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教育思想下汽车专业产业学院产教融合机制研究

2023-04-06 02:09卢欣欣马骏连亮
时代汽车 2023年6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企学院

卢欣欣 马骏 连亮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南通市 226007

江苏是全国教育强省,在职业教育方面也起着引领性的作用,在新职业教育法及现有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下必须进行职业教育的自我革新,找出适合江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策略及途径,因此本文提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产业学院建设,通过产业学院产教融合路径建设以增强江苏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以促进江苏职业院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为其他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概念界定

要了解适应性这一概念首先应弄清适应的意思,简单表述即为大自然的生物适应环境的一种能力。当前将适应引进到教育范畴,即为教育与企事业单位发展是否平衡,是否直接能从教育嫁接到社会应用中。进而推出教育适应性的概念即为学生或学员能否满足企事业单位的高精技术要求、能够无缝衔接企事业范围的能力。职业教育又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更注重与行业发展的适配性,与行业联系更为紧密。行业的需求是职业院校专业改革的方向标,也是动力源之一;职业院校办学的初衷是培养能够满足行业要求的高水平技术人才,进而校企合作是两者能够在方向的统一的唯一途径,所以本文提出增强教育适应性研究,并以产业学院的建设工作为主导进行研究。

张謇职业教育的践行理念是知行合一,其中行是最重要的部分,与当前产业学院发展思路完全吻合。产业学院是行业产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为学校提供企业所需高新技术及新型实验实训设备。其实质是指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关于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育的新型办学理念,从而培养出符合快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既有利于学校的专业发展又有利于企业进行人才的更新迭代,为企业补充新生力量。

2 增强职业教育产业学院建设的难点

2.1 产业学院建设积极性不够

当前开展产业学院建设工作普遍是因为政策的规定与主导,学校的办学多数也是从自身便捷角度考虑,严重的阻碍了与企业进行交流学习机会。但实质上教书育人是公益的,从而容易导致职业院校占据道德的高点,在产业学院合作中很少考虑企业行业的主导性;另有一分部分是学校积极的参与产业学院建设,但是企业仅从当前的利益角度考虑,不主动不积极,出现了学校“一头热”的现象。所以学校与企业始终存在思维差异,不能在同一高度考虑问题,双方开展技术性交流较少,影响了产业学院的落地建设工作,推迟了校企融合育训一体的实现。

2.2 产业学院建设缺乏长效机制

校企合作涉及工作较广,如招生工作、教务工作、教学工作、实习实训工作、企业人事、企业业务部门、企业生产技术部门等,需要处理对接工作繁多,实际往往存在错位。对于职业院校而言,旨在为学生找到较为合适的对口企业,技术技能应用型较强的实验实训岗位,从而弥补学校的实训缺失,增强职业院校的在招生工作的魅力;对于行业企业来说,产业学院建设没有直接的收益,同时重要的岗位实习生不能胜任,需要有多年从业的丰富经验,所以学生大都接触学习的技术技能含金量较低的工作。另外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学校与企业均缺乏主动积极的原动力,也缺乏调节校企合作中的中间管理部门,没有保证产业学院长期实施的运行机制。

2.3 校企双方供求不一致

当前发布的关于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产业学院建设的文件正常较多,但大都没有实质性的措施及约束,均是以鼓励为主。行业企业的经营理念是追求利益至上,其经济利益目标明确,大大阻碍了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产业学院的积极性,在政策没有明确的减税或经济的支持下,企业很难将校企合作落到实处,往往将校企合作敷于表面。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出发点是通过产业学院的建设来弥补学校在实验实训上的不足,为学生争取真实的一线生产实训平台,保证学生在毕业时能实现与企业无缝对接。从两者的出发点比较,行业企业较为被动,其首先考虑的是盈利与否,这种情况下易出现企业“招聘难”与学生“对口就业难”的双重问题。

2.4 政府机构协调及政策不完善

校企合作产业学院的推进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参与,但过多的政府部门介入反而影响了高层的凝聚力,难以形成不同政府间的合力。当前产业学院建设始终没有实质性的突破,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均是教育部门,其忽视了行业企业在产业学院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校企合作产业学院涉及的部门有行政、财务、教育、税务等部门,在实施过程中如有个别部门保障工作不及时,就会影响产业学院工作的有效落实。

同时校企合作产业学院建设工作缺乏实质性的政策文件,早期的早期教育法没有对产业学院等校企合作进行具体规定,2022 年最新的《职业教育法》刚刚发布,但还只是宏观指引,未对产业学院建设作具体的实施指引。如产业学院实施中学生的实训岗位很难确定,实习学生的正当利益难以保证;教育中学校与学生的有效法律关系不明确,产业学院实施中易出现纠纷;同时实施过程中学校与企业间的法律关系也很难界定,没有具体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也会导致产业学院实施矛盾分出现。

2.5 校企文化差异

学校与合作企业文化存在差异,融合不够。国家的政策规划是主导当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学校的办学理念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书育人存在天然的公益性,易使学校本身占据道德制高点,进而产业学院合作中忽视企业的主导地位,导致校企合作双方难以平等参与,开展校企文化融合交流主动性不够,难以推进校企共同体的创建。高职院校不管是民办还是公办均是一立德树人为核心,学校文化以公正公开自由民主,但企业以生存为主,即企业文化是利益至上,其更多的强调竞争与管理;学校企业不同的文化塑造出的学生与员工存在天然的差别,都在潜移默化下收到环境的影响,造成校企双方缺乏稳固的内在合作动力。

3 产业学院视域下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路径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最合理路径是校企合作产业学院建设工作不能只存在形式的合作办学,而应从科技创新、教学提升、技能服务、文化推广等众多角度进行深度融合,进而向校企命运共同体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提升路径,分别从制度、机制、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3.1 校企协同育人促进供给与需求的一致性

第一,应当调动龙头企业发挥示范作用。产业学院建设是由地方经济与行业上下游产业群共同发展推动的,是多主体参与的理实融合型学习基地,兼具教书育人与产业特性。企业是产业学院建设的主体,其在设计、生产、制造、管理等方面应在本行业名列前茅。进而将先进的前沿技术融入实践教学中,为产业学院建设注入新技能,同时发挥自身在行业中的引领示范作用,鼓励行业中其他企业积极参与产业学院建设协同育人。第二,企业引入教育教学,将企业需求灌输于日常教学工作。虽然政策一直是鼓励校企合作,但由于种种问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太高,因此产业学院构建的育人平台尤为重要。职业院校主动邀请企业参与产业学院专业建设及相关的教研课题与教学改革,进而共建产业学院技术指导委员会,规划新的专业建设及企业需求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符合岗位需求的典型任务与技能标准。同时开发校本教材与课程,推行活页式专业教材与模块化教学,确保贴近企业实际生产,增强人才培养的改革力度,发挥产业学院产教融合融合育人能力。第三,实施校企育训一体混合所有制技工教育。当前部分学校在建设产业学院时的产教融合路径是将企业部分车间引入学校,从而建设集生产教学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型实践基地,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实践基地,推进产业学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同时学校结合企业技术与专业建设的需求,进行生产型实践活动,以生产实践为主导,以专业典型工作任务为引线,推进产教融合课程与高技能人才培养。产业学院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认真推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保证招生宣传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实现校企育训一体,互利共赢。

3.2 校企共同参与,提升多元主体协作能力

校企产业学院的管理问题始终是多数学者在研究中的重点与难题,产业学院不是单一运行,是多主体参与,应该由多方共同管理,协同发展稳中求进。但实际管理实践中,参与方由于产业学院建设出发点、利益、管理机制及日常维护工作等观念各不相同,偶尔还会出现意见对立互相推诿,进而造成运行不顺畅阻力重重,影响了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

在产业学院管理观念上,参与主体应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学校属于公益性单位,有时候办学活力不够、制度僵硬、效率低下;企业属于盈利机构,实行的是市场化管理制度,适者生存利益至上的运行体制与职业教育体系运行制度差异性较大。校企双方应打消非黑即白的传统观念,认真厘清双方的差异,实现在校企合作中融合共建。在管理制度上,应当明晰参与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建立产业学院管理办公室,由办公室对实施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同时在产业学院各级部门的组成、分工、制度、管理、权益等方面制定详细的制度体系,确保执行过程中有章可循,提高日常运行中出现的各类突发问题的处理决策效率。

3.3 人才互通,促进校企技能人才双向融合

高等职业教育分快速发展,离不开强大的师资队伍;同时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也不能缺少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的支撑。产业学院的师资团队起着传输知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多方面任务,成为了职业教育与企业协同发展的桥梁。在此背景下提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其是校企双方共同的目标与责任。

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应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相融合的教学理念,避免过度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实践教学。学校应通过不同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定期安排教师在校内校外等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实践学习,鼓励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大赛提升实操能力。同时建立产业学院教师教学培训与实践基地,多安排青年教师下企业进行培训或一线操作学习;重视教师的科技研发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各种实践项目的自主开发与设计,参与企业可以项目合作提升可以水平。从企业视角出发,应大力支持产业学院建设工作与投入,增派企业高管与高技能技术人才,共同参与产业学院的建设与落实;同时为产业学院建设提供稳定的企业指导教师,与学校教师共同承担起人才的培养工作。

4 总结

本文基于张謇教育思想对产业学院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找出问题的根本并提出解决措施,为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发展提供有利的理论参考;同时为国家在职业教育政策的制定上提供帮助,最终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进而为行业企业提供高技能人才,解决社会用工难和就业荒两大问题。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校企学院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初等教育学院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学院掠影
西行学院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