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地区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2023-04-15 15:06刘芸芸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淮北地区晒种结荚

刘芸芸

(濉溪县孙疃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濉溪 235121)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食用油料作物之一,是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花生的利用率非常高,含油量也很高,可达40%~50%,是一种优质的食用油。榨油后的花生饼用途比较广,既可以作为饲料,也可作为肥料使用,因为花生饼含有一定比例的氮、磷、钾等元素,也是很好的有机肥料。花生壳含有一定的营养物质,也可磨碎用于饲料。花生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它是豆科作物,可以培养地力,在轮作中有良好的作用,对合理利用土地、增加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现根据花生的植物学特性、生长发育以及淮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探讨淮北地区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1 花生的种植模式

1.1 合理轮作技术模式

花生忌连作。花生的合理轮作能降低发病率,在淮北地区花生轮作的种植模式一般有2年1次轮作和3年1次轮作。淮北地区春花生占比量较少,一般以麦茬花生居多。合理轮作以小麦(冬油菜)—花生的轮作种植模式为主。

1.2 高效间作技术模式

合理的间作能够充分利用和发挥作物之间的有利关系。玉米与花生的间作、林果林与花生的间作等组合,使其在形态上一高一矮、叶型上的一圆一尖等,利用这些作物的生物学差异,使其在空间上得到互补,充分利用光、热、水、肥、气等生态因素,增加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2 整地及施肥技术

2.1 花生对土壤的要求

淮北地区的土壤多为砂浆黑土,因为花生是地下结果的深根作物,根群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活土层的增厚而加深,所以相对于其他作物花生对土壤的要求较为严格,土壤的耕作层疏松、深厚易碎、排水性好、有机质丰富、有钙质,理化性能良好,有利于花生的出苗、果针的入土和荚果的发育,有利于加强花生根瘤菌的繁殖和固氮能力。

2.2 整地措施

淮北地区要想提高花生单位面积产量,必须加强整地工作。在花生播前10 d左右深耕,要深耕深刨,精细整地,有效加深活土层,促使土壤熟化,提高抗旱耐涝能力。

2.3 施肥技术

在花生的全生育期生长过程中,花生需要不断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氮、磷、钾、钙四大元素以及镁、硼、硫、铁、铜、钼等微量元素。单位面积的花生产量要提高,必须根据花生的生物学特性和各个生育期对营养的需求,在花生的施肥上遵循合理均衡施用氮、磷、钾、钙、镁等元素肥料的原则。

2.3.1 合理搭配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有机肥和无机肥的搭配施用能起到互补的作用。有机肥一般作为基肥施入花生田间,有机肥能为花生提供氮、磷、钾等营养物质,促进花生的生长,并且肥效较长,还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使土壤疏松,促进微生物繁殖,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而无机肥的肥效比较快,能及时为花生生长补充营养。

2.3.2 基肥和追肥的结合施用。在花生种植的施肥技术上要以基肥与追肥相结合,把有机肥和磷肥作为基肥,基肥的施用量要占全部施肥量的80%左右,施用好基肥,能有效地提高花生的产量。在花生的生育期要合理适时适量追肥。在花生开花前根据花生的苗情涨势情况合理追施氮肥,在花生的荚果充实期利用叶面肥料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追肥,在花针期还需要叶面补施适量的速效的硼、钼等微肥。

2.3.3 增施钙肥。花生是喜钙作物。钙肥应作基肥早施,因为在花生苗期缺钙,生长点会枯焦,侧枝不发育。钙元素同时起到调节土壤酸碱度的作用。

3 播前种子准备

3.1 选种

选用优良的花生品种,并且要精选种子,剔除烂的、瘪的、霉变的、虫蛀的花生种子,为花生种植获得全苗、健苗、壮苗打下基础。

3.2 播前的晒种

花生在播种前带壳晒种,选择在泥土晒场上晒种比较好,在晴天的10:00左右晒种,一般晒种1~2 d,每隔1~2 h翻动1次,要使花生种晒种均匀,切忌在水泥晒场上晒种,以免温度过高烫伤种子。

3.3 拌种

在花生播种前,选用花生专用拌种剂对花生种子进行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和病菌,利于花生出全苗、健苗。

4 适时播种和合理密植

4.1 适时播种

4.1.1 适宜播期。根据花生的品种特性和作物布局来确定合适的播种时间。一般情况下,在淮北地区的夏花生播种时期,在前茬作物小麦或者油菜收获后,及时整地,调节土壤墒情,在耕作层的5 cm深的地温稳定在12℃的时候可以播种,力争在6月10日之前播种完毕。

4.1.2 播种深度。花生的播种深浅对花生的出苗影响很大,所以在花生播种时要特别注意花生的播种深度,播种过深,花生出苗困难,易造成弱苗;播种过浅,花生种子易落干,保全苗就比较难。花生的适宜播种深度以3~5 cm为好。

4.2 合理密植

在花生单位株数适宜的情况下,单株生育正常,单株的生产力得到较大程度地发挥,有利于花生高产。

4.2.1 合理种植密度。一般情况下,花生合理的种植密度在实际生产中,珍珠豆型花生播种密度宜密一些,花生的株数密度以27~33万株/hm2为宜,而蔓生型花生品种的种植密度要稀疏些,一般要求花生的株数以22.5~27万株/hm2为宜。

4.2.2 合理的密植方式。种植花生要有合理的密植方式,安排合理的株行距,使花生有良好的田间透气性,并能有效地利用地力和光能,提高花生群体的光能利用率,增加总光合量,花生的产量也会提高。在淮北地区,一般采取小丛植和宽窄行种植的密植方式较多。

5 田间管理

5.1 苗期管理

5.1.1 苗期生育特点。花生苗期根、茎、叶等器官都在快速生长。在花生的主茎第二、三片真叶展开时,即伸出第一对侧枝;幼苗的主茎生长是侧枝和花芽分化的基础,花生的侧枝特别是最早形成的第一对侧枝,是花生结荚的主要部位,在苗期的田间管理上,要适当地控制主茎的生长,因为此期是花生侧枝分生、根系生长、根瘤形成、花芽分化的主要时期,生理活动比较活跃,力争有较多的有效花芽,争取花多、花齐、荚多,为花生高产创造条件。

5.1.2 苗期管理技术措施。花生播种后,及时查苗补苗,达到苗齐、苗匀、苗健、苗壮的标准。在花生齐苗后,对花生中耕除草,增加土壤的透气性;结合中耕除草,对花生采取清棵的增产措施。在第一对和第二对侧枝健壮成长后,再培土还针。花生苗期,水肥条件不同的田块,水肥管理上也有区别。对于花生苗期的水肥条件好,暂且可以不予追肥;对于瘦瘠的旱坡地和生长纤弱的花生幼苗田块,要及早施肥和抗旱。此生育期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在花生6~7片叶时进行追肥,一般情况下追施尿素45~75 kg/hm2,在花生苗期叶面追施钼肥,因为花生是喜钼作物,对缺钼比较敏感。在花生的幼苗期,保持花生田间的土壤持水量50%~60%为宜,若田间土壤水分过少,花生扎根、根系生长和发育都会受到阻碍;若土壤水分过大,则花生根系分布浅,根瘤少,地上部分容易徒长,花生苗生长势弱,所以保持花生苗期田间不旱不涝是培育壮苗的基础。在花生的苗期,花生易遭受到蛴螬、地老虎、蓟马、蚜虫、根结线虫病以及其他土传病害等的为害,可以在播前采用杀菌剂、杀虫剂配合拌种剂对花生种子进行拌种,防治花生苗期病害和地老虎、蛴螬、蚜虫等虫害;也可以采用土壤消毒处理,在耕种播种前,将50%辛硫磷7 500 g/hm2拌湿润细土或土粪肥225~375 kg撒入土中,毒杀蛴螬幼虫,在花生苗期,当蚜株率达20%时,用10%吡虫啉4 000倍液进行田间喷雾以防治蚜虫。

5.2 开花下针期管理

5.2.1 开花下针期生育特点。在花生开花受精后,花逐渐凋谢,会形成绿色和暗绿色的果针,果针的生长与根很相似,具有向地性,果针的入土结果是决定有效花数和有效果针数数量的时期。花生开花下针期的生长也是关系花生高产的一个关键时期,力争花生生长稳且不旺长,并开花多、入土果针多,为花生高产奠定基础。

5.2.2 开花下针期田间管理措施。在花生盛花期的果针入土前进行1次中耕培土,可以使花生果针与地面的距离缩短,将垄行间的土壤培到植株的基部,使垄的外缘增高,有利于果针入土结荚。花生的开花下针期消耗养分比较多,此期的水肥管理尤为重要,既要保持田间土壤墒情适宜,又要使花生田间通风透气,排水通畅,严防渍害。适时追肥,此时期不宜采用根际追肥,可以采用叶面追肥的方法,根据花生的苗势强弱来确定追肥量,可以适当补施硼肥、钼肥等微肥。对于生长过旺的花生植株,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防止花生徒长。在花生的开花下针期花生的叶部易发生的病害,例如黑斑病、褐斑病等,可以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者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药液每隔7~14 d喷施1次,喷施2~3次进行防治。对于花生田间的害虫防治,可以用2.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50~1 350 mL/hm2喷施花生植株,防治三代前的棉铃虫,并兼治斜纹夜蛾、蚜虫、蓟马等害虫;对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块,可间隔7~10 d再次喷施防治。对于蚜虫、蓟马、叶蝉、飞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为害花生严重的田块可采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能收到较好效果。

5.3 结荚成熟期管理

5.3.1 结荚成熟期主要生育特点。在花生的结荚与成熟阶段,随着花生荚果逐渐成熟,花生的植株会逐渐衰老,生长长势会减弱,花生的根系、叶片等器官功能减退,这是果针和总果数不再增加的时期,是增加饱果数的关键时期,是决定花生产量高低的重要时期之一。

5.3.2 结荚成熟期田间管理措施。在花生结荚成熟期的水肥管理上要精细,措施要到位。在花生的结荚与成熟期也需要向叶面喷施微肥,补充硼、钼、锌等微量元素,促进花生的生殖生长,以此来延长花生生长后期顶叶的生长期,达到增加饱果数量,提高花生产量的效果。花生荚果的发育还需要具备湿润、黑暗、通气等基本条件,旱天适时适量浇水,保持花生田间土壤墒情适宜,涝天要保持花生田间排水通畅,防渍害,保持田间通风透气性好,防止烂果和白绢病。在花生的生育后期,花生易受到蛴螬、棉铃虫、褐斑病等病虫的为害,若不及时防治,易造成花生减产,可以采用灯光诱杀蛴螬成虫,效果比较好;对于花生结荚成熟期的病害,用75%百菌清1 000倍液或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均匀喷洒于花生叶面及全株,防治花生的褐斑病等叶部病害。在确定花生收获适期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变化情况,要选择晴天收获,不宜在雨天收获。

猜你喜欢
淮北地区晒种结荚
淮北地区麦茬机插优质食味粳稻氮肥减量的精确运筹
大豆:花期结荚期巧管理
豆角开花多结荚少管理有绝招
关于水稻种子大棚晒种可行性的探讨
架豆角结荚期如何科学管理
去除果皮和晒种处理对红豆草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氮素运筹对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关于“无限结荚”与“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综合生产力浅析
淮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