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教育融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3-04-14 07:23胡永杨亚琼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年6期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融合策略

胡永 杨亚琼

摘要:大学校园中网络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形式主要体现在影响大学生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干扰了其正常的生活、学习,并在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产生负面的影响。文章首先分析网络安全教育现状,然后从网络安全意识形态、常规意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规划以及实际教学案例等方面梳理当代大学生的网络安全现状,提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实施策略,突显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融合;网络安全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3)06-0132-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 引言

信息化技术不断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及其衍生技术已经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年人们的平均上网时间都在不断递增,手机这一通讯设备已经普及开来,其便携性以及强大且不断完善的功能客观上延长了大学生的上网时间。统计数据显示每日上网超过3小时的大学生比例占到了全国大学生比例的40%,只有不到10%的大学生每日平均上网时间没有达到1个小时。网络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网络风险也层出不穷,成为大学生必须正确面对的挑战[1]。网络安全事故在大学校园时有发生,高校成为网络安全事故的高发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等高校几千名大学生发现2020年4月其个人所得税App出现就职记录,而且是陌生的单位,据税务人员分析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企业冒用学生个人信息,从而实现偷税或漏税。很多高校的学生个人信息被泄露,通过表格等各种形式传播于QQ、微信等社交平台[1]。

当前有很多不法分子依仗新技术以及新应用的快捷性和便利性作为其犯罪的有力工具,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不法活动,对网络的健康发展产生很多负面影响。以2020年上半年数据为例,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我国网民遇到的网络安全问题占比是39.4%,其中大部分是虚假中奖信息以及网络欺诈等,冒充好友诈骗问题占比是36.0%,网络购物诈骗问题占比是31.8%等。网络欺诈事件频发,大学校园是网络欺诈等网络安全问题的高发地带,校园高利贷事件也时发生,严重者有导致学生自杀事件等发生,如图1大学生网络安全常见问题所示。

综上所述,目前我们国家信息安全大环境以及全体网民的信息安全现状不容乐观,网民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也比较淡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关乎广大青年学生的成长、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近年来,国内外网站上各种非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言论不绝于耳,这些言论、思想等对大学生“三观”的正确树立产生了负面影响,引起了部分学生的思想混乱,严重威胁着高校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因此,高等院校要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为主要阵地,优化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和防护工作,加强高校网络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加大安全软件和各大互联网企业防护,完善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机制[2]。

2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现状

2.1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需求不断提高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顺利开展不但需要国家、社会组织以及高等院校的引导、参与以及实施,更为重要的是大学生个体的积极、有效配合,在网络安全教育方面他们的具体需求以及认识态度是前提和基础。大学生对网络的新奇度由于互联网不断的发展和普及有下降趋势,统计数据显示,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在不断的提高。作为全民关注的问题,网络安全问题如网络支付陷阱、电信诈骗、信息泄露、校园贷等在大学校园也屡见不鲜,这些具体的网络安全事件由于和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从而会比较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会意识到网络不但能带给我们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也存在很多我们需要规避和注意的问题,从而更多地去关注网络安全,如图2所示,笔者在西藏民族大学6个学院发放了32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00份,学历涵盖本、专科,专业涉及文学、体育、财经、信息工程、医学以及外语六大类别。

如图3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大部分同学认为网络安全教育对自己有帮助,会积极主动接受网络安全方面的各种教育,在网络安全问题中对个人信息安全、网络支付安全以及网络病毒方面的关注程度更高,但是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以及网络安全道德法律教育等方面的认识不够,关注程度较低,调查数据说明虽然大学生不断在明确、提高网络安全教育需求,但是对主流意识形态以及网络安全道德教育方面的认识还比较缺乏,需要不断的加强。

2.2 部分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有待提高、信息安全知识较为薄弱

网络安全意识往往会制约或者影响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而大学生的思维又会被其知识结構所影响。针对调查问卷中选项“是否会暴露个人信息”以及“是否随意点击安全性不明确的网络链接”,统计结果数据显示,存在暴露个人信息以及随意点击安全性不明确的网络链接的同学占19%。针对问卷选项“在网上进行注册时填写信息包括哪些时”,填写家庭住址占71%,填写姓名占76%、填写学生证号码占87%、填写手机号占71%、填写出生日期占88%,填写身份证号码占64%。不太了解网络安全知识学生占53%、非常不了解占30%、非常了解仅占17%。分析研究调查数据得出大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网络安全防范方面的意识,但是有少部分大学生依然存在网络安全意识较为淡泊、信息安全知识较为薄弱的情况。

2.3 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内容较为单调、教学形式不够丰富

教学形式不够丰富、教学内容没有跟目前的实际情况挂钩,从而使得目前大部分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教学体系没有形成,知识点较为分散。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块中急需有效融入网络安全教育以及网络素养教育,使其成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必要内容。教学内容需考虑网络发展趋势,选择应该注重现实性以及时代性。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教育手段应该丰富多样,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方式能极大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3]。

2.4 没能有效规避隐蔽性不安全网络信息

目前的网络信息大环境下信息量巨大,而且随着时间递推持续不断增大,各种意识形态之间相互进行渗透,隐蔽性也非常强。在校大学生的思想往往不够成熟,价值观容易被错误引导,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由于学习范围广,基本上全校各专业学生都有开设,而且一般都开设于新生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教学时机也比较恰当,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及实验人员应该灵活多元引领学生有效的避免隐蔽性网络信息安全[4]。

3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实施策略

3.1 加强意识形态以及网络安全道德法律教育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第一要务是要让学生明确我国基本的政治路线,坚持我们国家正确的政治方向,牢牢把握正确判断能力以及价值选择,直面形形色色的网络信息,增强大学生网络安全道德法律意识,努力让大学生意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不能触碰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加强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以及网络安全道德法律教育,也是为了有效地应对信息时代背景下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切实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这是建设网络强国、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的必要条件。

3.2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融入网络安全常规意识

作为新技术的使用者及推广者,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技能及网络技能是其掌握课程内容、完成社交活动及进行娱乐休闲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其获取技术便利性时,大学生也容易成为计算机网络犯罪的受害者,更有甚者会参与其中。分析大学生网络犯罪行为,普遍存在安全防范意识缺乏,没有清醒认识网络犯罪,没有抵抗防御能力,需要从教学形式入手改革网络安全教育,注重策略以及教学效果。目前部分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制度化以及规范化还有待提高,具体需求与教学实际没有实现有效的衔接。网络犯罪行为随着网络化的不断发展日益明显,有效融合信息安全教育以及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首要任务是网络安全素养的培养,然后引领他们安全、正确地运用信息以及网络技术。信息安全常识要在大学生中做好普及,引导他们具备判断什么是计算机网络犯罪行为的能力,具备掌握相应防御手段的能力,具备自我防范和保护的意识,正确引导大学生的网络行为[5]。

3.3 融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教学体系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在理论教学外包含大量的基础实践操作内容[6],其中就包括很多和计算机网络相关的操作内容,这部分内容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要紧密结合目前常见的网络安全因素,在实践操作层面有效的指导学生规避风险。确定课程教学体系时需要把网络安全的概念、意识、安全技术还有防御策略等基本内容融入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模块的构建要适合网络安全教育以及网络技术应用。注重信息安全性、保密性、可用性、有用性,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常见的网络安全隐患及应对方案:微信朋友圈权限设置;微博相册、签到、足迹;公共场所慎用免费网络;切勿盲目乱扫二维码;留心恶意软件;谨防游戏内置收费项目;网络购物应谨慎;正确使用网银;警惕山寨、欺诈App预防等。

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模块,使其有效融合信息安全教学内容,由于网络安全问题不是一成不变的,新的问题和新的对策会随着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使用而出现,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网络安全教育模块需要随着变化不断更新。

3.4 合理规劃教学过程,教学模式注重点面结合

教学过程的规划影响和制约着整个教学效果的体现,网络安全有着非常广泛的知识涉及面,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领域层出不穷,这些具体情况在进行网络安全教学方面的规划时需要考虑进去。首先不能影响计算机基础模块的相关教学内容,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将基础理论、基础技术应用、网络基础理论以及网络基础应用四个模块进行有效的融合,搭建信息技术应用以及网络安全技术基础课程体系结构,着重体现课程教学覆盖的“点”和“面”。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专业种类众多是各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普遍存在的现实情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应用时,教学方法需探索如何融合统一各知识模块,考虑符合各专业学科属性及后续课程跟进。规划教学需合理有效,信息安全技术模块的设计和开展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分析研究网络安全理论以及实践应用,有效搭建课程综合实验平台。

3.5 网络安全实践教学规划需切实可行

目前大学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中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足,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或者知识模块除了理论部分需要认真思考、推理以及理解记忆之外,还有大部分是需要在真实的确定环境中进行手动操作的,即实践教学模块。在一线教学人员或者实验员的组织下带领学生广泛开展实验实践活动,可以综合并且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具体的执行过程中需要对网络安全实践教学进行详细周到的总体系统规划,以应对无时不在的数据泄露以及网络威胁,一线教学和实验员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大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高校计算机类基础课程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其适用性特别广泛,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以及具体的实践创新活动中,应该将信息安全基础理论知识模块以及对应的相关技术灵活引入,多元呈现。

3.6 将教学作为载体,提高大学生个人数据以及隐私保护的防御能力

在教学活动进行之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人员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信息安全的防御细节以及各种应对技能,有效培养大学生预防以及抵制各种网络违法行为的能力。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数据安全是一项极为关键的要素,要让学生切实、有效地掌握数据恢复及数据删除的原理以及方法,删除系统的临时文件,定期销毁数据的使用痕迹;管理和保护好自己的个人终端;安全有效地管理个人账户;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掌握身份认证管理,对数据访问进行有效的控制,及时清理上网记录,高效地保障电脑数据安全。掌握个人隐私数据有效保护的途径以及技术,建立安全屏障保护数据,不断加强数据保护的防御能力。

4 结语

作为一门开设范围广、开设专业多、参与学生多的课程,高校需要充分发挥大学计算机文化课程的教学优势,认真分析、思考并总结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的根源,有效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丰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工作模式,多元化推动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全方位思考有效避免各种具体的网络安全事件的方法和手段。优化及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水平,扩展教育渠道并不断的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有效利用大学生访问活跃的网络平台,将网络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及生活中,切实增强其影响力和带动力,有效提升大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应对能力,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及技能。

参考文献:

[1] 陈志勇.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教育[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8:113-114.

[2] 于孟晨.互联网新媒体伦理生态及治理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3] 魏彩霞,刘运奇.大学计算机基础中融入信息安全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31(12):28-30.

[4] 莫靖聪.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安全风险对策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1(5):101-103.

[5] 张明旺.社会治理视域下新型电信网络诈骗共治路径[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21,33(1):76-82.

[6] 胡永,王东,孙海霞.项目驱动在计算机基础实践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甘肃科技,2014,30(13):70-72.

【通联编辑:王力】

猜你喜欢
计算机基础课程融合策略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网络时代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