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理论及其新时代建构研究

2023-04-19 21:29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公平正义恩格斯公平

崔 玉 亮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合肥 23005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1]11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公平一词出现了8次,涵盖了社会公平(2次)、发展公平、市场公平竞争(3次)、教育公平、社会保障公平等五个方面。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公平一词出现了5次,正义一词出现了5次,公平正义一词出现了6次。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中,公平一词出现了6次,公平正义一词出现了7次。总之,公平正义问题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是当前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中的热点问题。

一、建构新时代的公平正义理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理论为指导

虽然马克思、恩格斯从未写过专门研究公平正义问题的著作,仅留下许多真知灼见,且其观点散见于多部理论著作中,但是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对公平正义理论的研究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从追求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的政治公平,到追求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公平,再到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实质公平。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在思考公平正义问题。《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哥达纲领批判》《资本论》等著作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公平正义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终极指向是“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从各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理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由此带来了人们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和趋势。深入研究与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理论,可以为解决我国社会上存在的公平正义问题提供理论指导,也可以帮助人们理性看待我国社会上存在的公平正义问题。

(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维度对公平正义进行阐释

1.公平正义作为价值观念,实质上是客观存在经济关系的反映。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公平正义根源于现实的经济关系和生产方式。同时,马克思、恩格斯主张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出发来说明和批判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而不是从抽象的公平正义观念出发。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2]32马克思还指出:“你们认为公道和公平的东西,与问题毫无关系。问题就在于:一定的生产制度所必需的和不可避免的东西是什么。”[2]76马克思还指出:“对现存经济制度完全无知的人,当然更不能理解工人为什么要否定这种制度。他们当然不能理解,工人阶级企图实现的社会变革是目前制度本身的必然的、历史的、不可避免的产物。”[3]113

恩格斯对这个问题也进行了论述。恩格斯指出:“公平则始终只是现存经济关系的或者反映其保守方面、或者反映其革命方面的观念化的神圣化的表现。关于永恒公平的观念不仅因时因地而变,甚至也因人而异。”[3]212恩格斯指出:“所以无论如何,在考察财富的分配时,我们最好还是遵循现实的客观的经济规律,而不是遵循杜林现实的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一时的、易变的主观想象。如果我们对现代劳动产品分配方式(它造成赤贫和富豪、饥饿和穷奢极欲的尖锐对立)的日益逼近的变革所抱的信心,知识基于一种意识,即认为这种分配方式是非正义的,而正义总有一天一定要胜利,那就糟了,我们就得长久等待下去。”[3]500恩格斯还指出:“现代社会主义必获胜利的信心,正是基于这个以或多或少清晰的形象和不可抗拒的必然性印入被剥削者的无产者的头脑中的、可以感触到的物质事实,而不是基于某一个蛰居书斋的学者的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观念。”[3]501

马克思、恩格斯确立了科学的公平正义观念,把公平正义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从而同各种唯心主义公平正义观划清了界限,实现了公平正义观上的彻底革命。

2.公平正义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公平正义是建立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基础上的,资本主义把等价交换视作公平正义的尺度。社会主义分配上的标准是按劳分配,把劳动作为分配的尺度,但是按劳分配也仅仅是相对公平正义。因为参加劳动的人们的性别不同、体力不同、天赋不同、家庭人口也不相同,按劳分配忽略了客观上存在的这些事实。按劳分配“默认劳动者的不同等的个人天赋,从而不同等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权。所以就它的内容来讲,它像一切权利一样是一种不平等的权利”[3]305。马克思指出,只有共产主义社会的按需分配才是最公平正义的分配制度。恩格斯指出:“在国与国、省和省、甚至地方和地方之间总会有生活条件方面的某种不平等存在,这种不平等可以减少到最低限度,但是永远不可能完全消除。阿尔卑斯山的居民和平原上的居民的生活条件总是不同的。”[4]恩格斯还指出“在希腊人和罗马人那里,人们的不平等的作用比任何平等要大得多。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民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民、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该词是在广义上使用的),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必定是发了疯的。”[3]444-445

(二)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维度对公平正义进行阐释

1.公平正义问题的核心是生产资料所有制。恩格斯指出:“现代资本家,也像奴隶主或剥削劳动的封建主一样,是靠占有他人无酬劳动发财致富的,而所有这些剥削形式彼此不同的地方只在于占有这种无酬劳动的方式有所不同罢了。这样一来,有产阶级胡说现代社会制度盛行公道、正义、权利平等、义务平等和利益普遍和谐这一类虚伪的空话,就失去了最后的立足之地,而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就像以前的各种社会一样真相大白:它也是微不足道的并且不断缩减的少数人剥削绝大多数人的庞大机构。”[3]338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极其不公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现象和极大不公。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通过无偿占有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获得巨大财富,导致社会两极分化严重。只有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地实现公平正义,资本主义社会的公平正义是形式上的公平正义。

2.生产决定分配,分配依赖于生产。马克思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次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例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是:生产的物质条件以资本和地产的形式掌握在非劳动者手中,而人民大众所有的只是生产的人身条件,即劳动力。既然生产的要素是这样分配的,那么自然就产生现在这样的消费资料的分配。”[3]306马克思指出:“在雇佣劳动制度的基础上要求平等的或仅仅是公平的报酬,就犹如在奴隶制的基础上要求自由一样。”[2]76“他们应当摒弃‘做一天公平的工作,得一天公平的工资!’这种保守的格言,要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革命的口号:‘消灭雇佣劳动制度!’。”[2]97

(三)从科学社会主义维度对公平正义进行阐释

1.无产阶级的公平正义观。资产阶级的公平正义是形式上的公平正义,无产阶级的公平正义是实质上的公平正义即消灭阶级。马克思指出:“各阶级的平等,照字面上理解,就是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所拼命鼓吹的‘资本和劳动的协调’。不是各阶级的平等——这是谬论,实际上是做不到的——相反地是消灭阶级,这才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真正秘密,也是国际工人协会的伟大目标。”[5]马克思还指出:“‘消除一切社会的和政治的不平等’,这一不明确的语句,应当改成:随着阶级差别的消灭,一切由此差别产生的社会的和政治的不平等也就自行消失。”[3]311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都是消灭阶级的要求。任何超出这个范围的平等要求,都必然要流于荒谬。”[3]448

2.公平正义的未来指向。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的终极指向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是最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人人共享、普遍受益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段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6]恩格斯指出:“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才有可能实现;而这样的制度是正义所要求的。”[6]马克思、恩格斯还指出,实现共产主义,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理论的建构

以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理论为指导,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际等方面来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理论。

(一)经济方面: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制度基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了新概括——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的重大发展。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收入分配事关千家万户。强调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切实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二)政治方面: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步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习近平指出:“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7]强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8]。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9]42。

(三)文化方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九大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二十大提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44。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融入教学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9]44。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对社会各领域和人们生活各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

(四)社会方面: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习近平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1]45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任务主要有: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五)生态方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要求我们一手抓环境保护治理,一手抓绿色低碳发展,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系统完整、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内容有: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10]。

(六)国际方面: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鲜明标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基本内涵: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发展全球伙伴关系;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落实好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

Research on Marxist Theory of Fairness and Justice and Its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CUI Yu-liang

(Institute of Marxism,Anhu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Hefei ,230051)

Abstract:Guided by Marxist theory of fairness and justice,construct the theory of fairness and jus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From the aspects of economy,politics,culture,society,and ecology,international and etc. to construct the theory of fairness and jus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Keywords:new era; fairness and justice; construct

猜你喜欢
公平正义恩格斯公平
不公平
公平对抗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怎样才公平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让公平正义在“最后一公里”提速
公平比较
关爱弱势群体 维护公平正义