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技术应用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2023-04-05 15:58和陈凤,苟志能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3年5期
关键词:病虫害密度玉米

1 玉米栽培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 品种问题

受到玉米种植技术的影响,各地有关部门纷纷开始对当地的玉米品种进行改良工作,某些玉米品种经过改良后无论是产量还是品质均得到了质的飞跃,因此当前市场中的玉米种子不仅存量较大,而且种类丰富,这为广大玉米种植人员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一个地区间玉米品种改良会综合考虑当地的外界环境、病虫害以及土壤等特性,因此某些品种在当地可能有着显著的产量品质,但是一旦引入外地后,由于无法适应外地的生长环境,其产量也就达不到预期的种植目标,因此在实际选种过程中,种植人员既要考虑所选品种的产量,而且还要确保所选种子能够适应本地区的生长环境,但是在实际选种过程中种植人员却忽视了两者之间的联系,所选品种无法适应本地环境,最终造成品质低下、产量骤减的现象。此外,受到化学药剂滥用的影响,当前许多玉米病虫害呈现出抗药性,因此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应当将提升抗病虫害能力作为玉米改良工作的要点,但是目前很多地区依然将提升产量作为品种改良的主流工作,玉米对于自然灾害以及病虫害的抵抗能力较低,这也将会对玉米的产量品质造成不可控制的影响。

1.2 玉米种植密度问题

科学密植是提升单位内玉米产量的有力举措,但是玉米科学密植并不代表着无限制地密植,玉米的产量除了受到品种以及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还与田间通透性、土壤肥力、水分等资料的分配存在密切联系。当玉米的植株与行距缩小至一定的距离后,田间的通透性就会变差,当前很多玉米病害的发生均会通透条件差相关,此外,过度密植导致玉米生长期间的茎叶相互遮挡,最终影响到对于光源的利用,这也是引发多种病虫害的重要原因。对于玉米的种植密度并没有严格的要求,种植人员应当视所选品种以及土壤肥力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后确定种植密度,且在现阶段的玉米种植过程中,密度过大或者过小问题仍然非常突出。

1.3 病虫害防控问题

玉米生长的各个阶段均会受到各类病虫害影响,因此病虫害防控工作将会贯穿玉米的整个生长阶段,而通过科学的病虫害防控技术能够将其对玉米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但是种植人员在相关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却暴露出很多问题,其中以化学防控技术的滥用最为常见,如农药的用量和使用时间控制不当等等问题非常突出。此外,当前针对各类病虫害已经出现了绿色消杀技术,但是在农村地区这些技术的普及应用程度较低,由于种植人员对于农药防控技术的依赖程度较高,因此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的推广工作非常困难。

1.4 土壤翻耕问题

通过翻耕能够将土壤底部的营养物质上翻供玉米生长需要,且还能够有效提升土壤的通透性,防止土壤板结,除此之外翻耕还能够消灭多种病原体,如越冬虫卵等等,因此对于保障玉米的健康生长意义重大。当前众多种植人员忽视了土壤翻耕的重要作用,且片面地认为玉米只要出苗即可正常生长,玉米的根系较为发达,通常情况下玉米为了提升抗倒伏能力以及满足自身生长的营养需求,其根部会表现出深扎以及广泛分布的现象,若缺乏翻耕,土壤内部就会出现板结,进而影响到玉米根部的正常生长,且若在缺乏深耕的情况下施用大量的肥料,则会进一步加剧土壤的板结程度,最终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造成影响。

2 玉米栽培技术问题解决策略

2.1 科学选择种植品种

选种是玉米种植的首要环节,在选种过程中种植人员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首先,若选择的种子为异地玉米品牌,则应当查阅当地气候条件以及种子改良试验信息等等,确保所选种子能够适应本地区的生长环境;其次,结合本地区的土壤特性(如营养结构,pH值)、地理环境以及气候因素等进行选种,若种植区域土壤较为贫瘠,地理环境较为恶劣,则应当首先选择高抗性的品种,如某些地区大风天气较多,因此种植人员应当选择抗倒伏能力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此外还要结合本地区的病虫害种类以及发病规律进行选种,尽量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再次,当前很多地区已经开始使用机械化进行玉米播种作业,若种植地为机械作业区,则应当确保所选种子与机械种植参数规定相一致,确保能够顺利进行机械播种。

2.2 科学密植

制约玉米播种密度的因素较多,首先,若所选品种为紧凑型,则可以适当进行密植,通常情况下该种玉米品种的栽植密度为每公顷7.5万株左右,而非紧凑型玉米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更大的空间,此类玉米品种的种植密度通常为每公顷5.55万~6.00万株;其次,种植人员还要考虑土壤的肥力,若土壤较为肥沃,则可以在标准种植密度上再次适当进行密植,若土壤比较贫瘠,则应当适当减少每亩地种植株数,为单株玉米提供更大的生长空间和营养保障;最后,为了确保玉米生长中的抗倒伏能力,种植人员需要确定种植深度,种子种植过浅会导致玉米后期倒伏,而种植过深则会影响发芽率,通常情况下种植深度为5 cm左右。

2.3 重视土壤翻耕

通过深耕能够为玉米提供更好的扎根条件,提升玉米的抗倒伏能力以及对营养的吸收速率,通常情况下翻耕深度要控制在20 cm左右,且为了确保翻耕深度一致性,建议种植人员通过机械展开作业,若翻耕深度大致相同,玉米植株后期的生长高度也会基本一致,且会更加便于机械化收割。同时,种植人员也要注意土壤翻耕的时间和温度,如高纬度地区日照温度升温较慢,因此若翻耕时间过早,则会使得土壤内部的温度变低,进而影响到后期的玉米播种时间以及出芽率等,而南方地区由于温度较高,因此在翻耕时受到温度的影响较小,在初春时节即可进行翻耕。

2.4 做好病虫害防控工作

在玉米日常管理过程中,种植人员要转变传统的病虫害防控方式,一方面应当减少化学药剂的用量,尤其是要慎用高毒高残留药剂,另一方面要通过强化日常管理工作降低病虫害对玉米植株的影响,如科学密植能够提升田间通透性,降低由于高湿导致的霉菌类疾病。除此之外,在田间管理过程中种植人员要积极运用生物技术以及物理技术展开病虫害防控,如安装黄板、性诱剂以及灭虫灯等等,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尽快拔除带病植株,防止其蔓延扩散,并清除田间的杂草等降低田间虫卵密度。最后,在病虫害暴发季节,种植人员要科学选择治理药剂,明确使用药剂中的成分,尽量选用低毒、低残留化学药剂或者生物制剂进行防控。

综上所述,当前玉米种植中所呈现的技术性问题较多,这一方面与技术的推广有关,此外与种植人员的自身学习能力也存在很大关系,基于此,相关部门要加大新式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力度,种植人员也要不断学习和接受新技术,从而为玉米种植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病虫害密度玉米
『密度』知识巩固
密度在身边 应用随处见
收玉米啦!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我的玉米送给你
“玩转”密度
密度应用知多少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