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策略探究

2023-04-05 10:55
广东蚕业 2023年1期
关键词:手工艺传统文化

范 军

传统手工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策略探究

范军

(黄淮学院河南驻马店463000)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与审美水平日益提高,文化自信深入人心,传统手工艺以其独特的艺术吸引力和实用性能,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文章基于乡村振兴视角,对传统手工艺的发展现状、发展特点进行了阐述,指出了乡村传统手工艺发展存在的问题,从文化传承、人才培育、推广方式以及市场拓展四个方面提出了传统手工艺的发展策略。

乡村振兴;传统手工艺;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策略

传统手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造物的古老智慧、审美意识、技术能力、伦理观念、产业功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艺术、科技、教育及经济价值。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五届大会通过了《关于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要求各国会员充分意识到大量包含丰富的文化特性和各地民族文化渊源的口头遗产正面临消失的危险,应当采取法律手段和一切必要措施,对那些容易受到严重威胁的遗产进行保护。自此之后,抢救和保护具有鲜明民族历史文化特色的传统工艺,成为国家文化政策的组成部分。我国国务院于1997年颁布《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对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原则、认证制度、保护措施、法律责任等做出规定,从国家层面对传统工艺进行立法保护。2003年,原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国家民委、中国文联启动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2004年,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为有利于推动保护工作,参照国际通行提法,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逐渐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并于2011年6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是文化领域的一部重要法律,是我国文化法治建设进程中的重要成果。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指出,“挖掘培养乡村手工业者、传统艺人,通过设立名师工作室、大师传习所等,传承发展传统技艺。鼓励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开展传统技艺传承人教育。在传统技艺人才聚集地设立工作站,开展研习培训、示范引导、品牌培育。支持鼓励传统技艺人才创办特色企业,带动发展乡村特色手工业”。

1 传统手工艺的概念、发展现状与特点

1.1 概念

手工艺,是以手工劳动进行制作的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工艺美术。它是有别于以工业机械化方式批量生产规格化日用工艺品的工艺美术。按历史范畴分类,手工艺可分为以下三类:(1)原始社会手工艺,如彩陶、骨雕等;(2)传统手工艺,如景泰蓝、漆器、玉器等传统制品;(3)现代手工艺,如编织品、壁挂饰等制品。本文重点关注中华民间传统手工艺。中华民间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品类繁多,有着优秀的艺术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传统手工艺推动了社会人文艺术的发展。特定历史背景对我国传统手工艺发展影响较大,从生产材料、工具、题材等,都在历史的演变与发展中渐趋完善[1]。

1.2 发展现状

2021年12月18日,以“数字经济与文化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1年第八届文化经济发展论坛在中央财经大学举行。论坛上发布了2021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暨近三年总结报告。该报告显示,2021年度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排名前十位分别为北京、广东、浙江、上海、山东、江苏、湖北、福建、四川、河南。

以河南为例,在国家与政策的推动下,河南省有16个项目入选国家传统手工艺振兴目录,主要有烧瓷、雕刻、剪纸、中药炮制、编织扎制以及器具制作等,其中涉及383个传统工艺细分项目。据了解,当下的传统手工艺传承现状,主要以个体经营为主,所占比例为70%以上,大多以家庭作坊、小工作室、街头商铺形式经营。部分项目依托政府工程开展经营,采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方式,将分散的技术人员集中起来,开展集中培训,提供市场信息和产品销路,维护生产者的权益,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者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1.3 特点

1.3.1 地域性与民族性

传统手工艺品作为一种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符号,体现了其丰富的内涵,手工艺品伴随着民间生活与生产而出现,与当地的文化传统紧密相连,是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以河南为例,其传统手工艺种类繁多,制作工艺精细,与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密切相关,具有浓厚的地域性与民族性。

1.3.2 兼具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

传统手工艺产品体现了实用和审美的双重属性。河南农村中有着丰富的传统手工艺资源,人们创造了钧瓷、汴绣、木板年画、泥泥狗等传统手工艺精品,兼具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2]。

1.3.3 体现出丰富的创造力

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大部分为当地人民所创造,人们能够很好地将民间艺术运用到传统的手工制作过程之中,使其更加生动地体现出当地的文化与民俗,实现了原生性与创新性并存的特色。可以说,传统手工艺是创作设计和生产操作的统一,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艺术创作和工艺技术的统一。

1.3.4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在手工艺品的材料上,以木、竹、藤、草、泥土、石、皮革等天然材料和以天然材料制成的织物为主,人们充分利用天然材料的质地美和纹理美等特性来制作手工艺品。人们制作手工艺品,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当地的民族特点[3]。

20世纪60年代以来,乡村传统手工艺在人类文化艺术和物质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逐渐被人们认识,从而促进手工艺的复兴。艺术家们深入研究原始社会手工艺、传统手工艺、民俗和民间手工艺。很多艺术家和手工艺匠师从事陶器、玻璃、珐琅、木雕、家具、编织等手工艺的创作和生产,独具风格的手工艺品比规格化的单调的日用工业品更具有市场吸引力。

2 乡村传统手工艺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发展主导

不同的文化在农村地区相互交织,自动化和现代化技术对传统手工艺造成较大的冲击。目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传统手工艺缺乏兴趣,传统手工艺文化也逐渐丧失了其发展的方向[4]。

2.2 传承人才不足

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方式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传承,也就是父亲或母亲对自己的子女进行直接教育。另外,不少年轻人对传统手工艺制品不感兴趣,不愿花时间去学习传统手工艺。据了解,当下的传统手工艺传承单位,很多是营利性的私人工作室,很少有人会建设公益性的传统手工艺方面的社群。

2.3 市场化程度低

中华传统手工艺产品的市场化程度低。乡镇区域的手工艺产业较为单调,与外界的对接渠道较少。这与我国乡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许多优秀的传统手工艺,缺乏成熟的产业化基础,且优质产品制作成本较高,流通度低,从而使得粗制滥造的产品充斥市场。另外,乡村地区大多缺乏高效的宣传渠道,传统手工艺制品的知名度也不高[5]。

3 乡村传统手工艺的发展策略

3.1 树立文化创新意识,凸显乡村传统手工艺文化特色

当下,需要顺应现代社会发展趋势以及乡村文化产业特色,顺应市场发展规律,对传统手工艺进行创新开发。在新时代背景下,手工艺的创作和传承,更加要求乡村传统手工艺传承者注重与时代接轨,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如何打造文化传承的阵地,助力经济社会的发展,这要求广大传统手工艺传承者要走进现实生活,创作出更多符合现代时尚理念和市场需求的衍生产品。传承与发展乡村传统手工艺,作为我国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传承与发展乡村传统手工艺,是广大手工艺继承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6]。

3.2 提高传承人才待遇,巩固长效管理机制与培养措施

传统工艺传承人的数量日趋下降,呈现老年化趋势,急需更多的年轻人来传承并发展乡村传统手工艺。通常来说,传统手工创作耗时较长,过程很单调,大部分年轻人缺乏耐心和毅力,不愿沉下心来学习传统手工艺,导致传承人才严重短缺。因此,只有建立一套长效的经营管理体系,引导传承人树立高度的民族文化信念,改善传承人的工资待遇,提升传承人的社会地位,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愿意潜心学习和传承传统手工艺。另外,要重视当地中年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年传承人拥有较为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适合沉下心来传承乡村传统手工艺,且往往能给年轻人提供可靠的指导与帮助。

3.3 线上线下联合推广,多渠道扩大乡村传统手工艺的影响力

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创新,都离不开跨界思维。目前,传统手工作品的宣传渠道较少,影响力有限。因此,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等传播手段进行线上推广。相关单位和艺术传承者可以通过推选出代表性人物打造网络红人带来流量,借助短视频平台,向大众们展示传统手工艺制作的魅力,进一步扩大乡村传统手工艺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力[7]。

3.4 加大经济政策扶持力度,推动乡村传统手工艺产业发展

乡村传统手工艺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建立相关部门对其进行保护与开发。未来,人们对传统手工艺制品的需求会日益旺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要适当转变管理模式,推动教育工作。对于农村手工艺传承者而言,了解市场化运作是促进传统手工艺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必要条件,有关部门要帮助手工艺人深入了解市场;引进或组建一支专业的营销队伍,以拓宽市场渠道。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引导下,发挥产学研优势,使市场与当地的手工艺产业充分融合,进而推进乡村振兴[8-9]。民间手工艺与当地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传统手工艺品的开发过程中,更需要将文化与设计有机融合,增强产品的吸引力,将其文化内涵进行开发和利用。当地在对产品进行相关的设计和开发中,需要重视产业融合发展,有关部门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不断优化传统手工艺产业链,推出文创产品、旅游服务等多方面融合的新业态,进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4 结论

推动乡村振兴,推动传统手工艺产业的发展,传承和发展乡村传统手工艺,一定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使乡村传统手工艺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目前,活态流变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传承特征。因此,当代非遗发展应当有效进入市场,成为具有高附加值和文化价值的商品,促进乡村传统手工艺产业繁荣发展。

[1]俞雷.设计介入乡村振兴的实践与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6):41-43.

[2]王风娉.加强乡村文化产业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大发展[J].当代农机,2022(6):84-85,87.

[3]周之澄,刘晓东.创新设计驱动下乡村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发展机制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2):65-71.

[4]盛帅帅.21世纪以来中国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2.

[5]谢俊红.乡村振兴战略下文化产业创新探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2(10):39-41.

[6]孙华锋.脱贫脱困地区非遗手工艺品牌化设计研究与实践:以黔东南地区为例[D].杭州:浙江科技学院,2022.

[7]吴灿,马亚静.乡村振兴背景下草木染传统手工艺品牌建立策略研究[J].西部皮革,2021,43(24):26-27.

[8]刘垚,沈东.乡村振兴中政府赋能传统工艺的策略探析[J].中国行政管理,2021(5):67-72.

[9]张玉帅,张清霞.农民助推乡村振兴的动力机制及实现路径探究[J].广东蚕业,2021,55(6):155-156.

10.3969/j.issn.2095-1205.2023.01.45

F326.5

A

2095-1205(2023)01-148-03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传统手工艺助力乡村振兴路径研究”(2021BYS028)

范军(1978— ),男,汉族,河南汝南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雕塑设计。

猜你喜欢
手工艺传统文化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手工艺·温州发绣
走近手工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