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丹

2023-04-03 02:31郁喆隽
书城 2023年4期
关键词:嬴政燕国人质

郁喆隽

被送到敌国去当人质的人,在古代叫作“质子”。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前281-前247)、秦昭襄王(前325-前251)和战国燕太子丹(?-前226)都做过质子。一旦派出人质的国家违背盟约或者图谋不轨,他们的质子就会被杀掉。因此,质子必须是派出国君主的儿子,至少是直系血脉,才会有一定的“约束力”。一般认为,交换人质始于春秋初年的周郑交质,其实这种做法本身就意味着“礼崩乐坏”的开始。有学者研究认为,这样的“人质”制度一直存续到十七世纪中叶(杨联陞《中国制度史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

质子是挡不住人心深处不可测度之欲望和时代之滚滚洪流的。对史学家而言,他们仅仅是漫长历史叙事中的一两个注脚而已,如今至多变成了需要精细考证的研究课题。然而,很少有人从质子的角度,去体会他们做质子的内心纠结。

《史记·刺客列传》中就写下了一个近乎神话的故事:燕太子丹被自己的父亲燕王喜派往秦国当质子。秦王嬴政幼年在赵国也当过质子,而且当时就结识了太子丹。本以为两人再度相见,可以有一些同为质子、外加故交的情分。可是,秦王并沒有善待太子丹。于是,太子丹幼稚地向嬴政提出要返回燕国。后者并未直接拒绝,而是提出了一个不可能的条件,即所谓“乌头白,马角生,乃许耳”—要乌鸦头上变白,马头上长出角来,才会放太子丹回国。

按照司马迁的叙述,太子丹仰天长叹一番后,乌鸦头上居然变白了,马也生出了角来。秦王就让他回去了……不过历史的真相更可能是,太子丹寻找机会私自逃回了燕国。等回去之后,他一直想要报复秦王,但由于燕国实力不济,一直未能落实。于是才有了后来荆轲刺秦的故事。

从《史记》的只字片语中,我们很难了解太子丹在秦国到底遭遇了什么。不过,今人大致可以代入体会一番:太子丹仇恨的首先一定是秦国和嬴政;久而久之,大概会心生怨念,转而投向自己的父亲和燕国。总之,质子虽然忍辱负重,但对自己的现状必定是心不甘、情不愿的。这一点像极了西方的斯多葛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所言,我们登上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演出并非我们所选择的剧本。其实,绝大多数人虽然不是质子,他们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而绑架他们的或许并不是别人,而正是他们自己。

猜你喜欢
嬴政燕国人质
苏春燕国画作品选登
解救人质
助燕伐戎
昙花一现的秦朝
箪食壶浆
图穷匕见
双人脱困
向嬴政索田宅
吕不韦之死不蹊跷
小人质的幸福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