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人口负增长

2023-04-10 22:09蔡昉
领导文萃 2023年7期
关键词:负增长增长率劳动力

蔡昉

从2023年开始,中国就将进入到人口负增长时代。这将对中国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又该如何应对?

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冲击

人口峰值的含义,是指按照生育率决定的自然规律,人口达到了最高点,随后变成了负增长,且基本上没有再涨回来的情况。2022年,联合国按照中国新的人口数据修正了对中国人口峰值的预测:2022年我国达到人口峰值,2023年就将转入人口负增长。

人口负增长会带来经济问题:一是负增长本身;二是人口负增长意味着老龄化在不断加深。随着总人口开始负增长,劳动年龄人口负增长会相对加快,其对供给侧的冲击会加剧,经济潜在增长率还会下降。此外,人口对经济增长带来的另一部分冲击在需求侧。随着人口总量下降,经济增长放缓,消费总额的增长速度也将减慢。

人口负增长的转折点,带来的是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对经济增长的冲击。

中国已经经历过一个人口转折点,就是15岁-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在2011年开始负增长。其带来的典型冲击是供给侧的:

一是劳动力增长减慢,成本提高,企业成本提高,比较优势下降。从那时开始,我们制造业比重下降了,出口比重也下降了。

二是新成长劳动力减少,人力资本改善速度放慢。

三是随着劳动力减少,企业被迫用资本替代劳动、用机器替代人。但替代过快的话,就会带来投资和回报的不相对应,也就是经济学上的资本报酬递减。除此之外,劳动力减少,农村向城市劳动力的转移速度也放慢了。这个转移本来可以带来资源重新配置效率,但随着转移速度放慢,生产率改善的速度也就放慢了。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放在一个生产函数里,就意味着潜在增长率的下降。

实际增长率围绕着人们估算的潜在增长率。2011年之后,潜在增长率出现下降,实际增长率也跟着下降。但是两者还是一致的,说明我们达到了自己的潜力。

而新的人口负增长的人口转折点到来后,供给侧的冲击还在,而且还会加强。从上一次劳动年龄人口开始负增长到目前这段时间里,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速度还是比较平缓的,可以视为一个缓冲期,但随着总人口开始负增长,劳动年龄人口的负增长会相对加快。这意味着我们已经历的劳动年龄人口负增长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在今后会加剧。

我们预测从现在开始,未来的经济潜在增长率还会下降。我们也就此提出两种方案,一个叫“中方案”,就是一切趋势按照现在这样走;还有一个改革的“高方案”,就是说加大很多领域的改革力度,从而带来改革红利,以提高潜在增长率。

在知晓2022年我们人口到达峰值而后进入负增长以后,我提出“取乎其上得乎中”,就是必须用高预测方案的改革力度,才能达到中预测方案的实际增长潜力。以农民工市民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需求侧改革红利的一个重要来源。这一过程既可以释放出巨大的消费潜力,也可以通过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提高生产率。同时,城镇化和第三产业还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要稳定和提高潜在增长率

消费受人口增长的影响是肯定的,因为人就是消费者,人口是消费的总和,两者是密切相关的,这叫“人口总量效应”。

老年人特别是中国老年人,收入水平相对低于劳动年龄人口,社会保障还不够充分,差距也比较大。同时,他们消费有后顾之忧。所以他们的消费倾向也比较低,这是“年龄结构效应”。同时,人口增长转负,经济增长速度放慢,收入增长也会放慢,这个叫“增长效应”或者叫“收入效应”。因此可以看到,人口降下来了,我们的GDP也降下来了,那么消费总额的增长速度也减慢了。

人口负增长的趋势无法逆转,但可以改变行为、改变预期。改善收入分配,可以改善总体的消费格局,可以扩大消费需求。因此,我们今后的一个重大挑战在于消费侧。而“共同富裕”“国内大循环”就意味着要把庞大的人口规模变成中等收入群体的大规模、变成庞大的超级大市场。

其中一个可行的做法就是新型城镇化,特别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就是以农民工市民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这是我们需求侧改革红利的一个重要来源。基尼系数达到0.468这么高的水平,其中大约有一半的贡献来自于城乡收入差距,因此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也就缩小了总体的收入差距。

对于中国来说,劳动年龄人口出现了负增长,但是同其他国家比较,我们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国还有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23%。

为什么说这部分的劳动力是剩余的呢?因为从国际比较来看,高收入国家农业劳动力比重只占3%、4%。我国也接近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要逐步缩小上述差距,意味着有20%的农业劳动力可以转移出来。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进一步转移,意味着从低生产率的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意味着生产率是可以得到提高的。

因此,对于供给侧、需求侧而言,新型城镇化都可以为其带来红利。这里要强调的是需求侧。我们的新型城镇化率是65%,但是真正有城镇户口的人只有40%左右,两者之间有18个百分点的差距,这18个百分点就是农民工和他们的家属,还有一些其他的进了城但没有城市户口的人。那么,让这些群体得到城市户口、变成真正的市民,可以改变他们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程度,改变他们的消费模式,从而释放出巨大的消费潜力。

我们也看到,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有个研究中国问题的团队提出,新型城镇化劳动力转移有两步:第一步是农民工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这一步可以带来接近30%的消费增长。农民进了城以后,如果他们得到城市户口,他们的消费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提高接近30%。因此我们“两步走”的城镇化本来是个问题,但是现在变成了一种潜力,变成了一个新的扩大消费需求的源泉。“两步走”相当于火箭第二次推动。

同时,城镇化和第三产业也可以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有人说这次党的二十大报告没提出经济增长的定量目标,其实这个定性目标也非常严格、非常高。报告说,“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就是说至少“十四五”远景规划定下的目标没有变。“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意味着到2035年,中国应该接近于23000美元的人均GDP。

迎接這个新的挑战,落实二十大的战略部署,第一要稳定和提高潜在增长率,第二要扩大消费需求和其他方面的需求,使实际需求能力适应经济增长,支撑潜在增长能力。

(摘自《改革内参》)

猜你喜欢
负增长增长率劳动力
人口负增长
2020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2019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车市负增长几成定局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改革令医院收入出现“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