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山地稻田养鱼技术

2023-04-05 10:45盘祖香樊章梅谌金吾陈杰麻智芳赵华彪刘霜云
农业与技术 2023年5期
关键词:鱼沟养鱼鱼种

盘祖香樊章梅谌金吾陈杰麻智芳赵华彪刘霜云

(1.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畜牧技术推广站,贵州 凯里 556000;2.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饲草饲料站,贵州 凯里 556000;3.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贵州 凯里 556000)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处贵州东南部,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在州内流过;境内长江水系支流名清水江,珠江水系支流名都柳江。当地少数民族同胞1200多年来在沿江的“小坝子”和梯田进行“种1季稻+养1季鱼”的“稻田养鱼”和“稻渔综合种养”。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贵州稻田养鱼起步最早,养殖面积最大的地区,主要养殖品种为鲤鱼。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鲤鱼养殖大州,也是消费大市场,鲤鱼是当地苗族、侗族、水族等少数民族逢年过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同时也是当地少数民族同胞投亲靠友见面馈赠的礼品,在黔东南当地具有少数民族风格的建筑、服饰等都有鲤鱼的图形和纹饰,鲤鱼还作为当地祭奠神巫祖先的主要贡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养殖的鲤鱼是一种食品,也是一种文化,当地稻田鲤鱼养殖中“剑河稻花鲤”和“从江田鱼”分别在2020年4月和2021年4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同时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养殖的鲤鱼还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凯里酸汤”系列产品“酸汤鱼”和腌鱼的重要原料。2021年1月1日起长江“十年禁鱼”正试开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台江、天柱等14个县清水江流经县属于长江支流,必须要遵照实行,水产养殖重点必然向池塘和稻田转变。稻田养鱼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2大产业之一,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山地稻田养鱼技术特点是对传统平板式稻田加以田间工程改造,在稻田临时辅建相对深水的鱼沟、鱼溜和鱼窝等田间工程以提高田鱼产量促进全州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1 稻田改造

1.1 稻田选择

选择水源充足,交通方便,泥脚较深,土壤肥力高,保水性好,雨季能排不淹,旱季不干,田底、田埂不渗漏,能控制一定水位的,向阳稻田。

1.2 加高田坎

利用打田或挖沟的泥土,将田埂加高至50cm、宽50cm,且夯实做到不垮不漏。有条件的可以用水泥和沙子将田坎加宽、加高、加固,这种可以减少维修的次数,同时防漏水效果好。

1.3 进、排水口及拦鱼栅

进、排水口设在稻田相对两角田埂上,用石块砌成或埋设涵管,宽度因田块大小而定,一般为60~70cm,在排水口一端田埂上开设1~2个溢洪口,以利控制水位和溢洪;拦鱼栅,为防止逃鱼,在进水口或排水口安装呈“⌒”或“︿”形;拦鱼栅材料可用竹子、树枝条等编织而成或用金属网、塑料网作拦鱼栅;栏鱼栅宽度、高度依据田鱼、进水口、排水口的大小而定,其网目或孔隙大小因鱼规格不同而异,以不逃鱼为准[1]。

1.4 开挖简易鱼沟、鱼溜,建鱼窝

鱼沟,在养鱼稻田中开挖通向鱼溜的鱼沟,鱼沟可以打田时先开或采取少插一行秧或秧苗返青后往两边移动的方法,在田内开挖“一”字、“十”字、“田”字、“目”字型鱼沟,鱼沟宽60~80cm、深40cm以上,鱼沟与鱼溜相通。鱼溜,在养鱼稻田的田边或中央,位置紧靠进水口的田角处或鱼沟交叉处,形状呈长方形、圆形或三角形,深50~80cm,长、宽及鱼溜数量根据田块面积大小确定,鱼沟、鱼溜总面积约占稻田面积的5%为宜。鱼窝,用木板或竹条编织在鱼溜上搭建1m高左右的遮荫小棚,面积与鱼溜相等,鱼沟与鱼溜(鱼窝)相通能减少水稻浅灌、施肥、杀虫对田鱼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利于鱼苗鱼种健康生长,鱼窝搭建对稻田养鱼起到蔽阴避暑、防天敌的作用。

2 鱼种放养

2.1 放养品种

稻田养鱼以选择杂食性鲤鱼为主,可选从江金背鲤、福瑞鲤与清水江杂交鲤、本地土著鲤等,可适当搭配草鱼。

2.2 放养时间

当秧苗移栽返青后投放入鱼种,过早投放鱼种,会影响水稻的生长;过晚投放鱼种,则鱼种在稻田养殖生长时间不够,影响稻田鱼的产量和品质。

2.3 放养规格与数量

具体放养的规格和密度与稻田的肥力、水源、田块大小、饲料供给情况而定。根据鱼类生长期内3~7倍的增长,正常情况下,应投放100~150g/尾大规格鱼种,计划产出量与投放数量有关,投放与产出数量一般按1∶5的比例投放。

2.4 放养注意事项

苗种的放养应选择在晴天的早上或下午进行;如果是长途运输的鱼种,放养时还要调节水温,装载鱼种的水温与稻田水温差要≤2℃;鱼种入田前用3%~5%食盐水,在水温10~15℃时浸泡鱼种3~5min,或者用3%的高锰酸钾,在水温10~15℃时浸泡鱼种5~8min。

3 日常管理

3.1 田水管理

水位根据水稻的株高和养殖生产需要,逐步提高水位,水位以不淹没心叶为准,在水稻生长的中后期,每隔2~3d提高1次水位,直到水深15cm,让鱼能吃掉老稻叶。鱼沟、鱼溜中的水应持有微波流水,水流以早晚鱼不浮头为准,同时做好防逃、防盗、防旱、防涝、防病、防天敌的工作。

3.2 投料

饲料的种类有米糠、菜枯、麦麸、包谷、酒糟、全价配合饲料等,投喂量宜少量多次,日投喂量按鱼体重2%~3%投喂。饲料以在0.5h内吃完为宜。投料时间一般在8:00—9:00、15:00—16:00,必须遵循“四定”的原则。为了充分利用天然饵料和防治水稻虫害,当发现水稻有害虫时,每天用竹竿驱赶1次,使害虫落入水中,让鱼吃掉。

3.3 水稻施肥和病虫害防治

稻田鱼的活动对水稻具有除草、保肥施肥、控制病虫害的作用,在生产中尽量不用化肥、农药,避免稻田环境污染。确实需要防治水稻病虫害而使用农药时,应使用对鱼无毒害作用、无残留的农药,使用前设法将田水放掉,让鱼返回鱼窝并封闭其与鱼沟的连通,药物毒性消失后再将田水灌到应有的水位。或者施药前将田水加深至17cm以上,再施用农药。

4 鱼病防治

稻田养鱼主要遵循“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原则,做好日常管理防止鱼病的发生。

4.1 鱼种投放前鱼病预防

鱼种投放前10~12d鱼溜保留20cm水位,按照50~70kg·667m-2生石灰带水全田泼洒,或20~30kg·667m-2碳铵化水全田泼洒,重点泼洒鱼沟和鱼溜。消毒后5~7d灌满田水,投放鱼种。投放鱼种前,先投放10~15条鱼种“试水”,观察“试水鱼”活动情况,投入鱼种活动力强,方可大量投放鱼种;如果投放鱼种有“中毒”症状,要加大进水,部分或全部换掉田水。

4.2 鱼病治疗

鱼病治疗遵循“外消内服,治病保健,综合治疗”的原则,外部养殖环境生石灰、漂白粉、漂白精、二氯异氰尿酸钠等轮流交替使用,内用中药制剂、抗生素和一些保肝护胆药物与全价配合饲料制成适口性、粘性好的药饵。药饵投喂前要先停食1~2d再投喂;施用外部环境消毒药选择晴天水中溶氧最丰富的15:00—17:00进行,施药过程全程监测,谨防缺氧,如果缺氧发生,立即加注新水。鲤鱼主要病原有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针对不同的病原微生物,防治的方法和药剂各不相同,生产实践中均以多种病原为对象综合预防治疗。

4.2.1 鲤鱼病毒性疾病

鲤鱼病毒性疾病主要是鲤春病毒血症和鲤痘疮病。

4.2.1.1 鲤春病毒血症(病原为鲤弹状病毒)

患病鱼鱼体发黑,腹部膨大,肛门红肿,眼睛凸出,鳍条、口腔和鳃充血,体表鳞片有脱落或鳞片缝隙有出血或充血,剥开鱼体表皮,可见肌肉有出血或“红肌肉”,进一步剖检鳔内壁出血;患病鱼行为失常,无目的漂游,呼吸困难,离群独游。防治方法:杜绝病原疫区传播,加强对亲鱼、苗种的检疫,繁殖和养殖不使用受病毒污染的水源,也不使用带病毒的卵和鱼;提高水温,该病流行季节为春季,水温在13~20℃,水温超过22℃该病不发生;引进抗性品种。

4.2.1.2 鲤痘疮病(病原为疱疹病毒)

发病初期,患病鱼体表出现薄而透明的灰白色小斑状增生物,以后小斑逐渐扩大,互联成片,并增厚,形成不规则的玻璃样或蜡样增生物,形似癣状痘疮,病灶部位常有出血现象。防治方法:养殖过程中稻田泼洒二氧化氯0.2mg·L-1,或三氯异氰脲酸粉0.3mg·L-1,或漂白粉0.10~0.2mg·L-1(15d 1次);该病流行季节为初春和冬季,水温在10~16℃最易患此病,水温升高该病自然痊愈。

4.2.2 细菌性疾病

4.2.2.1 皮肤发炎充血病

鱼体表有块状出血病灶,病灶边缘鳞片松动、脱落,鳞片下皮肤充血、发炎、溃烂;病情严重时,病灶皮肤溃烂向深层和四周扩散,肌肉裸露并伴血脓状液体渗出。防治方法:主要外用二氧化氯、漂白粉、生石灰等外部消毒剂全田遍洒;按照20~25mg·kg-1鱼体重用量拌药饵内服盐酸土霉素,连喂3~6d。

4.2.2.2 赤皮病

病灶常见鱼体两侧的体表局部鳞片松动、脱落和出血发炎,鳍基充血,鳍条末腐烂,鳍条间组织蛀残等腐鳍现象。防治方法:同皮肤发炎充血病。

4.2.2.3 肠炎病

病鱼发黑,腹部膨大,肛门红肿,泄殖孔有黄色腥臭味浓烈的液体溢出;病鱼摄食量减退。剖检:肠壁充血发炎,肠道空,肠管松弛脆断。防治方法:外用二氧化氯、漂白粉和生石灰等消毒剂全田遍洒;内服大蒜与全价饲料制作的药饵,大蒜用量为10~30g·kg-1鱼体重,1d 1次,连用4~6d。

4.2.2.4 烂鳃病

鳃瓣黏液增多,常附污泥,形成明显的泥沙镶边区;鳃丝常见腐烂;常见鳃盖中间腐蚀斑“开天窗”(生产上俗称烂鳃病典型症状)。防治方法:外用药可选用二氧化氯、漂白粉与硫酸铜合剂等,内服诺氟沙星粉(20~25mg·kg-1鱼体重)等抗菌药物拌饲料投喂。

4.2.2.5 白头白嘴病

病鱼头部从吻端至眼球处皮肤色素消褪,变成乳白色,周围皮肤腐烂,有絮状物黏附其上,口肿胀。防治方法:次氯酸钠溶液1.0~1.5mg·m-3水体,全田泼洒,每2~3d 1次,连用2~3次;同时加强鱼的有效摄饵量。

4.2.2.6 败血症

鱼体表严重充血,眼球突出、眼眶充血,腹部膨大,腹水严重;鳃、肝、肾的颜色均较淡,呈花斑状;肝、脾、肾肿大,脾紫黑色;胆囊肿大,肠系膜、肠壁充血,无食物,偶见肠腔积水或气泡。防治方法:采用消毒剂、抗生素控制,如漂白粉、三氯异氰脲酸粉、二氧化氯和生石灰等,结合喹诺酮类药物,黄芩、大黄和大蒜素等内服外用控制该病。

4.2.3 真菌性疾病

4.2.3.1 水霉病

病鱼焦躁或迟钝,病鱼体表黏液增多,生长成灰白色绵毛状菌丝,称白毛病。防治方法:采用食盐(400g·m-3水体)加小苏打(400g·m-3水体)合剂全田遍洒。低水温季节加上鱼体受到机械损伤后易染此病。

4.2.3.2 鳃霉病

又叫花斑鳃,其典型症状是病鱼鳃上黏液增加,有出血、淤血和缺血斑块。因鱼呼吸器官患病受损,导致病鱼呼吸困难,拒食。防治方法:发病时换水并投放生石灰20g·m-3水体和漂白粉、二氯异氰尿酸钠和二氧化氯等含氯消毒剂。

4.2.4 寄生虫性疾病

4.2.4.1 黏孢子虫病

在鱼体表及鳃上形成许多白色点状或瘤状孢囊。防治方法:主要采用全田遍洒精制敌百虫粉。

4.2.4.2 斜管虫病

鳃和体表黏液增加,病鱼食欲减弱,体瘦且发黑,浮于稻田边下风处,呼吸困难。防治方法:采用0.7mg·L-1的硫酸铜硫酸亚铁粉全田遍洒。

4.2.4.3 车轮虫病

主要危害鱼苗,鱼苗时期出现白头白嘴症状,或者成群绕田狂游,呈“跑马”症状。防治方法:可用硫酸铜硫酸亚铁粉全田遍洒,使稻田水中的药物浓度达到0.7mg·L-1。

4.2.4.4 小瓜虫病

肉眼可见鱼体表小白点,故小瓜虫病又称为白点病。防治方法:全田泼洒浓度为2.5mg·L-1的福尔马林药液。

4.2.4.5 指环虫病

病鱼鳃盖张开,呼吸困难,鳃部浮肿,游动缓慢;揭开鳃盖,鳃丝部分或全部苍白色、黏液增多,镜检可见虫体。防治方法:彻底清田,投放壮苗,适时调水质、水温和pH。

4.2.4.6 头槽绦虫病

病鱼体黑瘦弱,拒食,口开。剖检:前肠膨大成囊状病灶,刺破病灶有大量绦虫涌出,剖开肠道可见虫体和肠道发炎。防治方法:全田泼洒精制敌百虫(0.5mg·L-1),同时采用鱼用双效精制敌百虫粉40g与面粉500g混合制成药饵投喂,连续3d。

4.2.4.7 舌状绦虫病

病鱼消瘦腹大,游泳无力、失衡,常见侧游或腹部漂浮向上,浮于水面。剖检:体腔内充塞白色带状虫体。防治方法:全田泼洒精制敌百虫(0.3mg·L-1),同时杀灭该虫中间宿主水蚤。

4.2.4.8 锚头鳋病

锚头鳋头部插入鱼体肌肉、鳞下,身体大部露在鱼体外部,且肉眼可见,犹如在鱼体上插入小针,故又称之为针虫病。防治方法:采用80%的精制敌百虫粉按0.23~0.25mg·L-1浓度全田遍洒,每5~7d遍洒1次;对于童虫阶段的寄生虫,至少需施药3次;壮虫阶段需施药1~2次;老虫阶段可不施药,待虫体脱落后,即可获得免疫力。

4.2.4.9 鱼鲺病

鲺在鱼体表面活动,刺伤、撕开表皮,使鱼不安。感染量大时,鱼群集水面跳跃急游,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检查:肉眼可见到鱼体上吸附的鱼鲺。防治方法:全田遍洒80%精制敌百虫粉,浓度为0.4~0.5mg·L-1。

4.3 加强收谷时期稻田管理

收谷后,由于阳光直晒,稻田水温比收谷前突然大幅度升高,加上田水人为搅浑,稻田中的残渣剩草加快腐烂,田水使其酸性变质,容易引起稻鱼生病死亡。应注意,收谷前,疏通鱼沟、鱼窝、待收谷工作结束后,用10~15kg·667m-2生石灰化水全田泼洒,调节水质以确保稻田养鱼的安全与丰收。

5 成鱼收获

一般在放水打谷子时收鱼,但也可带水打田,收完谷子后加深田水,利用此时的水温高,稻田内天然饵料丰富等有利条件,使鱼类继续生长1~2个月后收获效果更好。收获前要疏通鱼沟,慢慢放水,以使鱼逐步集中到鱼沟,再使鱼沟内的鱼集中到鱼窝中,用准备好的捕捞用具捕出成熟鱼,未达规格的鱼可以留在水田中继续放养,待第2年养大收获。

6 小结分析

6.1 经济效益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山地稻田养鱼充分利用山区的水、土、木等资源,就地取材改造稻田以“良种+良法”发展“双水双绿”稻鲤综合种养产业,实现水稻、水产的绿色、高产和高效。提高水稻单产产量和稻田鱼单产产量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助推乡村振兴。

6.2 生态效益

当前环保问题是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一个非常严峻问题。低碳化的农业生产是各国为之努力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作物生产方式[2],在稻田内养鱼,养殖鱼以稻田水稻害虫和杂草为食,养殖鱼的排泄物可作为水稻肥料,降低了农药、化肥的用量,具有节能减排的功效,这对于环境的优化、维护具有极高的价值,稻田养鱼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措施。

6.3 社会效益

稻田养鱼是利用同一块土地资源进行完全不同的2种农业生产。充分利用山地仅有的稻田提升稻米和鱼的产量,满足山区人民吃鱼难的需求,改善人们膳食结构。同时,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部分县开展乡村观光旅游,看山地田园风光,捉田鱼,吃田鱼,尝十里飘香的香禾糯,进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体验,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开展第三产业经济提供了有利的支撑。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新技术,能稳定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产品质量,不占用稻田种植面积,粮食不减产,甚至增产,发展稻田养鱼具有强大的潜力。

猜你喜欢
鱼沟养鱼鱼种
西瓜皮喂鱼种一举三得
为什么自来水不能养鱼?
池塘鱼种如何正确投放
四种常用渔药对异育银鲫“中科5号”鱼种急性毒性研究
鱼种引进投放须把好六关
如何解决稻田养鱼中存在的矛盾问题
稻田养殖芙蓉鲤鲫
怎样避免网箱养鱼患“营养不良”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