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思想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贡献及启示意义*

2023-04-17 16:44姚选民
理论与评论 2023年5期
关键词: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华民族

姚选民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踔厉奋发,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玉汝于成、乘风破浪,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已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基础上,不失时机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690-691页。这充分肯定了毛泽东思想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从中国近代历史来看,毛泽东思想创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走出晚清以降西方列强制造的现实困局,由被动局势走向相对主动的地位,逐步确立起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制度架构,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有了最基本的“本钱”。由西方世界所主导的当今国际舞台若不发生结构性改变,毛泽东思想对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一、坚持党的领导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毛泽东思想对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贡献,在政治领域表现为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有着深刻丰富的理论内涵,而且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一方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意味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将国家权力真正掌握在人民手中。从中国近代历史来看,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所领导的进步政治力量并未牢牢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甚至出现政治上“幼稚性”推让。结果,国家“神器”被以袁世凯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政治势力所窃取。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等党的领导人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没有积极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权,国家“神器”被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集团所霸占。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上认为,中国共产党“争权”,争的不是个人的兵权,而是替人民“争权”,强调:“共产党员不争个人的兵权(决不能争,再也不要学张国焘),但要争党的兵权,要争人民的兵权。”(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421页。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1页。,自成立之日起就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没有自己的任何特殊利益,“争夺”领导权是为了确保国家“神器”真正掌握在人民手中,以服务于国家民族利益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坚持党的领导以确保国家“神器”掌握在人民手中的意识觉醒前,中华民族复兴伟业长期处于“在黑暗中摸索”状态。

另一方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意味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科学执掌国家最高权力。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遭遇挫折,有国家“神器”不掌握在人民手中的根本原因,也有国家最高权力未能得到科学运用甚至被“滥用”等原因。诸如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等政治集团,将国家“神器”视为满足个人或小集团私欲的工具,签署卖国的“二十一条”、九一八事变后实行“不抵抗”政策,不仅让中国人民看不到民族复兴的曙光,而且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广大人民群众深陷水深火热之中。毛泽东指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05页。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对待执掌国家“神器”的态度就是“当仁不让”,积极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掌权”。不论面临哪种情况,中国共产党首先考虑的都是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通过用心倾听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先上升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再上升为国家政策,在国家民族重大决策部署时决不打个人小算盘,坚持国家最高权力以维护国家民族利益、人类公义。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5)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2页。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政治根基。

在当今由西方国家主导构建的世界格局中,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回顾历史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能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赢得一次次伟大胜利,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能够克服艰难险阻取得惊人成绩,在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能够有效应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原则可谓厥功至伟。从世界历史视野看,一些后发现代化国家因为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出现曲折、失误乃至惨烈的失败,其教训不可谓不深刻。苏联在发展过程中犯了未能始终坚持共产党领导等原则性错误,最终国家解体、红旗落地,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经历了类似过程。无独有偶,一些发展中国家因缺乏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国家发展落后,民族复兴无望。

二、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毛泽东思想对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贡献,在经济领域表现为始终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对所有制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在社会主义改造阶段,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同时,也接受其他经济形态适度发展;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并追求公有制经济的绝对主体地位。这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和随后的全面执政中,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接受其他经济形态适度发展,不仅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提供了重要经济基础和可靠物质保障,而且在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充分调动起全社会各阶层的生产积极性,让新中国成立以前深受创伤、满目疮痍的国民经济得以快速恢复,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任务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后,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日益居于绝对主体地位,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3页。。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确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一方面,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提供了坚实经济基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工业化提供了有力物质保障。毛泽东指出:“能用更多的粮食棉花和别的农产品供给国家和全国人民。”(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2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188页。以粮食生产为例,除“文化大革命”时期以外,我国粮食产量几乎每5年增加近5 000万吨,由1958年的2亿吨增至1982年的3.5亿吨,增加近75%,保持略高于人口增长(同期人口增加56%)的发展势头(8)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84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4年,第132-160页。。另一方面,为新中国成立后艰难情况下充分释放本不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提供了有力制度支撑。1953年10月31日,毛泽东在审阅修改中共中央关于统购粮食的宣传要点稿时指出:“因为大家劳动,力量大,单干办不到的事,互助组能够办得到,互助组办不到的事,合作社能够办得到,所以互助组比单干强,合作社比互助组强,走一步就能使生产发展一步,生活提高一步。”(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1—1976)》第2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188页。通过充分发挥劳动力优势,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重要进展,更多粮食、棉花和其他农产品供给国家和全国人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有力量、更有底气。

在由西方国家主导构建的世界格局中,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中央适度调整了经济建设指导思想,更新了对“计划”和“市场”的性质及二者之间关系的传统认知,明确继续坚持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在此基础上,通过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的积极配合作用,中国经济得以成功融入世界市场,实现长期持续快速发展。从世界历史视野看,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虽历尽千辛万苦才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却最终改弦易辙,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特别是苏联,盲目采用西方经济理论所谓“休克疗法”,放弃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未能挽回经济发展颓势,反而引发了更为严重的经济危机。无独有偶,在今天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体系中,像东南亚和拉丁美洲的不少国家,虽然经济一度繁荣,但最终因缺乏公有制经济的保障,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由此可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公有制经济是后发现代化国家融入世界市场、参与国际分工的“护身符”。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毛泽东思想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贡献,在文化领域表现为始终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近代以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并非一开始就顺风顺水。在同西方列强的持续抗争中,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意识到靠学习西方国家的“船坚炮利”是行不通的,“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4页。。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不仅让处于悲观失望中的中国人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伟力,而且让中国先进分子自觉信奉和践行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不仅教会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开展革命的方法和策略,而且透彻揭示了客观世界运行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让其信奉者不仅获得了革命理论,而且真正掌握和领会到推动革命发展的精髓,即具备自主分析其所处社会革命情势的能力,因地制宜实施正确的革命路线方针政策并赢得革命最终胜利。

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遵义会议后,我们党在艰辛探索中逐步找到了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进而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1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室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242页。自此以后,中国共产党坚持和践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12)《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47页。“支部建在连上”(13)《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4页。“党指挥枪”(14)《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47页。等思想,推动中国革命形势不断向前发展。我们虽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出现过错误、遇到过挫折,但整体上仍在负重前行。可以说,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了无限美好的前景。

在由西方国家主导构建的现今世界格局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众所周知,西方现代文化的底色是基督教文化,这种文化对于异质文明或文化往往采取排斥、打压甚或摧毁等态度。在西方中心主义宰制之下,后发现代化国家要想实现民族复兴,往往被认为必须采取西方人熟悉的文化形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直处于西方列强特别是美国的防范、监视之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使我们在面对美国无原则、无底线的进攻时,拥有足够的文化自信。而从世界历史视野看,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却放弃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守,缺少科学理论的指导,必然丧失洞察世界复杂变局的能力,最终难免发生和平演变。一个没有自己思想根系的国家和民族,根本不可能建立坚实和稳固的发展根基,必然难以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中心主义的进攻,必然顶不住任何世界大国的战略竞争压力。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毛泽东思想对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贡献,在社会领域表现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毛泽东自陈,最初并没有想到会走上革命道路,而只是想做个普通教员。他说:“我是一个教书的,教小学的,一不知道马克思,二不知道打仗。这就是环境逼使人,不以我的意志办事。”(1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6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475页。在后来走向革命的具体实践中,毛泽东发现身处中国社会底层的农民生活实在是太苦了,他们“缺衣少食,挨冻受饿,目不识丁,做一世的文盲,还常常被地主、豪绅和贪官污吏勒索压迫,被卖被杀”(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1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383页。。这种成长经历铸就了他“救民于水火”的革命初心,并明志,“我将以一生的力量为痛苦的人民服务,将革命事业奋斗到底”(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1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383页。。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低潮时潜心扎根穷乡僻壤,对民间疾苦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中国没有谁比中国共产党更了解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国农民。“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口号道出了亿万中国农民想拥有自己土地的千年夙愿。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皖南事变以后,由于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陕甘宁边区(以下简称“边区”)生存环境变得更加艰苦,人民生活变得更加艰难,一老农迫于无奈借自家牲畜被雷劈死的“天象”说事:“老天爷不睁眼,咋不打死毛泽东。”(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修订本)中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303-304页。针对这一可大可小的“事件”,毛泽东同志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自己的政治威信受损,而是反躬自省,着力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以查找问题的症结所在。在此过程中,毛泽东发现,在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之下,边区人民的税赋(公粮征收)负担骤然增加,一下子变得太重了。经过调查研究,边区政府实行“精兵简政”“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等一系列回应人民群众心声的新政策。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并忠实践行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面对工业化进程中国家生产力有限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二者之间的客观矛盾,党中央决定将天平向后者倾斜。这一决策在当时引发了一些内部争议,但毛泽东指出:“他们要求‘施仁政’,好像他们代表农民利益似的。说到‘施仁政’,我们是要施仁政的。所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例如抗美援朝,建设重工业。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两者必须兼顾,不兼顾是错误的。那末重点放在什么地方呢?重点应当放在大仁政上。”(1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2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163页。在毛泽东看来,等将来工业发展上去了,就可以为我国农业和广大农民提供更多的扩大再生产资金,更多的生产生活资料。毛泽东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中国共产党人中间代代相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让广大人民群众从百年党史中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党,从而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2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547页。正因如此,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不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全国各族人民都坚定地“听党话、跟党走”。这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源泉。

在由西方国家主导构建的现今世界格局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在今天奉行主权平等原则的今天,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无时不想颠覆其所敌视的国家政权。美国首选办法是设法搞乱他国政权所赖以为基的民心,其阴谋一旦得逞,紧接着就扶持亲美政客上台,完成“颜色革命”。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告诫说:“中国历史上因为统治集团严重腐败导致人亡政息的例子比比皆是,当今世界上由于执政党腐化堕落、严重脱离群众导致失去政权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啊!”(21)中共中央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年,第5页。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为人民之所为,“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都不会得逞;任何想让中国人民放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企图,都不会得逞”(22)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22页。。从世界历史视野看,一些后发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教训无比深刻。苏联可谓为人民而生,亦因脱离人民群众、贪污腐败而丢掉了红色政权。

五、坚持保护生态环境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毛泽东思想对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贡献,在生态领域表现为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同时,坚持保护生态环境。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总是处在既定的社会生产力条件下,从事劳动生产活动,“人们能否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式呢?决不能”(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08页。。面对边区由国民党严重封锁造成的经济困难,毛泽东指出:“一个处在封建社会里的被剥削的农民家庭,一家三口、四口乃至七口、八口,只靠一个劳动力生产的事是很普遍的,这样的一家,不但要维持他们自己的生活,而且要付出百分之五十至八十的租税给他人,为什么我们反不如这样的农家呢?我们的军队全部都是劳动力,没有女人,没有老人小人,又没有租税重负,为什么还会发生饿饭的事?”(2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9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623-624页。在毛泽东看来,生产条件并不好、封建剥削那么重的情况下,旧社会广大农民都能够设法生活并繁衍生息下去,为何在边区社会“这么好”的政治条件下,却会发生“生活困难”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深刻反思,推动毛泽东领导发动了大生产运动,号召边区上下开展大规模生产自救。一方面,大幅减少脱产干部,充分释放边区劳动力或机关干部劳动时间;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开荒,向大自然要产出,其中就形成了可称之为“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2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修订本)上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24页。的南泥湾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在尊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如此,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亦如此。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面对工业化和城市生活需要大量粮食供应等难题,我们没有消极等待,而是充分调动全国亿万民众的生产积极性,形成了有极强凝聚力和社会动员能力的计划经济体制,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气概解决了生产和生活上的种种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得到长足发展。比如修筑水利工程,当时全国灌溉面积已达8亿亩,而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那些年就增加了6亿亩,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功于水利工程建设。尽管当时农业生产力水平整体还很低下,难以取得质的突破,但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积累了丰富经验,强调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却影响深远,对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在由西方国家主导构建的现今世界格局中,坚持保护生态环境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对后发现代化国家来说,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认知并非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一种在资本主义全球化影响下不断深入的过程。在西方国家看来,后发现代化国家都应患上“侏儒症”,始终是其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始终受其宰制和主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粮食问题上不能侥幸、不能折腾,一旦出了大问题,多少年都会被动,到那时谁也救不了我们。”(2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171页。坚持保护生态环境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要注意适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要注意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为此,我们一不做违背自然规律、竭泽而渔的蠢事,二要杜绝“磨洋工”之闹剧,“干一年、两年、三年还是涛声依旧”(2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324页。。从世界历史视野看,一些国家和民族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发展问题上想要“走捷径”“抄近路”,在“搭便车”、享受暂时舒适后,难免走上改旗易帜的邪路。比如,苏联就是听信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美丽谎言”,待发觉时悔之晚矣。此外,有些国家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牺牲生存环境基础上——这不仅在发展中国家颇为普遍,而且在发达国家亦不乏警示案例。比如,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所积聚的核废水排放,就给全世界造成了伤害。

六、结语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事件。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28)《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6页。在那么复杂的国内外情势条件下,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根本上在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相信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路必然胜利,从而为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确立了不可撼动的坚实支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2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22页。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不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我们都可以从毛泽东思想中获得重要遵循和借鉴。

猜你喜欢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华民族
主题类图书质量提升对策研究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为领导干部荐书
为领导干部荐书
邓小平传:1904~1974
中央文献出版社
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