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就业能力培养研究

2023-04-15 09:40吴京津
活力 2023年3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毕业生大学生

吴京津

(西北政法大学,西安 710000)

引 言

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就业市场人才需求量的降低使得就业问题成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2 年多次召开全国高校就业工作调度会,强调了通过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毕业生就业能力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就业岗位数量的减少促使高校就业部门越来越重视市场开拓和创新大学生就业方式,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不仅能够缓解大学生的就业焦虑情绪,而且有助于实现以创业促就业目标的达成。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帮助大学生更好、更快认清就业市场形势、制订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走上良好职业发展道路的关键环节。本文从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就业能力的意义出发,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就业能力发展的相关因素,并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提出建议。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满足就业市场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各行各业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具有创新思维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从企业发展角度分析,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加大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毕业生更快适应就业市场对学生的需求,并且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或者正在成立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旨在帮助毕业生增强就业创业能力,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提升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认可度。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意义不仅在于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更重要的是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大学生在当前的就业背景下更好地适应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规律。

以西北政法大学为例,该校常态化地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每年划拨专用资金支持和帮助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并且通过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筛选有潜力的创业团队,由专业的导师对创业团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大学生在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背景下积极创业,提升大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增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可度。

(二)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理念转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将传统的以知识教育为主的教育理念向培养学生创业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协调发展的方向转变,帮助高校和毕业生更好地适应新经济环境下就业市场对高校人才招聘的现实需求。在创新创业培育理念的引导下,许多高校进行了创新创业类课程创新与研发,引进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和创新创业理念,以期培养大量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新型大学生人才队伍。对于大学生而言,能够有利于增强综合竞争力,在同等条件下更有优势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

创新创业不是一次简单的大学校园实践活动,它对于丰富学生内在文化、提升学生对社会发展的理解和适应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面临的挑战

(一)缺乏专业化指导,创新创业和就业方向不清晰

无论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创业还是就业,都需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增强职业发展本领。通过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能够帮助大学生更早、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和缺陷,也将有机会接触到更多适合自己发展的优势资源。但是,当前许多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和就业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以西北政法大学每年举办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大赛为例,参加比赛的大学生大多存在以下三类情况。

第一类,以创业为导向。这类学生有的已经形成较为清晰的创业思路,但在具体的细节实施上难以和现实有机结合,学生往往会忽略现实中大量的阻碍因素。有的学生还未形成完整的创业规划,只是有了一个目标和创业点。这些学生希望在职业规划大赛这个平台上获得专业的点评和指导,将自己的创新创业想法付诸实践,既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学校增光添彩。

第二类,以就业为导向。这类学生通常从专业能力出发,提出许多促进自身专业能力提升的计划和实施步骤,帮助自身实现职业发展目标。此类职业规划多建立在对自身毅力和能力极为自信的基础上,或是对外界环境趋于乐观预测的前提下形成的。

第三类,未设置具体的规划目标,仅提及大学生涯中要达到的成绩,并渴望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这三类学生都是基于对提升自身综合实力的思考,希望在专业团队的指导下帮助自己实现创新创业或就业目标,实现良好的职业发展道路。笔者根据实际调查发现,在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中已经存在的团队里,许多成员都参加过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或者就业能力发展规划比赛,而且许多团队已经形成了现实的创新成果,获得了学校创业导师的认可。由此可见,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对于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特别是对贯彻创业带动毕业生就业这一理念具有积极影响。

(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目标和就业市场需求存在偏差

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现象频繁出现,这导致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的整体要求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培养目标和方法也应当进行调整。为解决新就业环境下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这一难题,就业部门应当积极“走出去、引进来”,即走出校门开拓就业市场,请优秀企业家或校友来校讲座,帮助毕业生了解用人单位对新时代毕业生综合能力的要求。

2022 年,教育部下发文件,要求各高校主要负责人访企百家、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应对新形势下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全方位就业这一就业难题。高校就业部门应当紧密结合实际需求及政策导向,大力开展以促进毕业生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发展为核心的就业活动,特别是针对专业对口的企业专门开拓市场,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培养方案,实现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但是,就目前部分高校的创业就业培养目标来看,并不能实现和用人单位、就业市场需求的有机结合。因此,促进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培养与就业市场需求相结合是新形势下促进高校就业工作的关键。

(三)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培养不能有效衔接

在大多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中,就业能力培养一直是高校的重点工作之一。以西北政法大学为例,就业能力培养一直是就业中心和各学院就业工作关注的重点,各种类型的就业政策宣讲会、面试应聘指导、个人简历制作指导、就业形势分析等会议和活动不定时开展,旨在提高学生就业技能和面试成功率。根据实际调研发现,与就业类指导活动相比,创新创业类活动举办的频次明显较低,表明部分高校在创新创业指导的重视程度上仍然有待提高。此外,创新创业和就业一般隶属于高校的两个部门,在活动沟通、协办上仍然存在一定缺陷,难以形成有机融合,这样不利于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培养的有效衔接。

此外,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培养应当面对的是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应当仅仅针对毕业前的一两年。从学生个人发展角度讲:大一阶段的学生更容易接受创新创业和就业指导;大二及大二阶段以后的学生已形成相对独立的发展意识,这时候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和就业指导的效果就相对有限。对于就业工作者而言,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应当具有针对性,不同学生对于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的理解不同,在工作中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帮助大学生精准化地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三、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相关建议

(一)加强创新创业和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培养是一项长期性、系统化的任务,专业的师资力量对于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尤为重要。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可以加深高校对于就业创业工作格局的认识,有利于创新就业创业工作方法。部分学生反映,创新创业和就业指导课程观念较为陈旧,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难以产生对此类课程的兴趣,这就要求高校就业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发创业和就业资源,加大力度建设创新创业和就业师资队伍,保证大学生对于就业创业新知识的求知欲和积极性。

以西北政法大学为例,为加强就业和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就业中心定期组织相关教师参加有针对性的就业和创业培训,让教师系统地学习创新创业和就业相关知识,并且在模拟环境中解决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具体训练教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高校才能保证在实际指导环节中面对学生的创新创业和就业问题依靠专业化的师资力量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同时,高校还可以通过设置奖励机制调动教师对于创新创业和就业指导工作的积极性,如通过授予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就业先进个人等方式,鼓励教师主动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和就业指导水平,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提升。

(二)加强校企合作,统一人才培养目标和用人单位需求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不仅需要大学生主动参与、高校师资力量大幅跟进,还需要和就业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实现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和用人单位需求的有机统一。在就业创业工作新形势下,各个高校都存在较大的就业压力和就业岗位需求,在面临较大困难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优势因素。

例如,教育部大力建设以“24356 就业平台”为代表的就业创业新媒体平台,同时出台了一系列以“高校一把手工程”为核心的就业市场开拓政策,表现出了空前强大的战胜就业难问题的决心和毅力。高校也应当抓住政策机遇和优势,积极访企拓岗,了解用人单位需求,结合本校专业学生特点高效对接用人单位,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就业政策,提高本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在毕业生人才培养目标和用人单位需求之间实现统一。此外,高校还可以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运营中,结合用人单位优势资源,鼓励用人单位、校友企业提供适当的资金支持,将部分创新创业业务外包给大学生就业创业团队,这样可以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的锻炼、用人单位部分业务的高效完成,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实现经济效益等多层次目标的达成。

(三)树立正确的创业和就业观念,促进二者有机统一

大学生作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和就业工作的主体,应当明确创新创业和就业之间的关系,结合就业形势、职业能力、个人兴趣、优势和缺点等诸多因素做好职业规划。特别是在新就业形势下,明确大学生涯发展规划能够有效降低学生职业发展的盲目感,降低时间成本,尽快投入创新创业和就业实践。例如,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类型的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大赛、创新创业知识竞赛,弥补自身对于相关领域的知识空白。学生在竞赛中有利于开拓思维,吸取他人的有益观点,特别是利用评委和导师的专业意见取长补短,加快形成具有独立意识的创新创业和就业思维。针对自身存在的不足,应该客观地进行分析,寻找适合自己能力发挥的岗位。对于高校创新创业和就业工作者而言,实现创新创业和就业工作协同联动是促进大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重点,通过创新创业和就业指导相统一,帮助大学生更快认清就业形势和个人优势,对于高校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尤为重要。比如,高校就业部门可以组织创新创业和就业相结合的活动和讲座,帮助大学生熟悉二者之间的共性,也可以通过专业实习去实践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让大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竞争和需求,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将带来积极影响。

结 语

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培养是近几年来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难题。笔者以西北政法大学为例,分析了创新创业和就业指导过程中不同实例对于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作用,并针对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促进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毕业生大学生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