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浅析

2023-04-12 21:20武艳飞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4期
关键词:馆藏文物

武艳飞

摘 要:如何对馆藏文物进行长期保存与利用,是博物馆不断探索的课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将被动式补救转化成为预防性保护,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馆藏文物进行长期有效的监测,避免或者降低各类危害,提高博物馆对馆藏文物的风险预控能力。大连博物馆从展厅展柜配置、文物库房柜架配置、文物囊匣配置、文物保存环境监控系统建设四方面构建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体系,使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文物保存环境达到“安全、稳定、洁净”的要求,有效地缓解了文物自然老化过程,使文物得以长久保存。

关键词: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文物保存;大连博物馆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04.017

博物馆馆藏文物是我国众多珍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见证,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文化价值。根据国家文物局“全国馆藏文物腐蚀损失调查”项目的结果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应用技术研究”对近50家文博单位博物馆环境进行检测评估的结果,环境影响已成为当前馆藏文物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环境质量恶化造成的文物老化、腐蚀状况数量巨大,博物馆环境保护方面普遍缺少必要的环境监测、质量评估和有效调控措施。因此,推广应用成熟的保护理念和技术产品以加强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从而提升对馆藏文物的风险预控能力,保护与利用好珍贵馆藏文物资源势在必行。

大连博物馆收藏了许多近现代反映城市历史的文物,按文物类别划分,具有一定文物价值的藏品包括陶瓷器、书画、玉石器、竹木漆器、织绣品、货币、文献契约票证、杂项等31个类别,总计25000余件/套。数量众多的文物藏品主要集中存放于陈列展厅、藏品库房、陈列展柜等,而类似这样的文物保存环境恰恰是影响藏品保存状态的主要因素。对文物保存环境实施有效的监测和控制,提升对珍贵文物的风险预控能力,最大限度地防止或减缓环境因素对文物的损坏,是保护珍贵文物的关键①。

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历史文物保护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与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精神,根据国家文物局发布的《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要求,2020年7月,为提高大连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能力,防止文物的人为损害,减缓文物的自然损害,大连博物馆申请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馆藏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工程于2020年9月开始施工。

1 大连博物馆展厅展柜、库房实施预防性保护前的基本情况

1.1 施工前四层A展厅基本情况

大连博物馆四层A展厅展柜普遍使用年限较长。这些展陈设施对各类临展文物的展出和保存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展柜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1.1 展柜玻璃为单层钢化玻璃

钢化玻璃的強度是普通玻璃的4~6倍,它曾一度被各博物馆所采用,也被归纳为安全玻璃范畴。但是,钢化玻璃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缺点—自爆。所谓自爆,就是钢化玻璃会不定时、不定地点地突然爆裂,自爆是钢化玻璃固有的特性之一。钢化玻璃是大连博物馆四层A展厅主要的展柜玻璃材料,更为严重的是不少玻璃已经出现气泡,很有可能在未知的时间发生自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1.1.2 展柜的气密性较差

展厅内展柜玻璃与玻璃是靠无影胶黏结在一起的,无影胶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吸收紫外光后使黏合剂在数秒内由液态转化为固态。保洁人员在清理展柜上的灰尘与污渍时,常常会用含有酒精的清洁剂进行擦拭,这样就会导致黏结力降低,加上展柜使用年限过长,致使无影胶开裂(发白),展柜气密性变差。展柜钢化玻璃变形、展柜架构发生扭曲、无影胶开裂(发白),导致展柜内外环境相通,展柜密闭性差,同时造成内外部温湿度相差无几。

1.1.3 展柜微环境调控设备老化已无法达到应有的调控效果

大连市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气温逐渐升高并多雨潮湿,在这种情况下展柜内的湿度就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当湿度高于65%时,容易引起文物上微生物(特别是霉菌、霉斑)的生长;冬季气温低、湿度小,展柜内的湿度也会变低,容易导致文物(特别是木制品)干裂出现裂缝。四层A展厅之前配备了环境调控系统,但由于使用年限较久,该套系统已经严重老化并且无法达到理想的调控效果。该套系统为外机配合管道出风口进行工作的形式,无法根据展柜内不同材质的文物来对湿度进行调控。

1.1.4 展柜照明灯具问题

展厅展柜灯具为普通照明灯,设计较落后,不能方便地调节,现场光照度不能突出文物的展出效果,无法满足文物展陈的需要。

1.2 施工前文物库房基本情况

文物库房在地下一层,分三处,中间被走廊或其他设备间分隔。库房建设基本健全,总面积为1201平方米,但仍旧有不足之处,应对库房体系进行补充与完善。

1.2.1 缺乏功能型文物储藏柜

库房采取典型文物上架、贵重文物进柜等几种方式相结合的保管方式。库房已配备了一批普通文物储藏柜架,但不具备温度、湿度调控功能。随着文物征集、捐赠、调拨等工作的开展,馆藏珍贵文物不断增加,无法满足珍贵文物保存环境的需求。

1.2.2 库房缺少文物囊匣

囊匣在文物保管和运输过程中起到防震、防尘、防晒、防潮等功效。从文物保护的角度出发,不同类型的文物,应制作不同品式、不同结构的囊匣。库房内保存的文物多是裸放的状态,缺少相应的保护和包装,原有的囊匣均未使用无酸材料,易对文物造成破坏。

1.2.3 库房环境调控未达到文物储存要求

文物库房虽原有一批空气净化机和除湿机,但几乎未发挥作用,库房温湿度主要依靠中央空调系统来调控。但库房内的中央空调系统调控效果较差,库房内的温湿度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通过分析便携式检测设备在现场采集的数据可知,冬夏两季博物馆库房内湿度波动较大,不适宜文物的保存保管。

2 大连博物馆展厅展柜、库房实施预防性保护后的基本情况

2.1 展厅展柜配置

文物展柜是博物馆中重要的展陈设施,具有展示性、保护性、操作性、安全性四大功能,是展示、保护文物最重要的设备。尽管文物展柜拥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和类别,但展柜的结构都要为展柜的功能服务的,保证文物的欣赏性和安全性。针对四楼A展厅沿墙展柜及独立展柜气密性差、反光严重、缺乏微环境调控设备、展柜老化、使用单层钢化玻璃存在自爆安全隐患的问题,为四楼A展厅配备低反射玻璃的沿墙展柜和9台智能恒湿独立展柜。

改造后的文物展柜所用材料安全环保,能够调控相对温湿度,并具备空气净化功能,照明也达到了藏品保存环境照度标准,外观美观大方,颜色均匀统一,保持原展陈风格不变。

①展柜主体结构。展柜由上箱、下箱、展示区三部分组成,各部分具备独立空间,互不干扰。整体为金属结构,做防锈、防腐蚀处理,结构稳定。

②柜体玻璃。沿墙柜选用厚度在8+8毫米以上低反射玻璃,独立柜选用厚度在6+6毫米以上低反射玻璃,夹胶可防99.5%的紫外光,可见光透射比≥97%,可见光反射比≤1%,实测显色指数≥95。玻璃接合处无气泡、无胶痕。展柜玻璃能过滤99%以上的紫外线辐射(波长在320~380纳米)。

③展柜照明。改造后照度均匀适宜,在保证文物展品安全展示的同时,针对所展示文物的特点,合理利用灯具的光源材料,达到理想的照明效果。文物藏品在展览过程中展示效果良好,高光效、低能耗,最大限度地满足参观者视觉上的舒适度,提高博物馆的临展灵活性,同时减少后期运营成本和降低设备的再投入。

④展柜气体密封性能。文物展柜密封性对展柜的保护功能具有重大影响。为了控制柜体内部的微环境,展柜必须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对展厅原有通柜进行密封性改造,经过密封性改造的展柜,达到了密封展柜的要求,柜体气密性(换气率)≤0.8d-1。

2.2 文物库房柜架配置

按照博物馆库房管理需求,为更好地提高库房文物预防性保护功能,根据馆藏文物类别、所需保存环境的不同,配置功能不同的储存柜体。库房小环境调控,是针对不同的库房设置不同的温湿度调控指标,建立不同于库房环境的适合当前文物存储的环境。根据大连博物馆的馆藏情况,对博物馆3号文物库房和4号文物库房配置多种形式的功能型文物储藏柜,包括防震多功能储藏柜、移动式网片文物储藏柜、移动重型文物储藏柜、组合式文物储藏柜、抽屉式恒湿储藏柜、隔板式恒湿储藏柜、恒温恒湿储藏柜,用于存放馆内的馆藏文物,使文物藏品得到更好的保护。由于库房内缺乏湿度调控设备且库房内湿度波动较大,所以库房配置了新一代的加湿除湿一体机,以此控制库房内的湿度在合理范围内,保持湿度相对稳定。

2.3 文物囊匣配置

密闭式的文物囊匣可以为文物提供一个良好的微环境,减少或减缓外部环境对文物藏品造成的损坏。馆藏文物所处大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发生了改变,存放于囊匣内的文物所处的小环境也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文物囊匣对于阻隔空气中有害气体对文物造成的危害、避免紫外线对文物的照射带来的伤害、防止粉尘落在文物上面、减少霉菌及微生物的滋长、缓解外部环境所带来的损坏、延长文物藏品的寿命等方面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针对馆内文物特点,配置了可平稳囊匣微环境湿度的无酸纸囊匣,保证珍贵文物微环境,达到预防性保护的目的。为馆内的瓷器、铜器、陶器、钱币、丝绸类文物配置了摇盖式和天地盖式囊匣,票据、书画等文物可使用折页式和卷轴式囊匣来储存。

2.4 文物保存环境监控系统

针对大连博物馆四层A展厅和文物库房文物保存环境质量监测与调控情况,建立健全了比较完善的文物保存环境监控系统,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文物保存微环境实施有效调控。通过调控设备对库房环境、展厅展柜环境进行调控,形成了馆藏文物预防性风险管理机制,全面提升文物库房、展厅展柜环境湿度的调控能力,提升预防性保护综合能力。

①建立一整套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系统,配置离线式检测仪器,实现对文物库房、四层A展厅重点展柜等处文物保存环境质量的及时感知与反馈。

②对馆内环境进行调控,为四层A展厅文物展柜配置微环境调控设备,配备净化恒湿机。

③馆藏文物库房建立恒湿调控系统,配备库房专用加湿除湿一体机。

2.4.1 4号文物库房文物保存环境监测数据分析

图1为4号库房2022年4月15日至7月3日的温湿度监测终端运行趋势图,图像显示:4号库温度最高值为24.5摄氏度,最小值为17.3摄氏度;相对湿度最高值为79.4%,最低值为25.1%。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该库房内的温度随着季节变化逐渐上升;进入5月后库房内相对湿度保持在60%~63%,波动很平稳,较为适宜文物的长期保存。该库房内存储大量书画类文物,湿度较适宜文物的长期保存,同时说明配置的除湿加湿一体机对库内环境调控效果比较明显。

2.4.2 8号沿墙展柜恒湿机运行趋势图

图2为四层A展厅8号沿墙柜内1台净化恒湿机2022年4月16日至7月3日的温湿度运行趋势图,图像显示期间该展柜温度最高值为28.5摄氏度,最小值为18.7摄氏度,相对湿度最高值为55.2%,最低值为42.5%。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该独立柜在4月16日开启后,柜内湿度设定为55%,该展厅4月16日至5月20日期间为布展期,展柜柜门不断开关,柜内湿度波动较大,在布展结束正常开展后,展柜内相对湿度持续保持在56.0%~50.0%,设备的波动范围控制在±3%之内,运行平稳,说明两台恒湿设备运行正常,调控效果明显,能够为柜内展览的文物提供可靠、平稳的适宜保存的环境湿度。

环境监测系统完善了馆内文物展厅和文物库房对文物保存环境状态的及时感知与反馈,使馆藏文物得以长期保存,为文物保存提供翔实的数据支撑。结合大连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现状和实际需求,为保障馆藏文物保存及陈列环境质量的长期稳定性以及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可监、可控、可持续性,全面提升文物保存环境智能化控制级别。以上内容的实施,全面改善优化了馆藏文物的保存环境,使文物保存环境达到“安全、稳定、洁净”的文物保存状态,实现了对馆内文物藏品的预防性保护。

3 结语

大连博物馆通过馆藏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在四层A展厅和库房建立了环境监测系统平台,创建了监测信息系统,通过无线连接实时进行监控,新添加的线下监测设备,完全覆盖了A展厅和库房,并能详细地记录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具体数据,及时发现展厅展柜内所展文物和库房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所发生的变化。实现了四层A展厅及库房文物保存所在的大环境,配置展厅新展柜、库房多功能储藏柜、文物专用囊匣,建立文物保存环境监控管理机制,构建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体系,使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有效地缓解了环境因素對文物安全保存的影响②。

馆藏可移动文物都存在着自然老化并最终走向衰败的过程,预防性保护虽不能使文物永久脱离风险,但能降低文物劣化的速度,延缓文物损毁,让文物得以长久保存,起到保护文物的作用③。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一件文物承载的是一段厚重的历史,一处文化遗产包含着中华文化传承的密码。保护不是目的,利用不是目的,我们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经我们的手,经我们的时代,经我们的城市,我们要让它真实完整地传承下去。“凝聚民族之魂,增强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文物“活起来”,激活文物内在价值,不但要让文物影像动起来、从博物馆走出去,还要让文物“说话”,讲述历史中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发人深省的探索、源远流长的文明,以及在传承中厚植的精神,在历史与今天的对话中,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注释

①于沁.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结果分析与探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19):91-93.

②卢燕玲.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实践与思考:以深圳博物馆为例[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0(2):87-94.

③梁先媚,浅淡馆藏可移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3):122-125.

猜你喜欢
馆藏文物
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的有效探讨
湖南省博物馆馆藏烈士手稿的精神意蕴及德育功能
馆藏文物的环境影响因素与保护对策
浅谈馆藏物的环境影响因素与保护对策
关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建议
物中观史: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馆藏文物与三国文化
博物馆文物藏品的保护和利用
浅谈馆藏文物在展览过程中的保护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浅谈馆藏文物的环境影响因素与保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