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女孩被网暴夺命,该如何对网暴者追责

2023-03-28 02:46王巧捧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23年2期
关键词:管管账号暴力

王巧捧

又一个网暴夺命的新闻!

据报道,24岁的杭州女孩郑灵华近日去世。去年7月,她曾因一头粉色头发的照片,被营销号盗图盈利,被不良网民辱骂,大规模网暴导致她患上严重抑郁症。

就在前幾天,曾驾拖拉机进藏的网红“管管”,不堪网暴,喝下农药,于2月14日去世。“管管”本名孙凡宝,38岁,山东临沂市平邑县人。孙凡宝妻子称,家里还有两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一个三个月的孩子。

就在孙凡宝去世前一天,北京互联网法院对刘学州被网暴致死案进行网上开庭。2022年1月24日,15岁的刘学州,在找回亲生父母40天后,因与亲生父母之间的互动遭受网暴,在海南三亚海边服药自尽。

2022年4月,上海疫情期间,一女子出于感激给外卖员充200元话费,被有的网友指责“打发乞丐”,不堪种种网暴,女子跳楼自杀,留下丈夫、7岁的儿子、听障的爸爸。

2021年10月,网红“罗小猫猫子”在直播中,在网友怂恿中喝下农药,抢救无效去世。

2021年8月,广东惠州25岁的已婚妈妈唐某,不堪忍受网暴,自杀身亡。

两年不到,网络可以查询的网暴致当事人自杀的案例多达6个。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如何对网暴者追责,再一次进入公众话题。

目前,我国对于网络暴力的治理和制裁,还没有专项法规。网络暴力造成的伤害,适用刑法中的相关条款:“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但是想要追责网络施暴人员,非常难。

实施网暴的账号往往数量多、范围广,在当事人出事后这些施害者迅速逃逸,删除信息,注销账号,以受害者家属个体之力,举证维艰。

生命已逝,无可挽回。诉诸法律的追责,除了慰藉逝者和家人,更大的意义在于引起重视和警示。如何规范网络言行,防范网络暴力,管制虚拟账号背后的人的行为,这些前置措施,更需要纳入关注。

相关的行动已有开展。2022年4月,中央网信办组织“清朗·网络暴力专项治理行动”,4个月时间,重点网站平台累计拦截涉攻击谩骂、造谣诋毁等信息6541万余条,处置违法违规的账号7.8万个。

2022年11月4日,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完善监控、发现、申诉、管理等机制,提出建立快速举报通道,提供一键关闭陌生人私信、评论等措施,还在12377官网开设“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专区”,专项受理公众举报。

生命只有一次,用生命去抗争网络暴力,只会令仇者快亲者痛。在期待法制改善网络环境的同时,也需提高个人防护和社会联合抵制力,为避免悲剧多上一道保险。

人性的多样化,注定了人性之恶难以杜绝,在网络虚拟身份的掩饰下,甚至会放大呈现,肆意伤害他人;在流量为王的时代,还有人恶意蹭热点,用不负责任的言论吸引流量,以图盈利变现。在遇到网络上不明身份的恶语时,不妨权衡一下,一边是虚拟空间,不相干的人、不负责任的言论;一边是身边关心你或者需要你关心的家人,生命的天平该倾向何处?网络对人的影响难以回避,但现实社会才是生命得以依托之处。心理学上认为,寻求适当的社会支持,可以对抗负面压力。

刘学州案件的代理律师说,刘学州养家外祖父母知道,无论什么结果,也无法让逝去的刘学州活着回来,这次起诉两名网络大V,他们没有提起经济诉求,是希望类似的悲剧不要再次发生。“管管”的家属也已报案,表示要用法律手段追责网暴者。

一个个生命的代价,让网络暴力屡屡引起公愤。期待法律长牙的同时,对网络暴力零容忍应成为社会共识,成为每一个网民的自觉,自己不施暴,也不无视网暴事件,用一个个抵制和举报的实际行动,合力共建一个清朗网络。

猜你喜欢
管管账号暴力
反性别暴力
彤彤的聊天账号
施诈计骗走游戏账号
“暴力”女
禁止“话语歪风”——管管那些拉拉扯扯、吹吹拍拍、阿谀奉承
我国社交媒体账号的对外传播之道——以“人民日报”Facebook账号“特朗普访华”议题报道为例
手抓饭,真的大丈夫?
整体式主动止水最终接头技术及其与沉管管节的一体化
暴力云与送子鹳
Google Play游戏取消账号绑定没有Google账号也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