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背景下“三个课堂”困境与路径研究

2023-04-06 07:34朱丽媛王文龙
公关世界 2023年6期
关键词:三个课堂引言高等院校

朱丽媛 王文龙

摘要:教育公平一直是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三个课堂”的有效提出能够进一步解决教育均衡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本文分析高等院校背景下“三个课堂”的归因分析及应对措施,从教师教学能力、反馈机制、教学理念三方面进行研究,为缩小高等教育差距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三个课堂,教育教学,高等院校

引言

我国处于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信息技术不仅在教育中有所涉猎,在医学、工程、农业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指出:“大力支持偏远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信息网络下的扶智工作。[1]”信息化教育对我国的整体教育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局面更加需要教育信息化的帮助。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中明确说道:“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全国基础教育会议部署要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作用。”[2]

信息科技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思维和方法,也改变了我们的教育形式。偏远地区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问题,《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到坚持“扶贫必扶智”,引导教育发达地区与薄弱地区通过信息化实现结对帮扶,以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方式,开展联校网教、数字学校建设与应用,实现“互联网+”条件下的区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缓解教育数字鸿沟问题,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由此,我国于2020年正式提出“三个课堂”的教学形式,进一步深化线上教育。2020年3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到 2022 年全面實现“三个课堂”在学校中的常态化按需应用的目标。[3]

“三个课堂”有利于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课的问题得到根本改变,促进教学质量,发展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推动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个课堂”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名师为媒介,以名校为平台,从而进行线上教学活动的一种教育教学方式。本文从教师教学能力、反馈机制、教学理念三个方面出发,对高等院校背景下的“三个课堂”所遇到的挑战和措施进行分析。

一、“三个课堂”的内涵

三个课堂指的是“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探寻数字化社会背景下育人方式和教学模式,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现实需求。

“专递课堂”主要针对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采用同步上课、利用互联网按照教学进度推送适合的优质教育资源等形式,帮助其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名师课堂”强调共享性,主要针对教师教学能力不强、专业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通过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等方式,发挥名师名课示范效应,探索网络环境下教研活动的新形态,以优秀教师带动普通教师水平提升,使名师资源得到更大范围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名校网络课堂”强调开放性,主要针对有效缩小校际之间教育质量差距的迫切需求,以优质学校为主体,通过网络学校、网络课程等形式,系统性、全方位地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或全国范围内共享,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高质量教育需求。

“三个课堂”改变了课堂教学形式,使课堂教学形式不再单一化,课堂教学形式越来越重视学生主体性、个性化的培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三个课堂”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名校教师的师资能力、感受名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培养学生多元化发展,缩小教育差距,享受更有质量的教学资源。

二、高等院校背景下“三个课堂”的难点与归因分析

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有着重大的影响。虽然“三个课堂”的教学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问题,但也给我们带来了挑战,如教师教学能力、校际合作、教学反馈三方面的教育问题。

1.教师教学能力亟待提升

“三个课堂”的推广对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教师理念及教师方法有重要的影响。首先,教师信息素养能力不足。主讲教师与教学点教师需要进行线上授课,但是大部分教师在平常教学中没有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线上教学的经验,当主讲教师与教学点教师遇到网络崩溃、不会共享屏幕及不能及时理会学生在线上课堂发的消息等方面的情况时,不能够及时有效地发挥教师机智作用处理相关事件,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理念需要转变。一方面主讲教师与教学点教师没有真正的意识到“三个课堂”的作用与意义。另一方面,主讲教师将传统的线下教学方式完全照搬到线上教学模式,导致了教育教学活动的不连贯、不适合、尴尬的情况。

最后,双方教师沟通不足。通过“三个课堂”的教学,由于主讲教师与教学点教师在课前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与校本教研的工作,在“三个课堂”中没有将学生的认知水平、当地特色和主讲教师的风格有效结合,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不完善、效果不达标的情况出现。主讲教师与教学点教师对“三个课堂”教学形式的理解片面化,认为“三个课堂”就是同步课堂的意思,认为只是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搬到网上课堂进行教学,这是片面的、不具体的,不利于教学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因此,加强双方教师有效沟通是非常有必要的。双师互动是对“三个课堂”整体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教师是课堂的主心骨,教师具有办好教学的心,课堂的教学效果才能正常进行下去。综上所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在学生对知识理解、榜样的学习等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校际联动有待加强

“名校网络课堂”是校与校之间的合作联结,主讲学校与教学点学校之间对当地特色、学生认知水平的研究分析,共同探讨适合教学点学校的教学方法。一方面,主讲学校和教学点学校之间对教学资源的认识较为单一。若是主讲教师根据自身学校的学生特点进行备课上课,导致“名校网络课堂”不适合教学点学校学生吸收与接纳。教学点学校将主讲学校的课程资源直接拿过来进行使用,没有根据自身学校的特点、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有效内化、创新与了解,将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主讲学校和教学点学校间对“三个课堂”的组织形式不完善。由于主讲学校和教学点学校之间教学制度、师资力量、学生的知识水平等各方面不同,造成主讲学校和教学点学校之间的衔接无效,教学点学生吸收不了,从而教学效果质量不佳。

3.教学反馈亟待完善

教学反馈是课堂教学效果具有指导性的教学活动方式。学生反馈不及时。由于“三个课堂”的教学模式,导致主讲教师和教学点学生不在同一空间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主讲教师无法及时有效地关注到教学点学生对知识的及时反馈与解决教学问题,容易导致“三个课堂”成为主讲教师的“一人课堂”,以及学生成为“灌输式”的学习工具,不便于创造性、个性化的教学发展。主讲教师不能及时客观的接受到反馈信息,导致主讲教师自身的课程教学效果得不到改善进步。

三、在高等院校背景下“三个课堂”的提升策略

1.教学理念的转变

首先,加强学校管理层对“三个课堂”教学理念认识的转变。政府层面出具相关政策文件下发给学校,促进学校管理层对“三个课堂”的落实加以重视;政府对“三个课堂”具体落实做得好的相关学校进行表彰及奖励,对“三个课堂”的落实浮于表面的学校给予相应的惩罚。学校实行“推门听课”制度,“推门听课”作为一种了解教师真实上课情况的听课方式,其目的在于督促教师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和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其次,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方面,以“名师课堂”为平台和载体,需要主讲教师和教学点教师共同根据教学点学生的知识水平,当地教育特色,主讲教师的教学风格进行沟通交流,进而筛选出课前教学资源、课中教学方法及课后教学反馈,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从而达到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再次,加强教师对“三个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一方面,通过完善激励机制促进主讲教师和教学点教师的理念加强。主讲学校成立“三个课堂”专门小组,通过激励机制定期对主讲教师进行“三个课堂”的评价及奖励。同样的,教学點学校成立“三个课堂”专门小组,通过激励机制定期对教学点教师与主讲教师之间的衔接频率与效果、校本研修的过程进行评价与奖励。

另一方面,通过学校建立的“三个课堂”的专门小组定期给主讲教师与教学点教师进行会议指导工作,渐变式的转变主讲教师与教学点教师对“三个课堂”的思想意识,提高主讲教师与教学点教师的教学能力。

最后,改善社会对“三个课堂”的偏见。通过学校和政府共同合作,削弱对“三个课堂”的质疑。政府把握社会舆论,宣传“三个课堂”对高等教育的意义与促进作用;学校根据政府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提升教学质量及促进教育改革。

2.种子教师的培育

一所名校的诞生离不开优良的师资力量,因此一所学校需要新鲜的血液和优质的师资,进而来促进学校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强大。首先,培养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种子教师。一方面,通过“三个课堂”的教学实施来提升教学点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主讲教师通过直播或录播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教学点教师充当“助教”的身份,来解答学生在聊天框中的疑问,如网络卡顿、知识点不清等相关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学点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促进教师教学机制的提升,发挥教师机智作用,能够应变网络中的突发情况。

另一方面,通过学校建立“三个课堂”的专门小组定期培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掌握基本技能。参与信息技术培训的教师,将参与的时间以打卡的方式进行积累,对于参与时长多并且完成较好的教师,将这一表现归到激励机制中,以期促进信息素养能力的发展。

其次,培养教学点教师的教学能力。一方面,上课前,主讲教师与教学点教师对教材、学生学情、当地特色、课程标准进行分析与研究,选取适合教学点学生的知识内容,筛选适当的教学案例与知识内容有机结合,促进教学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继而达到创新作用。教学点教师通过与主讲教师沟通交流,可以扩大教学点教师的认知面、学习主讲教师的教学思维、教学方法及教学特色等,进一步提高教学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通过“名师课堂”的作用,教学点教师以“助教”的身份帮助主讲教师有效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另一方面,在课中,教学点教师通过观摩主讲教师的上课过程能学习到主讲教师上课时如何吸引同学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参与积极性、名师的教学机智、教学特点等。教学点教师利用“三个课堂”来强化巩固自身的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3.教学反馈的完善

首先,筛选先行组织材料。在上课之前发布本堂课的相关视频、动画、文件、图片等,让学生对本堂课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授课之前主讲教师通过“三个课堂”的会话功能以诊断性评价功能的形式对学生当前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做评价,让主讲教师对当前学生的知识水平有所了解,主讲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活动。

其次,发布课后测试题。下课之后主讲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本堂课的测试题,适当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进而接收到反馈信息,主讲教师根据反馈信息进行自我反思与总结,为下一次的课堂教学做好充足准备。

最后,完善评价制度。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不定时的采取“推门而入”听课方式,利用网络平台进入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学校领导听课并评价主讲教师与教学点教师之间的合作效率、备课效果是否适用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教学效果;学生定期对“三个课堂”的教学效果和主讲教师育人方面的教学水平做出评价,有利于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

四、结语

本文以“三个课堂”按需常态化应用为目标和基础,分析高等院校背景下的“三个课堂”所遇到的困境和应对策略,提出解决“三个课堂”的困境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帮助,如校际联动、教学反馈、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等,鼓励多样的社会力量参与到高等院校背景下“三个课堂”的建设中,共同探讨如何实现跨校际的师资传递,如何促进高等院校背景下“三个课堂”的教育教学的应用,以期为提高教学质量、缩小高校之间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8(04):118-125.

[2]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Z].教基〔2021〕1号.

[3]朱丽媛.“三个课堂”的课程思政融合探索[J].理论观察,2021(11):35-39.

(作者单位:1.喀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喀什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新疆喀什 844000)

(责任编辑:姜秀靓)

猜你喜欢
三个课堂引言高等院校
高校学生党校“三个课堂”育人模式探索
有效利用“三个课堂”,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
药用植物野外实践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