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我国少儿图书出版情况分析

2023-04-14 23:57林玲贾梦丹
出版参考 2023年2期

林玲 贾梦丹

摘 要:本文采用2018—2021年全国新闻出版统计年报数据,对2020—2021年间,尤其是2021年的全国少儿图书出版及单位经营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受疫情冲击,全国童书市场表现低迷,2021年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童书市场整体回暖,多项指标超过疫情前水平,但少儿出版社经营恢复情况欠佳,疫情的影响持续存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少儿出版社在出版及经营决策上愈来愈趋于理性,逐步放缓出版节奏,适当压缩新书品种,力求以少胜多,这是我国童书出版从盲目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一个迹象。针对主题童书出版以及专业少儿社今后应如何发展,本文提出了两点建议:继续深化少儿主题出版;坚持专业特色出版定位。

关键词:少儿图书 出版情况 单位经营情况

在国内整体阅读市场已进入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的大背景下,传统纸质出版呈现出一定的衰退趋势,线下销售渠道屡遭打击,少儿图书出版市场却脱颖而出,仍旧保持着稳定且快速的增长态势,成为近几年我国纸质出版市场中最活跃、最具发展前景、竞争也最为激烈的出版板块之一。[1]然而,2020—2021年疫情期间,“居家隔离”和“居家办公”给实体商业带来的重大打击也波及到了少儿图书零售行业,给发展势头良好的少儿图书市场当头一棒。现阶段,我国少儿图书出版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教育竞争加剧,家长们希望孩子受到更优质、更多元化的教育,阅读需求与日俱增;另一方面,“双减”政策的推行,有助于少年儿童在课余时间充分享受童书带来的寓教于乐。在图书出版市场管理逐步规范化体制化、读者需求愈发精细化的时代背景下,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都在期待着少儿图书出版由快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本文选取当年开展少儿图书出版业务的出版单位为研究对象,对其2020—2021年间,尤其是2021年的出版和经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文中所提及的少儿图书(童书),系指供初中及以下少年儿童课外阅读的休闲读物,不包括各层次、各类别的教材、教辅类图书。分析所用数据,全部来源于国家新闻出版署2018—2021年图书出版及财务统计的年报数据,所用方法主要是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比率分析。

一、少儿图书出版总体情况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2021年图书出版统计年报数据:2021年,全国出版少儿图书4.63万种,较2020年增長8.95%,占全部图书的8.75%,占比与2020年持平;总印数9.70亿册,增长7.26%,占8.18%,占比减少0.54个百分点;定价总金额286.16亿元,增长14.92%,占10.94%,占比减少0.45个百分点。2020年我国童书市场受疫情冲击,出版量小幅缩减;2021年品种与总印数全面恢复增长态势,受出版规模拉动,定价总金额亦随之上涨,市场发展整体趋好。

其中,新版少儿图书1.88万种,与2020年相比小幅回升(1.33%),但占比继续下滑——占全部少儿图书的40.61%,较2020年减少3.05个百分点;印数3.58亿册,延续了2020年的下滑趋势,下降3.05%,占36.90%,占比减少3.92个百分点。重印少儿图书2.75万种,大幅增长14.85%,占59.39%,占比增加3.05个百分点;印数6.10亿册,增长13.94%,占62.87%,占比增加3.69个百分点。

(一)分类别出版情况

2021年,全国出版社科人文类少儿图书4.12万种,较上年增长7.80%,占全部少儿图书的89.02%,占比较2020年减少0.95个百分点;印数8.79亿册,增长6.21%,占90.66%,占比减少0.90个百分点。出版科学技术类少儿图书0.42万种,增长21.44%,占9.09%,占比增加0.93个百分点;印数0.69亿册,增长20.20%,占7.15%,占比增加0.77个百分点。出版综合类少儿图书0.09万种,增长9.75%,占1.90%,占比与2020年持平;印数0.21亿册,增长13.78%,占2.19%,占比增加0.13个百分点。

社科人文类少儿图书出版规模由降转升,整体增长大约7%,主要受重印图书增长拉动,重印品种与印数增速均超过13%,但该类图书占比仍是下滑态势,品种数与总印数占比均降低近1个百分点;科学技术类少儿图书强势回归,新版与重印图书双重拉动,出版量快速增长,品种数与总印数增长均超过20%,整体占比提高约1个百分点。尽管2021年社科人文类少儿图书成功扭转了前两年的出版疲软状态,但仍未改变地位逐渐弱化的发展趋势,科学技术类少儿图书与之差距继续缩小;并且,对比两者的增长动力可以发现,社科人文类少儿图书主要依靠常销书拉动销售,科学技术类少儿图书除常销书外,新书亦有较大影响力。

在社科人文与科学技术对应的21类少儿图书中,2020年品种数下降的共10个,总印数下降的共14个;2021年品种数增长的共17个、占到八成,总印数增长的共15个、占到七成。其中,品种数增长较大的几个类别依次是文学类(增加2896种)、历史地理类(增加514种)、生物科学类(增加233种)和天文学地球科学类(增加194种),合计增加3837种,对少儿图书总品种的增长贡献率超过100%;总印数增长较大的几个类别依次是文学类(增加3878万册)、历史地理类(增加2110万册)、语言文字类(增加871万册)、艺术类(增加632万册)、政治法律类(增加534万册)和生物科学类(增加527万册),合计增加总印数8552万册,对少儿图书总印数的增长贡献率超过130%。由此可见,文学和历史地理两类是2021年少儿图书出版恢复增长的主要力量。

文学类历来是少儿图书出版最主要的构成部分,自2018年以来每年出版量占比都维持在50%左右,其变化很大程度决定了当年少儿图书出版的整体走向。近几年,以宣传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地大物博为题材的少儿图书,越来越受到广大家长及孩子的欢迎,成为童书市场的热门产品。《最美的中国经典神话故事(全20册)》《曹文轩纯美小说 青铜葵花》《写给孩子的〈史记〉(全5卷)》《少年儿童中国知识地图》以及“米小圈上学记”“走进敦煌启蒙绘本”系列等多部作品,累计印数在2021年均名列前茅。此外,政治法律类少儿图书出版增长也值得关注。这主要得益于2021年是我们党的百年华诞,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众多出版社纷纷推出了以面向少年儿童宣传普及党史知识为主题的少儿图书,成为这一年少儿出版的亮点,例如《写给小学生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红色印记:写给小学生的济南党史》《赤诚的初心——写给少年儿童的河南党史故事(彩色绘图版)》等。

(二)单品种当年累计印数情况

2021年,全国4.63万种少儿图书中,单品种当年累计印数不到1万册(套)的共有2.79万种,占全部少儿图书的60.22%,较2020年增加0.33个百分点,其中印数1千册(套)以下的比例降低近1个百分点,1千至1万册(套)的比例提高1.28个百分点;年度累计印数在1万册(套)及以上、5万册(套)以下的共有1.60万种,占34.48%,减少0.79个百分点;年度累计印数在5万册(套)及以上的共有0.25万种,占5.30%,增加0.45个百分点。单品种年度印数的分布变动情况延续了2020年趋势,1万册(套)以下的少儿图书品种比例继续提高,1万册(套)以上的比例继续降低。可见自2020年疫情影响以来,除一些畅销书外,出版单位在整体印量,尤其是新书印量上,愈加倾向于采取保守策略,以防止产品滞销、库存积压等。

2021年共有14种少儿图书累计印数达到或超过百万册(套),较2020年增加8种,2020年仅有6种。其中,新版4种、重印10种,本土原创12种、引进版2种。2021年是我们党建党百年,由原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原中共党史学会会长欧阳淞组织编写的《写给小学生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以百年党史为主题主线,通过故事性的生动语言以及图文并茂的形式,帮助小学生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可读性和针对性强,出版当年即成爆款。近几年童书市场的本土原创热门IP“米小圈”,2020—2021年持续位列榜单,2020年有4种上榜,2021年有8种上榜。值得关注的一点是,与往年少儿文学图书霸榜不同,2021年有4种知识科普类少儿图书进入榜单,涉及地理、理财、生理等多个方面。上榜的引进版图书均属于科普类读物:《小狗钱钱》以童话的形式培养儿童对金钱的认识,开展财富启蒙教育;《乐乐趣 我们的身体》为绘本立体书,通过30多个互动机关为幼儿解答身体的秘密,帮助孩子建立性别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三)定价情况

通过对2020—2021年全国出版的少儿图书定价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得到平均数(即“平均定价”)、众数(即“最常见定价”)、中位数(即“居中定价”,该价格将整体从数量上一分为二,低于它和高于它的图书品种数量大致相同)等基本數据。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少儿图书最常见定价继续与前两年持平,保持在25.00元,该定价少儿图书约占到总体的6%;居中定价范围亦持平,约有50%的少儿图书处于20.00—39.80元范围内;而平均定价(43.54元)、居中定价(29.80元)均较2020年小幅提高大约1.80元。总的来看,2021年少儿图书定价整体保持平稳,未出现较大波动。

与2020—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教育文化和娱乐居民消费价格的涨跌幅相比,可以发现:少儿图书定价增长速度近两年来首次明显低于居民收入增速,但仍然快于教育文化娱乐消费价格增速。2021年,少儿图书平均定价增速(4.20%)低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2.90个百分点,低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5.50个百分点;高出城市和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消费价格增长率大约2个百分点。少儿图书居中定价增速(6.43%)低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0.67个百分点,低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3.27个百分点;高出城市和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消费价格增长率大约4个百分点。可见,尽管少儿图书定价不断上涨,且快于文教娱乐产品及服务的整体价格增长,但居民可支配收入,尤其是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显著提高,仍可保障大多数家庭在童书方面的购买力。

二、少儿图书出版单位出版及经营情况

截至2021年底,全国580余家图书出版社中共有388家开展少儿图书出版业务,占66.10%,较2020年增加26家。其中,专业少儿图书出版社30家;非专业少儿图书出版社358家,增加26家。非专业少儿图书出版社参与度大幅提高。

(一)专业与非专业少儿社出版情况

2021年,专业少儿社共出版少儿图书1.81万种,较上年增长8.91%,占全部少儿图书的39.12%,占比与2020年持平;印数4.15亿册,略有下降(-0.40%),占42.74%,占比减少3.29个百分点。非专业少儿社出版少儿图书2.82万种,增长8.98%,占60.88%,占比持平;印数5.55亿册,增长13.79%,占57.26%,占比增加3.29个百分点。

与2020年多数业务指标下降相比,2021年专业社与非专业社少儿图书出版业务基本全面恢复,多个指标看涨——专业社及非专业社品种增长均接近9%,因二者增速几乎一致,品种占比变化不大;但在总印数方面,专业社与2020年基本持平,非专业社继续增长且速度加快,增速超过10%,非专业社占比提高超过3个百分点;无论是出版数量还是所占比重,非专业社均明显超过专业社。从单品种平均印数来看,专业社单品种平均印数2.29万册,较2020年减少0.21万册;非专业社1.97万册,略有提高(0.08万册)。总的来看,在品种规模上,专业社与非专业社仍保持大约1万种的差距;在印数规模上,非专业社继2020年首次超越专业社后,2021年将幅度继续加大,由2020年0.72万册、7.94个百分点的差距扩大到2021年1.40万册、14.52个百分点的差距,且与专业社单品种平均印数间的差异进一步缩小,专业社发展空间已被严重压缩。

2021年少儿图书总印数超过千万册的出版社共有28家,较2020年增加1家,2020年共有27家。具体来看这28家出版社的少儿图书印数排名情况。排名前两位的出版社不变,仍是中国中福会出版社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取代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上升至第三位,这是该社继2019年后再次重返前三。排名提升10位及以上的出版社共有5家,包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天地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中国和平出版社和四川美术出版社;另有3家出版社排名提升5—10位,分别为北京教育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和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均为非专业社。其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为首次进入前十,天地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和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均首次进入前二十,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中国和平出版社和四川美术出版社少儿图书总印数均首次超过千万册。

(二)专业少儿社经营情况

以29家(全国30家专业少儿图书出版社中,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隶属于北京出版集团,无法获得个体财务数据,故不参与经营情况分析)专业少儿图书出版社的财务数据为主要依据,对专业少儿社整体的财务情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

1.资产情况

2021年,专业少儿社资产总额113.63亿元,较上年增长6.36%,增速减少了2.71百分点。从近三年整体趋势来看,专业少儿社资产规模增速趋于稳定。

29家专业少儿社资产总额占全国580余家图书出版社资产总量的4.29%,较2020年提高0.16个百分点。专业少儿社资产总额占全国总量的比重连续四年上升,但该比重仍低于专业少儿社单位数量在全国的占比(4.94%),相对于其他出版社而言,专业少儿社规模仍较低。

2.收入情况

2021年,专业少儿社实现营业收入71.88亿元,较上年增长2.01%,成功克服疫情不利影响,扭转下滑趋势。

全国图书出版社营业收入较2020年大幅增长12.31%,图书出版社努力克服新冠疫情不利影响,整体收入由降转增;但专业少儿社受大环境影响较深,收入增幅低于全国图书出版社,营业收入占全国的比重较2020年降低。相对于其他图书出版社而言,专业少儿社经营更易受图书出版大环境影响,整体抗压能力较差。

3.利润情况

2021年,专业少儿社实现利润总额8.53亿元,较上年增长1.66%,虽由降转增,但与疫情前水平仍有差距。专业少儿社利润总额占全国图书出版社利润总量的比重较2020年有所降低,2021年占比为4.49%,减少0.61个百分点,连续三年下降。

29家专业少儿社中,营业收入排名前四位的出版社,利润总额占比为22.45%,较2020年减少3.27个百分点,而2020年较2019年占比是提升的;资产总额排名前四位的出版社,利润总额占比为28.20%,与2020年基本持平。2021年,资产市场份额优势并未彰显,收入较大出版社盈利占比下降。大型专业少儿社盈利空间进一步被中小型专业社压缩,销售表现较好的专业少儿社盈利情况也并不乐观。

扣除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及营业外收支等非经常性损益后,近三年利润总额持续下降,2021年扣非利润总额6.89亿元,较上年下降16.80%。

资产总额排名前四位的专业少儿社,扣非利润总额占比为32.44%,高出未扣非利润总额占比4.24个百分点;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利润总额集中度较高。大型专业少儿社利润空间被中小型专业社挤占的情况,并不完全由非经常性损益调整导致;在经营上,中小型专业少儿社在经济大环境转好的情况下,比大型专业社更快地恢复增长。

4.经营情况

运用综合报表法计算29家专业少儿社的平均财务比率,如表8所示。

从安全性方面来看:2021年,全国图书出版社平均流动比率较上年有所提高,但专业少儿社平均流动比率略有下降,不过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后,全国大部分图书出版社经营情况转好,流动资产大幅提升,短期偿债能力继续提升,专业少儿社同样也增加产品供给,但营收并未显著提升,少儿图书市场对大环境转好反应较慢,恢复仍需更长时间。就长期偿债能力而言,2021年,专业少儿社资产负债率较上年略微降低,连续三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专业少儿社保持较低财务杠杆,沿用相对保守的财务战略,与往年相比,资产负债比更加集中于合理区间。

从效率性方面来看:2021年,专业少儿社平均应收账款周转率为6.20次,平均存货周转率为1.95次,均较上年有所提高。由于大部分图书出版社选择赊销和分期付款的结算方式,2020年受疫情影响,专业少儿社回款速度降低,坏账损失风险提高,2021年部分回款到账,加之业务经营情况明显好转,应收账款周转率有所提高。与2020年相比,专业少儿社存货周转水平明显提升,大量增加存货的同时加大了销售力度,但同期收入并未大幅增长、扣非利润下降,说明可能存在低价大批量清理滞销产品的情况。

从盈利性方面来看:专业少儿社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和平均銷售净利率均连续三年下滑,其中净资产收益率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销售净利率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二者差距不断扩大。结合前文关于利润总额的分析可以推断出,专业少儿社净资产盈利能力逐年下降,受非经常性损益影响较大:一方面,少儿图书生产成本较高,在市场环境低迷的情况下,产量减少、成本不能得到有效分摊,而在市场环境较好的情况下,成本会随产量增长而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少儿图书出版的市场反馈存在一定滞后性,在出版社生产大量产品后,市场反馈不理想,这些产品转为存货后再被低价处理,导致成本费用并不能转化为相应的收入,表现出较低的盈利能力。

从成长性方面来看:2021年,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专业少儿社收入和利润均由降转增,营业收入较上年增长2.01%,利润总额增长1.66%,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增幅均较低。根据前文对专业少儿社收入和利润的分析可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全国图书出版社经营情况大幅好转,但专业少儿社尚未表现出强劲的回暖态势;同时,由于成本费用进一步提高,以及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调整,专业少儿社整体利润总额虽有上升,但实际盈利情况并不甚乐观。

三、少儿图书出版业特点及发展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继2015年“二孩政策”全面实施,2021年“三孩政策”进一步落实,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年轻父母希望孩子受到更优质、更多元化的教育,阅读即是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一环,童书质量极大地影响着国家人才培养水平。

迈入新时代的这十年里,我国童书出版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由一味地追求规模扩张,逐渐转变为追求精品出版和原创出版。尽管2020年暴发的新冠疫情给发展势头良好的童书市场带来不小冲击,但童书出版面对疫情困境,顶住压力,并未出现较大滑坡,同时还有多种防疫抗疫童书脱颖而出。2021年是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第一个年度,具体来看这一年,少儿图书行业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从整体来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全年童书出版工作基本正常推进,全国童书出版全面恢复增长,规模超过疫情前水平,童书市场发展整体向好。新版图书品种小幅回升,重印图书出版量赶超疫情前水平。童书定价平稳增长,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保障了大多数家庭在童书方面的购买力。

第二,从产品及其构成来看:文学、历史地理类童书出版快速增长,带动社科人文类童书回暖,但市场份额继续缩小,科学技术类童书强势回归,新书与重印书双增长。为庆祝建党百年,以《写给小学生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为代表,党史主题童书出版明显增多。年度印数百万册以上的童书榜单中,《写给小学生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名列榜首,出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本土原创热门IP“米小圈”继续风靡榜单;儿童文学不再霸榜,4种知识科普类童书进入榜单。

第三,从出版单位来看:非专业社童书出版规模继续赶超专业社,在单品种平均印数上与专业社差距进一步缩小。童书总印数千万册以上的出版社排名中,超过10家非专业社排名有较大提升。专业社发展空间已被严重压缩。专业社资产规模继续扩大,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由降转增,但尚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受成本费用及非经常性损益影响,专业社盈利情况不甚乐观,对全国平均水平的优势不断缩小。中小型专业社逐渐扩张,发展差异愈发显现,大型专业社盈利空间进一步被挤占,提升内容和优化渠道更加迫切。相较于其他出版社,专业少儿社在疫情趋稳后的经营恢复情况欠佳,存在低价大批量清理滞销产品的情况,低价倾销虽可以短期改善销售情况,但不利于少儿社的长期高质量发展。

总的来看,2021年童书市场整体回暖,总量由降转升,多项指标超过疫情前水平,给我国童书出版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但也要看到“繁荣”背后的隐忧,少儿出版社经营恢复情况并不完全尽如人意,疫情的影响还是持续存在的,尽管有些头部少儿社销售收入较上年有所增长或持平,但并未达到发展预期,利润率的下降是普遍面临的现实。除疫情影响外,童书市场持续多年的低价恶性竞争,在2021年被抖音主播刘媛媛直播带货引爆,由此暴露出少儿出版各产业链上存在的一些问题。[2]少儿出版人强烈呼吁相关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与企业形成合力,营造规范健康的产业生态。

近两年,伴随着疫情防控成为常态化,图书出版社在出版及经营决策上愈来愈趋于理性。少儿出版社亦是如此,逐步放缓出版节奏,适当压缩新书品种,主攻几个效益明显、渠道确定性更大的童书产品,力求以少胜多。[3]促进这种转变的既有内部因素——出版社自身发展需要、提高利润等,也有外部因素——市场竞争加剧、新媒体拉动销售效能下降、疫情影响等,这是我国童书出版从盲目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一个迹象。我国童书市场未来可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这一系列振奋人心的话语为我国童书出版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何推动我国少儿出版高质量发展,始终是少儿出版业的工作重心和焦点,也是少儿出版人要实现的终极目标。结合前文归纳出的2021年我国少儿出版业发展特点,本文提出两点建议。

第一,继续深化少儿主题出版。以2021年党史题材童书为例,《写给小学生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伟大也要有人懂:小目标 大目标 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等主题童书,作为出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典范,这几年愈发受到社会各界重视。少儿主题出版肩负着向少年儿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职责,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持续加大对童书出版的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凸显了其价值地位。近年来入选国家出版基金的百余种少儿主题读物,为如何更好地开展少儿主题出版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借鉴:这些读物具备“立足小切口、深挖内容资源”“尊重少年儿童的审美心理、注重趣味化表达”“充分利用融媒體技术、求新求变”等诸多特点,在遵守童书出版规律的同时,不断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探索与创新。同时,少儿主题出版对编辑的政治敏感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关注热点,也要把握经典。[4]少儿主题出版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作,需要出版界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探索,而不单单是把它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或获奖工具。

第二,坚持专业特色出版定位。目前,专业少儿社依然占据童书市场份额和畅销产品的主流。专业社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首要任务还是要保证图书质量,坚定“精”品之路:一方面,面对作家重复授权、图书跟风模仿等问题,专业社要坚持自己的专业定位,加强原创和品牌,继续打造长效精品。例如,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保持每年原创新书选题占比在80%以上,重点打造主题出版和原创绘本等板块产品;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坚守自身出版特色,其儿童文学、绘本、少儿科普等作品都围绕“中华文化”布局出版,等等。[5]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快出版深度融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有助于获得更多市场。在营销渠道上,童书的网络营销已不局限于开网店、做社群,更要紧跟新媒体营销趋势,充分利用粉丝、流量等助力,让童书能更快更充分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在图书内容上,“一种内容、多种媒介,复合出版”已逐渐成为行业常态。有些出版社从选题策划端开始融入融合出版理念,生产纸介图书、电子图书、音视频图书、互动电子书等不同的媒介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儿童阅读产品。[6]将图书IP与动漫、影视、游戏相结合,可以扩大童书的市场影响力与社会影响力。总之,在压缩品种、提高出版效率的大背景下,专业少儿社只有大力发挥专业优势,多出好书,才能保持引领童书发展方向的头部地位。

(作者单位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