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教学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2023-04-05 04:14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虞锋雷
新教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猫咪绘本核心素养

◎ 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 虞锋雷

一直以来,我们将“阅读”作为文科的专属领地,却忽视了理科也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读物”的选择也存在着偏见,总是认为“文字阅读”“符号阅读”高于“图画阅读”。这样的成见,让不少教师忽视了学生的数学阅读,更忽视了数学的绘本阅读。绘本,又称为图画书 (Picture books)或图画故事书(Picture story books),是一种图文并茂、直观、形象、鲜活的读物。阅读绘本能丰富学生的感知、激发学生的思维、催生学生的想象。借助于绘本阅读,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精选绘本,丰富学生的绘本阅读内容

绘本阅读,不仅要注重其内容,更要注重其形式。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来思维的”。将绘本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催生学生的数学灵感,促进学生的数学感悟。

当下,书店、绘本馆中的数学绘本良莠不齐,这就需要教师对绘本进行筛选。精选绘本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绘本阅读。首先,要将绘本与数学教材匹配起来、结合起来,从而让绘本教学助力教师的教材教学,让绘本的教学富有针对性,这是一种数学化的绘本择取取向;其次,要将绘本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数学学习兴趣、个人爱好等结合起来,以便让绘本阅读富有实效性,这是一种儿童化的绘本择取取向。在精选绘本的过程中,只有兼顾数学本质与儿童需求,绘本的择取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否则,绘本教学就会落入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境地。比如教学“认识乘法”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们精选了绘本《买卖国的乘法队长》,创设了买卖王国中的商品买卖情境:一位顾客需要向商家购买12条秋刀鱼,如何简单地数出?由于绘本较为直观、形象,学生很快就开始“摆学具”探究,并在探究“数12”的过程中找出不同的摆放方式,比如“6+6”“4+4+4”“3+3+3+3”等。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积极寻求已学知识与探究中的相关知识之间的关联,初步感知到“几个几相加”。在此基础上,我们放大数据,并改变问题形式:如果每串秋刀鱼有3条,购买5串是多少条?购买9串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中,有学生试图用操作的方法、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但在探究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如果按照这样的加法去列算式计算,将是非常麻烦的。由此,催生学生创造“简单的乘法”来解决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绘本的主题图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催生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作出积极的猜想并展开主动的验证。相比较于教材,绘本更为直观、形象,更有启发性,是融通教材内容、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载体。玩转绘本,让绘本切入学生数学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从感性走向理性,让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研读绘本,丰富学生的绘本阅读方式

一般来说,绘本中有两条线索:其一是绘本的故事情节发展线索,其二是数学知识的形成线索,这两条线索在数学绘本中是交织在一起的。教师要丰富学生的绘本阅读方式,让学生能够洞察蕴含其中的这两条线索。比如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研读、合作性研读、图文结合读、表演性阅读等。丰富的绘本内容加上多形态的绘本阅读方式,能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彰显育人价值。

引导学生阅读绘本,尤其是要让学生能够从数学的视角去观察、考量,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在阅读中遇到的障碍、问题等,研讨绘本中的相关数学问题。在绘本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展现学生的绘本解读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通过绘本的深度学习,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绘本学习品质、培育学生的绘本学习习惯、生成绘本学习素养等。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们引入了绘本《猫咪的一天》,借助猫咪分绳子、做蝴蝶结等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借助系列性的问题,推动学生的绘本阅读,如“猫咪怎样玩红彩带?”“猫咪怎样分蛋糕?”“猫咪怎样折纸飞机?”等。这样一系列问题能引发学生对绘本的深度阅读,引发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核心要义“平均分”进行自主性的思考、探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托绘本的内容创编相关问题,形成练习素材,如“平均分披萨”“平均分棉布做被子”等。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能实现对新知识的深度理解与应用。在学生的绘本阅读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跟进、适度介入,对学生的绘本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消除绘本学习中的问题、困惑、障碍等,从而不断提升绘本教学质量,优化绘本教学品质。

绘本教学的方式是多样化的,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读绘本,还可以引导学生制作绘本、续写绘本、创作绘本等。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突出数学绘本的“绘本味”,更要凸显数学绘本的“数学味”。因为在数学绘本中,绘本故事往往仅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载体、媒介,是一个“外壳”,其本质仍然应当定位于“数学”。教师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推进学生的绘本学习,让学生把握绘本的重点、难点等内容。只有这样,绘本教学才能引导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断地从低阶迈向高阶。

三、评价绘本,丰富学生的绘本阅读反馈

评价是绘本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绘本教学往往缺少反馈、评价这一环节,易导致学生对绘本学习浅尝辄止。引导学生的绘本阅读,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绘本阅读进行反馈、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绘本学习的效能。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画、剪、拼、演等活动,提升学生的绘本学习质量、品质、效能。

评价学生的绘本学习,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的绘本阅读结果,更要着眼于学生的绘本学习过程;不仅要着眼于学生对绘本的认知,更要着眼于绘本的情感熏染、品质启迪。对于学生的绘本学习来说,评价不是为了证明,更不是为了甄别和选拔,而是为了促进和发展。比如教学一年级“认识图形”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们引入了数学绘本《吃了魔法药的哈哈阿姨·图形构成》。在这一部分绘本教学中,图形并不是以纯粹、枯燥、单一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而是以一种“面中有体”“体上有面”“面在体上”的整体性、结构性、系统性观念呈现,如让学生在绘本的引导下动手创造小鱼儿、小房子、大树等。对于学生的创意性数学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开展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评价展开积极的引导,通过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创新、创造。绘本引导下的动手操作学数学,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展示,充分展现学生的自我本质力量,充分显现学生的阅读状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绘本的阅读、学习与绘本学习的反馈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阅读能提升学生的评价水平,评价能助推学生开展更深入的阅读。

评价学生的绘本阅读,要求学生将绘本学习过程中内化的东西外化出来、展示出来。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学生的绘本学习进行全面性、客观性、科学性的评价。评价不仅仅是一种结果性的评判,还要积极介入到学生的阅读过程之中去,让评价成为学生绘本阅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目标的适恰性、内容的适恰性、方式的适恰性、过程的合理性、结果的有效性等方面展开,通过评价,不断地改进学生的绘本阅读。

数学绘本是驱动学生数学深度学习的重要载体、媒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绘本阅读、绘本学习。借助于绘本,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唤醒学生的学习自觉。作为教师,要从绘本的选择、绘本内容的开发、绘本教学方式的丰富、绘本学习的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度研究,不断地优化学生的阅读状态,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构建一种全方位、立体性、多层次的阅读格局,让绘本阅读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持续增值助力。

猜你喜欢
猫咪绘本核心素养
绘本
绘本
绘本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春之猫咪
最小的猫咪
酷猫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