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实践途径研究*

2023-04-05 21:08高红敏刘杰红张运梅
中文信息 2023年3期
关键词:工匠培育院校

高红敏 刘杰红 张运梅

(1.菏泽职业学院,山东 菏泽 274000;2.东明县委党校,山东 菏泽 274000)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工作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作为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平台,高职院校必须将工匠精神放在重要位置,深入研究工匠精神的内涵,并且在人才培养工作中,以工匠精神为典型代表,推动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现阶段许多高级院校对工匠精神的培养做出了一定的尝试,但是由于工匠精神培育工作的主体过于单一化在专业课教学组织方面形式创新不足,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上不够紧密,这些因素极大的影响了工匠精神的培育,效果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提升略显不足。面对这样的情况,高职院校应当在培育工匠精神方面做出不断尝试,基于高职学生的成长特点和认知规律,实现全方位的教育管理为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力的持续强化提供支持[1]。

一、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积极意义

1.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是增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针对性的重要保证,新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不仅要将职业技能放在重要位置,同时也应格外重视对德育的全面渗透,工匠精神中对于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以及对专业知识的积极探索,这些文化内容对学生德育品质的强化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有效培育工匠精神的情况下,学生能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真正实现大的品质的全面提升。实际上工匠精神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工匠精神的指导价值和作用,不能忽视以工匠精神培育为导向,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才能得到有效实现高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德育品质才能得到相应的提升。

2.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发展

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是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在工匠精神得到有效渗透的情况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更加明确,以工匠精神为典型代表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职业的特点和内涵,并且真正转变对工作的态度,在成长过程中有效增强职业素质。工匠精神对高职学生的影响是直接挺深刻的在围绕工匠精神的培养目标对高职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已有认知的情况下做出一定的尝试和探索,在工匠精神内涵得到有效传承的同时,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进步和发展,从工作精神中学习先进的理念,在治疗过程中以工匠精神为指导,提高对自身的要求,这样一来学生才能够真正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占得先机。

3.有利于履行高职院校社会责任

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以及作用,从促进地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在数字型人才培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将职业技能放在重要位置,才能有效保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只有在学生具备较强职业能力并且有效传承工匠精神的情况下,高职院校才能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真正促进行业的发展,为推进产教融合贡献一份力量[2]。实际上培育工匠精神本身是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内容,在高级院校发挥自身人才培养价值与作用的同时,他们能够更好地增强高职院校的综合竞争力,在办学中赢得良好的社会口碑。

二、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存在的问题

1.工匠精神培育工作主体单一化

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方面缺乏一定的规划,工匠精神的培育主体略显单一,通常只是由专业课教师对学生进行培养,而没有真正考虑到全员育人的价值和作用,这就导致高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不够全面,工匠精神的培养效果和预期目标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同成长环境下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状况不同,在接受教育时的认知和体验有个不一样,在工作主体较为单一的情况下,学生很难真正调整状态并解决遇到的问题,基于教师提出的相关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不够深刻,长此以往,工匠精神的培育效果和预期目标量能存在一定差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不够全面。

2.专业课教学组织形式缺乏创新

在组织和开展工匠精神培养的相关教育活动时,许多教师对教育组织形式缺乏创新性,通常只是关注自身对基础性知识的讲解,而没有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与体验,一味地强调师生之间的有效协同,却忽略了学生在分析和思考问题时的真实感受,这样一来专业课教学的推进效果容易受到一定的影响,学生在工匠精神方面的理解和认知不够全面,最终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调整,状态也无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实现个性化的成长。还有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是强调语言方面的引导,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真实反馈,教育教学活动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价值,长此以往,龚正精神的培育效果难以得到保障。

3.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存在脱节

在新阶段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机制下许多教师忽略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的深度,融合一味地强调对理论性观念的解读,而忽略了对实践活动的科学创新,这样一来高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时间技能的掌握不够牢靠,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不够全面,极大的限制了工匠精神的培育效果,最终导致高职院校在工匠精神培养方面的推进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实际上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有着较高要求,在理论和实践存在脱节的情况下,学生对实践活动的认知与感受不够全面,基于教师的实际生产状况,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指导,方式创新不足实践活动的推进方法和实际取得的效果与预期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最终导致工匠精神的培育效果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高职学生在职业素养上的成长与进步难以提升。

4.对工匠精神缺乏合理的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关于工匠精神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科学指导,从高职学生认知规律出发,做好全方位的教育,在有效拉近彼此距离的同时推动高职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既要考虑到工匠精神的深层次内涵,同时也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实现科学全面的管理,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更好地理解工匠精神的积极推动作用和价值,真正实现对学生全方位的指引[3]。此外还有许多高职院校在学生的评估机制下,没有考虑到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只是关注学生对文化知识以及专业课内容的掌握情况,皆导致评价活动的育人功能,难以得到凸显。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许多教师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没有做好对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状况的剖析对高职学生的成长现状把握不够全面,这也导致高职学生自身对工匠精神的重视程度难以得到保障。

5.社会环境不利于工匠精神的培养

高职学生正处在由学生向社会人角色转换的重要时期,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许多学生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工匠精神的培养效果。部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自身专业能力的要求不高,没有真正考虑到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网络中不良文化对高职学生的上进心产生了一定冲击,面对工匠精神这一重要的素养,高职学生的政治程度不高,在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下,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效果难以得到保障。

三、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策略

1.做好师资队伍建设,丰富工匠精神培育工作主体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工匠精神得到有效培养的关键,为此高职院校应当在思思队伍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做好对教师队伍的管理,从多个角度出发,实现全方位的教育,既要考虑到高职学生本身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要从不同角度着手,做好对教师工作能力的锻炼和培养,真正将工作精神作为高职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并且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引入方面需要把好关并且适当提高高职教师的准入门槛除了关注学历外,还应将是否具备工匠精神作为人才引入的重要依据,确保教师本身具备一定的工匠精神,以实现对学生有效的教育和管理。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围绕工匠精神开展相关的讲座,针对教师在工匠精神方面的理解误区作出相应的指导邀请专家学者具有工匠精神的培育,展开相应的讲座,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教师队伍的全面建设,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成长过程中具备工匠精神[4]。

2.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有效激发学生专业探究热情

积极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为了充分保障工匠精神的培育效果,教师必须格外重视对高职学生的全面指导,在专业课教学中对课堂的教育方式做出相应的优化,真正从工匠精神培育的角度出发,促进教学活动的全面设计,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成长过程中解决遇到的诸多问题。教师可以尝试采用情境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对真实的工作场景和画面进行还原,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深层次探索,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基于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化与调整,每位学生都能够主动积极的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也能够在健康成长的同时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3.优化实践活动设计,基于项目管理做好实践教学

全面优化实践活动设计是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目标的重要前提,为此教师应当具备较强的活动组织能力,采用项目化的管理方式,对实践教学模式做出相应的优化,确保学生能够在接触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并且在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个性化的成长,在行之有效的工匠精神培育活动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学生学习能力的进步和提升提供一定的支持,并且在高职学生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项目化教学的持续落实。根据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师应当做好对项目的科学设计和管理,鼓励学生自主完成项目,并且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难点,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工匠精神的培养效果。

4.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围绕工匠精神科学指导学生

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必须将工匠精神放在重要位置,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实际状况,对工匠精神的培养做出一定的探索,无论是对高职学生成长现状的分析,还是对实际教学活动的科学思考,这些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优化,根据学生在工匠精神方面的具体表现,对教育模式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真正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为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5]。做好对工匠精神的有效培养和渗透,意味着教师需要具备更强的统筹能力,从多个角度出发,实现对高职学生科学的引导,在有效听取高职学生认知和反馈的同时,拉近彼此的距离,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出发,对高职学生的质量现状进行剖析,并且采用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实现对高职学生全方位的教育。

5.营造积极社会环境,充分尊重专业技术型人才

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工程技师的培养很有帮助,为此高职院校应当积极推进社会环境氛围的有效创设一方面转变社会的观念,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放在重要位置,无论是企业还是高职院校,都应考虑到高素质人才的价值,在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下,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高职院校应当做好对网络舆论的监督和管理,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积极宣传关于工匠精神的相关要素,通过有效的案例分析以及行之有效的管理活动,实现对高职学生科学全面的教育在实现舆论管理的同时做好对工匠精神的有效剖析,让每位高职学生都能够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真正提高个人素养[6]。

结语

在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是保证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关键,也是促进高职院校办学质量提升的前提和基础,为此高职院校应当从师资队伍建设的角度出发,提高教师的教育指导能力和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的同时,促进高校大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以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为核心,让工匠精神成为伴随高职学生终身的基本素质。

猜你喜欢
工匠培育院校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工匠赞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