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涛的陶瓷印创作

2023-04-18 07:55薛谦波
中华书画家 2023年3期
关键词:杨涛印面石质

薛谦波

杨涛 膏火自煎

杨涛 游之坛陆

以往的体验,陶瓷质篆刻相对石质篆刻更容易出意外效果,非刻刀与石面作业所能及的肌理质感,近20年来吸引了许多的印人介入其中。大多数篆刻者的精神寄托在高温后的印体些许变异,由细腻而松软的泥坯向紧密坚实的陶瓷置换过程中,印面随温度升高产生局部微凸或微凹的现象,加之质地的缩紧,产生粗糙而生涩的印面,这些陶瓷印变化的特质导致当印面蘸上印泥后拓制于平整纸面,所呈现的是一种类似拓摩崖石刻的效果,虚实相生煞是好看,是比通常石质印章拓印效果更加丰富的视觉效果,无疑被印人们所钟爱,而这种效果在以往石质篆刻创作中很难甚至无法达到。这或许是近些年来印人们更加热衷于陶瓷印创作的主要原因之一_企图通过改变材料获得面貌上的一些差异感,是一种仍不变的制作思路,寻求貌似变化的结果。

杨涛不是。

之前的杨涛篆刻发表不多,印象较深的还是20年前“流行印风”展览作品,朴实厚重模样,已然入古三分,表现出较为扎实的专业功力和审美观念。

严格地说,“流行印风”之后的印坛整体上风气趋向浮夸,作者限于专业上的认知和能力,各种创作导向流于复制,真正有进步的原创输出几乎难见,这是现状。杨涛以这次陶瓷印实践一方面梳理了自己的篆刻思路,实现了自己的创作抱负,同时以自身篆刻创作观念表达出一种积极而健康的姿态,食古而化、入古出新。跟绝大多数篆刻者不同,杨涛更强调理性的控制,向内的挖掘,并非依赖印材质地的特殊性,并非为效果而作,同时也找不到当代印家的手段因素,这是刻意摒弃时人的主观意识,是由内而外的自信。

基于以往专业的累积,杨涛放手把古典印式打散后再重新组合匹配,章法、字法,以及实施刀法依旧顺应传统惯性,越千年的古朴气息扑面而来的同时却显出艺术家的特立独行,具体到文字造型、空间安排、刀法缓急、线条质感的拿捏等等的细微处理皆能了然于胸,信手拈来。尤其是文字造型方面,表现出非凡的胆识和魄力。从早期古典到后来的流派印家,无不体现出作者对篆刻的理解深度和表现能力。杨涛在线条肌理上的处理手段同样凸显他的独特魅力,根据不同印作的意味表现施展相应的刀法,很难确定某件作品一定以某种刀法实施,而是以印为本,灵活体现出作品各自的线条特性和丰富性,或生涩、或痛快、或跌宕起伏,线条在空间似音乐旋律流动一般在变化中组成独特的视觉审美场景。需要注意的是,杨涛的款识,同样反映了他的基本专业素养。

杨涛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杨涛 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

杨涛 不以好恶内伤其身

杨涛 虎豹之文来田(附边款)

杨涛 缘督以为经

杨涛 参万岁而一成纯

杨涛 忘适之适

杨涛 适莽苍者三餐而返

杨涛 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附边款)

猜你喜欢
杨涛印面石质
刘易
漆涂层对题刻类石质文物的影响研究
传承好红岩精神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九龙坡:一江绕半岛 艺术焕新生
传统陶印制作技艺及其应用研究
THE EXISTENCE OF A NONTRIVIAL WEAK SOLUTION TO A DOUBLE CRITICAL PROBLEM INVOLVING A FRACTOL LOL
露天石质文物表面苔藓的科学认知和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陈卉丽:石质文物修复技惊世界
露天石质文物的风化和加固保护技术探讨
幸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