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信息技术推进学前教育改革

2023-04-15 16:33贵州望谟县桑郎镇第二幼儿园
小学科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幼小幼儿教师教学活动

◇韦 坐(贵州:望谟县桑郎镇第二幼儿园)

落实好学前教育工作,可以让幼儿的身心获得正向发展,助力幼儿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科技的持续发展,各类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如果幼儿教师能够将各类信息技术渗透于幼儿学前教育的各个细节,往往可以实现更优化的学前教育成效,助力幼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确保每个幼儿在进入小学后都能获得适应感,完成从“幼儿”到“小学生”的身份转变。因此,通过信息技术推动学前教育相关工作的改革,对于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将信息技术融入学前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幼儿教育信息化是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各类信息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续不断地渗透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幼儿教育也不例外。可以说,在幼儿教育中渗透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落实好幼小衔接各项工作的有效途径。在信息技术等科技手段的助力下,幼儿园与小学之间可以形成更加自然顺畅的过渡,当双方能够形成良好配合时,幼小衔接的教育实践任务也能因此而得到有效落实。

其次,将信息技术科学地融入学前教育,可以更好地助推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学前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让他们逐步获得对个人一生发展有益的基本技能。在幼儿园内,幼儿是各类教育活动的主体,为取得更好的活动教学成效,教师可以借助于网络、多媒体等不同手段,在课堂现场组织各类教育活动,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和进步。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各类教育活动与幼儿的心理、生理特征和成长发展规律保持高度统一。不仅如此,幼儿教师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为幼儿播放小学生真实的校园生活视频,让他们能提前了解小学校园环境,同时还可以为幼儿展示一些小学校园的规则。在视频、动画等内容的辅助下,幼小衔接工作在幼儿园中的开展也会更加顺利。

总的来说,将信息技术渗透于学前教育,已经成了时代发展的趋势,在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影响下,幼儿的教学、管理、家园共育以及幼小衔接工作等许多方面都发生了极大改变。面对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契机,幼儿教师要与时俱进,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并加以应用,才能释放信息技术的最大化价值。

二、通过信息技术推进学前教育改革

(一)信息技术在语言活动中的应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幼儿园举办的各项语言活动中,教师以多媒体技术作为导入,能让幼儿直观地看到非常生动形象的画面,听到十分悦耳的音乐,让幼儿的五官受到全方位刺激,从而对各类学习活动保持高度的热情。教师要确保在活动中,让幼儿的感觉、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层面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良好的状态,这将非常有利于幼儿的认知与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拔萝卜》是小班幼儿非常喜欢的一个故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是利用纸质的图片作为依托,让幼儿用看图的方式来了解拔萝卜所讲述的故事。相对而言,课堂氛围会显得比较枯燥、乏味,但将各类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活动的现场教学,往往可以让幼儿的感知更好。教师可以筛选与主题相关的电子图片,将这些图片制作成PPT,在活动课堂现场播放,向幼儿展示大家一起拔萝卜的场景。这样,就可以让幼儿对图片、视频中所展示的故事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其学习热情将会被完全激发出来,课堂现场的学习效率会更高。

另外,在围绕幼儿故事《树叶船》展开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相机把图片拍下来,再借助网络渠道下载流水声音的音频,将这两者加以合成,形成一个多媒体动态化的课件,以此为基础展开语言教学活动,最终的效果会更好。这样,不但可以让幼儿更集中于学习活动本身,还能让他们对图片和音乐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

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运用各类信息技术,为幼儿创设一个与课程教学标准统一的学习情境,可以大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快乐地学习,这是信息技术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正向价值。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高度普及,得到广泛运用,在学前教育阶段持续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可以对幼儿实现高质量学习带来正向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让他们更适应这样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在课堂上跟上教师的步伐,提升学习成效。这不仅有利于幼儿个人成长,还有利于让幼小衔接工作取得更好的实践效果。这样对标小学的教学模式,无疑为幼小衔接教学的方式提供了更多借鉴和参考。

(二)信息技术在音乐活动中的应用——引起共鸣,激发想象

从本质上说,音乐是一种借助于声音形成的艺术,音乐也是一种人们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信息技术也涉及音频,如果幼儿教师在各类音乐教学活动中,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向幼儿展示音乐的魅力,往往更容易激发幼儿对音乐的情感共鸣,不仅能让幼儿系统地掌握专业的音乐知识,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还能让幼儿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个人高尚的情操以及良好的品格。这其实也是在为幼小衔接工作在幼儿园阶段的落实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在《春天》这首歌曲的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播放对应《春天》这首歌曲的视频,让幼儿真实地感受歌词的内容,如春天的花朵、蝴蝶、蜜蜂,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里,许多小朋友正在认真做游戏。直观的视觉刺激,能让幼儿感到非常开心,与《春天》视频的场景产生共鸣,哪怕正值寒冷的冬天,幼儿也会在教师创设的课堂场景中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形成“如沐春风”的体验。此外,在幼儿认真观看视频之后,教师还可以进一步结合歌曲的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幼儿结合教师的提问,给出自己认为的正确答案。

在学会歌曲的基本歌唱方法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一边看着大屏幕,一边模拟里面的蝴蝶飞舞或小朋友玩游戏等场景,进行现场表演。教师甚至还可以引导幼儿在听完歌曲后,结合自己的想法创编各种不同的动作。用将多媒体信息融入音乐活动课程的方法来引导幼儿,可以让幼儿对各类音乐活动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信息技术在“数”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开发思维,引导尝试

3~6 岁的幼儿可塑性很强,但这个阶段的幼儿社会阅历很少,他们对所有自己不曾见过的事物都抱有极大的好奇心,同时他们在遇到疑惑的时候总是喜欢问为什么。因此,在这个阶段,如果幼儿教师能向幼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往往可以让他们的创新精神得到进一步培养,让他们的创新活力得以发挥和释放。而在幼儿活动中融入各类信息技术,可以最大化地释放幼儿的创新精神,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幼儿教师应积极渗透、融入各类信息技术,以此更优化地开展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思维的引导不仅是幼儿园的教育任务,也是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教师需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幼儿实现思维的有效开发,让幼儿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具备更强的思考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幼儿今后在小学校园中也能够凭借灵活的思维不断成长。

在幼儿时期,不同幼儿对“数”的概念理解存在着很大偏差,部分幼儿已经懂得“百以下数的加减法”,但也有部分幼儿对于“数的加减”完全没有认知。为帮助不同幼儿实现更优化的学习,确保其都能在已有水平的基础上取得进步,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运用“个别活动”和“分组活动”的教学模式,将各类信息技术导入和应用于“数”的教学,以取得更好的成效。

例如,在教学“序数”时,教师可以通过制作、播放多媒体课件《小动物住几层》,让幼儿借助多媒体课件了解序数,如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幼儿认真地观察不同动物所住的楼层,然后提出问题:“孩子们,你们认真看一下,松鼠住在哪一层?小花猫住在哪一层?”因为有直观的图片和动画,幼儿完全可以通过直接数数的方式了解不同动物所住的楼层,这对他们完成“序数”的知识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借助各类信息技术辅助性地开展幼儿的学前教育,可以为学前教育活动带来积极作用。借助各类信息技术,可以让抽象的场景具体化,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枯燥无味的问题变得更富有趣味性,让静止的事物变得更动态,可以从源头上激发幼儿对各类活动课堂的学习兴趣,极大地增强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以及动手能力。

正因如此,在未来的幼儿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学习和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并灵活有效地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在合适的课堂活动中全方位渗透各类信息技术,发挥其积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活动教学的各项任务,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同时,在学前教育阶段融入各类信息技术,可以助力幼儿教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信息技术的恰当利用,可以从学习习惯、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技能等各个方面帮助幼儿进入小学后能够顺利开展学习做好充足准备。

猜你喜欢
幼小幼儿教师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