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思维培养的高中地理海洋教学设计

2023-04-09 09:08马婷孙志高
地理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综合思维国家安全

马婷 孙志高

摘 要:高中地理海洋教学通过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海洋以及海洋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以“海洋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一课为例,依据三沙市的实际情况,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对其海洋自然特征、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进行探究,引导学生思考海洋问题的成因及其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

关键词:综合思维;海洋教育;国家安全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3)04-0024-04

一、课标要求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综合思维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运用综合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有助于人们从整体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课标中海洋地理相关内容强调帮助学生从海岸到海洋、海表面到海底全方面认识和理解海洋,其中涉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全面分析和认识海洋环境的能力;强调关注海洋自然特征、海洋资源、海洋保护和海洋权益等问题,各部分内容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有利于学生系统认识海洋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强调引导学生感知不同时空海域的差异性,无论是从海岸、海表面到远海、海底的认识过程,还是海洋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亦或是对海洋开发利用范围的拓展,均有利于学生从动态视角去认识海洋环境以及海洋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因此,高中地理海洋教学有助于学生从整体角度,系统、动态地认识海洋环境以及海洋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综合思维核心素养。

二、内容分析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海域辽阔,赋存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资源开发基于海洋的自然特征,而人类对于海洋资源的需求使得海洋资源开发应运而生。尽管海洋资源开发促进了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但同时也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严重影响了海岸带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更需要考虑如何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树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所能利用的海洋空间也会逐渐拓展,由此导致相关国家对于部分海域的管辖权可能存在一些争议,这就需要对海洋权益进行明确。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是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四节的内容。本节要求“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海洋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涉及海洋自然特征、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等问题(图1),是综合思维程度较高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通过要素的综合、时空的综合以及地方的综合,可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核心素养。

三、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倡教师在继承传统教学优点的基础上,尝试更多地运用问题式教学、实践教学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其中问题式教学的基础是问题的设计,而问题的确定应考虑与实际情境相关联,可覆盖若干要求或教科书若干章节。“海洋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的教学设计更适合运用问题式教学,通过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问题链设计可使教学内容的结构化与关联性更加突出,有助于學生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海洋环境以及海洋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综合思维核心素养。本文基于三沙市的实际情况,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1.创设问题情境

几十年来,一些国家出于利益驱使侵犯中国南海诸岛的主权,掠夺海洋资源,严重损害了我国的海洋权益。为了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国务院于2012年6月21日批准撤销海南省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中沙群岛办事处,设立地级市——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相关海域。

2.设计问题链

在问题情境创设的基础上,设计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问题链(表1)。问题的设置应注意层次深入的适度性以及问题的有效性,引导学生思考海洋自然特征、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等问题的前因后果,形成全面、系统、动态的综合思维。

3.活动探究

【探究一】三沙市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

[情境创设]三沙市位于我国海南省,在中国南海海域疆界线范围之内,被9条断续国界线所包围。三沙市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拥有独特的珊瑚礁地貌;海水盐度较高,透明度大,色彩丰富,海洋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南海群岛海底蕴藏着大量有价值的矿产,新型能源可燃冰储量十分丰富,石油地质储量多,被称为全球“第二个波斯湾”。

[问题设计]问题1:三沙市的地理位置有何特殊性?

[师生小结]三沙市是中国纬度位置最南端的城市,与多个国家相邻。

[问题设计]问题2:基于三沙市自然地理特征,分析三沙市拥有哪些资源。

[师生小结]国土资源、渔业资源、海水资源、矿产资源、石油资源、可燃冰资源、旅游资源。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三沙市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培养学生多要素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

【探究二】三沙市的海洋资源开发

[情境创设]三沙市丰富的自然资源一直以来为中国渔民以各种方式开发利用,新时代除了大力发展旅游业、捕捞和环礁潟湖养殖渔业外,我国将南海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纳入国家能源战略之中。“蛟龙号”载人深潜技术在深海勘探方面取得突破,“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为南海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奠定了技术基础[1]。

[问题设计]问题1:将三沙市的资源归类到学术界常用的五类海洋资源中(表2)。

[师生小结]海洋生物资源:渔业资源;海洋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可燃冰资源、石油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水资源;海洋空间资源:国土资源、旅游资源。

[问题设计]问题2:三沙市海洋资源开发在时空维度上的变化及原因。

[师生小结]变化:从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油气、旅游等海洋资源开发同时推进;从近岸海面向远洋海底拓展海洋资源开发空间。原因:新时代我国海洋权益意识增强,海洋勘探及开发能力显著提高。

[设计意图]掌握海洋资源的主要分类,思考海洋资源开发在时空维度上的变化及原因,培养学生时空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

【探究三】三沙市对我国国土安全的重要性

[情境创设]海洋国土指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特定海域及其上空和底土,不仅包括一国的内水和领海,还包括该国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三沙市本区岛礁虽小,但散布面积广,管辖的海域面积超过200万km2,约相当于我国海洋国土面积的2/3[2]。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国家对内水和领海内的一切人和物享有专属管辖权;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享有勘探开发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享有对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学研究、海上人工设施建设的管理权。几十年来,中国南海海域周边的一些国家出于利益驱动,侵犯我国南海和南海诸岛的主权,掠夺海洋资源。当前,南海和南海诸岛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热点海域之一[3]。

[问题设计]问题1:结合《国际海洋法公约》规定的国家海洋权益,说明为什么三沙市拥有丰富的国土资源。

[师生小结]三沙市虽然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小的地级市,但拥有广阔的海洋国土面积,有着丰富的国土资源。

[问题设计]问题2:设立地级市——三沙市有何重要意义?

[師生小结]三沙市的设立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可提高三沙市海洋资源的开发能力,发展南海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保护南海岛礁安全。

[设计意图]基于《国际海洋法公约》规定的国家海洋权益和设立地级市——三沙市的意义,培养学生地方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

【探究四】三沙市的海洋生态环境

[情境创设]三沙市海域广阔、岛礁众多、海洋资源丰富,但极易受到海洋自然灾害的影响,面积最大的永兴岛也仅2.1km2,岛上用水主要靠雨水净化和补给船定时运送。在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过度捕捞及炸鱼等破坏性捕捞方式造成了南海珊瑚礁的严重破坏,当地建设项目和渔船排放的油污水以及部分无序排放的生活污水导致藻类大量繁殖,降低水中的含氧量,抑制珊瑚的生长,进而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不利影响[4]。

[问题设计]三沙市在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为什么需要注意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师生小结]首先,三沙市土地承载力低、淡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脆弱;其次,海洋资源开发可导致污染物排放多、海洋生态环境负荷大等问题。因此,在海洋资源开发的同时必须重视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

[设计意图]基于自然环境基础,让学生认识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在海洋资源开发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4.构建思维导图

本节课基于三沙市的实际情况,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对其海洋自然特征、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海洋问题的成因及其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核心素养(图2)。

参考文献:

[1] 李国强.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政策调适[J].国际问题研究,2014(6):104-115,132.

[2] 张耀光,刘锴,刘桂春,等.中国海南省三沙市行政建制特点与海洋资源开发[J].地理科学,2014,34(8):971-978.

[3] 赵焕庭,王丽荣,袁家义.南海诸岛的自然环境、资源与开发——纪念中国政府收复南海诸岛70周年(3)[J].热带地理,2017,37(5):659-680,693.

[4] 赵焕庭,王丽荣,袁家义.南海诸岛珊瑚礁可持续发展[J].热带地理,2016,36(1):55-65.

通信作者:孙志高

猜你喜欢
综合思维国家安全
漫溯学生思维之湖,科学导航促思启智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科素养
我国刑法中“恐怖活动组织”的犯罪学分析
国家安全视角下的战略物资储备立法完善
以整体思维统筹卓越法律人才本科教育
环视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政治之新视角
儒学创新为中华文明“走出去”提供战略支撑
华人卷入两起涉美“国家安全”案
中西文化差别之源:大小关系相反的时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