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案例资源的优化策略

2023-04-10 01:10高娟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3年2期
关键词:优化整合道德与法治

高娟

[摘 要]小学生对生活中的学习资源比较敏感。教师借助生活案例进行教学,能够给课堂教学注入活力,让学生在生活案例解读和分析中建立学习认知。教师深潜教材之中发掘信息、搜集课外教辅材料、借助网络筛选案例信息和结合学生生活展开案例整合,都能够获得有效的生活案例信息素材,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案例资源;优化整合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06-0038-03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引入生活案例,能够给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信息支持,有利于激发学生解读、分析案例的积极性,凸显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有筛选意识,结合学生的生活认知展开相关操作。生活案例资源来源很广,教师要从多个视角展开发掘和探索,如深潜教材展开搜集、借助教辅进行整合、利用网络进行借鉴、结合生活进行融合等,为生活案例的解读、分析提供条件,从而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

一、发掘教材案例信息,创设案例教学情境

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基本载体,对教学案例展开整合处理,为学生提供更多鲜活的案例,为学科教学创造良好条件。教材具有普适性的特点,教师要对相关案例进行必要的优化处理,以符合教学需要。学生对熟悉的生活案例比较关注,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认知展开案例设计、投放、解析和归结操作,让学生在鲜活案例的学习过程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教师借助案例进行教学,能够给学生提供生活认知的机会,其助学效果更突出。

教材中有丰富的案例,教师要有深度发掘的主观意识,从不同角度展开思考和融合,提升案例教学的适配性。如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时,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后,利用多媒体播放生活案例视频并提问:“这个视频展示了家庭聚会的场面,大家仔细观看,看谁有更多新发现。特别要关注案例中人物的对话,你赞同他们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在观看时,教师适时给出一些提示,要求学生不仅要结合生活展开思考,还要对案例中人物的观点进行融合处理。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的个性化观点不断涌现出来。“这次家庭聚会,大人孩子都喝酒了,这是非常错误的。其中,有的家长还说这样可以活跃气氛,说孩子喝点酒有利于血液循环,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家宴中有人当众吸烟,给他人造成了一定的伤害,这是很不道德的做法。”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观点进行点评,将案例讨论推向高潮。在课堂辩论环节,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互动:“有人说拒绝烟酒要态度坚决,不能存有侥幸心理,拒绝烟酒就要彻底;也有人说,偶尔放松一下没有关系,不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你赞同哪一种观点?”学生对这些说法有不同的选择,课堂辩论气氛逐渐形成。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鼓励他们大胆辩论,讲述自己的理由。学生纷纷发言,运用多种案例作为观点支撑,课堂辩论气氛活跃。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时进行干预,肯定学生的积极思考。学生对案例展开深度剖析,学习认知呈现多元化特征。

教师深入教材之中,对其中的案例进行直观展示,给学生提供立体化的信息素材。学生主动参与案例的讨论,发表自己的个性观点,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这些案例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教师从这个角度展开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还给学生带来了学习启迪,助学效果十分突出。

二、搜集教辅内容素材,改进案例解读方式

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围绕教材进行学习,还要从丰富多彩的教辅材料中搜集一些信息资源。教师可利用学生搜集到的教辅资料,通过多种方式整合有价值的信息,为学科教学提供素材资源。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大量案例的支持,教师从不同角度进行整合,能够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如果教师能够发动学生展开案例搜集活动,无疑能给学生提供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学生在阅读教辅材料时展开信息搜集,其學习收获也会更丰富。

教辅材料中的许多案例有很高的讨论价值,教师需要进行整合处理,让教辅材料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决定班级事务有原则》时,教师利用学生手中的教辅材料整合一些生活案例:“某班级制订了一套纪律管理措施,对课间追逐打闹现象提出要求。在具体执行时,有一个学生拒不执行相关规定,依旧随意追逐,班干部批评他时,他坚持说班级制订的制度是班干部几个人的事,他并没有同意,所以这个制度管不着他。你对这个学生的做法持什么观点?说说你的理解。”案例展示后,学生进入互动交流环节。教师则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倾听学生的意见。有的学生对这个同学的做法进行了批评:“班级事务由集体决定,每一个人都需要遵守,不能搞特权,不然班集体就会是一盘散沙。”有的学生说:“集体是大家的,环境也是大家的,不能将自己的自由建立在损害大家利益的基础之上。”为激发学生深度思考,教师要求学生列出一些具体的案例,说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学生开始搜集相关案例,并主动展开介绍。例如,有的学生展示手机管理问题的案例:“有同学带手机进入班级,对他人造成了一定影响,甚至手机在课堂上发出了声音,这需要严格管理。”有的学生则不以为然:“如果严格管理,不让任何人带手机进入课堂,我们没有工具上网查阅相关学习信息,这有什么好处?”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观点给予积极评价。

生活案例资源来源广泛,不管这些信息来自哪里,只要能够与教学内容高度契合,便具有借鉴价值。教师借助教辅材料广泛搜集案例信息,给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资源支持,这无疑对学生是一种激励。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搜集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三、借助网络筛选内容,丰富案例整合路径

除了从教材与教辅中获取案例,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等渠道搜集案例,并对众多案例进行筛选,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资源,确保学科案例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还可以适时提出一些案例解读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深入分析和思考,从而获得丰富的教学启动力。小学生有主动应用网络的意识,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参与生活案例搜集活动,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机会。

教师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查询相关信息,学生积极响应,其助学效果值得期待。如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我们神圣的国土》这一课时,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了网络信息搜集任务:“借助网络渠道,搜集我国地形、河流、高原和瀑布等方面的信息,并挑选其中一个方面做重点搜集,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如能介绍典型案例最好。”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积极给予响应。在课堂展示环节,学生踊跃介绍,学习气氛十分活跃。教师要求学生重点讲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如学生介绍了攀登珠穆朗玛峰方面的新闻,重点介绍了长江水运方面的案例。为了给学生提供更鲜活的信息,教师现场进行网络链接:“通过学习这课内容,大家对我们的国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你还想知道什么呢?不妨给出一些关键词,我们现场进行网络信息搜集,看看能够找到什么。”学生快速做出反应。有的学生说:“我想知道珠峰到底有多高。”教师现场链接,输入关键词:珠峰。百度上立刻呈现出珠穆朗玛峰的相关知识,还有图片信息,教师随机点击一些图片,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教师引导学生借助网络展开信息搜集,成功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让教学内容变得丰富起来。学生从自己喜欢的角度展开信息搜集,不仅拓展了知识面,还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结合生活推出案例,延伸案例应用维度

学生在生活中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如果将这些经验与学科教学内容结合,自然能够生成更多生活化的案例素材,为学科教学提供信息支持。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中的内容与学生生活有着紧密联系,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对应引导,让学生参与生活案例搜集、展示、分析、归结等活动,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的学习契机,也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教师要求学生结合生活经历列举案例,学生的感觉会更真实,能为课堂学习带来生机和活力。如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中华民族一家亲》时,教师展开学情调查:“我们班有少数民族的同学吗?”结果没有找到是少数民族的学生。教师进一步询问:“很多同学都有旅游的经历,肯定有不少接触少数民族的机会,期间是不是发生了一些事情呢?回忆一下有哪些难忘的经历?”学生进入互动交流环节。经过一番回忆,有的学生讲述了自己的生活案例:“今年去内蒙古大草原旅游,来到草原后,发现少数民族的人手持哈达,为远道的来客敬酒,那场面很温馨。据说,敬酒和献哈达是非常尊贵的礼节,我们能够有这样的待遇,真的非常感动。”有的学生说:“我参加了傣族的泼水节,那场面很是热闹。虽然每一个人都成了‘落汤鸡’,但民族大团结的场面很感人。”教师让学生展示旅途中的事情,学生再度展开热议。有的学生列举案例:“坐公交车时,遇到几个新疆来的维吾尔族人,大家纷纷给他们让座,还热情询问他们要到哪里去。虽然他们汉语说得有些生硬,但大家交流起来还是比较和谐的。”有的学生说:“我们经常到附近一家兰州拉面馆吃饭,这是回族人经营的。每次去那里,老板都热情招待,我们都乐于到他这里消费。”教师对学生列举的案例进行梳理和总结,对学生的认知给予肯定。

学生的生活经历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邀请学生呈现生活案例,为学科学习带来更多的学习动机。生活案例有不同的呈现方式,由学生进行讲述,能够凸显其学习主体地位,获得较好的助学效果。

五、深入社会筛选案例,促进案例认知内化

学生有生活认知基础,也有参与社会生活的诉求。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社会生活寻找一些案例,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小学生对社会生活存在一定的陌生感,但学科教学与社会联系紧密,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些社会案例,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触动。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展开深度的社会调查,将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融合,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如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古代科技耀我中华》时,教师在导学阶段,给学生講述真实的社会案例:“中华古代科技高度发达,如今还在实践应用的中医药,创造了许多的医学奇迹。有这样一个真实案例,一个患有癌症的人,被西医判定只能活三个月,在中医的调养下,奇迹般生存下来,如今这个患者已经健康生活了二十年,这说明中医药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在你的生活中,还有这样的案例吗?不妨展开社会调查,将相关信息进行集中展示。”学生接受这个学习任务后,都能积极行动起来,深入到家庭和街道展开调查,搜集丰富的信息。在课堂展示环节,学生主动展示一些生活调查案例。如:“针灸是我国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小小银针能够治疗很多疾病,不仅在中国有广阔的市场,还远播到世界各地,为人们消除病痛做出积极贡献。”“最近去四川旅游,参观了都江堰,在导游介绍下,我们对这项水利工程有了全新认识。这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其设计构造极为缜密,技术含量极高,这项工程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教师对学生展示的信息进行总结和评价。

教师列举社会当中的案例,为学生提供社会调查的动力。学生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不是很熟悉,通过调查学习,形成了系统性认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代科技更是博大精深,学生深入到社会生活中进行学习,能够赢得学习主动权。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和学生生活有许多融合点,教师借助生活案例展开教学,能够给学生带来真切的学习体验。在生活案例材料搜集、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关键作用,深入教材进行发掘,以获得丰富的案例信息。如果有需要,教师也可以借助网络进行案例搜集,结合学生生活展开案例整合处理,以形成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科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强力支撑。

[ 参 考 文 献 ]

[1] 白玉珍.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安徽教育科研,2020(23):77-78,87.

[2] 杜桂珍.小学道德与法治体悟式教学的“四个融合”[J].教学与管理,2020(32):65-66.

[3] 陆宏英.小学道德与法治思维课堂的教学建构[J].中小学德育,2020(10):28-31.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优化整合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谈课堂教学中的 “预设” 与 “生成”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优化整合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