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综合治理背景下宜渔乡村坑塘开发利用路径探讨

2023-04-01 01:53类咏梅丛晓曼史振忠
中国水产 2023年3期
关键词:坑塘德州市渔业

◎ 文/类咏梅 丛晓曼 史振忠

乡村坑塘是内陆地区重要的宜渔资源,同时也是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的重点。本文以山东省德州地区宜渔乡村坑塘开发利用模式为基础,详细阐述了乡村坑塘发展现状、经验做法、存在问题、发展方向、措施建议等,以期为农村综合治理背景下内陆地区宜渔乡村坑塘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乡村坑塘是内陆地区重要的宜渔资源,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2022年,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鼓励发展乡村坑塘渔业的通知》,促进乡村治理与渔业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20世纪90年代开始,山东省德州市就把村边湾坑作为宜渔“三荒”资源(荒碱涝洼地、废弃窑坑、村边湾坑)之一加以利用,本文“乡村坑塘”的定义来源于德州市传统称呼的“村边湾坑”,但由于多重因素制约,其开发利用情况远不及另外两项。

一、德州市乡村坑塘发展现状

2018年12月,德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德州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把宜渔村边湾坑列入水产养殖区,允许、鼓励开发利用。规划中统计德州市宜渔“三荒”面积3.18万亩。据不完全调查,德州市共有宜渔乡村坑塘2499个,面积18959.46亩,其中已开发利用1069个,占总数的42.78%,面积达9293.06亩,占比为49.02%;未开发利用1430个,面积9666.4亩。

(一)已开发坑塘经营利用模式

1.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集中整治利用模式

在各级党委政府支持下,多个村党支部成员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村集体以乡村坑塘等资产入股,吸引本村村民、社会能人入社筹集资金、参与经营管理。

乐陵市花园镇恭敬李村实施“党建引领+雁归工程”成立“含德厚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村集体为第一大股东,在外经商能人回村牵头,打造水产养殖、田园种植、垂钓采摘、餐饮休闲等产业为主的田园综合体。2021年,合作社渔业产值213万元,分红10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4万元;2022年,筹集资金217万元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提高生产能力和绿色发展水平。

临邑县临盘镇马平水村党支部与社会养殖能人成立绿嘉园水产养殖合作社,养殖南美白对虾30亩,实现纯利润20万元。

庆云县中丁乡徐家村两委带头,发动村民入股筹资30万元成立徐家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改造鱼塘共50亩,投放草鱼苗和黄颡鱼苗12万余尾。

这类合作社扎根本土,掌舵是党员,领头是能人,股东是村民,员工是农民,以党性为约束、乡情为纽带、利益为链接、共同富裕为目标,成为当前推动乡村振兴的积极力量。

2.“党建引领、联村共建”乡镇整体推进模式

齐河县马集镇成立乡镇综合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和乡镇联合社产业功能型党支部,在联合党支部+产业联合社的共同运作下,开展“党建引领、联村共建”试点探索。采用“党建引领+联合社+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渔业企业提供饲料、鱼苗、技术辅导、统一销售,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搭建了“联合社—合作社”和“联合社—农业龙头企业”联动服务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五统一”服务(统一规划建设、统一设施配套、统一购苗育苗、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品牌营销),实现共同经营、收益分红、风险共担、产业联动、抱团发展。截至目前,马集镇共有乡村坑塘近千亩,现已完成300余亩养鱼池塘标准化改造,投放杂交黑鱼苗上万斤,是乡镇牵头整合各类经营主体做大产业的创新措施,也是破解乡村坑塘利用难题的创新之举。

3.家庭承包经营模式

德州市85.8%乡村坑塘开发利用采用这种模式。禹城市安仁镇齐庄村140多亩池塘被13户群众承包,养殖斑点叉尾鮰、草鱼等,2021年,亩产量普遍达到3000kg,每亩纯利润最高可达2.5万元。庆云县东辛店镇南大洼,承包35亩鱼塘养殖南美白对虾,2022年亩产350kg,年纯收入近30万元,池塘年租金940元/亩,增加村集体收入3.29万元。夏津县郑保屯镇刘兵家庭农场,利用废旧坑塘建成夏津县规模较大的休闲垂钓场所。

4.公司带动开发模式

有实力的渔业公司、合作社为扩大产业规模,与村集体、农户联合,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村集体(农户)”运作模式,规划改造乡村坑塘,提供生产资料供给、技术指导、成品回收一条龙服务,实现统一生产、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发展高产高效水产养殖业,增加群众和村集体收入,为乡村振兴探索道路。

5.景观水体

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些乡村把乡村坑塘与村庄建设统一规划,联通水系,成为景观水体,营造小桥流水、水清岸绿、荷香鱼跃的宜居环境,提升村民生活档次。平原县王庙镇张官店村打造“水上古村落+田园综合体”项目,把200多亩坑塘、沟渠建设为景观水体。

(二)乡村坑塘开发的重要意义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乡村坑塘渔业,可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产业振兴融合发展,发挥渔业经济、生态、文化功能,实现三大效益协调发展。

1.整治村居环境

开发改造村边废弃坑塘、低洼荒地可以优化村庄规划、美化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消灭黑臭水体、防止蚊虫滋生传播疾病,把废弃资源建设成为鱼跃荷香、水清岸绿的休闲场所,瓜果飘香、水美鱼肥的农家庄园,提升宜居硬件条件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改变村民精神面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积极向善、追求美好生活的氛围。

2.增加群众收入

一个养殖户建立起成熟的水产养殖模式后,常规养殖每年可收入0.3万元/亩~0.8万元/亩,劳动时间每年4个~7个月,劳动强度不高,每个劳动力可以管理30亩水面。闲散劳动力利用零星水面可以带来家庭收入的重要补充,规模基地成为家庭支柱产业。由村民入股、集体合作经营的模式可以通过分红促进乡民共同富裕。

3.壮大集体经济

开发整理乡村坑塘盘活废弃资源,通过对外承包、资产入股、直接经营等形式取得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把渔业板块有机融入乡村产业发展中,可以发展循环农业完善生态农业产业链,实现节能减排、增产增效;打造发展集体经济的项目载体,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可以提高资产价值和质量。

4.稳定渔业生产规模、保障粮食生产

水产养殖属于大粮食生产范畴,近年来,内陆水产养殖面积呈持续减少趋势,开发利用废弃乡村坑塘,能盘活宜渔资源、发展水产养殖、稳定水产养殖面积、维护产业健康发展、丰富百姓“菜篮子”、提供优质蛋白质来源。挖池抬田增加良田面积,池塘淤泥还田提高土地肥力,坑塘作为小型水利工程,还可以蓄积雨水引蓄黄河水,多方面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二、经验做法

(一)离不开乡村振兴的政治环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近年来,德州市各级政府、部门,努力推进落实五大振兴,统筹农业农村事业高质量发展,绘就乡村振兴发展蓝图,乡村坑塘渔业乘势也取得较快发展。其原因,一是列入大规划。临邑县开展“千村千塘”计划,对乡村坑塘进行清淤修整,打造现代水网体系,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美乡村。齐河县马集镇提出“黄河渔乡、生态马集”发展目标,把乡村坑塘治理作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赢得群众拥护、支持。二是汇集大力量。乡镇党委、村级党支部利用组织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聚焦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引进人才,领办创办合作社,带活村级集体经济,探索人才、组织振兴新样板。三是发展大产业。有些村庄水产养殖融入当地产业发展,贯彻两山理念,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走绿色发展道路。四是开展大协作。德州市农业、环保、水利等部门多方发力,围绕乡村坑塘建设探索不同开发应用模式。

(二)离不开政策支持

乡村坑塘开发改造,政策扶持是保障。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印发通知,鼓励发展乡村坑塘渔业,要求各地为规模养殖的乡村坑塘依法办理《水域滩涂养殖证》,保护养殖主体合法权益。对经营主体以渔业发展资金、涉农整合资金给予适当奖补。目前乡村坑塘建设比较好的项目资金来源,一是以派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服务队牵头筹集、整合的相关乡村振兴资金,二是农业、水利、环保等行业投入的项目资金,三是各类合作社筹集村民入股、在外乡贤资助资金,四是养殖户自有资金、银行贷款。越是由财政资金扶持的项目,规模越大、开发水平越高、产业档次越高。

(三)离不开乡村能人的经营管理

带头人是乡村产业发展成败的关键。一是村两委班子成员党性纯、作风正、有威望、能力强,把村集体资产增值保值作为第一要务,成为乡村治理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监管者。二是能人发挥致富带动作用。一些在外经商能人、有知识的年轻人满怀乡土情怀,回乡创业、带领村民共同发展,成为新农人的骨干力量。三是有以上两个基础,集体力量与个人能力有机融合形成的合作经济组织,已在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战场上崭露头角,将成为乡村振兴的主流力量。

(四)离不开科技力量支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时代发展乡村坑塘现代渔业必须把现代生物、工程、机械、信息等技术嫁接到传统水产养殖业,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高产高效、品质优良”绿色渔业目标。在现实生产中德州市养殖户、单位既有丰富的技术和养殖模式,也有惨痛的教训。一是做好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一坑一法,才能实现治理有效。二是依靠科技赋能,综合考虑水源、水质、水深、坑塘大小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模式、建设新设施、采用新装备,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联合各级科研推广机构、专家团队,应用先进科技成果、养殖名优特色品种,提高绿色发展水平。

三、乡村坑塘渔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内陆渔业随着渔业生产力不断提高和生产关系的调整,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呈现资源向养殖大户集中、品种向名优高效转变、产业向优势区域聚集的特点。占有养殖池塘面积较小的养殖能手,则通过提高技术水平,使亩均产量、产值超出一般养殖户2倍~3倍,才能作为一个家庭的支柱产业和主要经济来源。水产养殖是高投入行业,南美白对虾、加州鲈鱼、罗非鱼、台湾泥鳅等名优品种养殖效益高,纯收入一般在0.5万元/亩~2.5万元/亩,年利润率在40%~80%,但是投入成本一般高达1万元/亩~3万元/亩,常规品种鲤鱼、草鱼养殖的产量盈利点在1500kg/亩以上,投入成本1.2万元/亩以上,产出才能处于农业产业的较高水平。

另一方面,与现代畜牧业、蔬菜种植业相比,内陆渔业现代化水平存在很大差距,表现在机械化水平低、信息化程度低、标准化生产难等方面,群众养殖技术更依赖于生产经验的积累,不确定性太多,受天气变化影响水质多变,轻则影响鱼类生长,重则死鱼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北方市场受南方水产品冲击较大,价格呈周期性波动,销售仍以中间商收购为主,市场信息不对称,需要养殖户具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德州市乡村坑塘产业发展除了存在上述共通的问题外,还存在其他实际困难。

(一)基础条件客观原因

乡村坑塘规模小、基础差。以德州市为例,乡村坑塘单个面积大多在5亩左右,10亩以上的132个,总面积2161亩,占22.4%。有的地方即使规模较大也零星分散,不利于村集体、家庭将其作为主导产业经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开发利用的积极性。此外,乡村坑塘多具有抗旱、蓄积村内径流雨水等功能,水位不稳定,水质污染严重;水利设施不健全,不能引入黄河水等优质水源,无法进行高产精养。

(二)经营管理主观原因

1.投入低,不能实现精养高产

一是一些村集体、承包者不了解养殖生产规律,资金、物力投入较少,旱地捡鱼思想严重;还有个别群众偏听虚假信息,妄想暴富而受骗。这些没有充分思想、物质、技术准备的村集体、个人,贸然进入乡村坑塘行业,结果大多是亏损,造成消极负面影响。

2.技术糙,没有发挥生产潜力

开发定位不准,一些生产管理者不主动掌握养殖技术,人放天养,靠天吃饭,池塘建设、养殖品种、养殖模式等设计不合理,都造成了生产效益低下,资金沉淀,影响后续投入,形成不良产业循环。

3.模式旧,壮大集体经济乏力

调研坑塘大多未经村集体投资改造,采取群众承包的经营模式,承包费偏低,有的长期承包、一次趸交,有的甚至长期白占。虽然部分村集体通过组建合作社实现集体经营,但新瓶装旧酒,管理存在一些漏洞,投资跟不上,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效益低下。

(三)政策制度原因

1.不重视,没有整体发展规划

在部分地方,乡村坑塘治理没有引起地方党委政府重视,没有制定发展规划。内陆地区水产养殖处于传统弱势,一些宜渔坑塘规划功能简单,存在“一刀切”、生搬硬套、盲目跟风问题,没有发挥渔业的生态、经济、文化功能,有的甚至被建筑垃圾填埋。

2.缺统筹,效益受限浪费严重

目前,德州市市一级涉农整合资金没有安排扶持乡村宜渔坑塘开发项目。其他部门分头投资改造乡村坑塘,规划不一、功能单一、标准不统一,各自为政,投资效益不明显。

3.制度失,开发利用受到限制

一些地方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落实不到位,个别坑塘地块在当地土地规划中被认定为农田,不允许深挖整理。部分缺水村庄村规民约禁止承包坑塘养鱼防止发生用水纠纷。

四、工作措施建议

(一)兼顾三大效益,集中改造力量

发展乡村坑塘渔业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践行“两山”理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开发保护、统筹兼顾,一塘一策、突出重点”原则,走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明确思路形成总体开发规划。整合涉农资金,集中农业、水利、环保等多方力量,围绕工作目标同向发力,促进乡村坑塘开发资源利用最优化、功能多样化、效益最大化。

(二)统筹社会力量,聚集开发资金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和政府的引领、服务监管作用,以财政投资引领示范,带动养殖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经济主体和其他城乡资金、社会资本投入宜渔乡村坑塘开发建设,激发市场活力。村党支部要成为组织、管理主体,充分发挥乡情的纽带作用,利用乡村资源禀赋及地方扶持政策,进一步吸引在外发展的乡贤、退伍士兵、大学生等人才返乡创业,聚集人才、资源、政策等要素,形成开发利用合力,打造乡村振兴亮点。

(三)加强专业设计,提高建设标准

集合渔业、水利、环保等方面技术专家,制定乡村坑塘治理技术方案,将乡村坑塘根据其地貌环境、应用现状、功能要求等科学定性,可划分为生态保护型、生产经营型、水源调蓄型等不同应用类型,开发利用突出重点、兼顾其他。具体实施中,确定一塘一策治理方案,主要包括整修进、排水沟渠,使坑塘成为当地水系、本村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存蓄黄河水、适度集蓄雨水,杜绝进入生活污水,保障养殖、生态安全;清淤挖深,扩建防渗,小改大,旧改新,从根源上解决水质污染问题,扩大水体容量,起到“旱能浇,涝能蓄”的效果;修整边坡堤岸、绿化美化水体、健全安全防护等工程。

(四)加强党委领导,带动整体发展

建议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村坑塘开发的意义,把乡村坑塘治理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重要工作,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加强领导,建立专班机构加强统筹管理,做好措施制定落实工作。注重培养好支部书记,选好用好村两委班子成员,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让乡村坑塘渔业有人管、管得好,成为兴村富民的重要产业。

猜你喜欢
坑塘德州市渔业
聊城市坑塘特征分析及重要度评价
农村坑塘污染分析及治理建议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德州市市场监管局赴济宁市学习观摩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中的坑塘设计
中菲渔业合作重启 菲渔业代表团来华培训交流
湖南省渔业协会成立
基于河渠和坑塘联通的雨洪资源综合利用研究
平凡的岗位 非凡的业绩——记德州市关工委名誉主任蔚立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