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情摹景 写意长江

2023-04-01 17:57惠波
长江文艺 2023年2期
关键词:中国画长江艺术家

惠波

栏目主持人:

立足本土、关注当下。以艺术史为坐标,追踪与记载近期的展览,呈现鲜活的艺术、展现艺术家独立的思想与创造,同时使读者有强烈的在场感。

“写意长江”,是湖北省委宣传部、省美协重点打造的湖北中国画展览品牌,至今已举办三届。2019年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省委宣传部曾组织了百幅作品进京赴中国美术馆,以“写意长江——向人民汇报”为题,展示当代湖北中国画面貌,取得了巨大的反响。2022年展览以“写意长江——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主题,汇集了省国画院院长陈迪和、副院长胡学武、徐进波,以及安忠、余昌宇、尹世顺、刘革法、胡智勇、曹晓凌、桂学涛、杨云鹤等11位名家的作品,展現了艺术家奋力推出更多彰显时代精神和磅礴气象的美术精品,在传承和创新中勇攀艺术高峰的不懈追求。

长江画卷的运笔脉络

每个艺术家的心目中,都有一条故乡的河。19世纪法国画家莫奈以其故乡塞纳河勒阿佛尔港口为背景创作的印象派油画《日出·印象》,彻底颠覆了传统绘画构图和形式,拉开了西方现代派艺术纷繁演进的帷幕。俄罗斯画家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亦是以伏尔加河为背景创作的现实主义绘画佳作。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穿越雪山草地,奔驰群山峻岭,滋养万千生灵。万里长江,对于中国人来说有很深的人文情怀,也成为中国绘画史永恒的画题。早在唐代时期,唐朝宗室、书画家李思训曾穷三月时间绘嘉陵江三百里的景象于壁上,后来唐玄宗命吴道子在大同殿绘同一题材,一日即成,两者相较,各有千秋。南宋时期画家赵黻是江苏镇江人,自幼在长江边上长大,他笔下的《江山万里图》,是现存最早有关长江的水墨画卷。赵黻在作品的前半段以平视的角度描绘岩石、林木和舟船,后半段则以俯视远观江面及沿途秀丽的景色,戏剧性的写意手法使整幅画卷充满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是中国绘画史上不可多得的杰作,被历代鉴赏家们视为拱壁,其中仅清代乾隆、嘉庆等皇帝的钤印就不下十数枚。至北宋时期,18岁的青年才俊王希孟用半年时间,以青绿山水的形式创作了传世佳作《千里江山图》长卷,该画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通过作品中描绘的山河地貌可以推测作品主要取景地是庐山和鄱阳湖,与唐代诗人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的诗意颇为相似,所谓“大湖中见高山,真成活画”。图中的大山大岭屹立在江湖沼泽之畔,在北宋疆域里,唯江南长江流域一代最具此特性。画中的竹篱笆、竹篙、蓑衣、笠帽等竹制品,以及建筑样式、脚踏式双体船,包括挖河泥的劳作场景等,与北宋时期我国江南一带湖区的风土人情相吻合。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可称得上是长江题材主题创作中,影响力最大的一幅画作。参考其作品的色彩、道具、服饰及艺术风格改编而成的现代舞蹈《只此青绿》,被誉为“舞动的千里江山图”,在2022年央视春晚上曾引起巨大反响,掀起了一股国风浪潮。明代画家吴伟是江夏(今湖北武汉)人,明宪宗时,朝廷征其为宫廷画家,授“画状元”之印,他的《长江万里图》应该算是湖北本土艺术家描绘长江的典范之作。清代王翚创作的《长江万里图》,不仅成为其艺术生涯的典范之作,在艺术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影响,晚清政治家翁同龢对此画作青睐有加,曾倾尽家财收藏此画作。近现代画家张大千的《长江万里图》,结合了其平生画风与技法,举凡泼墨、泼彩、用笔、点染、荫湿、流动、沉渍、乾印等各项技法之运用,营造出万里长江蜿蜒宏阔的万千气象,将写意山水画推向一个新的境界,该作品现藏于中国台北历史博物馆。历代名家留下的这些永载史册的《千里江山图》,贯穿于中国绘画艺术史的发展过程之中,再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山川景物、社会风俗、人物面貌和艺术风格,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演变,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史学意义,伴随千百年来奔涌不歇的长江母亲河,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世纪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数次考察长江沿线,长江大保护的理念上升为国家战略,围绕长江的主题美术创作受到越来越多艺术家的重视。湖北贯穿整个长江中游,湖北艺术家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深入长江两岸,进行实地写生创作,感悟母亲河的今昔之变,竭力探寻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的艺术发展之道。

写意精神的历史传承

写意,即抒写心意、抒写人的自然本性。是指艺术家忽略外在形象的真实性,而强调其内在精神实质的艺术创作手法,力求在形象之中有所蕴含和寄寓,让写意具有表意功能或成为表意的手段。写意思想最早可上溯至先秦的老庄哲学,道家以“无为”为宗旨,尊崇生命、崇尚自然。从老子到庄子清静无为、顺应天道的道家思想,至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辨、形神之论、有无之识,催生了“传神写照”“迁想妙得”“以形媚道”“澄怀味象”等中华传统美学思想,对中国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写意的本质有三个层次,一是图像的大意,二是图像的精神、意向的精神,三是画家自己精神的投入。写意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也是中国艺术区别于西方艺术的显著特性,在世界艺术与美学领域拥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和崇高的学术地位。近现代以来,写意精神在西学东渐进程中逐渐丧失,民族文化传承迫在眉睫。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印象派、立体派等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涌入,一部分年轻艺术家舍近求远,照抄照搬西方现代艺术的图式和手法,使千百年来推崇的“以形写象”“表情达意”的写意精神与我们越来越远。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缺乏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在强调民族文化自信的背景下,重塑写意精神,守住初心,坚定自信,深刻领悟中国文化的传统人文特质和内在精神,成就不同形式的表现特性,传达差异化的审美精神,守住中国画的精神、品格、气韵、形神、笔墨和审美,弘扬中华民族文艺发展的核心价值观,无疑是当代美术家们的神圣艺术使命。

九省通衢的地域特性、地灵人杰的荆楚文化,以及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青铜文化、漆器文化、民族服饰、三峡风貌等等,造就了湖北国画坚持传承与坚守、包容与创新的艺术个性,形成了具有典型地域特征的写意艺术风格。近现代以来,湖北美术“三老”王霞宙、张肇铭、张振铎的写意花鸟画,汤文选的写意人物画《婆媳上冬学》,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上世纪80年代,著名画家叶浅予先生曾说:“湖北的国画不同于其他地方画派,我说他们是长江画派,他们自己不敢说,我是要说的。”面向新世纪的长江画派,尤以周韶华为代表,他创立的气势派艺术风格,描绘的正是万里长江的磅礴之势、灵秀之气,正如评论家尚辉所说:“湖北美术既有继承传统的一面,也有开拓创新的一面。就像当年周韶华的《大河寻源》,拉开了中国画向传统回归的序幕,这是新时期以来中国画发展的一个信息,也是湖北給全国美术带来的一个突进,使传统像长江源头一样,走向现代。”

荆楚力量的创新实践

参加本次展览的13位艺术家,平均年龄近60岁,包括艺术学院院长、教授、专业画家等,均具有丰富的艺术实践经历和鲜明的艺术个性,展现了湖北当代国画的荆楚力量。湖北省国画院院长陈迪和是方笔山水画的创始人,方笔,是其运笔的重要特征,一个个小墨点,构成了变幻无穷的画面。陈迪和认为从起源看中国画是点线艺术,线从点来,因此中国画是点的艺术,也就是说“点”是中国画组成的基元。毛笔落笔为点,单向发展为线,多向发展是面。点、线、面相结合就可以构建一切事物,从而可以构建整个世界。从一“点”发展到一个世界,这就是无穷的智慧。从其作品中也可以清晰地看出他的艺术思想,陈迪和用一个个似方非圆的“点”串联起了整个画面。其笔下的山岭江河、树木花草,“点”的形态无所不在、变化万千,其内在底蕴也各不相同,不同的取向构建不同的画面意境。陈迪和认为生活中在解决一切问题的时候,都需要一个好主意或一个好方法好计划,人们称之为“点子”,“点子”从“点”来,亦即是智慧。也就是说“点”是智慧的化身,中国画更是智慧的结晶。陈迪和的作品,将传统青绿山水画用一个个墨点进行分解,化为一个个极具律动感的象形符号,具有极强的视觉意蕴,引导观者从音乐的律动视角来感受作品中的山水意象,开辟了写意山水画的蹊径。

胡学武出生在武汉东湖之滨,长江孕育了他的天赋,博大了他的胸怀,举手投足之间,凸显着坚毅、大气、豪放、果敢,师承著名画家沈爱其先生。胡学武认为所谓“大写意”,就是对写意品质范畴的一种强调、扩展和升华,它是超越时空的一种创造,它既是高度自我的艺术,又是高度忘我的艺术。从胡学武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用笔极具张力,寥寥几笔,或刺破云霄、或沁入山谷,来去无影踪,有时甚至令人无从分辨笔触的走向,从传统走向现代,关于中国画这种笔墨的写意性的“破”,胡学武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破”的根本点首先是观念的更新,观念破了,你的图式和格局,你的形式语言、你的技法就得跟上来。潘天寿在国画的平面构成上有建树,李可染在用光上十分大胆,傅抱石、黄宾虹等在传统技法上有创新,他们都是在“破”,破之后要立,所谓“不破不立”,艺术上的“破”就是要不断突破对传统观念、手法和图式的认知,挖掘和发现新的独特的艺术语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胡智勇、谭崇正、曹晓凌三位艺术家都以写意人物见长,他们笔下的长江儿女,有底层劳作的老农、有翩翩起舞的少女、有胸怀天下的名士,艺术风格上亦各有千秋。胡智勇在大学求学时期,曾拜会了黄胄、周思聪、刘文西、李世南等众多艺术名家,丰富的艺术实践经历,特别是在写意人物画创作领域,造就了其鲜明的艺术个性,胡智勇认为,中国传统艺术是一种情态和意象结合的艺术,是一种体现出“天人合一、体用不二”的东方哲理。它既不抽象,也不写实,而是借用笔墨痕迹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著名评论家刘曦林称谭崇正是“当代艺坛的一股清流”,寓其既有纯正的心态,也有清雅的艺术语言。谭崇正的淡墨人物画,用笔清幽,干净利落,淡而不薄,似有金石碑拓之味,影影绰绰中浸润着丰富的艺术意蕴。曹晓凌着力用写意的手法表现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精神面貌,取景地多为车站、码头、街道,人物形象有赶路的上班族、摆摊的小贩、玩耍的孩子等等,将他的作品贯连起来,这些世俗化的场景堪称是一幅当代写意版的“清明上河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荆楚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通过艺术家们的创作实践,写意精神与湖北地域的融合创新,必将使荆楚文化的画卷绽放永恒的光芒。

责任编辑  陈    俊

猜你喜欢
中国画长江艺术家
中国画
长江之头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