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新能源企业电力生产安全管理探讨

2023-04-05 13:50
电力安全技术 2023年1期
关键词:省域运维检修

方 亮

(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分公司,甘肃 兰州 730070)

0 引言

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我国新能源(风电、太阳能)装机容量的飞速增长,新能源电站中电力生产安全管理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对行业健康发展有很大影响。为此,以省域为单位的新能源企业,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推行生产与安全一体化管理,将生产与安全紧密联系起来,有效管控“管理、设备、人员”三方面的事故源头,形成生产管理规范化和风险管理常态化的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从而实现安全管理目标。

1 构建生产管理体系

生产体系是电力生产安全管理中的核心,为确保电力生产各项工作安全、顺利开展,必须建立完整有序的电力生产管理体系。

1.1 构建生产制度及规程规范管理体系

生产制度及规程规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现对现场作业的全过程控制,对设备及人员行为的全过程管理。

1.1.1 制度建设

(1) 完善制度建设。根据生产运维管理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体系,内容涉及“两票三制”、计划、可靠性、技改、缺陷、设备台账、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等,做到生产管理无盲区、无缝隙、全覆盖,为提高企业生产规范化管理水平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2) 加强制度宣贯,让制度得到有效落实。通过线下、线上方式组织开展全面、全员、全层次的宣贯,让生产人员熟知并内化为自己的工作准则,为制度执行落地奠定坚实基础。

(3) 强化制度执行。贯彻执行制度关键在真抓,靠的是严管,应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执行的监督、考核机制,不断加大制度执行考核力度,实行员工量化分值及月奖金双考核制度,并以通报形式按月发布,使生产人员压力到位、责任到位。

1.1.2 标准化作业

(1) 加强技术规范。编制各电站及集控中心《运行规程》,指导运行人员对风、光系统进行各种操作和监护、处理系统和设备故障及各种事故提供依据。检修规程按照省域新能源企业发布通用版《风电机组检修规程》《变电检修规程》,各电站发布专用版检修规程的模式,实现检修工作规范化。

(2) 强化作业规范。以安全、质量为目标,对作业过程进行规范,集中编制设备运行、维护、检修类作业指导书、电气设备试验及绝缘油检测报告模板,实现作业安全、准确、高效的效果。

(3) 作业安全禁令。发布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十条禁令”。生产人员签订承诺书,为生产人员牢筑安全的“高压线”和“生命线”,培养生产人员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时刻保持对电力生产工作的敬畏之心,克服侥幸心理,对身边违章行为零容忍,在学会保护自己的同时保护他人,从根本上杜绝各类事故发生。

(4) 设备故障会商及后备监护。将电力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按照等级划分,根据风险等级开展设备故障会商及后备监护,集中省域企业技术力量,有效强化风险管控。

1.2 构建集约化运维管控体系

构建符合企业特点和发展规律的集约化运维模式,结合企业管辖电站分布特点、运维情况,成立若干检修中心,建设省域集控中心。制定集控中心、检修中心管理标准,明确中心机构、人员配置及岗位职责、班组建设标准等。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实施检修中心运检一体化管理,将生产运维部分工作和检修环节任务工作有效结合,将电站原有运维体系和检修体系有效结合,生产人员同时具备运行、维护及检修技能,履行相应安全职责。集约化运维管控体系的建立,实现管理控制点前移,技术力量集中,有效降低电站安全风险。

1.3 构建电力生产管理督导检查体系

构建“电力生产管理检查+‘两票三制’动、静态检查+反习惯性违章监督+现场作业音视频记录检查+电力生产专项检查”督导检查体系,通过现场抓管理、超前抓隐患,关口前移、靠前指挥、防微杜渐、规范管理,实现生产安全可控、在控。

1.3.1 电力生产管理检查

为切实排查治理隐患,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省域新能源企业对各检修中心进行年度电力生产管理检查,检查由省域新能源企业电力生产、安全管理等部门联合,按照国家、行业标准、企业制度,开展每站为期2天的集中检查,重点排查各电站生产管理及系统设备上存在的漏洞、隐患,不留死角。对于检查发现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档案库,省域新能源企业电力生产部门指导、督促各电站逐一细化落实整改,并按月对整改进度进行公示,做到整改一项、销号一项,确保整改到位,不断提升现场生产管理水平。

1.3.2 “两票三制”动、静态检查

为提高“两票三制”的严肃性,确保人员设备安全,防止发生事故,建立“两票三制”动、静态检查体系。动态检查由各检修中心组织开展,属于执行过程检查,及时纠正不安全现象,规范工作人员的作业行为。静态检查由省域新能源企业组织,按月开展,属于规范性检查。检查结果按月通报,对于原则性、反复性错误,加大考核力度,坚持月奖金考核,确保“两票三制”管理工作落到实处。通过持续改进,切实提升电站作业安全防控能力,有效发挥“两票三制”对安全生产的保障作用。

1.3.3 常态化反习惯性违章监督

坚决遏制生产习惯性违章现象,严格落实安全责任,严格执行操作制度,规范日常作业行为,由源头上消除各类违章及事故隐患,实现“零违章”的目标。

1.3.4 现场作业音视频记录督查

各检修中心配置作业音视频记录仪,记录生产运维人员在设备巡视、倒闸操作、维护检修作业全过程,并由省域新能源企业电力生产管理部门对作业音视频记录进行检查,有效控制作业流程,提高作业过程安全性及规范性。

1.3.5 电力生产专项隐患排查

针对生产过程中季节性特点及行业事故教训开展防汛、防雷、迎峰度夏、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专项隐患排查等电力生产专项隐患排查,全力防风险、治隐患、堵漏洞、补短板,不断提升防范化解生产安全风险能力水平。

1.4 构建电站、员工量化考核体系

调动生产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科学的奖惩激励机制,实行检修中心量化考核评比及员工工时制为核心的量化考核,每月统计汇总开展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生产奖励分配挂钩,助力电站生产管控能力提升,实现电力生产管理的良性循环。

1.5 构建定置化、目视化管理体系

推行定置化、目视化管理,有效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强化安全文化建设。编制《生产记录标准化推广模板》《管理档案清单及模板》《设备全生命周期技术台账》等标准化文件,开展目视化电站建设,实现电站标识、记录、档案、台账统一化、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

1.6 构建“日报表、周例会、月分析”体系

生产重点工作按照日报监督、周例会推进、月度分析,环环相扣,确保抓实。每日由集控中心将前一日各电站的发电情况、倒闸操作情况、设备故障处理情况汇总以日报形式定时发布,对各检修中心生产工作全面监督。每周定期召开生产周例会,及时掌握生产重点工作进度,解决存在问题及困难,部署生产及安全等重点工作,对各检修中心生产工作进行全面指导。每月开展月度分析,查找设备管理、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指导生产实践,实现企业生产管理的纵向提升。

2 强化设备排查整治

设备是电力生产安全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各项工作赖以开展的物质载体。所有的检修维护、运行操作,都在设备系统上进行。省域新能源企业通过自主检修、技术监督的开展,消除设备隐患,强化设备管理,确保设备健康稳定安全运行。

2.1 构建设备自主检修体系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分步骤、分阶段实施输变电设备、风机、光伏逆变器自主检修,通过自主检修的开展,减少对外委单位的技术依赖,同时对电站设备进行专业、系统的“体检”,全面掌握设备的健康水平,有针对性开展设备隐患消除工作,为设备安全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强自主检修过程管理,按照计划、准备、实施、总结4个部分,制定检修任务单、“四措两案”、作业指导书、恢复启动方案、检修报告,按照闭环管理原则,利用PDCA循环的工作方法不断完善,有效提升了自主检修的安全、质量、进度。

2.2 构建设备技术监督体系

以全过程技术监督工作为抓手,构建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技术监督管理制度,形成技术监督网络,明确责任,确定监督项目,建立技术监督对应的计划、实施、分析、评估、总结等工作流程。企业实现设备预防性试验、高压开关带电局放检测、带电紫外检测、绝缘油品检测、风机叶片无人机巡检、风机基础沉降观测、风机润滑油脂检测、光伏组件无人机巡检、衰减测试、逆变器效率测试等自主检测监督能力,及时准确掌握设备状态变化,全面提升设备精益化管理水平。

3 固化强化员工技能培训

“人”是影响生产安全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最活跃、最危险的因素。企业利用多种途径、形式、方法组织开展生产人员培训,促使生产人员技能水平提高,风险辨识能力及安全意识提升。

3.1 构建“互联网+培训”体系

(1) 建立录播培训,形成制度宣贯、专业技术、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三个板块,有效利用员工碎片化时间,结合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程学习,达到“全覆盖、多层次、个性化”的培训要求。同时,为确保达到预期效果,要求运维人员参训率达到100 %,学习进度达到100 %,并定期通报参训人员学习情况。

(2) 建立“空中课堂”直播培训,邀请行业专家对生产领域中遇到的技术难点、盲点、痛点开展授课,起到答疑解惑、交流提升的效果。

(3) 通过微信推动专业培训,建立专业技术交流微信群。为运维人员搭建一个技术交流、经验共享的平台,使学习交流的方法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活泼。在发布微信学习资料及答疑解惑基础上,建立“日积月累,每日一题”“典型故障案例分享”“典型操作票分享”三个板块。通过每日在微信群内发布一道专业题,促使员工每天提升一小步,日积月累一大步。不定期发布“典型故障案例分享”,将电站遇见并处理的故障案例及时总结分析,并在企业范围内分享经验,通过分享提高全体运维人员技术能力,打造学习型、分享型运维团队。发布“典型操作票分享”,对电站典型操作票进行规范、学习、探讨。

(4) 组织员工自主拍摄并发布“vlog视频”,通过短小、精练的视频,学习运维、检修相关知识点。

3.2 构建外部培训体系

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培训模式,针对生产队伍在技术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利用培训机构、设备厂家内部实训平台,开展专项实操培训。

3.3 构建内部培训体系

建设继电保护实训室、电气一次设备实训室、通讯自动化实训室、新能源仿真系统实训室,自主开展实操培训,实现批量孵化培训要求。培训班按照生产人员技能水平现状,将人才培训模拟鹰的成长过程,分为“丰羽”“翔天”“鹏程”三个层级,构建螺旋式培训体系,迅速改变生产技术力量薄弱的现状。

3.4 构建常态化考试体系

建立“以考促培,以考促学,逢培必考”的常态化培训考试机制;加大运维员工的考试力度和频次,推行“年考+季考+抽考”模式,为每位员工建立培训档案,将考试成绩与岗位竞聘、绩效考核、能力评价挂钩,激发电力生产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年开展一次运维员工技能测评,对所有生产员工技术能力进行评估;每季度利用网络线上培训平台在线考试,持续巩固“每日一题”相关运维知识点,检验培训效果;利用远程视频形式及现场办公机会,对运维人员开展抽考。

4 结束语

通过生产与安全一体化管理,实现了省域新能源企业生产和安全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将“管理、设备、人员”三方面的事故源头作为突破口,持续“补短板、堵漏洞、消隐患”,形成高质量生产和高水平安全运行的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省域运维检修
运维技术研发决策中ITSS运维成熟度模型应用初探
检修
风电运维困局
省域高速公路网络信息安全动态防御体系研究
杂乱无章的光伏运维 百亿市场如何成长
省域通用机场布局规划思路与方法研究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变电站一次设备检修的意义及具体检修内容分析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维护与检修
基于ITIL的运维管理创新实践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