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党的建设的发展历程及深刻启示

2023-03-28 10:58田芳
客联 2023年11期
关键词:历史沿革基本经验党的建设

田芳

摘 要: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光辉历史和发展历程,是一部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与自我革命的历史,彰显了作为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的角色发展自觉、政治使命自觉和时代顺应自觉。站在建党百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历史方位,回顾百年党的建设的历史沿革,总结基本经验,对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党的建设;历史沿革;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史包含党的奋斗发展史、党的理论创新史和党的自身建设史,三者相互辩证联系、融合统一,共同构成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完整话语体系。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和内在属性,经过百年,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伟大“蝶变”,如今以令世人瞩目的雄姿屹立于世界政党之林。在百年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书写革命奇迹、发展奇迹、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彰显了无比的先进性、独特的政治优势和强大的执政效能。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7月成立以来,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凯歌高奏。党是靠什么走过自己的第一个百年的?坚持不懈地进行自身建设,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答案之一。百年党的建设史波澜壮阔、宏伟浩荡,展现它的历程,总结它的成就和经验,有利于全面把握党的建设的大局和大势,更好地把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

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帷幕。1921年7月,在国内、国际革命形势的发展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党的自身建设同时展开,中国革命的面貌由此焕然一新。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在自身建设上有许多重要的里程碑,特别是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将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以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提出为重大标志,中国共产党人对自身建设的思考日臻成熟,党的建设进入了目标更坚定、行动更自觉、理论更清醒、措施更有力的新阶段。

这个时期,我们党在自身建设方面形成了一系列鲜明特点和显著优势,其中有五个特点不但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今天我们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依然具有重要启示。

1.始终高度重视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

1921年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突出了党的政治纲领的阐释,即“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直到阶级斗争结束为止,即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联合第三国际”。1922年7月,党的二大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使这个纲领很快传播开来,“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广大群众的共同呼声。这说明只有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才能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领导建立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制定和执行了正确的政治路线。毛泽东在1937年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有自己的政治经济纲领。其最高纲领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是和三民主义有区别的”,强调发展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应“在不失掉确定的政治目标的原则上”,这是“保证自己的政治领导的基础”,也是“使革命获得彻底的胜利而不被同盟者的动摇性所破坏的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第一次完整提出了党的总路线,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隨着这条正确政治路线的贯彻施行,中国革命再一次大踏步地向前发展,很快取得了辉煌胜利。实践证明,党的政治路线正确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成败,也直接关系到党的自身建设的得失。

2.始终高度重视从思想上建设党

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建设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六大、六届二中全会等会议虽然对党的建设作了积极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基本上是在以城市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作出的,还没有对如何把以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新型的人民军队、如何在大量农民成分涌入党内的情况下始终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1929年12月,古田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书记。大会根据中央“九月来信”精神,通过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的决议案,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在党的建设方面,决议着重提出要从思想上建设党,深刻阐述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在军队建设方面,决议规定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从此,党的建设开始走上一条更加切合中国实际的道路。

3.始终高度重视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毛泽东在党的七大后发表的《在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上的演说》中提到,“中国自有共产党以来,在24年里,单共产党人就死了几十万”。在牺牲如此惨烈的革命斗争环境中,如果稍微放松自身的组织工作,党就无法保持生机活力,党员队伍就非但不能发展壮大还会萎缩流失。

早在1920年8月到9月间,党的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蔡和森,在就中国革命问题给毛泽东写信时,就曾初步提出过党的组织问题。他说:“所以中国的社会革命,一定不能免的。不趁此时加一番彻底的组织,将来流血恐怖自然比有组织要狠些,有了强有力的组织,或者还可以免掉,所以我认为党的组织是很重要的。”毛泽东对此也给予了热烈回应:“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这样,中国共产党从初创起,就把党自身的组织工作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列入了日程。在建党后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其他一系列重要会议上,以“组织问题”为核心内容的讨论和决议几乎伴随始终,并在贯彻过程中对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1938年9月到11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才德兼备”的用人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同时提出了“组织工作中国化”的要求,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路线的实际确立,对党的组织建设、特别是干部队伍建设起到了重大引领作用,并产生了长期深远的影响。

4.始终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和形象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在与来自外部的凶恶敌人进行殊死搏斗、在与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困难进行不懈奋斗的同时,也在同自身一些组织和个人存在的不正之风进行着艰苦的斗争,并逐渐培育和发展了一系列优良作风。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

在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写下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两篇著名的哲学著作,为全党形成和树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经过延安整风运动,党的作风建设向前迈进了一大步。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第一次系统总结了三大作风,并强调这是我们党同其他政党相区别的显著标志。这就把党风问题提到了党的性质、宗旨和世界观的高度,这是包括苏联共产党在内的其他任何政党所没有的。

越是到了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我们党就越重视作风建设。1949年3月,毛泽东在西柏坡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的提出,表明了即将取得全国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的清醒头脑和远见卓识。

5.始终高度重视党的领导问题

党从一成立就重视党的领导问题。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历史表明,什么时候党的领导问题解决得好,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就顺利;什么时候党在领导权上出了问题,中国革命事业就会陷入被动,甚至出现严重损失。形成一个成熟稳定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重大课题,也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首要条件。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我们党开始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但是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王明从苏联回到延安,他主张“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对洛川会议以来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许多正确观点和政策提出批评,一度使党内部分同志出现了模糊认识,对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产生了动摇。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批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政治局的政治路线,首次提出“四个服从”,巩固了党的团结和统一。经过延安整风运动,全党在思想上空前团结统一;1945年党的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党拥有了自己的领袖,形成了坚强领导核心,达成了空前团结统一,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而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和胜利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但这个胜利的取得,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成为执政党建设的重大历史性课题。

1.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是新中国成立后头七年党的建设的鲜明特色。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那么险恶的形势下和那么复杂的斗争中站稳脚跟、渡过难关、经受住严峻的执政考验,关键的关键,在于党坚持从严治党,敢于碰硬。不管是谁,只要违反党纪国法,就一律依法制裁。其中,仅在“三反”(反對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运动中,就查出贪污1000万元(旧币)以上的10多万人,贪污的总金额6万亿元(旧币),对有严重贪污罪行的罪犯,判处有期徒刑的9942人,判处无期徒刑的67人,判处死刑的42人,判处死缓的9人。特别是中央关于处决特大贪污犯——时任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刘青山、时任天津地委书记张子善的果断决定,在全党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2.六十年代初重塑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自1957年反右派斗争到1959年庐山会议,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经历了挫折。经济社会形势异常严峻,政治关系、党群关系日益紧张。中共中央决定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着力点,实施全面调整。

第一,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重塑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面对严峻的经济社会形势,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开始反思“大跃进”运动以来的经验教训。1961年初,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号召全党恢复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求1961年成为“实事求是年”。会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等中央领导人身体力行,投入调查研究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调查研究之风。这对于重塑党的思想路线,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二,重新强调执政党建设的若干重要问题。1962年初的七千人大会对执政党建设经验作了新的总结。毛泽东的讲话、刘少奇的报告以及其他领导人的发言,蕴含着丰富的执政党建设的思想和经验。主要有:执政党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加强党委的集体领导;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作风;必须坚持群众路线,一切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都必须坚持群众自觉自愿的原则;要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党的领导人要成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模范;必须严守党的纪律,健全党内生活,加强党的监察工作。这些经验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挫折后重新得出的,对校正执政党建设的方向、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提出培养和造就革命事业接班人,警惕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政府提出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通过文化交流等手段传播西方国家价值观来影响社会主义国家年轻一代。中共中央高度关注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文化渗透战略。1964年6月,毛泽东提出培养革命接班人问题,要求接班人在大风大浪中成长。

3.1966年至1976年的十年,党的建设出现严重失误、遭受严重挫折。

“文化大革命”留下的历史教训是多方面的。就党的建设而言,不能把阶级斗争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是我们应当从“文化大革命”中吸取的主要教训。“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实践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把“对于阶级敌人进行战斗”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首要问题,不但不能解决党组织存在的问题,反而会使执政党的建设目标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严重脱节,使一些野心分子和帮派分子乘机进入党内,同时造成和激化无数的社会矛盾,形成巨大的混乱和破坏。因此,对“文化大革命”必须彻底否定。邓小平说:“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建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此后,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下,党又连续召开了十一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在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上取得进展,在端正党风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强调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坚定立场,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党的十二大后,党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全面整党,提出和加强了党的制度建设,健全了党的民主集中制,改革了领导机构和干部制度,密切了党和群众关系,党的建设从总体上迎来了崭新的局面。

1.这期间党的建设也经历过一些曲折。

党的个别领导人一度放松了党的建设工作,放松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放松了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坚决抵制,导致资产阶级自由化在党内外泛滥,并且较长时间没有得到真正解决。1986年底,发生了波及不少城市的学潮。1988年末至1989年初,在若干大城市特别是北京,极少数人利用党和政府工作中的失误和人民群众对物价上涨的焦虑,以及对一些党员干部中存在腐败现象的不满情绪,进行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动。发生于1986年底的学潮,以及发生在1989年的政治风波,充分暴露了党的建设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2.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党的建设有序发展。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聚精会神抓党的建设,党中央在党的自身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教育全党旗帜鲜明始终一贯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針,考察了近百万名县(处)级以上干部,完善了差额选举制度,开展了干部交流;加强廉政建设,抓紧治理党风,反对腐败,更加重视改善党群关系;等等。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党的十四大提出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五个方面的任务;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实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重点对党的建设三个方面的工作作了部署。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党的建设总目标和两大历史性课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期党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巩固。党的十六大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命题后,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从2005年1月开始,全党开展了为期一年半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并作出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部署。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此后,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

纵观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建设,除个别时段外,党的建设一直呈现持续加强的态势。党中央加强了对党的建设的顶层设计和领导,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都有一个部分对党的自身建设进行论述和部署;每两次党的代表大会之间,大都安排一次党的中央全会专门研究和部署党的建设工作;每到关键时刻,邓小平和江泽民、胡锦涛等同志都就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提出明确要求,这些重要论述和要求,成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召开中央纪委全会和党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统战部长、秘书长会议,对党的各方面工作作出部署。与此同时,党中央狠抓了决策部署的落实。这其中,仅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就进行过多次,每五年中,少则一次,多则几次;在党的各方面建设中,都有不少的硬招、实招;适应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的需要,党加大了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的力度,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加快了步伐。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党的建设

1.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是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

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思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一个重要区别。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履职后,党的建设面临“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从严治党被视为重中之重的历史使命。在先后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之后,2014年12月,习近平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战略。这样,正式形成了“四个全面”的协调战略布局。习近平解释“全面从严治党”新战略,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全面”就是管全党、治全党,覆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部门,重点是抓住“关键少数”。“严”就是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治”就是从党中央到基层党支部都要肩负起主体责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最大推进器,是执政党建设理论带有标志性的重大创新。

2.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发展。

“思想建党”是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创造,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核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了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问题,认为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关系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高度重视”。这就是制度治党思想,它发展了毛泽东建党思想的理论。党的十八大之后,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时明确提出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新思想。习近平说:“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思想教育要结合落实制度规定来进行,“要使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也要使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这是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的一个重要新思想。它不是把毛泽东的思想建党理论和邓小平的制度治党思想简单相加,而是在科学综合中赋予了重要的新内涵。这就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也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3.巡视监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手段。

巡视制度早在1996年就开始探索试点,到2003年全面展开。中共十八大以来,巡视监督开启了新的篇章。党中央将巡视监督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手段。它的创新性主要表现为:一是空前地提升巡视监督的重要作用,将其视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二是明确了巡视工作方针,剑指党风廉政问题。三是全面开展专项巡视,加快巡视节奏频率。

4.健全和完善监察制度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成果。

2003年12月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对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党内监督作了若干规定。随着形势任务发展变化,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根据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对试行的监督条例进行修订,审议通过新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这个新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将十八大以来关于加强党内监督的思想转化成为党内法规要求,强调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实行权力清单制度,公开权力运行过程和结果,健全不当用权问责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是在新的历史节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重要成果。

5.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令全党全国人民满意的成绩。

认真实施党风廉政建设,以雷霆万钧之势开展反腐败斗争,使长期以来一直遏制不住的腐败现象和多发高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反腐败斗争取得了令全党和全国人民满意的成绩。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猛药去疴,重典治乱,“老虎”“苍蝇”一起打。强力反腐,深得党心民心。如果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纠正“左”的错误,是党的路线问题的拨乱反正;那么十八大以来反对“四风”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伟大成就,则是党的作风建设的一次拨乱反正。

五、中国共产党百年党的建设的深刻启示

1.必须以党的自身建设为主线,不断增强党的发展推动力。

党的建设经验告诉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建设总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建设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党是领导一切的原则,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不折不扣地贯彻到位,着力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力,切切实实地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更好地造福人民。

2.必须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

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要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坚决做到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坚定政治信仰,就是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不得搞“低级红”“高级黑”,坚决不当“两面人”。提高政治能力,就是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群团组织政治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净化政治生态,就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党的政治规矩、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3.必须以思想建设为基础,不断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

理想信仰是思想建设的核心与灵魂。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积极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坚持经常性教育和党内集中性教育相结合,凝心铸魂、补钙壮骨,不断增强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引领力。

4.必须以组织建设为关键,不断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

组织建设是最具经常性、普遍性的基本建设,党的建设要靠坚强的组织建设来保证。必须以服务人民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把党员组织起来,把干部选用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必须加强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努力建立健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五个体系,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将优秀人才吸纳到党的组织体系中来。

5.必须以作风建设为根本,不断增强党的社会号召力。

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命脉,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把出发点和落脚点归结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来。这就必须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弘扬优良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要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党员、干部、人才教育培养的重要课程、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管理监督的重要内容、考核评价的重要标尺,形成选拔看作风、管理抓作风、考核评作风的良好氛围。

6.必须以纪律建设为支撑,不断增强党的拒腐防变力。

纪律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关键支撑,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引导广大党员“树立牢固的纪律意识,在实践中严格按纪律、按规矩行事”,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對损害民众利益的行为真追责、严追责。要按照党章党规党纪严格管理广大党员,在“抓小”“抓细”上下功夫,及时处理“小错”,以避免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要推动党的纪律建设向纵深发展,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努力使党的纪律真正成为全党同志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生机勃勃、永续发展。

7.必须以制度建设为保证,不断增强党的旺盛生命力。

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有力保障,可以让党放心人民信赖。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离不开人民的监督,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动力。必须始终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提高制度执行力,不断健全落实管党治党责任。要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各项建设之中,与其它各项建设同向发力,让党内政治生活这个熔炉真正“热”起来,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长期执政能力。要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努力把党的建设纳入法治化的轨道,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制度保证。

8.必须以反腐败斗争为震慑,不断增强党的强大战斗力。

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消除人民群众所痛恨的腐败特权现象,下大气力解决对党的长期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这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导向。新时代要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做到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凡腐必反,除恶务尽。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纪律为准绳,努力促进全面治党与从严治党、严惩腐败与正本清源、惩前毖后与治病救人的有机统一,把握好监督执纪的“时”与“度”,精准执纪,把全面从严治党做深做细做实,才能锻造坚如磐石、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

猜你喜欢
历史沿革基本经验党的建设
白及粉末入药历史沿革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平观的历史嬗变
“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体系重点问题研究综述
国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基本经验探讨
大同清真大寺历史沿革考释
论习近平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的创新
西方舆论观的历史沿革
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
浅析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的若干经验
中国人民解放军称谓的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