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对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拉动作用分析

2023-04-10 01:48林超
中国市场 2023年9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汽车产业

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汽车产业与关联产业的产业关联度、典型区域的汽车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得出结论:①汽车产业关联度高,且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下,继续提升;②汽车产业变革,导致其与传统行业的关联度下降、与符合消费升级和产业变革方向的产业关联度增加;③汽车产业既能支撑区域经济的增长,也能驱动有基础的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关键词:汽车产业;消耗系数;产业关联;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407.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3)09-0071-03

DOI:10.13939/j.cnki.zgsc.2023.09.071

1 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重要且稳固

本部分用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根据投入产出表计算。,论述汽车产业关联度。直接消耗系数,指某一产品部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单位总产出直接消耗各产品部门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揭示部门间的直接联系;完全消耗系数,指全部直接消耗系数和全部间接消耗系数之和,揭示部门间的直接和间接的联系[1]。

1.1 静态看,汽车产业关联度高

汽车产业(汽车整车行业和汽车零部件及配件行业)的产业关联度非常高。2018年,汽车整车行业的直接消耗系数是0.772、完全消耗系数是2.428,在153个具体行业中分别位列第52名和第20名;汽车零部件及配件行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分别是0.805和2.492,分别位列第20名和第14名。

完全消耗系数(如表1所示)比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和汽车整车行业更高的行业主要有4大类,基本都与日常生活、工作息息相关: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办公用品、广播电视设备和雷达及配套设备为代表的设备制造业、针织或钩针编制及其制品为代表的“衣”、家用器具為代表的日用品。

1.2 动态看,汽车产业的产业关联度“增强—平稳—减弱—增强”

如表2所示,2002—2018年汽车整车行业、汽车零部件及配件行业的消耗系数(即产业关联度)经历“增—稳—减—增”的过程。经过多年的发展,20世纪末我国汽车产业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进入21世纪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其产业关联度随之逐渐提升,并于2007—2012年达到峰值;2018年,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逐步取得成效,汽车产业进入了快速的技术变革期,其产业关联度再次增强。

1.3 分行业看,汽车产业的发展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2002—2018年,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及配件与具体行业的关联度变化趋势是变化的,并体现出明显的产业升级趋势。以汽车整车行业与其他具体行业的直接消耗系数为例,见表2。

产品轻量化和感官品质需求提升等产业升级,导致汽车整车对钢压延产品、锅炉及原动设备、橡胶制品、泵/阀门/压缩机及类似机械、有色金属压延加工品、塑料制品等传统行业的直接消耗系数下降。其中,随着汽车轻量化技术的不断发展[2],钢压延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下降最为明显,由2002年的0.049下降至2018年的0.022,关联度排名也从第3下滑至第6;受汽车质量尤其是感官品质的不断提升[3],橡胶制品和塑料制品的直接消耗系数也下降明显,分别由2002年的0.026和0.018下降至2018年的0.014和0.008,关联度排名由第5和第10下滑至第11和第18。

商业模式变革和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等产业升级趋势,导致零售、批发、商务服务、电池、电子元器件、其他电子设备、视听设备的直接消耗系数在增长。一方面,随着新势力汽车企业推动的车企品牌直营模式等新的销售商业模式不断出现[4],零售、批发、商务服务的直接消耗系数不断提升,如汽车整车对商务服务的直接消耗系数由2022年的0.019上升至2018年的0.024,排名由第9上升至第5;另一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汽车整车对电池、电子元器件、其他电子设备、视听设备等的直接消耗系数也不断提升,2002年对电池的直接消耗系数忽略不计,2018年已分别达到0.015、0.004、0.003和0.002,尤其电池的直接消耗系数位列第7名。

2 汽车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汽车产业在不同省/市的产业地位不完全一致。在已形成完整产业链的省/市,汽车产业是支柱产业,深度影响经济发展;在重点培育发展汽车产业的省/市,汽车产业是规划中的主导产业,是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本部分将以吉林省、上海市嘉定区、安徽省合肥市为例来阐述汽车产业对区域经济的重要性。

2.1 吉林省:汽车产业是支柱产业

吉林省汽车工业已形成以一汽集团公司为核心,以各类专用车和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和贸易为一体,全车型、全系列发展得较为齐全的汽车工业体系 [5]。

(1)GDP占比非常高。吉林省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支柱产业。2019年和2020年经济能够恢复增长2018年因为经济挤水分,吉林省GDP出现了负增长。,汽车产业功不可没,分别贡献了经济增长的36%和51%。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汽车制造业增加值2610亿元,占GDP比重的21.2%,增加值和比重均创历史新高。

(2)就业贡献非常大。一是就业人员占比高,是吉林省稳就业尤其是制造业领域稳就业最关键的抓手。汽车制造业就业人员占总体比重在2018年达到峰值8.4%,占制造业比重在2018年后维持在40%的高位。至2020年,汽车制造业就业人员规模仍占制造业的39.2%,占城镇总体的6.9%。二是就业人员工资高,是吉林省最好的就业选择之一。2016年以来,汽车制造业平均工资持续提升。至2020年,汽车制造业平均工资11.8万元,是城镇总体的1.51倍、制造业的1.36倍。

2.2 上海市嘉定区:汽车产业带动郊区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上海汽车厂与德国大众在安亭携手;21世纪初开始在安亭建设上海国际汽车城。目前,安亭已是名副其实的国际汽车城[6],汽车产业是安亭经济的绝对主体。

汽车产业总产值占比高。2021年,汽车产业总产值占安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66%,由于上汽系近几年表现低迷,如此高的占比已是近年来的新低,可见汽车产业的绝对主导地位。

工业“涨也汽车、跌也汽车”。2016—2018年汽车产业连续增长,带动规上工业持续增长,如2016年安亭区规上工业增长5.4%,汽车产业拉动8.1个百分点,意味着非汽车工业负增长;2019—2021年汽车产业连续负增长,导致规上工业整体表现低迷,如2021年规上工业增长1.3%,但汽车产业拉低了1.9个百分点,意味着如果不是汽车产业低迷,规上工业表现会更好。

未来发展仍要看汽车。2019年以来,安亭区汽车产业总产值连续下滑,因为新一轮汽车产业变革[7]导致,产品竞争聚焦于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在传统汽车产品上具有竞争力的上汽系,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方面尚未发力。但是,安亭区有完善的汽车产业链,未来有能力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上继续发力,继续以汽车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2.3 安徽省合肥市:汽车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助力经济转型增长

合肥市汽车工业起始于1968年,江淮汽车制造厂生产其第一辆载货汽车,“一战成名”于“最牛风投城市”,以2018年蔚来汽车落户合肥为标志。

汽车产业成为主导产业。一是对工业主营收入增长贡献大。2020年,汽车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上工业的比重12.3%,对规上工业主营收入增长的贡献更是达到26%。二是就业人员规模大。2020年汽车产业就业人员50015人,占规上工业整体的9.8%,是稳就业的重要抓手。

汽车产业助力经济转型。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合肥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之一。2021年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值和产量分别增长45%和148%,引领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和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8%和38%,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比重达56%,经济转型已见成效。未来,合肥将打造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进一步强化经济转型。

3 结论与启示

3.1 主要結论

①汽车产业关联度高,汽车产业变革将推动其产业关联度继续提升。②汽车产业变革导致其与传统行业关联度下降、与符合消费升级和产业变革方向的行业关联度上升。③汽车产业是相关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动力,既能支撑区域经济的增长,也能驱动有基础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3.2 启示性建议

建议1:国家层面。把握产业变革趋势,支持汽车产业发展。壮大汽车产业就是壮大制造业,汽车产业由大到强是制造业由大到强的必由之路。汽车产业不断变革,政策支持既需要考虑汽车产业本身的变化,也需要从产业关联角度考虑其他产业的变化。

建议2:地方层面。基于自身基础,把握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机遇,助力经济转型。但是汽车产业链长、覆盖面广,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汽车产业基础的地方需通盘谨慎考虑。

建议3:企业层面。加速适应汽车产业变革趋势,强化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方向的投入力度。但汽车产业链长、覆盖面广、对技术要求高、研发生产周期长,非汽车企业进入汽车行业需通盘谨慎考虑,要充分做好“久久为功”的准备。

建议4:研究层面。在宏观分析汽车产业和经济发展基础上,强化汽车产业发展对其他产业带动作用的研究,从而更好地支撑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更好地为企业寻找行业投资机会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夏明,张红霞.投入产出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任佳智,徐帆.浅谈汽车轻量化技术[J].内燃机与配件,2021(16):177-178.

[3]王海蕴.向汽车要感觉——第三届中韩汽车产业发展研讨会聚焦感官品质[J].财经界(学术刊),2015(34).

[4]杨腾健,张宪国.藏在新能源汽车销售和服务商业模式背后的秘密[J].汽车与配件,2021(19):40-42.

[5]闫超,刘金全.吉林省汽车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5(6):43-45.

[6]嘉定发布.嘉定安亭:“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变迁发展[EB/OL].(2018-03-10).https://c.m.163.com/news/a/DCHA25Q00514A0P8.html.

[7]高驰.2021年电动汽车百人会:聚焦新能源发展格局与产业变革[J].汽车与配件,2021(3):48-51.

[作者简介]林超(1989—),男,汉族,安徽合肥人,硕士研究生,中级经济师,国家信息中心,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汽车产业
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试析汽车产业智能制造中的信息化系统集成
实践探索商务英语专业有效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提升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总体解决方案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