济的总体规模已从2005年的2.62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45.5万亿元;数字经济总体规模占GDP的比重也从2005年的14.2%提升至2021年的39.8%。可见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要素的重要一员,数据安全不仅影响你我的财产安全,更是保障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

同样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科技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层面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细则,强化网络安全工作一把手责任,对瞒报、漏报网络安全事故依法追究责任,让企业机构加大网络安全投入。网络安全厂商以“零事故”为目标,持之以恒地开展高强度科技创新,重点骨干科创企业应连年保持15%以上的研发费用收入占比,用先进技术跑赢“网络犯罪”。

当然,数据安全的核心,与其说是管技术,不如说是管人,2019年双十一期间,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一名电销员工未经用户同意,擅自将用户留存的注册信息泄露给第三方合作公司以获利,随后,浙江省通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向媒体确认了此事的真实性。从最终所作出的审判裁决来看,阿里云此次泄露可能未对用户造成实质性损失,阿里云方面也强调公司严禁员工泄露信息,同时将强化改进,但是该事件仍然引发了不小轰动,毕竟一个员工就可以轻易泄露用户信息,而且并非行业个例,甚至可以说这只是众多网络侵权案例中的冰山一角,这很难不引起社会的反思。

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投诉平台2023年1月数据显示,在互联网企业投诉中,个人信息保护类投诉11156件,占比12.9%,我们也查询了2022年的全年数据,发现个人信息保护类投诉的数量比较稳定。这说明虽然法制建设一直在快步向前,但关于个人信息泄露等数据安全的问题依然需要更多的努力,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章建聪,就数据安全领域的格局变化发展进行了一番探讨。

猜你喜欢
数据安全个人信息诈骗
如何保护劳动者的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进入“法时代”
警惕个人信息泄露
云计算中基于用户隐私的数据安全保护方法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大数据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安全
合同诈骗
电信诈骗
擦亮双眼,谨防招生诈骗
大数据安全搜索与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