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解决问题的深度学习

2023-04-15 16:33吴小蓝福建福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小学科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重量数学知识深度

◇吴小蓝(福建:福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通过开展数学教学,既可让学生学习与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而应用基于问题解决的深度教学模式教学,可让学生围绕数学问题,深入全面地进行数学学习,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一、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深度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向这一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即为问题情境。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围绕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融入问题情境中进行体验式学习。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需注意:要围绕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创设问题情境,要围绕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要体现出问题的拓展性。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在面对一个相同的问题时,首先应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看待问题,获得客观全面的认知与了解。其次,在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解决问题时,应寻找最为高效便捷的解题方法,让学生能够真正地融入问题情境中进行深度学习。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一课时,首先,教师可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形状的各种生活用品,并将这些生活用品分别放置在每个学习小组的篮子里,每个学习小组的物品形状完全相同。教师先用布将篮子里的物品遮盖起来,然后请学习小组长掀开遮盖篮子的布,让小组成员仔细观察篮子里的东西是些什么。再安排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并让他们通过分类摆放的方式,将形状相同的物品归纳为一组。然后,教师可提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会将这几种物品统一归纳在一起?这些物品的相同之处是什么?这些物品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的形状?”各个学习小组经过互动交流学习之后,各推选一位代表进行班级讨论汇报,教师再进行教学点评。接下来教师再依据物体本身所具有的形态特征逐一展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实物的图形,并提出问题:“这些物品为什么会设计成这样的形状?这样的图形形状设计对产品的美观度、实用性具有什么样的好处?”学生会基于图形的知识概念、依据自己的生活实践经验进行回答,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可深入地进行理解和记忆,更加高效地进行学习。

二、以理论联系实际方式,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教学

数学知识源自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体现。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通过应用基于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深度学习策略,教师可通过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引导学生依据自身的生活认知与生活实践经验,更好地认知与理解数学知识,有效地降低学习难度,并立足于解决问题这一前提进行深度学习。应用这样的方式教学,可让学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知识的迁移。学生经过这样的知识内化,有利于逐渐构建起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并以大数学学习的宏观视野,客观全面地看待数学学习,在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前提下,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真正地实现深度学习。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教师应首先梳理教学重难点,并据此列出相关的学习问题。深入发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生活元素,并通过创设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能够融入其中,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实践经验,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内容。如,可指导学生在多功能教室创设一个“超市购物”的生活场景,用一些售货货架摆放成超市购物区,在货架上摆放各种商品。由一些学生装扮“购物者”,当他们选购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时,就会来到收银台付款。此时“收银员”会按照购物金额,收取相应的购物款。教师可指导学生重点关注“购物者”付款、“收银员”找零这一购物过程,并适时地提出相关问题:“同学们通过观察购物场景,能否看出在这样的购物场景中,‘购物者’用到哪些面值的人民币?在‘收银员’找零给‘购物者’人民币时,你能发现其中的兑换币值的比值规律是什么吗?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接触到的最多面值的人民币是哪几种?你在使用这些人民币时,较多应用到哪几种币值兑换?”

这些生活化的问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既要认真观察生活场景中所体现出的学习问题,还要结合自身的生活认知与生活实践经验深入思考,才能较好地回答上述问题。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容运用于学习场景中,如,教师可让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的方式,融入学习情境。学生可一面体验“购物者”购物的过程,一面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这样的数学学习方式,可让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生活实践经验,并充分立足于生活实践经验,紧密围绕数学知识问题进行学习思考,以有效地降低数学学习难度,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学生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设问、互相解答的过程中,能够深入学习和解决问题。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通过生活化的学习,深入地思考问题,高效地解决问题,有效地进行学习拓展。也即是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好地学习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从而真正实现深度学习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方式,进行生活化的数学学习,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激发学习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在提升学习效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三、通过应用学习方式,有效开展深度学习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让学生以理论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会感到较难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内容。而应用学习实践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开展深度学习。通过充分应用学习实践这一教学方式,可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问题具有一个感性的认知。学生在动手动脑的体验式学习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获取理论知识,并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应用理论知识解决数学实际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学数学深度学习也就是让学生由易到难逐渐深入地进行学习,让学生在认知理解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全面地学习数学,充分体现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克与千克》一课时,由于这一重量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如果教师仅仅以应用理论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学生较难理解这一知识点。而通过应用学习实践的方式,创设开放式的问题学习内容,能够让学生以实践的方式,真正做到动手动脑地学习。首先,教师应指导和帮助学生在构建重量概念的前提下,具备估算重量的意识。同时,创设一些趣味性的学习问题,让学生融入这些问题中进行体验式学习实践。教师可为学生构建一个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认识克与千克的知识概念,并懂得克与千克是如何进行换算的。首先,教师可准备“大枣、大米、绿豆、面粉”等生活用品,这些生活用品学生较为熟悉,但是单凭目测估计这些物品的重量,估重与实重之间的差别较大。因此,必须通过学习实践的方式,也即通过实际称重的方式,真正地掌握物品的实际重量。其次,教师可分别展示各种生活用品,并提出相关的重量问题:“在这些物品的外包装上,专门有一栏是展示物品重量的:‘净含量XXX 克’。请同学们分别猜一猜这些物品的重量并做好记录。”教师再让学生用两种方法称重:第一种称量方式,是让学生用手提的方式,估计要称量物体的重量;第二种称量方式,是通过秤来称量物体的重量。教师可让学生将自己手提估量的物体重量与秤所称出的物体重量进行对比。这样的称重方式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而且能让学生通过学习实践得出这些生活用品的真实重量。教师再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你猜测的物品重量与实际的重量会有较大的差异性?其中的原因是什么?重量计量的方式,对于现实生活具有什么样的重要价值?”学生在思考并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逐渐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概念,还能够通过学习实践的方式,有效地进行知识的内化。他们会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通过问题的引导,进行递进式的数学学习,充分体现深度学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

总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通过基于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深度学习,能让学生围绕着解决数学问题,逐渐深入地进行数学学习,在拓展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同时,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升其数学学习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重量数学知识深度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重量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创新的重量
灰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