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研究

2023-04-06 02:09王静
时代汽车 2023年6期
关键词:新能源育人思政

王静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重庆市 400052

1 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的要求。要深入落实“三全育人”的任务,务必要梳理各专业课程,要充分挖掘和梳理其中的思政育人元素,才能充分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1]。提升育人质量,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协同,即避免各门专业课程仅专注于各自的专业领域单兵作战,需在思政课程教育主线上开展专业课的思政教育,即将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一起协同教育。

2 背景分析

2.1 高职教育的神圣使命

2021 年10 月12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技能型社会,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2]。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们必须行动起来、担当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日常教学中和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中有效融入思想道德教育,“以文感人、以技化人,以德育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网络道德观,全过程、全方位渗透,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2.2 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专业背景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产销规模打,而且“稳增长”的重要经济支撑;是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建设制造强国的龙头和抓手。随着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能源、环境等一系列汽车社会问题日趋严重,需要通过汽车产业和技术的发展来解决和应对。应对措施是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并驾齐驱。中国从购置补贴、税费减免、研发支持、生产准入、业态创新、基础设施及其标准规范等方面出台了一些列重大措施,建立了“三纵三横”的技术创新体系。全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和车辆逐步增多,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加,对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技术人才需求增大。新能源汽车专业对接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要,培养面向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和售后技术服务领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能独立学习与职业相关的新技术、新知识,具备新能源汽车结构原理、维修诊断、售后服务等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新能源汽车维修、故障诊断、售后服务等技能,在生产、服务一线能从事新能源售后接待、维修等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能独立学习与职业相关的新技术,对社会、企业和客户有强烈责任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的人才。

2.3 专业课程教育面临的问题

2.3.1 课程思政教学主体单一,教学对象复杂

专业教师专业能力强,但面对各类性格各异的学生展开思政教育时较为吃力,而且大学生群体是一个人才荟萃的群体,大学生活是大熔炉,生活在其中的人会受到其风尚、潮流的深刻影响,另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家庭教育、网络等的影响,使我国大学的校园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学生思想波动较大、复杂程度较深。这种形势下更突显专业老师在思政能力上的薄弱,不能用更适合、更有效的方式对学生展开专业以外的素质培养[3]。

2.3.2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未同向同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若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与思政课程的思想教育未能同向同行,难以共同实现大学三年的高标准素质教育。因此,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任务和目标上应该具有共同性,方向和功能上具有一致性,内容和要求上具有契合性。而目前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往往并没能有效融合“共同性、一致性、契合性”,大一完成纯粹的思政课程教育,大二大三基本都是专业教育。即未能有效结合,共同育人,未破解思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层皮”的问题,导致两者之间未同向同行[4]。

2.3.3 融合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深度和质量不够

学校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时,强调一个原则,就是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但是,目前存在几个问题:第一,融入不自然。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目的是有效提升育人水平,强行将一些思政教育的内容嫁接到学科教学中,牵强附会,容易造成思政元素与学科知识“两张皮”,效果会适得其反。第二,不够严谨贴切。教师在设计教学时,相关思政理论拿不准时,不能做到严谨贴切。第三,反响较差。选择融入的思政元素不深动,不能聚焦问题解决困惑,思政元素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不恰当,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3 丰富课程思政教学主体,专业剖析教学对象

传统教育课堂上教学主体基本只有一位教师,由一位教师统筹该课程,个人的视角会相对较窄,且现在学生都是00 后,思想比较活跃。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同堂授课,思政课教师重点结合专业讲“思政”、专业课教师重点结合“思政”讲专业。一个课程有三到五次双师同堂的契机,给学生新鲜感,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将思政点强化;双师同堂另一个师,是企业导师,通过岗位能力培养要求找到企业导师,从专业角度让学生感受到本行业的魅力;企业导师更为专业的操作步骤,真正体现工匠精神,让理论知识点精准敲击到学生的共鸣点。

与辅导员和心理教育中心老师共同剖析教学对象的心理特征,研究合适的教学方式。具体分析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接受知识的能力,通过分析可以使教师很好地调整教学方法或者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过程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育通过生活和教学过程去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价值体系。

4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确保同向同行,深度挖掘思政元素

4.1 基于思政教育规律,剖析思政需求

明析思政基础。学校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时,强调一个原则,就是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角度,剖析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政策研讨;在车型配套、技术研革新和中国新能源汽车基础配套设施上,将时事热点问题无声融入课堂,新技术新材料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民族自豪感。课程教学目标要紧紧围绕新时代党中央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新使命,以着力培养基础扎实、专业能力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将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现状、技术发展现状和市场发展现状有理有据剖析,用数据和增长趋势直观表达国之强大,技之领先。思政教育是明确政治旗帜引领方向,课程思政是细化学习精神。新能源专业是典型的工科专业,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重要精神是我们通过课程思政无声融通于课程。

4.2 基于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特色,挖掘思政元素

实施课程思政,要把握学科专业特点,牢固树立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向同行的教学理念。思政课程80%的学校和专业都是在大一开展,目的是建立做人做事基本道理框架,明确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大二大三的专业课中去充分挖掘课程中的育人元素,比如爱岗敬业、劳模精神等,获取职业认同感,担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与责任。以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课程为例,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建立课程思政体系。

思政主线:培育工匠人才,成为有温度有灵魂的汽车人。

模块1:整车电驱系统的工作原理。思政主题:专业认知激发爱国敬业精神。模块思政融合:以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为线索,我国人民大众出行方式伴随着汽车工业发展有了质的飞跃,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这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在汽车工业上实现弯道超车。每一位汽车人、研究者共同推进汽车工业的发展,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本模块,我们给学生分享了很多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创新发展的普通劳动者案例,不普通的是他们当中的一些人被评为了大国工匠。

模块2:新能源汽车常用电机类型。思政主题:民族复兴需要创新;模块思政融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创新,新技术新科技新技能的创新。以作为汽车维修人才,我们就是要以创新精神、追求卓越,共同托举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模块3:模块3 电机控制器结构认知与检测;思政主题:工匠精神;模块思政融合:基本检测和基本认知是对电机要有初步的认识,学习知识的同时要注意细节。

模块4:电驱系统检测;专注严谨细致,劳模精神;模块思政融合:电驱检测,涉及高压等因素,需专注严谨。专注严谨细致的习惯是需要平时养成的,从细节入手,改掉不规范的行为习惯,同时不怕苦不怕累的劳模精神。

5 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实现途径

5.1 打破传统教学设计,创新思政教学新场景打造

积极拓展思政教学新场景。推动课程思政创新,就要从根本上树立全程思政的教学观。首先,要建立系统化、互补式的课程体系,在全教学领域有机融入思政元素,使各类课程都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互补,从而形成协同效应;其次,要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各环节,在课堂讲授、课外学习、科研创新、实践实验等各场景中循序渐进地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再次,要注重打通校园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连接的思政教学场景,深入挖掘实践教学的思政功能,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习实践活动,在课堂周围构筑青年大学生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成长新空间[5]。

5.2 集中各部门力量,协作构建课程思政体系

建立完善的学(学工系列)教(教学层面)协同制度,打造由党支部、专业教师、思政教师、辅导员等多部门、多岗位构成课程思政建设团队,保障课程思政持续深入地推进。专业教师以课程为载体,协同多方力量充分发挥课程蕴含的思政资源,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找准挖掘契合点、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实现课程育人育才双重功能。始终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为此,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梳理与重塑,增强学科课程育人功能。采用集中备课的方式,将专业课程知识、技能目标与价值引导融合。多部门、多人员集中书写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详细的课程标准,制定规范可落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发挥党支部和思政教师的政治优势,支部党员、思政教师指导专业课程教师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同时,班级辅导员配合课程教师对学生进行研究,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掌握学生的思想、态度和价值观,辅助专业课教师制定具体思政点实施细节和方式,不断探索思政教学新场景和优化教学路径。党支部和思政课教师可以凭借“政治理论”优势,把握党和国家的政策、分析国际国内形势,为课程思政做好政治方向上的引领。专业课教师可以凭借“专业素养”优势,剖析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技术将大国工匠精神进行展现,向大国工匠学习;生态文明建设等思政元素能充分挖掘后无声进入课堂,借助内在逻辑,使课程思政的有效性提升。

5.3 践行四级纵横交错立体评价体系,保障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

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载体,从教学过程、学习效果等方面制定多元的课程评价标准,从课程思政元素引入、融入方式、学教协同程度、实施效果、学生满意度等方面着手,构建基于“学校—院系—专业—课程”四级纵向与横向交错的全面立体评价体系,确保课程思政的有效性,经得住检验。

强化党委领导。协同育人的前提需要统一领导、统一设计和统一规划。党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定海神针。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有序发展和开展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学生大学三年学习的基础,必须确保党的教育路线方针得到贯彻执行,落在实处、取得实效。思政教育开展成果需接受党委领导的检验核查[6]。

辅导员构建学生成长曲线。大学中,学生与辅导员接触最多和最长,入校一年、两年、三年,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曲线是评价重要方面。

专业教师多维评价。专业教师要通过多元评价学生体现教学效果,进行教学总结和教学反思。在尊重学生差异化、个性化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评价机制,不仅仅要考察学生电机驱动检测能力或检测熟练度类的专业能力。另外,考虑学生的心理成长程度,与学生自身对比的进步之处纳入其中,企业导师对学生操作的规范性、熟练度打分记录,增强专业课程的针对性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体验感和对本课程、本专业乃至本行业的认同感,综合采用过程考核、动态评价的方式对学生展开画像式评价。

6 总结

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重要途径途径是将思政教育与课程思政协同融合,同向同行。集中全校力量打破传统教学设计,创新思政教学新场景打造,协作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同时践行四级纵横交错立体评价体系,保障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性。

猜你喜欢
新能源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他们用“五招”育人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