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结构在现代家具中的创新应用

2023-04-12 18:24李佩璇
设计 2023年6期
关键词:设计应用设计策略

李佩璇

关键词:榫卯结构 现代家具 设计策略 设计应用 创新传承

引言

榫卯结构的历史比汉字更加悠久,我国最早的榫卯结构可追溯至七千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的干栏式建筑。在古籍中,榫卯也叫作“枘凿”。王世襄所著《明式家具研究》中,榫卯指“榫子与卯眼的合称,泛指一切榫子和卯眼”。榫卯作为中国传统造物的精华,广泛应用于家具中[1]。但随着当前年轻用户的审美标准和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以及中国风潮下用户对传统文化认可度的提升[2],需要从创新的视角对传统榫卯结构进行再研究,探索现代家具中应用传统榫卯结构的路径和方法。

一、年轻用户对榫卯的认知和需求研究

(一)榫卯结构的基本类型

榫卯结构的形制丰富多变,榫卯利用其一凸一凹,一阴一阳,变化出丰富多样的连接形式,将不同的部件紧紧相连,共同构成维护物件的稳定结构。笔者在王世襄先生《明式家具研究》的基础上,将家具中的榫卯结构分为以下四类:1.龙凤榫、银锭榫、企口榫、穿带榫等平板接合。2.槽口榫、燕尾榫、格肩榫、长短榫、挖烟袋锅榫、粽角榫等角接合。3.十字枨、三材交叉、抱肩榫、夹头榫、插肩榫等交叉接合。4.楔钉榫、逐段衔夹榫等弯材接合[3]。

(二)年轻用户对榫卯的认知和需求分析

笔者主要围绕Z世代年轻用户,通过问卷调研的形式,探究年轻人对:1.各类型榫卯结构的了解程度。2.家具中榫卯结构的作用认知。3.现代家具的购买倾向和需求。4.现代家具融合传统榫卯特征、文化的角度和方式。

315份有效回答中,仅有2.54%的用户了解榫卯结构。其中,直角榫、圆棒榫和燕尾榫是用户最熟悉的三种榫卯结构。超过90%的用户只了解榫卯结构的连接作用,不到3%的受访者知道榫卯结构的制作工艺。对于现代家具的选购和需求上,更倾向木材、金属材质的现代简约、新中式家具,期待造型新颖、工艺精细、有文化内涵的家具,并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喜好自由DIY。

综上,将传统榫卯结构应用在现代家具时,需要合理利用榫卯的结构和造型特点,充分挖掘榫卯的文化内涵,结合年轻人对家具风格、材质等方面的喜好,参考当代人的生活习惯和需求,设计出具有人情味、趣味、灵活巧妙的家具产品[4]。还要考虑家具和用户、家具和空间、用户和空间之间的关系,在可用、实用、美观的基础上,打造情感化的、具有互动属性的创新家具[5]。

二、榫卯的特征及在现代家具中的应用分析

(一)结构特征及其在现代家具中的应用

传统榫卯结构稳固而多变,是现代榫卯家具结构模块灵活可拆装的基础。

传统榫卯结构既能够保证家具稳定和长久稳固,又具有一定的自由度,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在不使用钉子和胶黏剂的情况下,榫卯结构使不同构件牢固的连接在一起,同时还可以兼顾家具的整体受力关系和各部件间的力学性能。如利用燕尾榫的家具中,无论是受到压力还是拉力,燕尾榫的榫头和榫眼间的摩擦力都会变大,使家具部件间越来越紧密。榫头厚度与榫眼宽度之间采用间隙配合,榫头宽度与榫眼长度间采用过盈配合,这使榫卯结构各个方向间有一定的自由度,也使家具部件間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正因如此,家具可以跨越南北,不惧木材的材质收缩变化,保持稳固[6]。此外,家具在使用的过程中局部有损坏和断裂,都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局部修复,对单独制作部件进行更换即可修复如初,这是现代金属家具、注塑家具等无法实现的[7]。

但榫卯结构较为复杂,普通用户很难独自完成家具部件的拆装。所以在现代家具设计中,榫卯结构变得更加灵活可变,普通消费者也可便捷的组装拆卸。丹麦设计师JulianKyhl设计的全榫卯搭接桌子Timber,如图1,利用燕尾形穿带榫平板拼合桌子面板,并用槽口榫连接桌面和腿部家具部件,部件之间不固接,可组装拆卸的榫卯结构让家具组装过程像是优雅的魔术表演,并实现了产品的平板包装,利于运输。

(二)视觉特征及其在现代家具中的应用

传统榫卯结构内隐而不外露,现代家具中的榫卯结构更兼具功能和装饰性,实现结构实用性与审美性的一体化。

传统榫卯结构多作为功能支持性部件隐藏在家具内部,不特别展示部件连接的痕迹。但榫卯结构本身的线条流利多样、有曲有直,纹理细腻,颜色富于变化,具有一定的形式美和原生美感[8]。通常榫卯的大小占截面尺寸的三分之二,约为66.7%,同黄金分割比例较为相近,是相对和谐、自然、美观的比例。木材中的节子、虫蛀等天然损伤也别具特色。在现代年轻人的审美中,家具不仅仅是一个只有实用性的生活工具,更加像是一种具有装饰性的生活艺术品,增点家居氛围感。在现代设计中,榫卯结构的审美特征开始显露出来,如利用燕尾榫连接的边几,如图2,榫卯结构在其中既组成整个家具的部件,侧面显露的燕尾榫截面线条也构成家具的装饰。“平仄”扶手椅更是将榫卯元素从结构功能中抽离出来,不仅将延长透榫让榫卯结构外露,还将露出的榫头涂饰白色,点亮整件家具,如图3。

(三)材质特征及其在现代家具中的应用

传统榫卯材质多用优质硬木,现代榫卯家具材料混合多变且环保。

木材质量直接影响到家具的耐久度,为了家具的稳固,传统家具往往采用优质硬木。但在碳达峰、碳中和的今天,过度使用大直径硬木材料易造成浪费。而一些常见的密度板等低价材料,又无法满足结构要求。随着现代工业水平的发展,一些金属、亚克力、高强度塑料等材料开始替代木材,成为连接家具部件之间的新榫卯结构。现代材料和实木的结合,既降低了加工成本和技术门槛,混合材料之间的组合又为家具带来新的视觉效果和特殊质感[9][10]。如利用金属型材件制成榫卯结构用于与桌面部分相连接,并在金属和木材之间留有空隙,既保留了木材原本的自然淳朴质感,又保证了家具的稳定坚固,如图4。除了和其他类型材料的替换,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也开始寻找更环保方式制作榫卯家具。设计师侯正光利用加工红木的废料,通过部件之间的榫卯镶嵌制作了可以伸缩的条案和屏风,体现对传统榫卯家具材料使用的思考,如图5。

(四)文化特征及其在现代家具中的应用

现代榫卯家具在延续榫卯结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兼顾多元文化融合和时代特征。

传统匠人受儒家、道家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思想的影响,追求以人、以自然为本的理念[11]。榫头和榫眼的巧妙结合,不强求、不过分,这一份适度和自然来自匠人和使用者对秩序、自然的审美和敬畏。榫卯家具就其整体而言,单个部件相对分离和单薄,但是每个构件间向内凝聚的紧密的向心力,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相互支持的理念。传统榫卯家具大多采用的闷榫结合方式,表现出传统文人的含蓄和低调。榫卯结构在一凹一凸、一阴一阳、一虚一实之间发挥作用,体现中国哲学思想中虚实相生、阴阳互补的造物理念。以小见大,间接体现中国人对待事物有张有弛、取舍和谐的舍得思想。

在现代家具设计中,榫卯的文化特征也是现代家具设计中考虑的维度。如建筑师万凌和艺术家袁进华设计的榫卯茶几和花架,如图6。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意向和瓷器文化中冰裂纹的形式,对传统榫卯形象进行重构,茶几镜面营造出湖水的氛围,搭配简约的线条,山水意境油然而生。整个制作过程都是对榫卯结构的挑战,榫卯不是一种固定的形式,而是会依照结构的要求适应和调和,通过结构的相互支持,保证家具的稳定,在这一点上,榫卯的特征也与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相契合。

三、榫卯结构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和实践

通过对榫卯结构和其在家具中的应用案例分析,结合年轻用户对现代化榫卯家具的需求,得到榫卯结构运用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设计策略,并指导实践。从榫卯自身出发,充分挖掘和表现榫卯本身的结构、视觉、和材质特征,并用现代化数字技术和工具表现传统审美要素。从榫卯家具的使用场景发出,通过榫卯部件间不同的连接关系,满足用户不同生活方式中的不同需求。从榫卯文化内涵出发,将榫卯结构的内在东方精神和其他文化表现形式结合,符合现代设计语境,创设出更符合现代年轻用户的榫卯家具,传承榫卯精神。

(一)契合现代审美的结构功能形式一体化

在现代榫卯家具的设计中,通过外显榫卯结构,混合现代材质,融合形式美感,拓展榫卯结构的连接作用,将榫卯视觉特征因素考虑到功能实用性需求中,将家具的结构、功能、形式一体化。用结构表达造型语言,去除复杂冗杂的部件,既简化了家具产品的结构,又符合现代年轻人简洁的审美需求。如粽角榫外形方正简洁,形如粽子,其造型天然的三面直角就可以直接运用于产品设计中;十字枨和三材交叉的结构形状是自然的四边形和六边形 [12]。并用材质的变化进一步丰富产品五感体验,通过现代新兴技术、环保材料的运用,弥补传统材质的缺点,从多维度完成对榫卯的感知和体验。

如英国设计师Harc Lee和Ryan Yoon设计的“兔子椅”,如图7。椅腿和椅面的连接部分将榫卯结构加入“兔子”的造型元素,椅并注入树脂材料。通过枫木和生物树脂材料的融合,赋予榫卯结构新的形式,同时提升了增加耐用性和审美,充分实现了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又如笔者利用霸王枨和钩挂垫榫结构设计的衣帽架,如图8。六边形的底座通过三个霸王枨结构和衣帽杆结合稳定,将传统的霸王枨倒立,本应连接桌面的部分,和六边形底座相连。衣杆上装配霸王枨和钩挂垫榫,打破霸王枨结构和勾挂垫榫的内置形式,将其外露,简化霸王枨的自然曲线,用于挂放衣物。当钩挂垫榫上挂放衣物时,榫头向下的力与杆件和霸王枨的作用力越大,使得整个榫卯结构更加稳固和严密,物品越重,受力越大,整体越稳定。杆件上的霸王枨挂钩可根据用户需求和空间环境,自由选配数量。整体将榫卯结构、衣架功能和形式美感结合,让结构变成造型,造型就是功能,功能结构配适。

(二)满足多元生活需求的灵活组合方式

家具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密不可分。传统榫卯结构广泛的应用于现代家具产品中,形式依然和几百年前相似。可是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需求已经和几百年前不同了。因此需要结合现代年轻化、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需求,巧妙利用结构本身特征,通过全可拆装或者局部可拆装榫卯结构等,形成灵活的组合方式。将原本固定的家具“活动”起来,使用者可随心选择使用方式、使用习惯和使用形态,或是自身可以晃动,或是可以通过用户的移动使家具自身形式发生变化和連接组合,实现人、家具、空间相之间的多维互动关系,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灵活的、可自由活动的场景,加强家具与用户的交互与联系,让用户的使用过程不再单调和无趣[13],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为用户打造更多生活方式的可能性。

如设计师陈大瑞设计的“X立方”家用茶几,如图9。“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通过用数字算法生成的多管混接结构,配合金属管材以套榫形式形成可无限蔓延的茶几,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通过叠加新的套榫和管件,实现家具功能和样式的灵活变化,进而满足不同用户的多元生活需求。

笔者利用十字榫和直角榫的演变设计的多用几凳,如图10。家具整体分为三个模块:基座、连接件、面板。底座部分采用传统十字榫的直材相互插接形成牢固且可拆装的网状基座。三个部分可以自由活动和拼合,方便平板包装和运输。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和喜好、空间大小、使用人数来决定放置的面板数量和位置。较高的连接件连接面板可以作为用户倚靠、 放置物件的小茶几,或是直接当作高凳使用。面板有圆形、三角卵形、正方形、长方形。使用者可以个人私享休闲,也可以制造多人共享的茶饮场景。

又如笔者利用楔钉榫和挖烟袋锅榫设计的可连接座椅,如图11。在传统家具中,楔钉榫常用于弯曲件的连接,挖烟袋锅榫常用于弧形拐角的连接。在本设计中,将楔钉榫延长作为椅腿,和金属座架相连,既直接利用楔钉榫的结构特征,又保证了整体结构的稳定。在靠背两侧,设置两个横向的挖烟袋锅榫。座椅两两之间可以通过挖烟袋锅榫相连,用户可以根据使用场景、空间大小、用户需求等连接不同数量的座椅。座椅连接后形成一排,并且座椅朝向相反,形成相连的“S”形布置。用户可侧向对坐,形成一个交流互通的空间;也可完全对坐,相互形成封闭空间,互不打扰。 此设计让使用者通过椅子和别人相连接,加强用户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椅子形成一个交互的环境,易装易拆,满足用户互动和独处的多种生活需求。

(三)现代语境下的多元文化融合混搭

传统文化的“继承”不是对“元素”“符号”的继承,而是对文化“基因”“精神”的继承。在现代榫卯家具设计中,可以通过形式的抽象与简化、意象与秩序的转化、或以材料为手段、联合其他文化符号等进行文化的创新,以符合现代设计语境。可以将传统元素灵活应用在流行主题上,用自由、夸张的现代审美传达传统意趣和故事;者在传统榫卯造物形式的基础上,借用其他文化元素和视觉语言,对榫卯文化进行隐喻性和故事性表达,形成传统东方元素和其它多元文化的混搭,在组织布局和内容上彰显榫卯的包容性[14]。

如香港设计师Mike Wong认为榫卯不应只用木材质,其通过卡片穿插拼接形成凹凸面,创造出色彩鲜丽的家用灯罩“DOooughBall”,如图12,灯罩的形狀可以自由改变,从而调节灯具的亮度和形态,在无形之中传承了榫卯“虚实相生,阴阳互补”的文化内涵。

笔者结合荷兰风格派进行中西结合的榫卯茶几的创新,如图13。燕尾榫和直角榫是最常见、常用的榫卯结构,也最受现代人所知。面板融合蒙特里安“红、黄、蓝”抽象画元素,将中式榫卯与西方艺术相结合,达到特殊的艺术效果。将大方形面板分割为六个小组件,其中四个部分可以通过直角榫和燕尾榫相连接,形成一个榫卯几。每个小榫卯几都可作为独立的家具使用,也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两两结合或者三个结合,形成不同形制、不同大小的组合。剩下的两个方形部件通过燕尾榫形状的收纳盘连接,可以放置钥匙、杂物等,不仅可以作为连接两个小几的榫卯连接件,也可以单独拿出用作单独的桌面收纳。通过色彩叠加和中西文化融合,表现榫卯文化的兼容并蓄。

结语

新生代用户群体渴望的不仅仅是一个“器具”,而是当代生活分氛围的营造。传承和革新榫卯结构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在进行榫卯家具的创新设计时,需要结合榫卯结构、形式、材质和文化的特征,在满足家具结构强度的基础上,释放榫卯结构本身的形式美,将造型和结构融为一体,贴合现代的审美需求。充分利用现代环保材质,打造可灵活组装、适配现代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家具,也满足现代年轻人对可持续生活的追求。并巧妙混搭多元文化,完成传统榫卯结构在新时代语境下的传承创新。最后,笔者选取较常见的直角榫、圆棒榫、十字榫、燕尾榫,以及不太为人所知的直材相交榫、楔钉榫、挖烟袋锅榫、钩挂垫榫等传统榫卯结构,进行在现代家具领域的创新设计尝试,希望可以为传承榫卯结构、创新榫卯结构设计带来一些启发。

猜你喜欢
设计应用设计策略
浅谈农村普通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节能理念在建筑规划设计的应用探究
浅析陕西土布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绘本书籍中插图语言的应用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决定企业品牌形象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
装置艺术介入城市邻里空间的应用研究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