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23-04-15 16:33甘肃临洮县南屏镇岚林寺小学
小学科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写字趣味性识字

◇吴 瑜(甘肃:临洮县南屏镇岚林寺小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深化,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其中包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负责输出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心理,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呈现怠学状态,学习效率低下。所以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新,通过有趣、愉快、轻松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投入学习中。信息技术具备大量储存信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能使教学内容跨越时空界限,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要在足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情况下,立足于教学内容,正确地运用信息技术打造趣味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灵活使用信息技术,可以较好地增强语文内容的视觉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通过信息技术,增加课堂交流趣味性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基本采取黑板板书、口头讲述的方式授课,学生在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下,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兴趣。信息技术的加入,不仅为课堂教学增添了色彩,增加了活力,还营造了趣味性课堂氛围,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信息技术把教师与学生联系起来,增加彼此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因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得学生爱上语文,爱上学习。

以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为例。小学生都喜欢色彩缤纷、活力十足的东西,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一味地口头讲述,学生难以理解教学内容。这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会,利用图像、彩色文字、音频等将课文中的内容进行逼真、直观、形象的表达,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冲击,让学生愿意将自己所看所想所悟与教师、同伴分享交流。这样,就有效加强了课堂交流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相关动画片片段,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接着展示一些小蝌蚪、鲤鱼、乌龟、大青蛙的图片,然后设计问题引入课堂内容:“大家好,我是小蝌蚪。每当我看到其他小朋友有妈妈陪伴一起玩耍时,羡慕极了。可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同学们能帮帮我吗?帮我找到妈妈。”学生答:“好呀!”小朋友都乐于助人,教师这样的设问,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同情心,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接着教师给学生展示鲤鱼照片,问:“这是小蝌蚪的妈妈吗?”学生通过观察后很快确定答案:“不是。”教师接着提问:“为什么呢?”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以及同伴间交流的结果,找出原因:“因为小蝌蚪的妈妈有四条腿,鲤鱼没有腿。”按照这个模式,教师又指着乌龟的照片问了一遍,学生也能很快找出问题答案。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课堂间师生的交流也变得极富趣味性。学生不再觉得教师的提问无聊、深奥,而是充满吸引力,引导着他们去思考、去探索。这样的师生交流才是高质量的,才能对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通过信息技术,增加课堂导入趣味性

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学时间短等原因,很多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都喜欢开门见山,直接在黑板上罗列出本节课要教的生字、词语、课文重要段落分析等。虽然这样的导入简单直接,对推进教学进度有益,但却不利于学生有效学习。因为单一重复的导入方式会磨灭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不能及时调整学习状态,端正学习态度。鉴于此,教师可考虑改变课堂导入方式,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问题处理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大禹治水》这一课时,在课文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准备好大禹治水的历史和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等。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我国的神话故事,如《后羿射日》《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让学生对古代神话故事有初步的了解。接着可先从动画片《大禹治水》中截取一些片段制作成简短的动画视频,然后在讲课之初播放给学生。小学生对于生动形象的动画视频都充满了兴趣,总会看得津津有味。因此运用动画视频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视频播放完毕后,教师可以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印象。设问如下:“你们知道视频中的这位人物是谁吗?”“这个人物做了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学生先前通过搜集资料、自由阅读课文和观看视频,对《大禹治水》有了一定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判断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掌握的程度,然后适当地对学生的现有经验进行挖掘,如引导学生更详细地补充大禹的个人信息,对大禹治水的背景、原因做更深层次的解读,总结大禹的个人品格和大禹治水的精神等,为课文的深入教学奠定基础。这样的课堂导入充满了趣味性,让学生摆脱被动接受知识的困境,主动了解课文、了解本节课需要认识的生字、词语。在学生熟悉了故事内容后,教师再在此基础上进行重点内容的引导和点拨,整理重难点让学生集中攻克。这样,课堂教学效率就能大大提高,学生也能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下高效地学习。

三、通过信息技术,增加识字写字趣味性

小学,特别是小学一二年级,识字写字尤为重要,但是很多小学生在识字写字过程中都会觉得吃力,一是字记不住,二是字的书写顺序记不住。一些稍微复杂点的字好不容易记住了,几天不复习就又忘记了。学生的识字写字教学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新课标要求在小学第一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抓好识字、写字教学,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兴趣,加强识字写字的趣味性。所以,教师可以尝试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各种各样有趣的识字写字活动,加强学生识字写字的愿望。

例如教学《雾在哪里》这一课文内容时,需要学生正确认读“雾、淘、顽、于、暗、岸、街、梁、甚、至、切、躲、矢”这十三个字,正确书写“于、岸、切、散、论、屋、久、步”这八个字。教师要在一节课内让学生掌握这么多字,识字写字教学任务繁重。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识字写字的效率和趣味性,通过信息技术能够激发学生识字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主动投入识字写字中。如“散”字的认读,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写“散”字的动画,一笔一画写出来,让学生认识“散”字的笔顺,通过动画,将这个字的书写印入记忆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加偏旁的小游戏让学生牢记字词。如可以给学生展示“刀”字,让学生加上偏旁,组成一个新字。学生学习了切字,第一个就想到加上提土旁,成了一个切字。还可以制作识字卡片帮助学生识字。可在投影屏上展示识字卡片,教师指到哪一个字,学生就要大声念出来,通过反复认读来加深记忆。此外,教师可以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来巩固字词: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组每人轮流写出教师念的字,写得又快又准的一组获胜。

四、通过信息技术,增加语文阅读趣味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亦是重中之重。阅读是学生搜集资料、整理文字、处理文字信息的重要过程,也是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鉴于学生在阅读古诗词、中长篇文章时难以理解课文内容、摸不清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把握不住中心思想等,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教学。通过信息技术以增加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化繁为简,减轻学生的阅读负担,让阅读变得简单有趣。

例如在教学《古诗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一课时,课后有一道练习题: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依照注释和对古诗的理解,学生很容易回答出第一个问题,但是对于第二个问题,可能会有疑虑。一是对古诗描写的场景不能透彻理解,二是不能展开丰富的想象,脑海里勾勒不出具体的画面,所以回答不出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故事中描写的场景通过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示给学生,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古诗,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教师可以先放录音配乐,朗读古诗。然后注意拆解古诗,把每一句古诗描写的场景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如“独在异乡为异客”这一句,可以一边是三三两两的人在攀高远望,一边是一个人在仰天长叹。天空灰蒙蒙的,好像要下雨。通过强烈的对比,凸显出作者在他乡的寂寥孤独之感。有了具体的画面,学生阅读起来就轻松许多了。学生在完全掌握了古诗中描写的场景后,再对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探索,在品读诗句、了解诗意时,学生认识到作者的一个“独”字用得巧妙。只一个“独”字,就把诗人一个人离开家乡和亲人的孤独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学会了品读古诗后,教师可再提问题进行知识巩固,问题如下:“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在深入探析、理解古诗后知道,本诗表达了作者独自在他乡,又恰逢重阳节,在节日中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的思想感情。

如今,信息技术正以势不可当之势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广泛应用已是大势所趋。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愉快、轻松、有趣的课堂中高效学习,提高语文综合能力,从而也使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写字趣味性识字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我学写字
学写字
写字好看,需从小“练”起
我学写字
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