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平满族乡垃圾处理现状及“五指分类法”执行情况研究

2023-04-05 10:55陈传宇刘佳欣
广东蚕业 2023年1期
关键词:分类法垃圾处理垃圾

陈传宇 刘佳欣

成平满族乡垃圾处理现状及“五指分类法”执行情况研究

陈传宇刘佳欣

(沈阳化工大学辽宁沈阳110142)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同时,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也迅速增加。为了解农村垃圾处理现状,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项目组在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成平满族乡进行了深入调研。文章通过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了解了当地垃圾处理现状,以及垃圾“五指分类法”执行情况;通过分析调查数据,指出了当地垃圾处理和“五指分类法”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生活垃圾;垃圾处理;“五指分类法”;成平满族乡

1 调查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的种类和产生量也迅速增加[1],环境污染严重。此外,长期以来,在城乡二元治理结构下,我国农村垃圾处理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存在管理机制不健全、规划不合理、设施建设不足、资金缺乏、技术支撑不够以及缺乏长效运行机制等问题[2]。

为了建设新农村,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要求。党的十九大也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二十字方针,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因此,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还亟待持续加强。

2 调查地点和调查方法

2.1 调查地点

项目选取的调查地点——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成平满族乡,是典型的东北农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位于西丰县西南部,行政区域面积148.36 km2。截至2019年末,成平满族乡户籍人口为13 030人。此外,该乡也是学校扶贫干部派驻乡镇,有利于开展相关调研工作。根据扶贫干部反映,该乡各村基本都建有2~3个垃圾回收站,各村派人定期对垃圾回收站的垃圾进行清理,总体来说,垃圾处理现状尚可,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2.2 调查方法

文献调查法:通过检索相关文献,了解成平满族乡垃圾治理现状,为调研做好准备。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村民的生活垃圾处理情况、村屯垃圾处理情况、村民对垃圾危害的认识、村民对“五指分类法”的了解、对垃圾治理的意见和建议等。问卷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实地考察法:项目组成员进行实地考察,对当地垃圾处理现状仔细观察并认真记录。深入村屯、随机入户,与村民进行一对一访谈,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此次调研,共发放105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0份。

3 垃圾处理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关数据分析

3.1 主要问题

通过走访调研,小组成员发现,当地乡村的主干道和村屯内的巷道,基本都已经硬化,铺上了沥青或水泥,极大方便了村民日常出行。但是,与此同时,农村生活垃圾的种类和产生量迅速增加,同时又缺少良好的生活垃圾处理机制,所以垃圾处理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如下:

(1)水泥垃圾站周围有大量未倒入站内的垃圾,而且清理不够及时,显得有些脏乱。

(2)各村垃圾站基本都只建在村屯两侧,大部分住在屯子中间的村民为了图方便,便将垃圾倾倒在家附近的排水沟和墙根处,造成垃圾堆积。还有住在河边的村民,随意把垃圾扔进河道中。对于这些垃圾,村里都是在每年开春后,雇佣挖掘机在河两岸就近挖坑掩埋。然而,目前村屯所在的河两岸几乎遍布掩埋的垃圾,已经无处可挖。

(3)乡里有一座大型垃圾填埋场,坐落在离村庄不远的一处山坡上,虽然建成多年,但一直没有投入使用。因为垃圾场所在村的村民担心垃圾场投入使用后,产生刺鼻气体而影响日常生活;还有人担心垃圾水渗入地下会污染地下水源,导致井水无法饮用。在该村村民的强烈反对下,该垃圾场至今仍然搁置。

(4)经采访垃圾清运工得知,由于垃圾填埋场未投入使用,垃圾站和垃圾箱的垃圾装车后,只能运到偏僻的山沟或河边掩埋。这种方式治标不治本,因为一旦发洪水,垃圾就会被冲出来,并且会顺着河水冲到下游的村庄和水库,进而对下游造成污染。

(5)在山坡和田间,很多塑料瓶和玻璃农药瓶都被随意丢弃。80%的受访者说因为农药瓶有毒没有人回收,只好原地丢弃。20%的受访者说有人收购,但是因为卖不了几个钱,所以也不会从山上或田间带回。而农药瓶里残留的农药会随着雨水渗土壤,从而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6)一些家禽和家畜的养殖大户,将禽畜产生的大量粪便倾倒在河岸边、水沟边乃至公路旁,造成了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3.2 相关数据分析

生活垃圾占比:当地生活垃圾主要包括食品垃圾(占30%),如厨余垃圾、腐坏食品等。日用品垃圾(占41%),如废纸、玻璃瓶、塑料袋、旧衣物等。建筑垃圾(占11%),如砖头、瓦块等。另外还有农业生产及易腐垃圾(占13%),如秸秆、枯枝败叶、粪便等,以及有毒有害垃圾(占5%),如废弃电子产品、电池等。

垃圾处理方式:以随意丢弃和焚烧为主,占比分别是46%和18%。前者占比最高,而这种方式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也是最高的。焚烧对空气确实有一定污染,但也减少了固态垃圾的存量。有些村民不愿将垃圾投放到垃圾站,但也不想看到庭院里或房子周围有垃圾堆积,便会选择焚烧垃圾。

垃圾分类情况:27%的村民坚持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48%的村民偶尔进行分类,而25%的村民从来都不对垃圾进行分类。由此可见,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还有待增强。而且,那些能够对垃圾进行分类的村民,基本都只是把可变卖的垃圾(纸壳、塑料瓶、易拉罐等)加以回收,对其余的垃圾还是混在一起装袋丢弃,并没有进一步分类处理。

对垃圾危害的认识程度:一方面,89%的受访村民认识到垃圾会影响环境卫生;另一方面,有4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经常乱扔垃圾,环保意识不强,对垃圾危害的认知水平有待提升。

对村屯垃圾处理的满意度:7位村民打了满分10分,39位村民打了8分,33位村民打了6分,15位村民打了4分,6位村民打了0分。由此可见,46%的村民比较满意,33%的村民基本满意,21%的村民不满意。村民的满意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乡政府和村两委班子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村民对垃圾处理的意见和建议:79%的受访村民希望政府能够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更加具体的措施,并组织专人对垃圾进行处理;67%的受访者希望增加垃圾回收设施,如在屯子中间增设垃圾站或放置垃圾桶;73%的受访村民希望政府加大监督力度;45%的受访者希望政府多进行垃圾分类方面的宣传工作。

4 垃圾“五指分类法”执行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五指分类法”执行情况

“五指分类法”是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法,是指按照可腐烂、可燃烧、可变卖、建筑垃圾、有毒有害五种分类[3],形成了“户分类、户处理、不出院、零填埋”的“新宾模式”[4]。为了便于宣传和记忆,用五个手指分别代表一类垃圾,故称“五指分类法”。“五指分类法”是农村垃圾治理的一个新方法,这种更细化的垃圾分类处理方法,适用于解决农村垃圾问题,可以让村民足不出户就清理完自家的垃圾,使得农村垃圾的处理更加高效,从而达到农村垃圾“分类减量”的目标。

4.2 “五指分类法”执行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虽然“五指分类法”在试点村的推广和执行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4.2.1 宣传动员不到位

兴德村主路两侧张贴了“五指分类法”的宣传海报,而成平村却没有。63%的受访者表示对“五指分类法”不是十分了解,没有将垃圾进行精细分类,只是将能回收变卖的垃圾搜集起来,能焚烧的进行焚烧,其余垃圾也是混装在垃圾袋里随意丢弃。乡政府给每个村民发放了用于把易腐烂生活垃圾堆肥的圆形水泥圈,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用法,有些人用来存放垃圾,有些人用来放置炉灰。

4.2.2 贯彻执行不到位

政府给每个村民各发放了一个绿桶和一个红桶,绿桶用于装可回收垃圾,红桶用于装有毒有害垃圾(如电池、灯管、农药瓶等)。然而,许多受访者没有充分利用这两个桶,有的受访者将桶闲置于仓房里,有的受访者甚至丢失了这两个桶。

5 对策建议

要想顺利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必须充分调动村民的主观能动性。目前,部分村民认为环境治理和保护是政府的责任,与己无关。调研结果也确实反映了这一问题。项目组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后,结合实际情况,对当地农村垃圾治理提出以下几点具体建议:

第一,县、乡政府要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垃圾治理上,完善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如增添垃圾分类箱、修建垃圾回收站点等。

第二,县、乡政府要加强对各村的监督,确保资金和措施落实到位。加大监管力度,对各村定期进行抽查,并及时公布抽查结果。

第三,乡政府和村两委班子应加大对垃圾治理的宣传力度。定期开展宣讲会,组织包村领导、干部入户走访宣传;健全乡规民约,加强对广大村民的环保理念教育,引导村民妥善处理垃圾、不乱投乱放。

第四,鼓励村民互相学习、相互监督,积极执行“五指分类法”。奖罚分明,对乱扔垃圾者要采取必要的惩罚措施[5]。

第五,收取垃圾处理费[5]。结合中国农村实际情况,垃圾处理费不宜过高。根据本次调研数据,近80%的受访村民表示可以接受每户每月5元左右的垃圾处理费。

第六,对于村民在山上和田间丢弃的农药瓶,政府要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回收。收购的农药瓶存放在各村有毒有害垃圾指定回收点,有关部门定期到各村进行统一回收和处理。

第七,在目前垃圾“分类减量不出户”还没有完全落实的情况下,积极做好闲置垃圾场所在村村民的工作,将闲置垃圾场充分利用起来。要求各村垃圾站和垃圾箱清理出来的垃圾务必运到垃圾场,严禁倾倒在山沟和河道里。

第八,将畜禽产生的粪便集中处理,转化成有机肥料。经调研发现,在东城村村头远离村庄的一块地皮上,有人专门在此晾晒、发酵鸡粪,转化成有机肥料后出售。可以推广这样的做法,该做法既能减少禽畜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又能变废为宝,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6 结语

农村垃圾治理问题由来已久,既有生活垃圾处理机制的问题,亦与村民多年养成的生活行为习惯、环保意识淡薄等多种因素相关。垃圾治理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美丽乡村建设也不会一蹴而就,因此,需要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最终建成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1]郭睿.北方农村垃圾现状调查及处置体系研究[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3(5):70-72.

[2]陶国根.农村垃圾治理困境及其化解对策:以江西新余为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5):480-484.

[3]赵成波.关于新宾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的经验和推广建议[J].环境保护,2019,47(19):65-67.

[4]张婧怡.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研究:以府际合作为视角[D].天津:天津商业大学,2020.

[5]固废观察.农村垃圾问题如何治理?【附:国内外农村垃圾处理典型案例】[EB/OL].(2018-05-07)[2022-08-01].https://www.huanbao-world.com/a/zixun/2018/0507/14803.html.

10.3969/j.issn.2095-1205.2023.01.37

X799.3

A

2095-1205(2023)01-123-03

沈阳化工大学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成平满族乡垃圾处理现状及垃圾‘五指分类法’执行情况研究”(X202110149011S)

陈传宇(1983— ),男,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社会学、语言学。

猜你喜欢
分类法垃圾处理垃圾
垃圾去哪了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NO TIME TO WASTE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垃圾处理要多少钱?
倒垃圾
K 近邻分类法在岩屑数字图像岩性分析中的应用
基于PLC的潮湿垃圾处理控制系统
医疗垃圾处理遭行政垄断
基于贝叶斯分类法的股票选择模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