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对策研究

2023-04-06 03:05谷小兰
考试周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理念生命语文

谷小兰

一、 引言

目前,在我国的小学学校里经常出现安全事故,这是由于学生之间普遍存在缺乏安全意识的问题。同时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的身心还处于发展阶段,若能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就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对生命的保护意识,使学生学会珍惜生命、爱护生命。而在小学阶段的各个科目中,语文较为适于开展生命教育工作,可以将生命教育理念与小学语文相结合,但目前在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仍存在不足之处,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并研究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使学生的身心向积极阳光的方向发展。

二、 生命教育理念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近几年,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加,导致学生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不仅需要适应教育改革下的压力,还要适应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变化,如家庭变化、社会环境变化等。同时,在新闻媒体播报中经常播报出学生自杀、网络暴力、校园暴力、踩踏事件、交通事故等新闻,这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安全防护意识,在受到外界刺激或诱惑时,会做出影响自身和他人生命安全的行为。可见,若想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使学生对生命产生正确的认知。生命教育的主要理念是使学生尊重生命,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引导学生尊重生命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但目前由于我国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生命的意识较为薄弱,在日常的生活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一些小问题而引发安全事故,若教师开展关于生命教育的工作,可以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意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通过生命教育理念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可以使课堂更加高效,其主要原因是在小学语文活动中融入生命教育理念,可以使课堂教学环境更加灵活,可以将德育、情感教育等相关内容进行联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由于家长渴望学生可以获取更好的学习成绩,不断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限制,使学生缺乏其他能力的培养,而语文知识的内容丰富,且涉及范围十分广泛,适合于开展生命教育工作,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语文知识,对生命教育理念进行拓展和延伸,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生命价值观,使学生得以综合全面发展。

三、 生命教育理念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的特点

第一,可以凸显品德教育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生命价值的意义,目前在生命教育素材中多半为品德教育,部分学校还专门开设德育学科,并将品德教育融合到各个学科中,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精神,在品德教育中多半为奉献精神,奉献是社会责任感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华民族的奉献精神从传统利益观到社会主义的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等,反馈到小学语文教材中成为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帮助学生在人生观上树立正确的意识。

第二,重视自然环境的教育,引导学生对大自然中的生命保持敬畏心理。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经常出现“太阳”和“大地”这两个代表自然环境的词语。在生命教育理念中提倡需要不断增强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指引学生可以敬畏生命、热爱自然环境、珍惜现有资源等,从小学语文的教材中看,主要涉及的是社会上的热点环境问题,借助语文教学,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生命教育理念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

(一)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身心还处于发展阶段,并不成熟,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容易退缩,在遇到危险时并不重视,甚至会出现轻视生命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家长需要细心引导,多关注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也要对学生加强教育,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引导学生利用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或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语文中的知识以及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举例,使学生了解到生命的不易,以及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使学生尊重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格。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生活或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若教师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相比于被动式学习,若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可以加强记忆,提升学习效率。因此,在进行生命教育时,为使学生真正地理解生命的意义,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以便于学生在日后遇到问题时,可以引发对生命的感悟,这样的正面影响会贯穿学生的一生。

(三)尊重个体教育

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理念、人生经历各不相同,导致他们对待同样的事件产生的感受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生命教育理念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并鼓励学生对待同一件事物,利用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善于发现事物存在的多面性。同时教师也应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自身存在的优缺点,并不断完善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使学生得以多元化的全面发展。

五、 生命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存有的不足之处

第一,生命教育存在较高的教育价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引入生命教育理念,有助于学生可以充分理解生命的意义,使学生在日后的生活、学习中能够勇敢地面对困难,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以及周围生存的环境。为将生命理念有效地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需要教师对生命教育理念有着充分的认知,了解生命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但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部分教师未能完全掌握生命教育的理念,认为生命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甚至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认为生命教育就是生死教育,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无法真正融入生命教育理念,使生命教育理念工作无法贯彻落实。

第二,近几年,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为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选择利用阐述的方式传授生命教育理念,这种机械化的方式无法融入学生的思想意识中,使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教师也未能给学生提供学习和思考的空间,难以提升学生学习生命教育理念的兴趣,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同时也会使课堂氛围较为沉闷,无法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无法真正地理解生命的含义。

第三,学生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环境不同,导致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以及生理活动和思想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秉持针对性原则传授生命教育的理念,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利用自身掌握的生命教育理念知识开展教学活动。但由于学生的心理不同,若教师未能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展开教学,就会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背离,不但无法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还会使学生对生命教育理念产生错误的理解。

第四,在教育改革的指导下,提倡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同时学生也是生命教育最直接的参与者。但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生命教育的内容并不明确,仅依靠教师对生命教育理念的认知开展教学工作。同时教师作为成年人,通常会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审视生命教育的理念,并产生自己独特的想法,却忽略学生内心的感受和态度,导致在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使得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而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需要将生命成长作为一种体验。在这种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将自由自主的权利交予学生,使学生得以主动发展,可见教师与学生之间需要保持平等的关系,以便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加强沟通和交流,若教师仍保持着教育者的态度开展教学活动,就难以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对生命教育的传授效果。

第五,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缺乏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培养。而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教师来说也不再保持绝对的权威,甚至可以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可见,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对传授生命教育而言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者,在课堂中,教师也应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与学生共同发展,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六、 生命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对策

(一)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经验相结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应适当融合生活实践经验,使生活资源在生命教育中充分发挥。而生命教育的实际意义是使学生能够关注个体的生命活动以及保持对生命的正确态度。基于此,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使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生命教育的内涵,并以此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不断地积累生活实践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时,融入学生的生活场景,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使生命教育活动更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学生的生活场景,并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充分发挥生命教育的作用。例如,教师在教学《观潮》这篇文章时,就可以引入学生实际见过的场景,让学生说出自身参观过的大自然场景并进行描绘,不仅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可以在学生发言完毕后进行补充和总结,并结合课文“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度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向学生展示钱塘江的美好景观,并做详细说明,这不仅可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还可以使学生感受自然环境为自身带来的震撼,使学生热爱生命,尊敬自然。

(二)创建语文课外活动

生命教育是为使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待生命存在正确清晰的认知,使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但这仅仅是理论层面的教学。在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后,若仅靠理论知识进行教学,对学生而言难以真正理解,需要教师创设一些语文课外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在设计课外活动时,需要提升生命教育理论与语文教学之间的联动性,使学生在巩固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习生命教育理念。同时,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教师在开展课外活动时,需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学生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例如,在教学《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中,由于文中提到原子核世界、程控电话、民航飞机、远洋轮船等词汇,对学生而言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在完成教学后,在得到家长和学校的许可后,开展观赏科技博物馆的课外活动,带领学生感悟科技时代下,中国的科技发展水平。但由于小学生的安全意识较为薄弱,需要在距离学校较近的科技博物馆举办活动,并可以邀请部分家长协调帮助,为学生创造安全的活动环境,教师也可以在此过程中,不断向学生灌输安全意识,应如何保护自身的安全,以及保护馆内的建筑设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对生命的重视。同时,教师也应该在活动的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表现和行为,若发现学生做出危险行为应及时制止,并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提升生命教学的效果。

(三)在教学中融入德育资源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也可以适当融入德育资源,可以扩充生命教育的资源,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对小学教育而言,德育本身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内容,也是在我国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教育手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开展教育工作时,融入德育资源,使教育和生命的内容有效融合,不仅降低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还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实际的设计环节中,教师可以突破德育活动,体现生命教育理念,为学生营造出德育的学习情景,并从中学习生命教育的内容。例如,《母鸡》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只母鸡在遇到危险时是如何爱护自己的幼崽的,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从母爱这一角度对学生进行德育灌输,并加入适当的生命教育理念,体现母亲伟大的形象,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妈妈,并结合母亲为家庭辛勤劳作的画面,使学生感受到母亲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为其他同学描绘自己与母亲相处的情景,提升学生对母爱的感受,理解生命的来之不易,使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更加爱惜自己的生命。

(四)采用合理的评价方式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采用合理的评价方式,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对生命教育的理解程度,可见,定期地开展评价活动对小学语文教育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使教师了解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为学生打造更适合的教学情景。同时,采用合理科学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明确个体生命产生差异的必然性,并从中发现个体生命的独特魅力。这也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评价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在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时,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自身与他人存在的不同之处,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例如,在四年级下册《我们家的男子汉》一文中,就明确展现了生命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教师可以通过文章中“他吃饭很爽气”“他向往着去少林寺当和尚”“他不愿让人牵他的手了”等描写,让学生意识到生命个体的差异,提升学生对自身的认知水平。教师在开展教学评价时,可以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自身,勇敢地将自身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缺点讲给教师和同学听,使学生可以改善自身的不足之处,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在学生对自我进行评价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了解自身在他人眼中的形象,使学生得以更好的发展。教师也要在此过程中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评价环境,防止在互相评判的过程中,部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为宣泄自身不满的情绪,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自身存在的缺点,并学会用委婉的语句评价他人身上的不足。

(五)开展生命创作活动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较少,若想使学生明确生命的真正含义则较为困难,因此,教师可以考虑开展生命创作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生命教育的意义。针对小学语文教材而言,教师可以采用读写融合的形式,引领学生阅读教材后,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生命情感,并以自己的理解将这些想法加以升华,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还能提升学生对生命教育理念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加深学生对生命观念的意识,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时,让学生随时随地记录自身对生命的感悟,并将其融入语文作文中,从而体现生命创作活动开展的意义。例如,在教学《黄继光》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完毕后向学生讲述我国在历史革命战争中的英勇事迹,深化学生对革命英雄的认知,进而提升学生的奉献精神,并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加大对奉献精神的宣传力度,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如今我国社会和平发展的不易,引导学生理解奉献精神的伟大。教师还可以在课后为学生布置关于革命先烈的作文,使学生抒发自身对生命的理解和看法,进一步升华生命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六)建立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

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通常情况下会以成年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而在生命教育理念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学会换位思考,以学生的角度看待生命教育,并且需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在教育改革的指导下,提倡建立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改善传统教学方式中一味地说教形式,而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感知和体验,教材中的内容以图片和文字为主,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设备、实践等方式,加强学生对生命的感受。教师还应建立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这样不仅可以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还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并适时进行引导。此外,教师还应利用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加强双方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但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并且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还容易使学生向教师敞开心扉,对教师产生情感寄托。

七、 结语

综上所述,生命教育理念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提升对生命教育理念的重视程度,并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的不足之处,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采取针对性的对策,最大限度地发挥生命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理念生命语文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