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针疗法即刻效应临床研究概况

2023-04-15 21:33王梓潼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肾区眼针体针

王梓潼,海 英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 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 110847)

眼针疗法是彭静山教授依据华佗的观目“可验内之何脏腑受病”的启发,并以脏腑、经络、五轮八廓学说等理论为基础而始创的一种微针疗法[1]。通过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眼眶周围的特定穴区,用以治疗全身上下多种疾病,适应症广泛,临床应用数十载,收效甚佳。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眼针疗法对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障碍,增强患者的自我认知,提高配合程度,有利于后期康复治疗的开展[2],还能降低失眠患者的睡眠潜伏期,明显改善睡眠障碍以及日间功能障碍[3]。眼针疗法的优势病种还包括呼吸、消化、循环系统疾病,同时在治疗各种疼痛时镇痛效果满意。眼针疗法不仅有着取穴少、操作简捷、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的特点,并且在某些疾病方面有着即刻疗效[4]。

眼针疗法的即刻效应是指在通过首次或单次治疗后几分钟至几个小时之内,某一疾病或疾病的某一症状显著减轻、指标达到改善或者出现功能的恢复。本文从止痛、降压等方面对眼针疗法的即刻效应相关研究作一概述,为今后能够进一步确定眼针疗法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提供参考,更好地发挥眼针疗法的疗效及时效性。

1 眼针治疗急性疼痛

1.1 胆绞痛 胆绞痛多由胆石症、胆囊炎、胆道蛔虫症引起胆囊排空受阻,导致胆囊压力升高产生剧烈收缩,从而发生绞痛。发病急骤,疼痛剧烈,发作时控制疼痛是首要的治疗措施。根据胆绞痛发作时的临床症状,中医将其归属为“胁痛”范畴。肝位属于胁下,经脉分布两胁,胆依附于肝,其脉亦循于胁,故胁痛之病,主要责之肝胆。肝胆气滞,脾失健运,湿热壅阻,经络郁闭不通,肝失于疏泄条达,胆汁排泄不畅,不通则痛,治疗上以疏肝利胆,通腑泄浊,以通止痛为要义。眼针通过针刺眼周的肝区、胆区穴位,使足少阳胆经及足厥阴肝经经气感传,改善气血运行,使痉挛的胆道平滑肌得到松弛,从而起到解痉镇痛的作用。常进阳等[5]应用眼针治疗因胆囊炎、胆结石、胆道蛔虫症致胆绞痛患者108 例,取穴双侧中焦区、胆区,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以患者主观疼痛减轻程度及体征改善情况作为疗效指标,观察其即刻疗效。结果显示,眼针治疗胆绞痛30min内的即刻显效率为50.9%,有效率为38.9%,总有效率为89.8%。在止痛的时间方面,胆囊炎患者在针刺后2~3min 内痛渐轻,10min 后便自觉痛感消失;胆结石和胆道蛔虫症患者在针刺10~30min后疼痛感渐轻直至消失。林强等[6]眼针治疗120 例由胆结石引起的胆绞痛患者,进行辨证取穴,肝郁气滞型选取双侧的中焦区、肝区、胆区,肝胆湿热型取双侧的中焦区、心区和肝区。疼痛发作时,即刻进行眼针治疗,留针时间10min,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VAS疼痛评分。结果显示眼针即效36.7%,显效40.8%,有效11.7%,总有效89.2%。唐双胜[7]取双侧胆区治疗胆绞痛,对照组予阿托品1mg 肌注,眼针组采用单纯眼针治疗,以自拟疗效标准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眼针组在治疗15min 后总有效率96.3%,其中有8 例患者在针刺1min 内疼痛消失,60 例在针刺5min内止痛,20例在针刺5min后疼痛逐渐减轻直至消失,且眼针组起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现代研究发现,针刺眼部周围穴区可以促进脑内啡肽的分泌,解除胆道平滑肌痉挛,还可促进胆囊收缩排除异物,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胆绞痛相关症状[8]。综上所述,眼针作为一种中医特色疗法,对胆绞痛即刻镇痛效果显著,而且能够避免口服止痛药引发的不良反应等因素,是临床上治疗胆绞痛的捷效方法。

1.2 头痛 头痛是指发生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凸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本病的病因较为复杂,可分为原发性头痛和继发性头痛,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痛症之一。因此,寻找一种在头痛发作时能够及时有效的止痛方法有着积极的意义。有研究证实,眼针疗法在按疗程治疗各种原因诱发的头痛过程中,首次治疗后即可观察到显著的即刻疗效,并且联合中药、常规针刺等其他疗法效果更佳[9-11]。张晓帆[12]应用眼针治疗偏头痛取穴双侧上焦区、肝区和肾区,西药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眼针组在治疗后30min、1h 与治疗前的头痛VAS评分变化的比较上有显著差异(P<0.05),而口服西药组在治疗后各时间段与治疗前的头痛VAS 评分变化比较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眼针疗法起效快,具有即时镇痛作用,是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的有效方式。景海慧[13]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66 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体针针刺,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眼针治疗,取穴双侧肝区、肾区、上焦区,针刺5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治疗后30min、1d、2d、3d 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变化。结果显示,两组在治疗后各时间段与治疗前VAS 评分比较上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两种方法均能够尽早地减轻头痛,眼针疗法可以更好地辅助体针缩减头痛发作时间,改善头痛的相关伴随症状。此外,有学者对头痛患者进行随访时发现眼针疗法还可以改善头痛患者头痛程度、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对头痛患者远期疗效也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14]。现代研究证明,眼针治疗头痛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小血管再生及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有关[15]。

1.3 腰痛 有研究证实,眼针治疗各种疼痛疗效满意。袁双双等[16]运用眼针治疗急性腰痛患者60 例,随机分为眼针组和体针组各30例,眼针组选穴双侧肾区、下焦区,体针组选取委中、肾俞、大肠俞、腰阳关等穴位,治疗5d 为1 个疗程。结果显示,两组在首次治疗后即刻及1个疗程后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腰部活动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说明眼针可在短期内(治疗后即刻)及长期(治疗后5d)减轻患者疼痛性质、程度及改善腰部活动能力。另外,在两种针刺方法引起的疼痛感觉上,眼针组VAS 评分较体针组低,说明眼针的针刺疼痛程度轻,患者易于耐受。李丹[17]等眼针取穴双侧下焦区、肝区、肾区治疗寒湿腰痛,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眼针运动疗法,留针30min,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都明显低于治疗前,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腰痛症状,但实验组VAS 评分下降的幅度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眼针运动疗法可以佐助温针灸起到即刻镇痛的目的。在选穴方面,眼针治疗腰痛以下焦区和肾区为主,因腰部属下焦区范围并且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于腰背部,故取下焦区及肾区穴温煦原气鼓舞真阳,以奏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之功。Chi Yuan[18]等文献研究纳入81 例符合标准的眼针治疗疼痛相关临床试验,发现眼针治疗急性腰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占比12.6%,是临床上一种有效控制腰痛急性发作的治疗措施,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后抑制了脊髓节段高反应性,提高患者痛阈,以及调节腰椎局部肌肉相关,从而达到缓解疼痛和改善腰部活动度的目的。

2 眼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之一,也是导致人类死亡的常见疾病如脑卒中、冠心病等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且随年龄增高而上升。祖国医学认为,高血压病的发展是一个长期演变过程,初期可表现为肝火上炎、肝阳上亢,随着疾病的发展可由于阴虚阳亢而致肝肾阴虚,最终由于阴损及阳,常表现为脏腑阴阳失调、气血失和。

季晔琦[19]眼针取双侧肝区、脾区、肾区、上焦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 例,随机分为眼针组和对照组,眼针组按中医辨证分为肝火亢盛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各10 例,对照组予开博通12.5mg 口服,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5min、10min、30min 测量血压,观察患者经治疗后血压的数值变化。结果显示,眼针疗法对高血压具有良好的即刻降压作用,针刺10min 后收缩压降压效果最佳,针刺30min 后舒张压降压效果最佳,眼针组总有效率为83.3%,其中肝火亢盛型的有效率为100%,有效率明显高于阴阳两虚型和痰湿壅盛型,说明眼针治疗不同证型的原发性高血压,对肝火亢盛型患者效果最好。

田维柱[20]采用眼针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将180 例患者随机分为眼针组、常规体针组和西药组,眼针组辨证选取双侧肝区、心区、肾区,西药组予复方降压片2 片口服,观察3 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及心脏功能指标,结果显示眼针组收缩压下降占86.7%,舒张压下降占78.3%,平均动脉压下降占98.3%;且在心功能指标上,眼针组PEP/LVET 明显减小,LVET明显延长,显著优于体针组和西药组,说明眼针疗法的即刻降压效果显著,同时也起到减缓心率的作用,能够改善高血压状态下患者左心功能。

程岩岩[21]等应用眼针结合药物治疗难治性高血压,93例患者在口服降压药的基础上加以眼针治疗,取穴双侧脾区、胃区,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压数值。结果显示,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2.8%,血压达标率为80.7%,治疗后各时间点血压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说明在口服降压药的基础上辅以眼针能够有效地控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继而降低并发症的出现。

有研究[22-23]发现,针刺能调节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使大脑内的降压调节功能得以激活,还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及影响基因表达有关。综上所述,眼针治疗高血压选穴以肝区、肾区为主,治以平肝潜阳,补益肝肾,调和气血,辅以辨证取穴,其降压效果更加明显。

3 眼针治疗其他疾病

3.1 缺血性脑卒中 王宇等[24]眼针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62 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以眼针治疗,取穴双侧肝区、肾区、上焦区、下焦区,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对患者在治疗第1 d、第7 d、第14 d 进行徒手肌力评定。结果显示,经治疗后缺血性卒中患者即刻四肢肌力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且肢体近端肌力提高程度优于远端肌力提高程度。刘悦[25]应用眼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将48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体针针刺,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眼针治疗,观察治疗后即刻、5min 后、10min 后肌力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眼针组治疗后即刻患侧肢体肌力抬高率明显高于单纯体针组,说明眼针可以辅助体针起到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肌力的作用,且在急性期干预的时间越早,即刻效应越明显。研究[26-27]发现,眼针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机制可能与加速脑血流速度,改善脑部病灶周围的半暗带组织供血,修复已损伤的神经功能,还可能与抑制缺血脑组织自噬有关。

3.2 支气管哮喘 符文彬等[28]应用眼针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眼针组取穴双侧上焦区、肺区,体针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时间为1h,结果显示眼针组临床控制率、显效率均高于体针组。唐双胜[29]取眼针双侧上焦区、肺区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其临床效果良好,尤适用于对药物过敏者,是临床即刻平喘的理想疗法之一。现代研究发现,眼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机制可能是提高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性,抑制交感神经功能的亢进,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调整血浆中cAMP/cGMP 的比值,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达到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的作用[30]。

3.3 心律失常 眼针可以起到双向调节心律的作用,心率过速者在针刺后可以减缓心率,心率过缓者可加快心率。唐双胜[31]眼针治疗心律失常,取穴双侧心区,留针时间15min,治疗1 次后,118 例患者中即刻显效者76 例,有效26 例,总有效率为86.4%,明显高于传统针刺疗法。杨明星[32]等选取120 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门诊患者,眼针组取穴双侧心区和上焦区,针刺30 min 后测量心率并描记心电图,结果显示眼针组总有效率93.33%,证明眼针可以在短时间内较好的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有关研究[33]证明,针刺眼周穴位可以调节人体植物神经系统,另外可使血液中内啡肽、去甲肾上腺素等物质解聚加速,从而调节心律。

4 结语

从上述临床研究可以得出结论,眼针疗法对于各类疾病的即刻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同时可以结合体针、中药、埋针等多种治疗方式以提高临床疗效。现有研究仍有诸多不足:研究样本量较少,缺乏眼针疗法即刻效应的相关研究;疗效观察指标有待完善,疼痛属于主观性较强的指标,血压、心率等数值虽为客观观察指标,但影响因素较多,波动较大,尤其在针刺干预后受试者心理暗示作用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数值,结论的可信度不高。总之,眼针疗法从创立应用已数十年,相关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对于眼针疗法的即刻效应机理尚待研究,以更好地发挥眼针疗法的疗效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肾区眼针体针
眼针运动疗法结合温针灸治疗寒湿腰痛的临床观察
酸枣仁汤加味联合眼针疗法治疗心肝血虚型失眠的临床观察
眼针疗法治疗中风病的机制探讨
眼针治疗脑卒中及其并发症研究进展
交叉异位融合肾并左肾区囊肿99Tcm-DTPA肾动态显像一例
体、火针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2例疗效观察
耳穴按压配合体针治疗酒精成瘾临床分析
按摩缓解慢性腰肌劳损
按摩缓解慢性腰肌劳损
肾区皮温测量法在ICU昏迷患者体温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