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训练强度的控制措施研究

2023-03-31 04:12王海强
当代体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皮划艇高强度有氧

王海强

皮划艇发展历史久远,已成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被大众所熟知,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数量增多,传统高强度训练方式弊端被显现。为提高运动员训练效果,相关人员应结合青少年的身体状况,分析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的训练规律与训练方法特点,探究合理控制训练强度的措施,创新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训练模式,提高运动员的专业能力。

1 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训练规律

1.1 以有氧训练为基础

比赛距离与时间是训练人员认知皮划艇的途径,因此在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训练中,往往将无氧训练作为重点内容,以高强度的间歇性训练为主要训练形式,运动员专业能力提升效果有限。尽管皮划艇运动的能量代谢方式为无氧糖酵解,但无氧能力的发展需有氧能力的支持,为此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训练需重视有氧训练,以有氧训练为训练基础,强化运动员的运动素质,帮助运动员调整有氧代谢结构,同时使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保持稳定水平。有氧训练能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消除训练对身体健康的不良影响,更符合人的身体机能发展规律,使运动员肌肉中存储的糖原量增多,耐力得到强化,发展无氧能力难度下降,通过训练保持稳定的运动状态,运动寿命延长。

1.2 加强技术训练

技术训练是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训练的关键环节,技术掌握情况影响运动员的划船效果,只有加强技术训练,才能提高运动员划船的最大输出功率,增加皮划艇的移动距离。受皮划艇运动特征的影响,供皮划艇前进的动力呈现非连续性特点,当运动员做出划桨动作时,会对皮划艇原有前进动力产生影响,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可减小划桨动作对皮划艇的阻碍,保持皮划艇的前进速度。技术训练与体能训练相结合的训练方式最为科学,可使运动员熟练掌握划桨技术,训练中合理放松肌肉,提升自身协调能力,避免划桨动作对皮划艇原有前进动力造成破坏。为强化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效果,训练人员必须要重视技术训练,保证训练后运动员可控制划桨行为,保持并逐步提升划桨动作的输出功率。

2 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训练方法

2.1 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是皮划艇运动员训练的主要内容,旨在通过训练提升运动员肌肉收缩速度,常见力量训练方式有卧推、卧拉等,有助于增强运动员的体能与力量,能够适应皮划艇比赛的环境,减少外界因素对皮划艇前进的阻碍,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训练需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坚持整体性原则,确保运动员全身肌肉群得到训练,全面提升运动员的肌肉力量,在皮划艇比赛中保持充沛的体力。第二,加强专项力量训练,根据皮划艇运动特点,选择针对性更强的训练方式,着重提高三角肌、肱三头肌、胸大肌位置的力量训练。第三,加强腰背部力量训练,皮划艇为力量型运动,因此该运动对运动员的腰背部力量要求较高,应引起训练人员的重视,减少运动员腰背部受伤的可能性。

2.2 耐力训练

皮划艇运动项目中,耐力是保持皮划艇稳定加速的关键,也是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的训练重点,通过科学的耐力训练使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维持良好状态,常用训练方式如下所述。持续跑训练,训练时常控制在40分钟作用,训练过程中保持运动员心跳负荷为每分钟155次,随后进行匀速跑与变速跑,达到有氧训练的目标,当运动员心率恢复至正常水平后,进入下一组训练,耐力训练次数为3至5组。青少年为训练耐力的最佳时期,为此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训练中应尤其重视耐力训练,把握最佳训练时机,提高14至15岁运动员的耐力训练强度,充分发挥耐力训练的作用,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专业能力,促进运动员身体素质全面提升,能够承受皮划艇比赛的运动负荷,训练过程中不断上升至更高层次。

2.3 协调性训练

皮划艇运动需身体不同部位的协调,因此,皮划艇训练中也需注意协调性训练,通过训练培养运动员的身体协调性,降低运动员学习与掌握技能的难度,巩固已学习划桨技术,协调性训练方法选择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了解不同运动员的协调能力,明确协调性训练目标,针对不同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差异,动态调整协调性训练方式与强度。第二,重视柔韧性训练,虽然皮划艇为力量型运动项目,但对运动员的柔韧性要求与体操相差无几,为减少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受伤概率,可采用珍珠球等训练方式。良好的协调性是保证运动员力量被充分发挥的基础,丰富皮划艇运动员的训练内容,促进成绩提升。

3 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训练强度控制

3.1 训练强度控制原则

3.1.1 循序渐进

为达到控制训练强度的目标,训练人员需明确控制原则,以此为基础采取措施控制训练强度,保证训练效果,坚持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保护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延长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的运动寿命。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不合理额高强度训练会对青少年的身体造成损伤,为此训练人员应关注青少年的身体发育情况,逐渐提高运动员的训练强度,为青少年创造适应训练的过程,维持青少年运动员身体各个系统的平衡,以免训练损伤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青少年身体各个系统相互制约关系如下,训练人员在提高训练强度时需重视。第一,当青少年的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时,身体对外界危害的抑制作用减弱,容易损伤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第二,青少年骨骼发育不健全,直接进行超负荷强度训练会损伤运动员的骨骼结构,增加训练或比赛中受伤的概率,缩短运动员的运动寿命。第三,如不按照循序漸进的原则训练运动员的腰部力量,会导致运动员出现腰肌劳损问题,无法向肢体传递力量。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训练务必要遵循该原则,结合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合理设置训练强度,依据青少年的身体成长规律,不断调整训练难度,提升训练效果,保持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持续性,将训练对青少年身体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3.1.2 克服自身重量

青少年运动员力量训练中,不应设置过高的训练目标,以克服自身重量为目标更能达到训练效果,将力量训练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实现运动员力量素质全面发展。首先,明确国际规定皮划艇运动员应具备的力量标准,优秀的运动员最大力量一般为自身体重的120%,男运动员力量略高于该数值,训练人员需以此为标准,结合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特征,适当降低力量训练强度。其次,合理选择力量训练方式,保证训练效果的同时降低训练强度,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力量训练常用方式有引体向上、卧拉等,训练时以克服运动员自身重量为标准,并在训练过程中实现由最大力量训练向速度力量训练的转变,通过训练提升运动员的耐力。最后,重视核心力量与协调能力的训练,转变传统训练理念,将小肌肉群训练作为力量训练的重点,力量训练效果更满足皮划艇运动项目的需要。皮划艇运动需力量与技术的配合,盲目的高强度训练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不利于培养优秀的皮划艇运动员,还容易造成青少年身体受损伤,因此训练人员在进行力量训练时,需控制训练强度,将克服自身重量作为训练目标,坚持该原则改变力量训练模式,增强青少年肌肉力量,同时提高运动员的协调能力,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

3.1.3 低强度耐力训练

耐力训练即身体机能改造的过程,也是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长期训练内容,借助耐力训练实现对身体循环系统的优化,进而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已有调查显示,低强度长时间的训练对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效果显著,增加运动员心输出量,使运动员的毛细血管更丰富,为运动员速度、耐力发展创造基础条件。第一,以无氧运动方式完成耐力训练,以免训练过程中出现酸血症,影响训练的正常进行,无法达到长时间训练的目标,第二,各青少年运动员身体素质不同,对训练方式的适应能力存在差异,因此训练人员在实际训练时,需充分考虑各青少年运动员的个体特征,针对性调整耐力训练强度,以满足各运动员的训练需要。某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训练中,训练人员遵循该原则,采取长时间的低强度耐力训练,并调查不同运动员的身体适应能力,为其制定差异化的训练方案,确保训练强度在青少年身体可承受范围内,既能够达到训练目标,又不会造成运动员身体损伤。由此可见,训练人员在控制训练强度时,务必要遵循低强度耐力训练原则,并采取差异化的训练方式,针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合理设置训练强度,避免训练危害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引发酸血症,导致训练无法长时间进行,影响耐力训练效果。

3.1.4 大强度多次刺激

缺少高强度的训练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但长期的高强度训练不利于提升青少年运动员的承受能力,因此在控制训练强度时,不应完全取消高强度的训练内容,而是缩短高强度训练周期,增加训练次数。青少年虽然承受能力相对薄弱,但身体恢复速度快,训练后可快速恢复至正常状态,参与后续训练任务。第一,控制每次强度刺激的时间,以青少年的运动承受能力为标准,缩短高强度训练的时间,防止长时间高强度训练影响青少年运动员的骨骼肌,使运动员长期处于伤病状态。第二,合理设置高强度训练的间隔时间,结合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恢复速度,为青少年运动员提供充足的恢复时间,待运动员身体恢复到合适状态后,开始下一组高强度训练,通过大强度多次训练提高运动员的肌纤维量。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实际训练中,训练人员应重视高强度训练的安排方式,深入调查青少年运动员的承受能力,调整单次高强度训练持续的时间,并规范每次高强度训练之间的间隔时间,保证高强度训练期间,运动员的身体处于良好状态,可适应训练内容,达到训练效果。与此同时,训练人员还需关注皮划艇训练的发展趋势,通过大强度多次刺激实现力量训练与速度训练的结合,确保接受训练后的运动员可适应皮划艇这一高强度体育竞赛项目。

3.2 心率指标控制

心率指标是训练中常用于控制训练强度的一种方式,可通过心率指标了解运动员在训练中身体变化,以便教练员及时调整训练强度,提升训练方案的科学性,使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在训练中提升自身运动能力。第一,在训练结束后测量运动员的心率变化,根据测量结果判断训练强度对运动员身体的影响,分析训练强度是否合理,依据分析结果适当调整训练强度。第二,在运动员恢复期间测量其心率,了解运动员的身体恢复能力,如心率恢复至正常状态速度快,即代表运动员的适应能力强,恢复速度慢则表明锻炼量不足。第三,青少年训练过程中身体各项指标变化快,为保证训练强度控制效果,教练员不能仅依据心率指标作出判断,也需结合运动员其他身体指标测量结果,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心率指标的影响,对训练强度进行有效控制。第四,用于提升运动员有氧能力的训练中,应确保训练强度可使运动员的最大心率达到70,作为教练员借助心率指标控制训练强度的参考依据,同时需关注不同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合理控制训练强度。

3.3 血乳酸指标控制

血乳酸指标也可用于训练强度的控制,使教练员对运动员训练过程中身体变化有更为清晰的认知,虽然血乳酸指标测量难度较大,但在皮划艇训练中应用广泛,通过对运动员血乳酸指标的测量,教练员可采取更合理的训练强度控制方式。首先,需明确血乳酸的產生原因,训练过程中运动员体内供氧不足是导致血乳酸含量升高的原因,为糖酵解形成的丙酮酸转变而成,根据测量结果可判断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与训练强度的适应性。其次,确定皮划艇训练中血乳酸指标的正常数值,一般为每升4mmol,由于皮划艇项目需消耗氧气量大,实际训练中测量的血乳酸指标会超过该值,教练员需根据训练实际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将训练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最后,血乳酸指标测量结果与运动员体质关系紧密,为达到控制训练强度的目标,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判断其血乳酸指标是否处于正常范围,据此合理调整训练的强度,优化训练效果。某教练结合运动员的身体情况与血乳酸测量结果,调整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强度,使青少年身体能够适应训练强度,经检验,该强度的训练减少训练对青少年身体健康的伤害,优化训练效果,并保持运动员的竞技状态。

3.4 规范有氧训练

有氧训练是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训练的主要内容,也是青少年成长为优秀运动员的基础,但有氧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坚持低强度长时间训练的同时,也需控制有氧训练时间,并设置科学的有氧训练内容,增强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教练员在控制有氧训练强度时,需分析皮划艇这一运动项目的特点,明确皮划艇运动对运动员肌肉收缩速度、力量持续时间的要求,对运动员进行专项训练,合理控制有氧训练的强度,确保训练后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得到强化。皮划艇比赛分为200米、500米与1000米三种赛距,要求运动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比赛,教练员可研究不同赛距对运动员的有氧能力需求,针对性选择有氧训练内容,并确定训练持续时间,强化运动员的基础能力,为运动员日后参与更高强度的有氧训练奠定基础。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的教练应尤其重视有氧训练强度的控制,训练过程中关注运动员的身体状态变化,结合各项指标的测量结果,判断有氧训练强度与时间的合理性,保证有氧训练方式的科学性。某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训练中将有氧训练作为重点,并依据项目特点,调整有氧训练的强度与时间,训练后发现运动员有氧能力提升幅度较大,可见有氧训练强度控制的重要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控制训练强度是提升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训练效果的有效方式,有助于推动我国体育训练体制改革,将更合理的训练方式用于运动员训练。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训练人员,应关注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学习先进的训练强度控制理念,根据训练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控制训练强度,实现传统体育与竞技体育相互促进,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山西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猜你喜欢
皮划艇高强度有氧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有惊无险皮划艇
拿什么拯救自己——浅谈高强度压力下的自我调适
高强度汽车焊管用冷轧窄带钢开发生产实践
透明划艇
华菱湘钢成功开发80kg级高强度水电用钢
糖有氧代谢与运动训练
高强度合金结构钢与高强度铝合金防护层的耐霉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