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多元取向与发展趋势

2023-04-06 09:31宋玉军
公关世界 2023年6期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发展趋势

宋玉军

摘要:历经百年,教育心理学经过了多番坎坷发展,逐渐明晰了研究对象、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研究方法、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研究领域,不断朝着科学化、系统化方向发展。在建构主义、认知主义、行为主义等多元取向的影响下,教育心理学研究呈现出研究目的教育化、研究对象全人化、研究设计纵深化、研究方法实证化、研究情境生态化、关注教育实践化等基本趋势,为教育心理学学科建设与教育实践服务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研究取向,发展趋势

19世纪末,在科学心理学的兴起与深入研究的推进下,心理学逐步延伸至教育领域,衍生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独立领域——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心理学思想的第一个声音是由德国哲学家兼教育学家赫尔巴特发出的,他依循心理学原理摸索出了“五步教学法”,为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在前人的引领下,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潜心论著,并于1913—1914年出版了三卷本著作《教育心理学》,标志着一门独立学科的正式诞生,他以赫尔巴特“五步教学法”为基础,根据实验心理学构建起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架构,以期将其打造成一门完整、规范、可操作的实验科学,因而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20世纪20年代,教育心理学方传入我国,多年来,我国教育工作者一方面继续学习并引进西方研究成果,另一方面结合国内实情进行了独立实践研究,逐步获得了教育心理学的独立性,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回顾百年间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有必要理性审视之,总结其研究取向与基本走向,以深化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建设,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更科学、高效的服务。

一、教育心理学的多元化研究取向

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教育心理学逐步朝着“双向道”发展。历经百年发展,教育心理学不再如最初只关注普适化的教学理论,而是快速向学科心理学、元认知、个体知识建构等多元方向拓展,强调将人视为完整统一的整体系统,而非割裂为部分或等同于动物进行学习过程的研究。教育心理学研究主题的不断拓展,以及多元理论观点与研究取向的并存,有效弱化了传统心理学研究范式的强势影响,转变了以往单一研究取向“一支独大”的情况。

1.建构主义取向

该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其强调通过合作、协商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目标,全面变革了教学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知识学习等过程,因而对教育心理学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以近年来SSCI数据库中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的收录情况来看,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教学方法等研究所占空间持续增加,研究主题多集中在知识建构方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参与式及体验式教学设计、简化教评参照标准、师资合作成长等方面,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之一。

2.行为主义取向

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其强调客观观察与精密测量的重要性,要求研究必须遵循自然科学所采用的控制实验取向,借助易于控制的动物学习实验建构系统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可谓上世纪中叶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一种研究取向,直至80年代初仍有很多相关研究,如个别化教学系统、不间断的持续默读,但由于其方式过于激进而遭到强烈批判,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现代行為主义保留了其合理内核,研究方式也更加温和,但也失去了绝对话语权。虽然,行为主义研究取向不断失落,但行为主义指导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仍大行其道,以动物实验而建构学习理论传统仍在继续[2]。

3.认知主义取向

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兴起,认知主义理论逐步取代了行为主义理论,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流。认知主义将实践研究对象由动物转向人,摒弃了传统“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理念,而是“先了解学生如何学习,再教学生如何学习”,这对于素来强调知识学习的学校教育而言,极具说服力。时至今日,认知主义关于学习迁移、认知负荷、信息存储、元认知、记忆术等的研究主题仍对教育心理学影响至深,而近年来兴起的内隐学习、认知神经科学、社会认知理论、动机研究等也是基于认知主义影响的热点研究课题。以内隐学习为例,关于该理论的研究从特征到范式,再到与外显学习的关系与理论假说,研究广度与深度均持续拓展,为认知心理学及潜意识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

4.后现代主义取向

后现代主义是伽达默尔、德里达、福柯等掀起的一场哲学思潮,其反对还原论与方法至上主义,强调以怀疑、批判与否定的方式探索多元可能,这种理念是对传统的反思与解构,对教育心理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后者研究主题更趋于泛化、研究问题更深刻、研究思路更开阔、研究观点更丰富、研究对象更全面,基于后现代主义的新型研究领域越来越多,如致力于研究各民族、各国家、各种族、各层次人群教育心理规律的跨文化研究,强调个体认知发展、学习风格、元认知、智力等差异的研究,关注性别或语言差异的群体差异研究,以及学科教学心理、网络教学、专家型师资培养、教与学的综合等。

5.人本主义取向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诞生于北美,成为当代心理学的最核心流派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该学派与行为主义、精神分析等学派渐行渐远,最终独立开来,在心理学领域掀起了“第三思潮”。人本主义理论模型很多,无论是马斯洛需求理论、个体中心论,还是意识谱理论、新荣格理论,其均强调的是以多元方法论、多学科融合、多维途径对整体人的教育和发展进行研究。从某种情况来看,人本主义理论方法被认为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人道主义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复苏,因此,该理论一跃成为教育心理学领域有效纠正并克服极端机械主义的核心方法,被视为极具应用潜力的“第三势力”,而以其为基础衍生出的超个人心理学紧随其后,被视为“第四势力”[3]。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很多专家开始意识到当代社会思潮与自然社会科学对心理学研究所带来的影响,将传统心理学研究所偏好的真理性、现实性、二元性、因果性等研究范式视为桎梏,强调从多维取向、多元方法、多重立场、多个视角及多样观点出发,探索心理学的后现代转向,由此形成了大众文化心理学运动、本土化心理学运动等多个理论潮流,这在极大程度上预示了教育心理学的未来走向。鉴于长期以来“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上应用”的局限性,教育心理学要在教育科学为本、心理科学为用的基本原则下,朝着更科学、更鲜明的走向发展。

1.研究目标教育化

立足更宏大的视角来看,教育心理学研究将指导个体学习与教育实践为价值旨归,这要求其不仅仅要把握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还要超越这些原理,结合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明确研究目的;从微观来看,教育心理学有别于其他专业学科,既要致力于培养合格的教师、持续改善教学活动,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不断改善学生的学习,这不仅是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指导的题中之义,也是该学科研究目标教育化的生动体现。因此,未来相关研究势必要打破一贯跟着教改走的传统,根据政治、经济、教育发展需求,在吸收多元理论流派合理内核的基础上进行有机融合,为教学改革与发展指明方向。

2.研究对象全人化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教育心理学专家张春兴在探讨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之时,就已然提及了研究对象的全人化观念。传统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较为狭窄,主要集中在学校教育情境中的人,即学生群体,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学校教育逐步与家庭、社区融为一体,学习行为也不仅仅发生于学校与学生群体中,因此,教育心理学研究将逐步以全人为对象。教学心理学研究将面向全人教育的人格发展观与社会多元观,除了教会个体读书求知,还要教会其为人处世,将基于全人取向的理念贯彻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使所有学习者均可习得知识、适应环境、养成独立生活的能力,成长为人格健全的理想个体[4]。

3.研究设计纵深化

近年来,教育心理学研究设计的纵深化趋势明显,以近五年来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的文献来看,三分之一的研究采用了追踪研究设计,还有些采用了聚合交叉设计,实验方法研究中横断研究设计的运用不断增加,加上诸如ERP、PET等高科技手段与高复杂性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为教育心理学开辟了全新的研究途径[5]。不仅如此,相关研究倾向于采用全国范围、多种族、差异群体等大样本,对数据的统计分析也更精确,如以多层线性模型分析嵌套结构的大数据、以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潜变量的关系、以个体为中心的聚类分析研究学习动机,复杂而多元的研究设计更科学、精准地反映了各影响因素对个体学习的作用。然而,越想立于该领域的顶端,对技术、方法的要求就越会成倍增长,由此引发的批评声也越多,因此,未来有关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或将一改过分追求量化的情况,增加质化或质、量结合的研究设计,以提高研究的全面性与科学性[6]。

4.研究方法综合化

在方法学上,传统教育心理学研究经历了哲学取向、教育科学取向、心理科学取向三个发展阶段,其中,哲学取向以哲学思辨方法为主,缺乏实证,不甚科学;教育科学取向强调在教育情境下开展教育心理学研究,但桑代克科学教育运动的失败使相关研究失去了动力;心理科学取向强调在人工控制情境下研究动物学习过程,以构建精准的学习理论,但却背离了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定位。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单一化研究途径已然阻塞,解构化、叙事化、建构化等多样化综合方法备受青睐,配合多元方法的优势互补,为教育心理学的深度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5.研究场景生态化

教育心理学在场景应用方面上有着极为强烈的反应,因此,未来的相关领域研究将更强调研究情境及研究成果的生态化,通过自然环境创建非参与式的研究情景,探索显示教育顺然发射的心理行为机制,并通过教育实践解决“教”与“学”环节存在的诸多问题。不仅如此,相关研究还将从以往抽象、单一的思路逐渐朝着计算、阅读、写作等具象问题与垂直细分方向延伸,通过学科细化破解教学实践与理论的脱节问题,同时推动教育心理学理论逐步朝着纵深方向拓展[7]。

6.关注教育实践化

教育心理学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还是一门应用学科,因此,未来教育心理学研究将更关注教育实践化,强调实践应用的指导性与针对性。一方面,教育心理学研究将致力于服务政策制定,如关于义务教育阶段留级制度的研究、特殊教育政策的制定等;另一方面,教育心理学研究将更关注教育现实情境取向,通过跟踪国际研究主流,把握本国文化教育与他国异质文化教育的共性与差异,继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心理学的“他山之石”;此外,教育心理学研究将着力澄清传统经验或常识,以避免因缺少限定性而影响研究成果的转化,如榜样树立问题的研究、成绩与学习投入关系的研究、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等[8]。

三、结语

综上,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多元研究取向及发展趋势显然是无法阻挡的,无论是行为主义、认知主义,还是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无不具有其独特而完备的理论体系,其推动着教育心理学研究逐步朝着取向多维、方法多元、立场多重、观点多样的方向发展。以往人们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落后于教育教学实践,具有后置性特点,但近年来的教育政策研究显示,教育心理学研究可通过引领教育政策制定为教育实践指明方向,这无疑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深入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艾瑞克·安德曼,马淑风,姜怡,杨向东.教育心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与艾瑞克·安德曼教授的对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40(11):123-134.

[2]刘桂荣,张景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特点和趋势——基于2011-2015年《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刊载文章的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62 (04):123-132.

[3]董刚,陈良.百年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反思[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4(07):126-130.

[4]张春兴.从思想演变看教育心理学发展宜采的取向[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01):87-93.

[5]任凤芹.教育心理学及其课程教学的人文性彰显与合理性建构[J].当代教师教育,2020,13 (04):77-81.

[6]叶浩生,杨文登.教育心理学:历史、分歧与超越[J].教育研究,2012,33(06):103-111+149.

[7]张大均,苏志强,王鑫强.中德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比较研究——基于2000—2010年发表论文的分析[J].教育研究,2015,36(04):115-123.

[8]王力娟,张大均.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多元取向及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学刊,2007(02): 11-14.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实验小学南校 北京 100176)

(责任编辑:刘占行)

猜你喜欢
教育心理学发展趋势
浅谈利用教育心理学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职业院校《教育心理学》课堂如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心理学发展概述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论教育心理学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