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震:古稀之年撰成现存最早的广州地方志

2023-04-15 15:34魏德勇
少男少女·校园 2023年4期
关键词:大德番禺南海

作为岭南文化的起源地之一,广州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由于种种原因,几乎没有自己的地方史志,后人了解和研究岭南文化极为不便。

这种现象在元朝初年得以改变。一位古稀之年的前朝遗老撰写了一部记录广州所领七县的地方志。这部书让后人知道了700年前的广州概貌,为岭南文化的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位老人叫陈大震,年轻时是南宋的清官。

1

公元1303年,元成宗大德七年。

广东增城西郊沙村有条街叫牌坊街,街尽头有一座普通的院落。院子的主人公正是陈大震。75岁的他,晨读书,昏练拳,教子育孙的同时,会会文友,倒也清闲自在。

一天,陈大震收到时任广东道廉访使(广东道监察主管)的朋友陆垕的信札。陆垕信中提议陈大震编撰广州志,并提供两项援助:一是推荐广州路教授(县府以上传授学业、掌管教育的官员)吕桂孙协助,二是陆垕自己可为地方志进行文字校核。

陆垕准备广东道廉政材料时,发现广州地方志居然是空白。虽然有两本前些年完成的地方志,但书中有多处明显错误,根本不能用。而其他材料则大多来自前朝史书的零星章节,查阅不便。“我堂堂大元朝,疆域纵横几万公里,区区广州,在地图上不过黑芝麻点而已。如果我等不注重修史,若干年后,人们如何能知道它?”于是,他写信请陈大震出马,编修广州地方志。

陈大震回信表示应允。一则答谢陆垕的赏识,封建士人对知遇、赏识之恩尤为看重,陈大震也不例外;二是他久有修史之心,宋元更代,官场有番作为,殊为不易,能写一部史书留言后世,未尝不是好事。

陈大震本是南宋宝祐年间的进士,曾任广东博罗县主簿、广东雷州知州等职。他清正廉明,处事果断,善断难案,被百姓称为“神判”。雷州知州任上时,他计划写一部关于广州路的地方志。奈何杂务缠身,想法只是想法。此后,宋元换代,战乱纷争不止,他辞职回到沙村,过起了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宋端宗召为尚书侍郎,元世祖授其广东道儒学提举,他都推辞了。

身在乡间,心系天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陈大震修广州志的想法一直没变,他给老友陆垕回信后,便潜心查阅关于广州及岭南的史料,并着手构思书名。

2

名不正则言不顺。取个什么书名呢?虽然朝廷刚颁下文件,说广州路治下为南海、番禺等七个县,但历史上的广州治地不断改变,叫《广州志》显然不妥。为此,他找来《史记》《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史书,梳理广州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南方沿海一带生活着数十个部族,人称百越。秦始皇建立秦朝后,从统一的角度出发,于公元前214年派兵征服百越,把其故地设为南海郡、桂林郡等三郡,由朝廷直管,类似现在的省级行政区域。其中南海郡下辖番禺、龙川等四个县,治所在番禺(主城在广州市越秀区的中心地带)。

公元226年,吴国交州刺史步骘把原交州分成两部分,一为交州,一为广州,广州之名由此开始。这就是著名的交广分治,为后世广州成为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奠定了基础。此后1000余年间,历代朝廷根据当时的管治需要对行政区域进行改革,广州之名也不断更改。直到元朝初期,朝廷把原来的广南东路(简称“广东”,广东省即由此来)的治地改为广州路。

不管怎么改,有个事实不会变,那便是,南海是广州的“老大”。用南海指代广州,更显大气,更有文化味。基于这样的考量,陈大震决定书名中使用“南海”二字,加之修地方志通常会用上编撰年间的皇帝年号以示区分,所以他把那本还没开始写的广州地方志取名为《大德南海志》。

书名有了,编什么内容呢?固然,能如《史记》般内容翔实、文采斐然更好,但似乎没有必要。一则,地方志主要记录地方的人口、疆域、河防、商业等资料,以备国家修志或后续地方政府采用,相对史实而言,文采在其次;二则,陈大震年事已高,整理资料都力不从心,还要深入民间了解情况,写诗文自然更不易。

3

尽管如此,他仍勤勤恳恳、夜以继日地编撰《大德南海志》。他长年在地方上任职,对方志的体例比较熟悉,写起来顺手。又有身在官场的吕桂孙提供相关官府收藏的各级史志,省去了找材料的麻烦,所以编撰工作总体比较顺利。

经过近一年的辛勤工作,陈大震终于完成了20卷本的《大德南海志》初稿。陆垕阅读书稿后,拍案叫好,暗说自己没找错人。他全面、仔细校核后,于1304年冬将此书公开付梓,流传于世。

作为蕴含历史、地理、古生物学等领域知识的综合型地方志书,《大德南海志》详细记录了大德年间广州路所属南海、番禺、东莞、增城等七县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户口登耗及外来货品、古生物发展等情况。

在编撰体例上,此书充分发挥“详今略远”的原则。如“广州始末”章节,把各朝各代广州的户口、税赋等与元朝初年的情况进行对比,一目了然,有史学价值。内容选择上,此书记录岭南地区的生物特产,如进贡皇宫的增城荔枝,书中详细介绍“大将军”“小将军”“状元红”“金钗子”等品种的特点。这些都是研究岭南荔枝不可多得的科史材料。同时,书中介绍了元朝的海外交流情况。书中认为广州是岭南巨镇,对外交通的重要地区,“前控蕃夷,后带蛮獠”,并介绍了100余个国家的71个特产品种,对后世影响很深的有鹤顶红(宝物类)、血揭(药物类)、金颜香(香货类)等。

4

由于朝廷不重视、战争频发等原因,付梓问世的《大德南海志》刊刻不多,流传也不广。700余年后,这部书的残本(6-10卷)流落到广东藏书家潘宗周手中,潘氏后人将其献给政府,现收藏于北京图书馆。作为介绍宋元时期广州史地知识的珍贵资料,随着同地区其他史书的散佚,《大德南海志》显示出越来越高的史学和科学价值,学者、文人研究宋元海外贸易和岭南文化,都绕不开它。

书名所用的南海,现已成为佛山市下辖的一个区,与广州荔湾区等相邻,人口300多万。原来,清朝末年朝廷把南海、番禺重新设为县,分治广州城以东与广州城以西,从而奠定南海和番禺的近现代区域。这就是很多廣州老人填写籍贯时不写广州,而写成南海或番禺的真正原因。

陈大震完成《大德南海志》后,没几年就因病在家乡沙村去世。他因为人正直,奉献乡梓而入祀府学和乡贤祠,为后世学子所瞻仰。受其家风影响,广州增城区新塘镇陈氏家族成为当地的书香名门,明洪武年间著名的女官陈瑞贞、著名学者陈政等子孙都青史留名。时至今日,沙村陈氏祠堂边有一座“蘧觉陈公祠堂(陈大震晚号蘧觉)”,陈氏后人及村民四时祭祀,以示对陈大震的敬重和怀念之情。

作者简介

魏德勇,80后,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北京科学协会签约作家。定居深圳,现派驻郑州。在《少男少女》《少年文艺》《历史探索》《意林》《中国校园文学》等刊物发表文章百余篇。

猜你喜欢
大德番禺南海
南海明珠
北海北、南海南
大德歌·冬景
三条村!146亿!广州番禺旧改爆发!
番禺“盐官厨”释读
也谈“番禺盐官”
上任去任 皆莫放任——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南海的虎斑贝
积微善,成大德
汉代番禺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