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研究

2023-04-06 03:05张欣阳
考试周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分层形式

张欣阳

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会忽视学生的多样化,会采取说教的教学形式来展开单一的课堂,这种教学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是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很多学生不能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导致学生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影响了学生日后的学习。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持续出现,也为了迎合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来制定教学计划,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渠道,最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一、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要想进一步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其真正地热爱上数学,首先小学数学教师要明确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中只能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不能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来,很多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没有给予学生表达自我的机会,导致学生不能第一时间提出问题,教师也不能及时地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有的问题,问题越积越多,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了逆反心理。并且枯燥乏味的教学形式以及抽象的逻辑概念,让学生不能真正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学习目的,设置了错误的学习目标,很多学生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没有真正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这是因为教师过于强调学习成绩,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一味地采取说教形式来督促学生去进行反复的习题练习,导致学生不明白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从而影响到了学生对数学的看法。传统的教学形式,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学生只是跟着教师的脚步去学习知识,在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下去总结数学概念,这种教学形式使得学生过于依赖教师,一旦脱离教师的引导,就不知道该如何去学习知识。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心智发展的关键阶段,教师的引领会影响其日后的学习方式,所以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形式,要结合现状考虑到小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来制定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建立起创新意识和探索意识。

(二)忽视个性化差异

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数学这门学科其本身是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这对刚开始接触数学的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很多小学生没有建立起数学逻辑思维,在接受新知识的时候不能快速地理解。学生之间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教师如果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过度追求教学进度和教学成绩,就会忽视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会打击其自信心,使其逐渐地对数学产生放弃的想法。对接受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而言,教师的教学进度可能影响到了其对新知识的接受。所以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对接受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教师要适当地去拓展其学习内容和丰富其学习知识,而对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则要注重夯实其基础知识,通过这种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帮助学生摆脱在学习数学中面临的困难,让其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学生逐渐地建立起对学习数学的热爱,最终可以真正地爱上数学这门学科。

(三)忽略知识点之间的连接

建立有效的思维逻辑框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很多教师为了追求教学进度,从而没有帮助学生学会将新知识点和旧知识点进行连接,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学了新的知识点,会遗忘旧的知识内容,知识结构体系不够完整,学生没有办法灵活运用抽象的数学概念去解决问题,导致学生在学习下一个知识点时存在着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最终拉大了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对以往旧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忽视了四维逻辑框架在数学课堂上的重要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逻辑框架的构建,要将数学新旧知识点的连接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自我总结,很多学生过于追求新的知识内容,而忽视了旧的知识内容,造成新旧知识点之间存在断点,进而没有达成学以致用的学习目标。小学数学教师要高度重视抽象数学逻辑概念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性概念,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自我归纳能力,最终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一)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

之所以会将分层教学法引入小学课堂,是因为其针对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可以进行分层次的教学,教师结合实际课堂活动来对学生进行差别化的讲解,从而推动集体共同进步,这种教学形式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升级,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有所帮助,并且针对性的指导可以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符合当前的教学理念和新时期教学的发展需求。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对世界探索好奇的阶段,每一位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以及学习水平都不一样,并且,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也有所不同,传统的教学形式会使优秀的学生变得更加优秀,而不喜欢数学的学生会更加地讨厌数学,这就使得学生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很多学生会因此放弃数学,不利于班级的团结,而分层教学形式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一现象,会缩小优秀学生与不喜欢学习数学的学生之间的差距。让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逐步提升,有助于在班级形成良好的竞争状态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快速地融入小学数学课堂,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逐渐成长。

(二)有助于提高学习质量

学习质量是教学的关键,如何提高学习质量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面临的重点难题之一,以往的教学形式教师会花费大量的精力进行备课和讲课。学生的学习内容都是在教师的规划和指导下进行的,学生对自主学习不够重视,不会进行自主学习,不能建立起独立的意识,小学生的成长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引导,而让学生从小养成依赖教师和家长的习惯,会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造成影响,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展能力。通过分层的教学形式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有助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信心,找到灵活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且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去探索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分层的教学方式能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缺陷,对学生给予足够的尊重和鼓励,通过鼓励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这种教学形式进一步地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促进教师成长

将分层的教学形式引入小学数学课堂也是对小学教师的一种考验,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当前的教学情境,去对学生的知识内容进行一个整体化的分析,以往的照本宣科形式,会让学生缺乏创造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制约了学生的成长,而新时期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其在提高专业水平的前提下,创新当前的教学模式,要与时俱进,注重学生的素养培养,促使学生全方位地发展,小学数学课堂要引入思想教育,要通过分层次的教学理念来转变传统的固有教学观点,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方向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现实情况,对小学生当前的发展状况进行理性化的分析,要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以创新为契合点来展开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结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对其进行一个合理的分层,在实践中探索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力,帮助学生建立创新精神,提高当前的教学水平。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地总结当前的教学经验,要在提升学生成绩的同时,也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要与学生共同进步,通过师生共同的努力,来让小学数学课堂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能。

三、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法的有效应用

(一)结合学生群体展开分层

要想让分层教学法融入小学数学课堂当中,教师首先要结合学生的状况,对学生群体进行分层,在分层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是否热爱数学和学生的性格特点这几大部分,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一个总体的整理和归纳,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优势以及学生不完善的地方,要对其进行一个科学合理的分层,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对整堂课的节奏以及教育的强度进行一个合理的规划和调度,从而保证课堂的教学成果可以充分地展示出来,这种分层教学方式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也可以让分层教学形式充分地发挥作用。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10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内容时,可以先对学生进行一个初步的测试,测试的内容主要包括一位数的加减法、两位数的加减法以及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减法,通过这种简单的测试内容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观察学生的测试成果时,要从多方面的角度去思考,一方面要考虑到学生的计算精准度,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学生的计算时长,还要考虑学生书写是否整洁,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知,也可以让教师初步地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综合的考查情况,将学生分为基础、中等和高等三个层次,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针对基础的学生,教师要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这一类的学生还没有建立起数学逻辑思维,还处于一个入门的状态,要让其进行基础化的练习,以掌握基础知识,要不断地去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思维,针对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重复化的讲解,从而夯实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这一类的学生在做题过程中会经常出现错误,教师要给予鼓励,不要打击其自信心,从而使其能快速地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对中等学生,教师则要在完成基础教学的前提下,适当地去引导学生完成难度稍大的练习,要让学生学会探索和发现,但是要注意掌握程度,不能引入过难的习题,过难的习题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反而起到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对高等学生来说,基础知识已经很熟练了,不需要再对其进行反复的练习,反复的练习会浪费学生的时间,让学生的时间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所以,针对这一类的学生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还要适当地去拓宽学生的知识,要让学生在完成基本练习的前提下去思考更深奥的数学理论,让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内容,并且教师要对其进行定期的考核,以防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忘记了旧的知识,通过这种定期考查的方式,来建立起清晰的层次化教学,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成果,推动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二)建立数学目标分层教学

在开展分层教学的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要建立起分层教学的教学目标,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对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的教学工作不仅要帮助其掌握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帮助其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要让学困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起自信。之所以会有学困生的出现,是因为其对学习不感兴趣,其没有真正地了解数学的乐趣,很多学生对数学产生抵触心理,这种抵触心理会让其思维产生一定的限制,让学生在完成数学习题的过程中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带着不满的情绪去完成作业会影响作业的完成度以及习题的精准度,周而复始,循环反复的抵触心理会让学生逐渐地放弃数学,最终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让学生一进入数学课堂就想逃脱,而不是真正地全身心投入地去学习数学知识。所以,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学困生来说,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其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提升,从而向优等生迈进。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关键点在于习惯的养成,小学生的懒散心理状态会影响其习惯养成的计划,所以教师和家长之间要相互配合,通过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让学生逐步地感受到习惯养成计划的重要性。比如针对这一类的学生,教师可以每天让学生去完成一道习题,习题的内容主要是根据其以往经常出现错误的地方,或者是今天新学的知识点来制定,然后让家长对其进行监督,在完成习题后给予适当的奖励,通过每天完成习题来养成一天一题的好习惯,好习惯的养成会提高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可以逐步地有成就感,成就感推动其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由此看来,不同的教学目标适合不同的学生,这就要求小学数学老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动态,需要教师抓住其心理状态,制定教学计划。而对优等生来说,当前的教学目标就是提升其学习难度,提高其学习水平,这就需要教师去利用互联网等信息资料查找与当前学生学习内容有关的拓展知识,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的学习视野变得更加宽阔,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不是有限的,而是无限的,要投入无限的精力对其进行探索和发现,要让数学奥秘变得更加的精彩和丰富,推动学生对数学进行探索,从而培养全方位、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出一分自己的力量。

(三)课堂问题进行分层次讲解

新时期强调的教学模式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很多教师在课堂中会采取一问一答的教学形式来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解答,这种问答的教学形式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同时也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让学生的思维层次有效地展开。以往的教学形式中教师占有主导地位,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会采取复述的形式,将教材内容进行直接的讲解,学生缺乏思考问题的过程,很多教师认为这一知识点很简单,就对其进行大概性的讲解,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发散,所以这不符合新时期的发展要求。虽然当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已经对这一问题引起了重视,但是在提问的过程中却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层次化,部分学生并不喜欢学习数学,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会忽略他们,导致其在课堂上没有存在感。而优等生很愿意参与到教师的互动当中,因为这种互动会给予其展示自我的平台,一问一答的教学形式会逐步地拉开学生之间的距离,所以在利用这种教学形式的时候,教师要了解每位学生的特点,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要采取分层的设计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对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要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其跟随教师的脚步来学习知识,而对接受能力相对较强的优等生来说,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复杂的问题让其进行思考。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让所有学生都回答问题,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合理地安排好课堂时间,要将问题进行分层。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分层次设计问题,针对接受能力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思考“面积是什么?常见的面积单位有哪些”这一类初步入门的概念,而对接受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去自主思考怎样求面积,怎样求课桌的面积?通过这种反向思考的提问方式来让学生逐步地建立起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可以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去思考老师的问题,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当中,成为课堂的主人。由此可见,分层问题教学设计有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让教师在合理的时间内去观察每一位学生对问题的回答程度,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以便日后工作的开展。

(四)利用小组合作展开分层教学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分层教学法的时候,可以结合多样的教学形式来进行有机的组合,从而让学生之间可以优势互补,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将分层教学法与小组合作教学法进行结合,让学生之间通过互帮互助来互相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之间通过互帮互助可以取长补短。在开展小组合作的分层教学时,教师要合理地分配组员,要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质,要让小组成员的分配更加合理公平,分配组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合理的分配会让小组分层教学更顺利地开展。在开展这种教学形式的过程中,教师要高度强调分组学习,并不是要让班级形成恶性竞争,而是希望通过良性的竞争,让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引导,通过共同的学习来共同进步。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将学困生和中等生分为一个学习小组,通过这种互帮互助的学习形式,让两者之间共同进步,优等生可以引导学困生进行习题练习,对其不会的地方可以进行讲解,讲解的过程也是优等生进行温习的过程,这种教学形式可以提高学困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提高优等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小组合作分层教学方式是一个灵活变换的教学形式,每一位组员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结合其当前的教学情况以及学习情况进行轮班转换,让学生之间相互转换,从而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让学生明白集体合作的重要性,教师要及时地更新小组成员的分配情况,也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通过师生共同的努力让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法最终成为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

四、 结语

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在学生的成长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身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明确当前的教学目标,结合分层教学法来制定教学计划,要明确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分层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利用分层教学法来展开小组合作教学,结合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建立起逻辑思维,让学生可以真正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分层形式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小议过去进行时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雨林的分层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有趣的分层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