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椽巨笔绘蓝图 砥砺奋进开新局黄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综述

2023-04-05 14:17李动王燕萍
中华建设 2023年4期
关键词:黄石市黄石城市更新

李动 王燕萍

黄石,一座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

“古老”,是因为黄石拥有绵延数千年的矿冶文明,底蕴深厚;“年轻”,是因为黄石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求新求变。

从老工业基地到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典范,从“最美工业城”到山水园林城市,黄石谋求转型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无障碍建设创建城市、全国城市更新试点城市……这些称号正是黄石砥砺前行留下的一串串足印。

城市的“茁壮成长”,离不开建设者的辛勤汗水浇灌。近年来,黄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锚定高质量发展这项首要任务,坚持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双轮驱动,让“老”的焕发活力,让“新”的动能澎湃。

以项目为支点 撬动城市能级跃升

2022年12月上午9时30分,一趟四节编组的有轨电车从黄石北站缓缓开出,标志着黄石正式迈入有轨电车时代,黄石也成为继武汉之后湖北省第二座开通有轨电车的城市。

黄石现代有轨电车(一期)总里程约26.88km,全线设车辆基地1座,车站29座,线路连接黄石新老城区,对接大冶城区,构建了城市立体交通走廊,打开了全市空间格局。作为黄石建市以来投资额度最大、复杂程度最高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其建成实现了路网迭代升级,缓解了沿线交通拥堵压力,也为城市增添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2022年,除了有轨电车项目,杭州东路改造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杭州东路路口交通拥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15条城市断头路全部打通,畅通交通网络微循环,提升了市民出行幸福感。

路通则人通,人通则业兴。在黄石市住建局的着力推动下,黄石市交通网络不断提档升级,不仅为老百姓创造了更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也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能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阶段需要有新作为,新气象需要有新亮点。黄石市住建局紧紧扭住重点项目这个抓手,城建项目落实得力,实施卓有成效。在该局的主导推动下,黄石相继建成生态馆、地质博物馆、城市综合馆、园博园、矿博园、奥林匹克体育公园、市民中心、鄂东医疗中心、社会福利中心等“三馆三园三中心”。这些地标性建筑的建成,不仅靓丽了城市风景线,同时也完善了城市服务功能,让黄石市民的“生活圈”更加多姿多彩。

如果高楼大厦是城市的 “面子”,那么地下综合管廊就是城市的“里子”。目前,黄石市已实施11.4公里地下管廊项目建设,从根源上逐步消弭“拉链路”“蜘蛛网”等问题,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促进黄石向集约高效转型发展。

以创新为驱动 打造优居“黄石样本”

住房问题,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经济,是关系社会稳定和谐的关键因子。近年来,黄石市在保障性住房的供给、配置、流转、融资、运行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以及“夹心层”“新市民”等群体的住房问题,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黄石模式”。

2月7日,黄石市西塞山区沿湖路众邦·明悦城小区开始发放保障房房源,近百名公共服务人员已签订租房合同。这是黄石市解决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住房困难问题的举措之一。去年6月,湖北省住建厅出台《关于加快解决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住房困难问题的实施意见》,黄石结合近年来共有产权住房试点经验,制定出台《黄石市加快解决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住房困难问题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重点解决青年教师、医护人员、环卫工人、公交司机、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等群体的住房困难。从2022年方案实施至今,已有1300余名公服人员住进保障房。

自2009年成为全国结合棚户区改造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制度试点城市以来,黄石承接多批次全国性住房保障改革试点任务,如国家开发银行开发性金融支持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城市、全国共有产权住房试点城市。

以政策试点为抓手,黄石市大胆进行住房保障体制、机制、模式、方法和产品创新,构建全新的住房保障制度设计。

按照“政府主导、政策引导,政策保障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思路,黄石采取“五个一”(一个篮子归并、一个平台汇集、一个口子保障、一个通道转换、一个杠杆调节)的办法,将保障性住房拓展到所有公有产权房,努力解决“住有所居”并向“居者有其屋”转变。

同时,黄石还在全省率先制定并出台《关于结合共有产权住房试点推进“三个一”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通过实施“实物配租和货币补贴相结合”、“住房租赁与产权共有相结合”的保障方式,构建了“一张床”、“一间屋”和“一套房”的“三个一”梯级分类住房保障模式,进一步完善了以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在内的住房保障体系。

住有所居,更要住“优”所居,提升保障性住房的居住品质必须补齐物业管理这块短板。黄石市通过建立和持续完善社区、物业、运营管理单位“三位一体”联动服务机制,共同推进公租房小区规范化管理工作,小区环境面貌大幅改善,居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近年来,黄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不断织密“住房保障网”,着力改善居民住房条件,获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和上级部门的高度肯定,住房保障“黄石经验”多次在全国、全省交流会上推广;同时,2021年度黄石市在全省17个市州住房保障绩效考核中荣获全省第二名的佳绩。

以试点为抓手 探索城市转型发展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一环。2021年11月,黄石入选全国首批、湖北唯一的城市更新试点城市。黄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充分把握试点城市“先行先试,创新突破”的政策机遇,不断完善顶层设计,探索出“城市体检查找城市病,以城市更新治理城市病”的新模式,高标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在该局的主持推动下,相继制定出台了《黄石市城市更新管理办法(试行)》《关于支持城市更新有关用地政策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国有企业D级危房改造工作的意见》等配套政策,编制了《黄石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2-2035年)》,形成了“1+N”城市更新政策技术体系。

通过对城市更新存量梳理,初步形成了6个历史文化街区、31处市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1处历史建筑,老旧小区209个、城中村1039个、老旧工业仓储238个、潜力融资地块109个、总用地面积22.13平方公里的城市更新数据库。

突出文化激活、生态赋能、品质提升、产业增效四大更新主题,制定了《城市更新项目融资包装策划流程》,将收益性项目与公益性项目进行搭配包装,建立起城市更新“9+N”项目体系,形成了11个项目包(共含有61个子项目),计划总投资约318亿元的项目库。

同时,黄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三旧两改”为抓手,全面推进老旧片区更新、老旧街区提升、老旧厂区活化利用,改造城中村和城市危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注重在保护中进行活化利用,将创新型、高科技、文化创意等新产业、新业态植入旧厂区、旧街区、旧小区更新,全力打造工业遗存活化利用示范区,彰显城市历史特色,赓续城市文脉。

科学完善的顶层设计为黄石城市更新提供了坚实的体系支撑。2022年,华新水泥厂旧址历史文化街区得到了保护利用,改建成水泥博物馆和“华新1907文化公园”。近三年新建综合性公园、小游园和口袋公园50多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近17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42%,空气优良天数占比从2017年的73.0%提升至2021年的85.2%,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彻底甩掉了“光灰城市”的帽子。

城市更新黄石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与印证,走出了一条低成本、微改造、高产出、可持续的城市更新道路,为全国同类城市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其中,完善土地政策、优化审批流程这两项创新做法被纳入到住建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一批)》中,向全国推广。

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城市更美、人民更幸福……黄石正一步步悄然嬗变。这种嬗变,离不开黄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这个优秀集体的努力。继2020年荣获“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后,近日该局又被人社部、住建部授予“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这既是肯定也是鞭策,黄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绵绵发力、久久为功,为推动黄石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住建力量。

猜你喜欢
黄石市黄石城市更新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黄石国家公园庆祝150年蛮荒岁月——这是怎样的历史
奋力创造建设现代化新黄石的崭新业绩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黄石俱乐部度假别墅
黄石高速公路改造项目中互联网+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的应用
TOD/城市更新
黄石市区园林植物资源调查及分析
近30年来黄石市水域面积的动态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