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莹莹:以爱为翅膀,助“雨燕”翱翔

2023-03-31 06:17赵狄娜
小康 2023年9期
关键词:龙华区雨燕助残

赵狄娜

对张莹莹而言,助残事业早已是她生命里的一部分,她会终身奋斗。

作为深圳市雨燕残疾人关爱事业发展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多年来,张莹莹带领团队创办基金会、助残社会组织、无障碍科技公司,在岗员工90%以上是残障者和残障儿童家属,帮助2700多名残障者成功就业,助力贫困地区残障者脱贫致富,探索出一条残障者多元化就业创业模式。她也因此获评全国自强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从事助残工作11年,她收获最多的就是爱,也希望无限地传递这份爱。“我没有崇高的追求,也没有不切实际的梦想。我只是在我喜欢和熟悉的领域,做了我热爱的事情,不断付出、不断收获。”

将梦想照进现实

张莹莹自幼因脊髓灰质炎导致双腿肌肉萎缩,只能与拐杖和轮椅为伴。尽管身体上有所不便,但她的心灵始终是充盈饱满的,从小家里人就没有把她当作残障人士对待过。一路读书上学,她念的都是普通学校,同学们之间非常友爱互助,一直到考上大学,都始终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陪伴与鼓励下。这样的成长环境,塑造了她乐观自信的性格。“我从来都不觉得自己和大家有什么不一样。”张莹莹说。因此,她也不希望看到残障人士被长时间困在家里、当作必须要帮助的对象,“我希望他们能够像我一样,更好地融入社会”。

基于这样的思考,张莹莹在大学毕业后没有选择更加稳妥的就业方向,而是独自一人来到深圳闯荡,在不断的拼搏和摸索中,创办了深圳市雨燕残疾人关爱事业发展中心。中心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致力于让所有残障人士平等、参与、多元、融入社会的非营利性组织。从深圳本土到辐射其他省市地区,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深圳市雨燕残疾人关爱事业发展中心以残障者为本,积极响应号召,与当地残联一同探索,走出一条适合当地残障者发展的路子。

雨燕中心成立六年来,在助残扶贫、乡村振兴领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曾获得深圳市4A级社会组织、“第五届鹏城慈善奖—鹏城慈善典范机构”,入选“传承红色基因,展百家社会组织风采案例集”、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采用“七位一体”以人为本、精准服务的助残扶残方式,雨燕中心促进了更多残疾人实现更高质量、更加稳定的就业。“我们帮扶的要点就是先帮‘勤的,再帮‘想走出来的,然后‘以点带面去影响另外的残障人士,让他们看到和自己有同样情况的人的改变,慢慢转变思想。”张莹莹表示。

六年中,張莹莹和很多创业人士一样,经历了诸多艰辛的过程,比如没有场地、资金短缺、业务不畅。残障人士想要顺利地开展工作,场地和环境需要更便捷一些,无障碍设施的搭建非常重要。然而最早她只能把办公场地租在城中村,因为资金的压力也没办法装空调,一切从简。“谁创业不难呢?”张莹莹并不畏惧困难,她相信不放弃就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钥匙,不能遇到点困难就退缩。后来,她得到了政府的帮助: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提供了北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NGO办公室和活动场地,可以使用社会组织孵化站设固定办公座位以及无障碍洗手间,还为雨燕中心协助申请项目、链接资源、搭建展示舞台……这些都助力了雨燕中心的“展翅高飞”。张莹莹感激地说,“没有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没有社会各个行业的参与,雨燕一定不是今天的样子。”

坚持,是解决问题的最好诠释。始终走在助残路上的张莹莹,每天都活力满满,阳光而勇敢。她的一天通常都安排得无比紧凑:早上8点多出家门,到了办公室就要不停地处理手头的工作,时不时地开会是她的常态,往往这一天要忙到差不多快凌晨一点才能回到家。最让人意外的是,行动不便的她其实一年之中大半时间都在出差,有的时候一天能跑三个县,到各地调研、宣讲。她说自己很喜欢出差,“坐高铁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放松。有的时候看着沿线的风景,感受列车的穿梭,会觉得很快乐、很幸福。”而到每一个地方,她都会第一时间和残障人士交流,希望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精准、最精细。张莹莹曾这样表达过,“你把自己当成普通人一样去生活,就没有什么不易;非要把自己当作残疾人去生活,那就肯定会很不易。”

重塑自我,重塑未来

2018至2020年期间,张莹莹带领团队在深圳对口帮扶城市开展了一系列乡村振兴公益项目,主要为当地的残障人士提供技能培训、寻找就业机会、链接就业岗位,带动当地残障人士就业。在开展项目的过程中,团队发现很多的残障人士虽然通过技术赋能拥有了一技之长,自己也非常希望就业及融入社会,但是局限于身体的障碍和还不太完善的无障碍环境,他们仍然难以走出家门。同时,肢残患者的心理及生存质量分析表明,除了身体缺陷造成的活动能力受限,肢残患者同时要在心理上承受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这使他们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常面临普通人难以理解的压力和困境。多数肢残患者长期处于社会的弱势和边缘地位,使他们的家庭承受了沉重的压力。基于此,张莹莹带领团队联动肢体矫形与重建专家潘奇博士、爱心人士蔡梦麒等人发起了“重塑未来”肢体重建医疗救治公益行动,并且已通过手术方式帮助多名残障人士减轻或消除了身体的障碍,成功实现就业。

“重塑未来”公益行动让团队看到了医疗救治的价值与意义,但有很多人却因为家庭困难无力承担手术费用和外地就诊的开支而对治疗望而却步,为了帮助他们得到及时的治疗、更好地融入社会和追求美好未来,惠及更多残障人士,深圳市重塑未来公益基金会应运而生。2022年以来,基金会联合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矫形与肢体重建外科潘奇医生团队与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深圳市残疾人联合会、龙华区民政局(残联)等部门合作,开展残疾人肢体义诊、康复、疾病预防公益行动,先后去往全国14个省份,在广东省各县市、四川雅安、海南儋州及对口帮扶地区广西罗城、东兰、凤山等53个地区,通过现场诊疗、康复锻炼指导等向残疾人及其他群众普及致残疾病相关知识和预防措施等,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的便民健康服务。

此外,“重塑未来”公益行动还先后为100多位患者提供治疗费用支持。其中,在乡村振兴地区,累计为15名患者提供公益手术,对其他困难残疾患者,基金会则资助其个人自付部分的治疗费用或生活补贴,以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这些人大多来自龙华区对口帮扶地区,广西罗城县、凤山县、东兰县,河源紫金县等地。自发起以来,“重塑未来”公益项目得到了诸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支持,累计已获得20多家企业和个人的捐赠。

在张莹莹和其团队的努力下,他们收获了一系列喜人的成果:2021年10月9日,赴广西巴马开展肢体重建筛查,筛查60多人,其中40%的人可通过手术重建功能或减轻障碍;2021年11月30日,团队赴广西凤山开展肢体重建筛查,筛查132人,20岁以下的占到一半,20~40岁的占35%,超过一半的人可通过手术重建功能或减轻障碍;2021年12月12日,赴广西凤山,在当地完成5例肢体矫正手术……“重塑未来”已走过40167公里,完成76场义诊,为4093名肢体障碍朋友提供诊疗帮助;为200多名住院患者提供免费送餐、公益培训服务。

2022年8月25日是第六个“全国残疾预防日”,宣传主题是“普及残疾预防知识,建设健康中国”。在当天举办的广东省第六次全国“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上,基金会定点合作的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获得授牌,并正式成为“深圳市残疾预防重点联系单位”。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理事长张永安对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矫形与肢体重建外科在残疾预防与康复工作所作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鼓励。

“我的初心一直没有变过。”张莹莹曾这样表示,“我所做的一切,就是想助力残障小伙伴们更好地走出家门,以自己的力量贡献社会,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直被社会关爱和帮助。”

助残稳就业,共享好生活

根据《“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中提出的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弱有所扶,以促进残障者高质量乡村振兴发展为主题的要求,张莹莹带领团队确立了更多新目标: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增强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

在巩固拓展健康扶贫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帮助残障者就业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残疾人参加劳动和融入生活的能力之外,张莹莹更重视的是针对残障小伙伴们持续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她表示,要让职业技能培训精准契合乡村发展需要,培养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全面提升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三农”水平,实现“培养一个人才、壮大一个产业、服务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社会效益,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张莹莹提到,广西河池市是深圳市龙华区的对口帮扶地区,2017年发起项目至今,雨燕中心团队先后30余次深入广西河池凤山、巴马、东兰、罗城等地,在当地开展残障者就业意识培训、心理沙龙和分享会百余场,短视频乡村农产品带货等技能培训157场,培训5000余人次。

她介绍,“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第一就是要对残障者进行就业意识培训。通过开展残障者就业意识、残障者普法、积极心理学等课程,给当地残障者带来全新的理念和心态上的适应和转变,实现和当地小伙伴的融合、打成一片,让他们更乐于接受后续的课程。第二是紧跟时代发展短视频乡村农产品带货,主要针对农村家中有产品(包含农产品)输出的残障者,或者残障者本人或其家庭从事种植或者养殖(鸡、鸭等产品)的残障者。这些学员学习短视频直播可以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在已有条件的基础上,打开思路,增加收入。“我们在广西教会学员视频录制、剪辑、产品物流运输等一系列的操作和一些短视频带货方式、方法的技巧,学习完成后,学员通过直播的方式把家中豆腐、芒果、鸡蛋等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区。”张莹莹说道。

此外,她还把助残乡村振兴品牌化项目发展引向深入,支持各地特别是脱贫地区,打造康复、就业产业链,拓展多元发展,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使残障者脱贫稳固彻底,能力得到提升,思想得到发展,潜力得到展现。雨燕中心多年来致力于探索残障者多元化就业创业,已成功链接各类社会企业30多家,开发适合残障人士的岗位50多个,如流水线普工、客服岗、仓储类、设计类、手工类、质检员、烘焙类、钢琴调音师、化妆师等各类适合不同残障类型、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技能要求的工作岗位。在不断提升残障青年就业技能的同时,拓宽其职业发展方向,扶持残障人士通过创业带动其他残障人士就业,探索残障人士新业态,有针对性地将培养人员输送到已经考察、提供吃住的企业上岗就业。目前已与锦玺堂、创想三维、杰之龙、嘉辉线业、紫锋时代、有方科技、煜森达等诸多社会企业合作,提供超过1500个岗位。

“比如,我们打造了AI人工智能重度残疾人居家就业岗位。”张莹莹介绍,互联网+就业模式已在乡村振兴城市开展,于计算机培训的基础上分批次开展上岗技能考核,考核通过的学员可以获得企业工号,正式居家上班。“目前在广西多个县城已有530多人学员通过岗位考核,最高工资每月有6000多元。”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人员素质提升是人才振兴的基础,教育培训是提升人员素质的根本。雨燕中心实施“残障者低中高档学历提升行动计划”,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涉农残障人才培养,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全视角人才需求,针对地方特色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开展精准培养;构建、健全、完善包含定向培养和奖助学金的学历提升计划,加快助力残障者获得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技能培训证书,引领涉农残障人才学历提升迈向更高水平。联合开放大学、中专技校,为乡村振兴城市残疾和困难家庭孩子们提供边就业边学习的机会,同时提供全日制中职绩效读书名额。不仅如此,雨燕中心还针对当前社会情况,与特教专业机构联合,在贫困、特教资源匮乏地区,开展特教支援活动,弥补当地特殊教育短板、对特殊儿童康复教育进行系统化提升培訓、提高当地心智障碍康复教育质量、给当地特殊儿童带来特别的关爱。

对张莹莹而言,助残事业早已是她生命里的一部分,她会终身奋斗。“为自己喜欢的事业努力拼搏,不断成长,并惠及他人,就是最幸福最温暖的事。”

推进残健融合,弘扬文明新风

作为龙华区义工联监事长,张莹莹表示“多元、融入、平等、参与”是她从事志愿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帮助更多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拥有精彩人生,是她毕生的责任与担当。张莹莹带领龙华区义工实施残疾人“演说家”志愿服务项目,鼓励残疾人走出家门,走进社区、学校、企业进行励志演讲,一个个感人故事、一场场精彩分享,汇聚的志愿力量激励着听众。目前,残疾人“演说家”团队已经开展百余场演说,听众人数超5000人,引起社会热烈反响,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发起“融创未来”青少年融合素养培育计划,从“生活教育、生产教育、生态教育”等方面聚焦普通青少年和特殊青少年自然融合教育,实现特殊青少年和普通青少年共同积极发展。同时实施春笋计划(残障者EAP职场能力提升、就业指导、创业服务)、残障者心理辅导、残障者志愿法律咨询、残障者英语培训等十大行动,带领龙华区义工累计服务30000余人次。

2019年,张莹莹担任了龙华区公共文明促进会执行副会长,倡导“文明众筹”的理念,常态化组织开展各类文明促进专项活动,促进残健融合在龙华区形成新风尚。目前,该协会已有4万余名个人会员,80%是巾帼志愿者。张莹莹带领这支队伍推动全方位构筑无障碍城区文化、共建无障碍器物环境,在全区街道全年倡导公共文明精神,在疫情防控期间全天坚守在疫情防控点,哪里有需要哪里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为打造残疾人融合发展、全民精神文明的新标杆城区而努力,这支队伍已经成为龙华区公共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也为深圳乃至全国城市文明工作的发展作出了有益探索。

猜你喜欢
龙华区雨燕助残
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
Talking about Seasons
What Are These People Doing?
一边飞翔一边睡觉的雨燕
贾茹 爱心助残 彰显民企风采
福建助残福利事业拓新局
“一带一路”上的雨燕精灵
桃源路上绽奇葩 助残扶残人人夸
An Analysis of Mobile Equipment on Merits and Demerits and Development
小雨燕减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