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培养幼儿科学能力和兴趣

2023-04-15 16:33贵州遵义市播州区新民镇中心幼儿园
小学科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幼小幼儿教师科学

◇管 鲜(贵州:遵义市播州区新民镇中心幼儿园)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衔接”一词的含义为互相连接。立足“衔接”一词含义,我们可以粗略地将“幼小衔接”理解为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互相连接。作为教育改革背景下助推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创新的关键环节,“幼小衔接”已经成了现代教育的热门词汇。而对“衔接什么”“如何衔接”问题的正确解答,则是提高幼儿教师幼小衔接教育质量的关键。

为了促使大班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笔者作为一名一线幼儿教师,深化了对幼儿教育“幼小衔接”的研究。笔者认为:优质的幼小衔接,并非仅仅是在幼儿园教育阶段给幼儿传授小学化的知识,更要通过对幼儿学习品质、习惯、能力的培养,促使幼儿的综合素养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本文中,笔者将基于幼小衔接视野,探索幼儿科学能力与兴趣的培养对策。

一、培养幼儿科学能力和兴趣的必要性

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培养幼儿的科学能力与兴趣是否具有必要性?这是笔者在开展教学研究过程中首先思考的问题。结合近年来有关“幼小衔接”以及“科学探究”的研究,笔者认为:幼儿教师立足幼小衔接教育的契机培养幼儿的科学能力与兴趣,具有必要性,具体原因如下。

(一)科学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领域

深入解析《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可见:科学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领域。《指南》对幼儿教育中的科学领域进行了详细解读:幼儿教育中的“科学领域”,主要包括科学探究、数学认知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师培养幼儿科学能力的方法则是多元的,如实验、操作实践、观察等,以直观感知、体验与实际操作等为手段,促使幼儿在此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学习本领,形成终身受益的方法和能力。

正是基于科学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领域,决定了幼儿教师应当将科学能力与兴趣的培养贯穿于幼儿教育始终。因此,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培养幼儿的科学能力和兴趣具有必要性。

(二)STEAM 教育理念对基础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为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创新,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STEAM 教育理念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深入解析STEAM 教育理念可见,其中首位字母S所代表的便是Science(科学)。STEAM 教育理念之所以备受关注,源于其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积极意义。在基础课程教育中,科学素养是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正是因为STEAM对基础教育产生的深远影响,决定了幼儿教师基于幼小衔接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必要性。幼儿唯有在学习实践中养成科学探究的意识和习惯,才能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三)有效地规避幼小衔接教育的小学化倾向

作为近年来幼小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如何实现衔接,是教师应当重点思考的问题。笔者作为一线幼儿教师,在开展幼小衔接教育过程中发现,很多教师的幼小衔接教育常常会陷入误区:形成了以知识为核心的小学化教育模式,以指导幼儿学习拼音、汉字以及算术为主,这不仅偏离了幼小衔接教育的轨道,也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与小学化的幼小衔接教育模式相比,幼儿教师构建以科学能力和兴趣培养为核心的幼小衔接教育模式,对幼儿科学素养进行培养,有助于幼儿思维模式、学习品质等更加契合小学生特点,提高“衔接”的效果。

二、幼儿科学能力和兴趣培养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分析中可见: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强化幼儿科学能力与兴趣培养具有必要性。那么,在幼小衔接教育实践中,教师对幼儿科学能力和兴趣培养的意识、现状又如何呢?笔者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总结梳理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教师缺乏培养幼儿科学能力和兴趣的意识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的教育意识决定教育行动。在现阶段的幼小衔接教育中,很多教师的“衔接点”依然停留在知识衔接层面,对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科学素养、行为习惯等的重视不足,从而导致幼小衔接教育偏离了正确的方向。为了印证这一观点,笔者依托中国知网平台查阅了有关幼小衔接教育培养幼儿科学能力和兴趣的研究文献,检索结果表明:在相关学术研究中,学者们关于幼小衔接教育研究的“点”亦不在幼儿科学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层面。由此可见,学术界关于幼小衔接教育中幼儿科学能力和兴趣研究、培养的意识明显不足,这是导致科学在幼小衔接教育中缺失的主要因素。

(二)科学教育对幼儿启发引导不够

培养幼儿科学能力和兴趣,“如何培养”是需要幼儿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在一线幼儿教育中,笔者发现:对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科学能力和兴趣,很多教师都感到较为茫然。而从教学过程来看,在开展有关科学的教育活动过程中,由于教师的启发性引导不足,导致幼儿的科学兴趣和积极性未能得到有效激发,科学能力也未能得到显著提升。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影响了幼小衔接教育之幼儿科学能力和兴趣的培养效果。

三、注重培养幼儿科学能力和兴趣

(一)强化教师培养意识,注重创造良好活动空间

首先,提升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意识至关重要。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幼儿教师的科学意识,决定其是否有培养幼儿科学能力和兴趣的行动。针对当前部分幼儿教师在幼小衔接教育中缺乏科学培养意识的问题,笔者认为:幼儿园应当立足《3~6 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的相关要求,将科学作为幼小衔接教育中的重要元素,巩固幼儿科学能力和兴趣培养的基础。

其次,营造良好的科学活动空间。幼儿园是否有科学活动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教师科学教育的效果。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的科学能力和兴趣,幼儿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优势,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科学空间。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在阅读区放置有关科学的绘本故事;在建构区多投入富有创意的活动材料;等等。同时,幼儿教师还应强化教室的装饰,在装饰的过程中凸显科学元素,以良好的科学活动空间为载体,巩固幼儿科学能力和兴趣培养的基础。

(二)开展丰富的科学活动,注重教会幼儿探究方法

在培养幼儿科学能力和兴趣的过程中,“做中学”无疑是最佳的教学方法。何为“做中学”?其中“做”即实践,“做中学”的科学教育模式,是幼儿教师通过引领幼儿参与科学实践活动的方式,促使幼儿在实践中发现科学奥秘,进而实现培养幼儿科学能力和兴趣的目标。

例如,为了培养幼儿的科学能力和兴趣,幼儿教师可组织幼儿在种植区开展有关种植的科学实践活动,探究种子的发芽与植物的成长。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可将幼儿分成几个合作小组,每一个小组均有属于自己的小花盆和植物种子。幼儿小组通过合作的方式,将种子种进花盆,然后观察种子的发芽以及幼苗的成长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需精心设计表格,引领幼儿小组通过绘画的方式记录种子发芽和幼苗成长的过程。对幼儿而言,种植是一个富有趣味性的活动,而观察与记录,则是教师培养幼儿科学能力和兴趣的有效途径。

(三)开展科学实验活动,注重对幼儿启发引导

培养幼儿的科学能力和兴趣,科学实验活动的开展至关重要。在对大班幼儿开展幼小衔接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巧妙地开展一些科学实验活动,在实验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注重启发性引导,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兴趣,提高幼儿科学能力。

以下,笔者简要介绍几个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开展的科学小实验。

实验活动一:彩虹糖变“彩虹”。彩虹糖变“彩虹”的科学小实验,实则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内容。不过,该实验活动的开展简单有趣,因此,对大班幼儿,教师也可以开展相关的科学实验活动,以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该实验活动的开展较为简单:实验材料准备:彩虹糖、一个盘子和水;实验活动开展:将不同颜色的彩虹糖摆在盘子中,围成一个大圈。在摆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均匀排列、错开颜色,摆成大圈;缓慢地从盘子的正中央注入水;启发幼儿观察实验现象。通过观察,幼儿会发现:彩虹糖表面的色素很快溶解,形成了一道道漂亮的“彩虹”。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现象,幼儿教师总结实验原理,同时引导幼儿:“小朋友们,彩虹糖是不是你们最喜欢的小零食呀?通过实验,你们是不是已经看到了彩虹糖表面有很多很多的色素呢?食用过多的色素,不利于身体健康,那么,大家今后还要不要吃很多的彩虹糖呢?”实验活动结束之后,教师提醒幼儿可以在回家之后,给爸爸妈妈演示今天学习到的科学小实验。

实验活动二:互不理睬的气球。该实验活动的开展同样较为简单,将两个气球充满气,扎口,然后用一根细线的两头将气球连为一体。幼儿用手提着细线中间,观察实验现象:两只气球是靠在一起的。幼儿教师用干燥的绒布摩擦气球表面,再让幼儿提起气球,观察实验现象:两只气球分开了(互不理睬)。在引领幼儿观察实验现象之后,幼儿教师进行启发性的引导:“小朋友们,想一想,为什么老师用绒布摩擦气球表面之后,两只气球就互不理睬了呢?这里面,有科学小秘密呢!”在幼儿疑惑的眼神中,幼儿教师娓娓道来,给幼儿讲解了其中的科学原理。

整体而言,可以应用于幼小衔接教育的科学实验活动有很多。幼儿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开展简单、富有趣味性的科学小实验,组织幼儿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科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和引导,以培养幼儿的科学能力和兴趣。

科学作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领域,应当得到幼儿教师的充分重视。在当前的幼小衔接教育中,幼儿教师缺乏培养幼儿科学能力和兴趣的意识,科学活动的组织与引导也存在局限性。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在幼儿园生活到小学生活的过渡期,幼儿教师应当强化幼儿科学能力和兴趣的培养,以促使幼儿的科学素养更好地衔接小学生活,提高教学实效。

猜你喜欢
幼小幼儿教师科学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